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有什么特产 平和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5 16:29:24

一.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百合

泰和县种植百合仅十年历史,但发展速度迅猛,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及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百合的鳞茎含多种生物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可供食用。中医学上以鳞茎入药,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功能,主治劳嗽咳血、虚烦惊悸等症。

二.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蜀口茶

泰和"蜀口茶"产于该县马市镇蜀口洲。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蜀口茶从采叶到制成产品要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摊凉、再干七道工艺。其产品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弯曲秀丽,色泽翠绿油润,茸毫显露,肉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甘厚,汤色黄绿清亮,叶论著绿完整,入口香醇,回味长久。历史上曾列为贡品。解放后,该

茶叶生产发展较快,至一九八五年面积达650亩,总产达85000公斤。产品销往省内外和国际市场。

三.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三杯乌鸡

三杯乌鸡以被誉为“白凤”的泰和县武山乌鸡为原料,烹制时不放汤水,只需配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酱油,至于砂钵中煨制而成。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人,味道醇厚。

四.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南胜麻枣

平和南胜麻枣

五.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菜

泰和酱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藠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85年,泰和酱菜在山东济宁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系统食品调味技术协作会上,被评为国内独创的地方传统产品;1986年,什锦菜、多味酱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7年,甜酸萝卜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什锦菜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本省各地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藠头、酱菜已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泰和酱菜为本区泰和县地方传统。它以当地农家为原料,以五香、甘草、生姜、大蒜、香醋、辣酱等为佐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精细制作而成。其主要产品有十锦菜、多味菜、甜酸萝卜、甜早瓜、甜菖子、酱早瓜、甜大蒜等二十多个品种,产量由八五年的200吨扩至目前1000吨。各种酱菜产品风味独特,具有香、甜、酸、辣、鲜、脆等特点生津开胃、消保佑化食、增进食欲等补助功能,是人们餐食的佳品,一九八六年曾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酱瓜:选色泽鲜绿、肉厚皮薄、脆嫩香甜的竹瓜(又名早瓜)、黄瓜精心腌制而成。此类产品还有酱姜、酱养子、酱萝卜丝、酱辣椒、豆瓣酱、多味酱等。

什锦菜:它是由细白萝卜丝、姜丝、辣椒等多种腌菜拌和而成的。其成品要求规格整齐,菜形美观,食之爽口。

酸甜萝卜:选个头圆、无空心、皮薄晚种的排田萝卜.经腌晒加糖和辣椒粉酱制成,成品鲜、嫩、酸、甜。

酸甜辣椒:选形长、粒大、肉厚无虫蛀的鲜嫩辣椒,经腌晒加糖酱制而成。成品色绿,多汁,甜酸微辣。

六.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辉绿石石雕

辉绿石石雕

七.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覆膜玉米

玉米生产和乌兰察布,这似乎是一对没有关系的概念。然而,近年来玉米生产在乌兰察布这块被视为“禁区”的土地上已逐渐被摆上农业之正席,成为全盟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可说玉米生产的推广,拉开了乌兰察布盟农业变革的序幕。地膜覆盖玉米技术在乌兰察布从示范到推广,从水地到旱地,从前山地区到后山地区,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是市场经济为这项新技术的推广注入了催化剂。目前,玉米生产已成为全盟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民富、政富等连台戏幕中极为重要的一出。乌兰察布盟地区积温偏低,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在应用地膜之前,全盟玉米种植面积仅2。53万亩,亩产量175公斤。1986年进行玉米覆膜试验成功后,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玉米覆膜面积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全盟技术人员重视覆膜玉米的深度挖掘,形成了间套作的立体农业新格局。近年来,全盟上下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玉米种植成效十分显著。大面积种植覆膜玉米,首先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了乌兰察布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使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创出了新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玉米新技术带给乌兰察布盟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一切,它的长远意义更在于明天,覆膜玉米,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而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中全盟通向富裕的锁孔,这一无形动力已经逐渐射到农业的其它领域。“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响亮口号在乌兰察布盟的特色农业产品在本地的广泛推广,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乌兰察布盟农业的明天和未来。

八.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竹篙薯

泰和竹篙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竹篙薯系明代弘治年间,采用本县山区野生山药,在江西省泰和县赣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经过500多年选育、培植而成。全国仅江西泰和栽种,在泰和县数万合镇种植面积最大,达5000多亩。因竹篙薯生长一般深入土层100多厘米。每根长约100厘米,重400克左右,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

九.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坂仔香蕉

平和坂仔香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位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坂仔香蕉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可食果肉含热量116卡,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0克,维生C20毫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B等多种元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高于柑桔、芒果、菠萝和番木瓜。

平和县坂仔镇位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 坂仔香蕉以果大、肉香、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测定,坂仔香蕉每100克可食果肉含热量116卡,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0克,维生C 20毫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B等多种元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高于柑桔、芒果、菠萝和番木瓜。

坂仔香蕉1995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成为同类全国第一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香蕉之乡"称号。目前,坂仔香蕉种植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已建成8万亩香蕉生产基地,年产量17万吨,建成4万平方米香蕉专业市场,年成交额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香蕉集散地之一。 实现了产品基地化,效益规模化,形成了全国最大香蕉基地和最大集散市场。从事香蕉种植、加工和运销人员达一万二千人,产品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建立销售网点。

当地人们立足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香蕉种植业,使坂仔香蕉生产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台湾香蕉专家考察坂仔之后,认为中国坂仔香蕉种植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当属东南亚各国之冠。坂仔香蕉曾获得全国香蕉类产品首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也命名该镇为“中国香蕉之乡”。坂仔也是唯一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香蕉商标的乡镇,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入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坂仔香蕉1995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成为同类全国第一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平和种植香蕉可追溯到唐朝,有唐代漳州别驾丁儒《归闲诗十二韵》的诗句“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为证,普遍种植香蕉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文学家林语堂诞生地的坂仔镇宝南村黄墘、南山村民小组的农民,首先把种植水稻的水田成片改种香蕉,并把香蕉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千克香蕉最高价卖到7.1元,亩香蕉经济效益是水稻的好几倍。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坂仔镇农民掀起大种香蕉的热潮。全县种植8万亩,年产17.3万吨,产值3.9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香蕉生产基地之一,被授予“中国香蕉之乡—坂仔”的称号。

平和坂仔香蕉植株假茎高160~180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叶片基部为卵圆形,先端纯平,叶柄粗短;果肉浅黄白色。肉质柔滑味甜、香味浓郁,品质甚佳;单株产量一般为10~15千克,抗风力强。该品种品质好、适宜密植、适应沿海地区栽种,为北运和外销最佳品种之一。果实具有皮薄、味香、肉软、质甜、无芯,风味与营养俱佳的特性。每百克香蕉果肉,含热量486焦耳,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克,维生素C20毫克,含有磷、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柑、芒果、菠萝和番木瓜等。果肉可润肺、滑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平和坂仔香蕉是通过不断提纯复壮和选种培育出来的良种,有良好的生物特性。同时,不但有蕉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早种、壮苗、重肥、深沟、抢熟”、“十字要诀”栽培技术,更有经科技工作者与蕉农共同首创、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的“香蕉新植蕉栽培技术”相配套,从而使平和坂仔香蕉具有较高的产量,良好的外型,至上的品质。

十.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和县姥半夏

和县姥半夏
平和县十大特产美食平和各镇的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