铜川市购买特产 铜川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8 00:19:22

一. 陕西省 铜川 宜君 宜君耳朵套

宜君小吃耳朵套,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相传家家户户都会做,冬天天气冷冻耳朵,吃了耳朵套就不会冻了,它是由面食做成,有荞面白面两种,可以做成浇汁、油泼、清炒。

耳朵套,因其成品酷似冬季里北方人用于耳朵保暖的耳朵套而得名。据说,是秦汉时期流传下来,在冬至这天,宜君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用杂粮荞面做成耳朵套,据传吃了耳朵套就不会冻耳朵了。

耳朵套是面食,有荞面、白面两种,可以做成浇汁、油泼、清炒。纯荞麦面口感粗糙、不筋道,掺少量小麦粉,既可以改善口味,又能提高面的筋度,今天我们所吃的荞面耳朵套,荞面和麦面比例按照2:1的比例做成,口感爽滑、可口。

小编建议:耳朵套好吃但是由荞面制成,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宜食用。

二.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州辣椒

耀州辣椒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耀州辣椒又称耀县辣椒。耀州区原名耀县,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

耀县古名耀州,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是铜川市的大宗外贸商品之上有近百吨远销东南亚地区,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县辣椒。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各级政府对耀县辣椒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生产基地由城关镇寺沟乡的老灌区扩大到楼村、下高埝、小丘等乡的新灌区,1989年面积达到13500亩,总产450多万斤。在生产技术上,被告了冷床育苗移栽和人工干制技术,促进了生产,提高了质量。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为了使耀州辣椒更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适应时代,1989年耀县又建立了渭北秦椒加工厂,用优质的线辣椒,科学加工出油泼辣子毓产品,最近被亚运会定为标志产品。如今新兴的工业城市铜川也成了陕西的一个旅游点,当中外来宾游览耀州窑遗址、药王山等名胜离去时,总忘不了要捎上耀县辣椒,以飨亲友。

耀州区依托辣椒产业优势,积极拓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增收空间,挖掘辣椒产业内涵,全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辣椒产业化和深度开发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耀州区天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中科前方生物科技研究所合作,投资4650.23万元拟建成辣椒碱生产线,调味品、休闲和保健食品生产线各一条;投资2349.47万元,建设300亩优质辣椒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优质辣椒高效生产基地和辣椒初加工基地各一个。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实际投资1060万元,厂房建设、设备订购等工作已全面完成。100亩优质辣椒种苗繁育基地、设备安装和员工培训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

三.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折花锅盔

烙折花锅盔,在前一天晚上将面和好,放上酵头,发上一夜,第二天早晨开始放碱,碱放合适揉面,再放一定的干面和少许清油,再撒点苦豆叶,同时柔到和好的面里,烙锅盔的面要硬一点。面揉好后,取约二斤的面团,揉擀成三十公分大小的圆饼坯,正面用顶针押上梅花团,钱串圈或用刀轻压上菱形线。用麦草把锅烧的烫热,把面饼坯放到锅里不停地现转现折,直到面皮烫出菜花状的泡泡时,放到锅里烙到上面皮稍干时再翻过来烙。烙折花锅盔要烙得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和尚头面粉白而有韧劲,所含蛋白质高,加上麦草火,所以折花锅盔麦香味诱人,水分又少耐存放。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的礼品,便于携带,外省人编的“陕西十大怪”中,“烙馍像锅盖”就是指锅盔。

信息来源:市文物旅游局

四.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铜川北关饸饹

铜川老区,过去名为“同官”,曾是铜川政府所在地,一般的政府所在地饭店较为集中,天南地北各种美食汇聚于此,地方小吃便淡化了许多,但饭店的光芒依然掩盖不住铜川饸饹的美名,以北关饸饹为代表的铜川饸饹有人说它:堪比“兰州拉面”,故此可见铜川北关饸饹名气也不在一般。

五.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铜川大刀面

最有名的在铜川。

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

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杖叠起成半圆形。

艺高者胆大,挥刀自如,面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浇上干[火览]肉臊子,一口未咽,急嚼第二口,一碗下肚,又等不及等二碗,三碗吃毕,满头热汗,鼻耳畅通,还想再吃,肚腹难容,一步徘徊,怏怏离去。

铜川出煤,下矿井如船出海,乡俗有下井前吃长面,以象征拉魂。故至今矿区多集中大刀面馆。外地人传:卖大刀面的多姓关,是关公后世,或姓包,是包公后裔。此言大谬。铜川东关一家卖主,夫姓华,妇姓陈,皆是关公包公当年所杀之人的姓氏。问及手艺,祖传。再问:先祖出身?则马场铡草夫。

六.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铜川豆子面

铜川豆子面是一种吃豆见豆的面食。它是先将黄豆、红豆、绿豆、黑豆、豌豆等多种豆子熬制成豆汤,再下入面条煮烩而成。这样做出来的豆子面,既避免了杂面入口伤喉的不适感,又因有各种豆类的掺合增加了面条的风味。面滑豆香,汤爽味美。

七.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王益孟姜红甜桃

王益孟姜红甜桃是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孟家塬村的。孟家塬村是鲜桃的适生地,该村的“孟姜红”牌甜桃个大、色艳、味美,曾荣获中国杨凌第十二届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高端市场。

孟家塬村是鲜桃、柿子的适生地,该村的“孟姜红”牌甜桃个大、色艳、味美,曾荣获中国杨凌第十二届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柿子荣获中国杨凌博览会第十三届后稷金像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高端市场。

近年来,孟家塬村依托“孟姜红”大红甜桃这一知名品牌和柿子为主导产业,研发新品种、改进新工艺、扩大产业规模、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拓展肉、蛋、奶产业化进程,打造“以畜养果,以果促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单产带动多业,发展标准化果园建设、果品销售、果品仓储配送,衍生出种苗繁育、技术服务、农资销售、农业工程建设等多种村域经济元素,实现了“果、畜、沼、游”的产业联动。该村现有优质标准桃园3000亩,从事桃产业人员1500多人,年销售量2600吨,年销售额1820万元,年单产利润728万元;柿子树7万株,柿子产业人员1000多人,年销售量7000吨,年销售额1859.9万元,年单产利润559.59万元。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900元。

孟家塬村的鲜桃和柿子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孟家塬村被确定为国家“桃产业体系、高效、优质、安全、示范基地”,并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八.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九九红柿子醋

九九红柿子醋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的。柿子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和蛋白质及铁,,碘等微量元素。

铜川惠家沟九九红醋业有限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其研制的系列食用醋口味佳、品质好,产品销往西安、渭南等地各大超市,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图为质检人员正在查验产品质量,进行最后封签。

柿子醋:指一种用柿子酿造出来的醋。柿子醋能降低人体血糖、降低高血压,对一些儿童喝特别适宜。老人喝甚至起到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柿子醋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醋疗对人的皮肤有柔和刺激作用,它能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液循环,并能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使皮肤细嫩、美白、红润有光泽。柿子醋中含有大量醋酸及乳酸、琥珀酸、葡萄酸、苹果酸、氨基酸,经常饮用,可以有效地维持人体内PH值的平衡,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九.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是陕西著名的地方小吃,又称香棍面,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别有特色,制法独特。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名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的材料:面粉1000克,精盐、青菜叶、辣椒粉、香醋、菜籽油等各适量。

制作方法:1.面粉加适量精盐、清水和成面团,揉匀饧好,摘成小剂搓成长条,用双手捏住两头,轻轻向外抻拉,如此抻拉3-4次,成为筷子头粗细的面条。

2.锅内加水烧开,将拉好的面条投入锅中煮至熟透,捞出,趁热放在碗中。3.面条碗内加入精盐、青菜叶、醋、辣椒粉,然后用锅把菜籽油烧至九成热时,浇泼在面条碗内即成。

特色:面条粗细均匀,光滑筋道,柔韧耐嚼,香辣清爽。

十.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泥阳张蒸碗

传统的耀州蒸碗闻名于世,各种特色蒸碗不下十几种。而如今的“泥阳张”,经过三代人几十年的加工、改良,“小酥肉”、“蒸排骨”、“条子肉”三大特色蒸碗早已征服了吃饭挑剔的耀州人。虽然在口感上各有特色,但每一种味道绝对让您“过齿难忘”。

令人叫绝的是,“泥阳张蒸碗”不光只卖蒸肉,还有秘制骨汤烩菜。搭配在一起,真的是油而不腻、齿留余香。白菜、豆腐、粉条、木耳,普普通通的菜品,到了他们家的锅里这么一炖,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特色蒸碗、秘制骨汤烩菜,除此之外,聪明的张迁还练就一手小炒的功夫。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家都喜欢出来吃饭,张迁家的生意也比平时好了很多。您要是有兴趣,就过来尝尝吧!人均20多元,就能美美滴咥上一顿。

耀州特色、平民美食、三代传承——“泥阳张蒸碗”。还没吃过的乡党们,赶快约起来吧~

信息来源:市文物旅游局

陕西铜川市特产送人必买清单铜川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