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的美食特产 阿克苏市有什么好吃的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1 10:46:46

一.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马鹿

沙雅马鹿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沙雅县享有“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的美誉。

沙雅县是塔里木马鹿的主要产地,沙雅的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两岸,塔里木马鹿对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区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耐干旱、酷热、大风,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塔里木马鹿适应了塔里木河流域含盐量大、矿化度高的水质,善奔跑,耐跋涉,食性广。远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就已将鹿尾作为一种珍贵的滋补强壮剂,塔里木马鹿尾则又是鹿尾中的佳品。再则沙雅塔里木马鹿茸多次获广州博览会、乌鲁木齐对外经济洽谈会金奖,产品主要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沙雅县为发展塔里木马鹿养殖业和促进产业化经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成立了塔里木马鹿协会,注册了“塔里木”马鹿及其产品商标,应用人工配种技术改良品种,实施了国外引资项目,由于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出台,加快了沙雅县马鹿养殖规模扩大的速度,目前,沙雅县有塔里木马鹿32000头,其中人工饲养塔里木马鹿9000头,野生塔里木马鹿23000头。年产鹿茸2.5吨,每年能为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近20元。 2006年,在马鹿协会的组织带领下,沙雅县引进了鹿茸切片技术和设备,扩大了鹿茸产品消费市场,促进了产品的销售,使沙雅县马鹿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 新疆 阿克苏 拜城县 拜城大蒜

拜城大蒜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拜城大蒜的特点是大蒜素含量高,蒜味很足,有点辣。

拜城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历史悠久,种植白皮大蒜近2万亩,年产量可达10000-15000吨。大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佐料之一,它富含营养价值,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极高,蒜苗中的维生素含量每100克中含77毫克之多。大蒜具有抗菌、强体、防病、防癌等医疗功效,产品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三.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四.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东陵玉

温宿县东陵玉矿位于温宿县破城子煤矿北部36公里处。距温宿县城140公里,其中柏油路面92公里,其余为砂石公路,交通较为方便。该矿体赋存于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中上部地层中,矿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矿体受到节理裂隙,矿床由Ⅰ、Ⅱ矿体组成,地质储量46万吨。矿产的岩石类型为石英岩或含透闪石石英岩,早年称“印度玉”也有称“冰陵玉”闪光水晶者,现称东陵玉,质优量大,成矿条件好。主要成份石英岩以绿色为主,绿、白斑杂色,白色呈不规则脉状、角砾状,絮状分布于绿色的基底中。石料坚硬,但性较脆,多晶质结构,微透明,小部分为半透明,抛光后手感质地细腻,光泽艳丽工艺效果好。

五.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酸梅

库车酸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东起乌恰镇,西至阿拉哈格镇,南起哈尼哈塔木乡,北至伊西哈拉镇共7镇、4乡、2场。

酸梅,维吾尔语称“喀拉玉鲁克”(黑杏子的意思)。库车的酸梅属于欧洲李的变种,具有抗盐碱、耐干旱和皮薄的特点。果实成熟后呈紫黑色,味道酸甜可口,栽培后4年结果。

酸梅属于碱性食物,当零食不仅解馋,更有助于人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肝火旺的人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酸梅含有特别多的枸橼酸,能有效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由于酸梅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所以能生津止渴,并避免出游时晕车,也能帮助醒酒,还可以帮助筋骨、肌肉与血管组织等。

六. 澳门 官也街—美食集中地

氹仔岛官也街是一条“食街”,官也街是昔日葡人聚居地,今日已成著名食街。在窄巷间放眼望去,栉比鳞次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木偶,公鸡,小飞象等葡国餐厅装修各具性格.巷头的雪糕店,大菜糕、木糠布丁也是官也街的魅力之源。再加上鼎鼎有名的大利来猪扒包,咖喱鱿鱼,誠昌水蟹粥,澳门著名的牛肉干、杏仁饼等美食手信,官也街已成为了各位来澳的饕客们必去的场所。

七. 新疆 阿克苏 乌什县 乌什鹰嘴豆

乌什鹰嘴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如果人们每天都吃些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豆中之王的鹰嘴豆就是其中一类。鹰嘴豆俗称桃豆、鸡豆、羊头豆、回回豆,维吾尔语称“诺胡提”,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在维吾尔医药中已应用了2500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药用价值。乌什县所生产的鹰嘴豆含有丰富的易吸收易消化的植物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亚油酸、维生素和镁、钙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保健食品,是适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长期食用的一种高蛋白、低淀粉、纯天然的食品,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 因其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区内外。2004年,乌什县被中国之乡推荐及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 “中国鹰嘴豆之乡”。当时全县万亩鹰嘴豆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检测认证,认证产品种类“诺胡提牌鹰嘴豆”。2009年,以亚科瑞克乡鹰嘴豆种植基地为重点,全县完成鹰嘴豆种植0.58万亩,平均单产184.8公斤,总产1070.7吨。2010年全县鹰嘴豆种植计划面积0.6万亩。 维族人的日常饮食中,通常以牛羊肉,奶制品,高糖瓜果为主,如此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当地却很少有人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联合国卫生组织科考后发现,因为在他们的主食——手抓饭里,掺有食物鹰嘴豆,正是鹰嘴豆起了平衡膳食的关健作用,让他们远离糖尿病及“三高症”。此外,当地人除寿命极长外,生育能力也极强,当地男性70、80岁依旧可以生儿育女,这与特殊环境下生长的鹰嘴豆具有很强的能量素,可以充分补充人体肌能有关。因此在当地鹰嘴豆也被称为“长寿豆”医学专家和食品专家对鹰嘴豆在营养物质的全面性、生物值及其消化吸收方面,认为鹰嘴豆均大大优于其它豆类,给予极高评价。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乌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乌什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麓,托什干河上游地带。东连温宿县和阿克苏市,西接阿合奇县,南与柯坪县交界,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乌什鹰嘴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英阿瓦提乡、阿恰塔格乡、依麻木乡、亚科瑞克乡、阿克托海乡、奥特贝希乡、亚满苏乡乡、乌什镇等管辖范围内的5乡共37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1″至80°01′09″,北纬40°43′08″至41°51′12″、平均海拔在1200-2000米左右,保护面积750公顷,年产量24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粒外表棱角分明,褐色,豆粒外表形状圆,上面有个尖尖的嘴,颜色白,皮薄,籽粒体形较小,长0.8厘米、宽0.6厘米,千粒重为160—200克,种皮为黄褐色,外形似鹰头,顶端具喙,籽粒表面不光滑,半起皱有棱。 (2)内在品质指标:鹰嘴豆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其他豆类。维生素B1为0.35-0.58(mg/100g),维生素B2含量为0.035-0.058(mg/100g),还原型VC含量为8-15(mk/100g),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平均可达19.5-23.0(g/100g),灰分含量为2.5%-3.7%,脂肪含量为4.1%-5.4%,氨基酸有18种至多(含人体必须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全部8种氨基酸),每公斤鹰嘴豆所含的钙760-850毫克,铁含量达50-70(mg/kg), 钾9500-11000毫克,磷3100-3600毫克,锌25-38(mg/kg),铜5-10(mg/kg),镁1400-1700毫克。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是一条横穿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河流,冬天的南渡江,水流不是很充沛,静静的蜿蜒向南。在南渡江上,有一座拱桥,连接着公路,每每都要从此路过。桥的两边,坐落着几户农家小屋,我要说的南渡江的“美人鱼”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大家一定奇怪了,南渡江的“美人鱼”是人还是物?又或者是不是生长在南渡江里的怪兽?呵呵

,它们确实是生活在南渡江里的,但是它们不是怪兽,它们是南渡江的居民在南渡江里打起来的小鱼。但是,我为什么要叫它们“美人鱼”呢?那就是有来由的了。

南渡江的“美人鱼”长约10厘米左右,浑身黑黑的,身形细长,曲线优美,行动敏捷,要抓到它们可要费点功夫。你会说,这跟普通的鱼类也没有什么区别。哼哼,那我就告诉你,南渡江的“美人鱼”不是美在外表上,而是美在用“美人鱼”熬制的那锅香浓的鱼汤上,美在南渡江美丽的景色上。

南渡江桥的西侧有一家餐馆,就在路边,一下车进门,餐馆的主人就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沏茶倒水,安排我们落座。因为是常客,所以

,主人知道我们都要些什么,当然就是这道“美人鱼”汤啦。主人把我们安排好后,就到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常常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端着一杯茶在窗前欣赏南渡江的美丽景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常常想,南渡江的水应该朝着南边汇入更大的河流然后到达海平面,融入大海。南渡江的四周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

,非常险要,架在公路上的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越越欲展翅飞翔的样子。若是遇到夏天,我一定会忍不住下到桥下去

,掬一捧清澈的河水,瞧一瞧水里欢蹦的鱼儿,唱一唱土家人民欢快的歌儿。常常在我遐想之际,店主人就已经开始招呼我们入座了。每每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围在了热气腾腾的火炉旁边。

刚开始,我对这鱼儿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美味佳肴?初见这锅鱼汤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黑黑的十几条鱼整齐的堆放在锅里,都头朝里的堆成圆圈。围绕着它们的就是一锅跟牛奶质地差不多,但是又比起牛奶来有点发黄的汤。我们一起的罗哥还没有上米饭的时候就对店主人说:“给我多添一个碗和勺子!”当时,我就感到奇怪,罗哥就对我说:“他们这里的鱼汤是很不错的。”这下,我开始仔细的端详起这锅鱼汤来,它的汤虽然没有很多大厨标榜的奶白色,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成,感觉它就应该是这样的。鱼肉被熬得酥香软烂,好像把自己都溶解在汤里,这时的汤就显得是那么的厚实而稳重。我带着试试的心情用小勺舀了一勺汤送入嘴里,我立刻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汤里有鱼的鲜香,一口汤汁入嘴,让人觉得柔滑而细腻,香气在唇齿之间流串,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踏实。当你徐徐的把它吞进喉咙里时,嘴里又留下了一股子淡淡的苦味。这苦味让我觉得这汤更加的让人回味。之后,肯定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学着罗哥,刻意的另要了一只碗,因为我要把这汤喝个够。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又要启程了,我们坐上车,店主人也站在店门口为我们送行,她总是远远的站着,一直到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她。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在很多人们忽略的地方,总是会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真正美丽的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也有这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

南渡江的“美人鱼”你觉得美吗?如果你有时间,路过南渡江时,不妨也来品味她的美,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九.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喀什特产品种宁波市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