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特产英语作文 海南特产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9 11:16:44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五房菠萝

五房菠萝

二.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潮汕金木雕

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潮汕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为中国两大木雕体系。多用樟木为料,素以多层镂空、金碧辉煌、夸张装饰的风格著称。金漆木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通常作为建筑物、家具及神器的装饰或构件。建筑装饰包括檐角、柱头、横梁、门楣、屏、门等多种,家具装饰大至床、几、桌椅、茶橱、衣柜、梳妆台,小至灯芯筒、纸媒筒等。神器配合民间迎神赛会,有大龛、神轿、神亭、宣炉罩、馔盒等,还有案头摆设的小屏风、镜屏、圆雕狮子、蟹篓、花篮等。

形式大体分为浮雕(是在平地上浮起者)、通雕(又称透雕,即无底子而遍体通透,多层次镂空者)、圆雕(即立体雕)等3种。表现的传统题材,大都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戏剧和历史故事,还有各种珍禽瑞兽、花果虫鱼。对江海中的水族、亚热带的植物表现得尤为出色。艺人们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线刻或单独,或相间,或综合地灵活运用,表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通雕,它吸收了圆雕、浮雕、阳刻及绘画的某些长处,能把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有条不紊地联系起来,既做到叙事明了完整,又能使造型单纯概括,经得起玩味观赏。金漆木雕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亦虚亦实,构图不受透视法的约束,常加以适当变形,讲求疏密匀称,穿插联结紧凑结实,因而对于建筑物,不仅取得了装潢富丽之功,还保持下外壁的平面感,显得更加浑厚、坚牢,层层叠叠,剔透玲珑。

广东省博物馆、民间工艺馆、广州美术学院分别收藏了近2.0万件金漆木雕作品。老艺人张鉴轩、陈舜羌的木雕作品《蟹篓》,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造型艺术展览会上获铜质奖章;《雏鸡五福梅》、《龙虾蟹配鱼》等4件反映中华南国风貌的梭形通雕大挂屏,每件3平方米,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广东厅;1979年,李水棕、叶锡永的《龙虾蟹篓》参加了全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被视为珍宝,陈列在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1982年,汕头市木雕厂为广州东方宾馆制作的总面积54平方米的巨型挂屏《大观园庆元宵》,有200余人参加了制作,整幅作品用300多片20X 200厘米的樟木片组成,耗金箔50万张,工时3个多月。作品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构思新颖,布局合理,径路曲折而分明,层次重叠而剔透,体现出潮汕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金木雕屏,于1982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奖)。年末,汕头市木雕厂又为东方宾馆制作了刻有人物623人、骡马42头、骆驼3头、猪牛14头、船17艘和有各种物品的大型挂屏《清明上河图》

三.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狮头”油甘

“狮头”油甘

油甘学名余甘,揭阳各地均有产,普宁为主产区。狮头油甘是其中良种,其果大,形扁圆,状似狮头,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细,质脆味甘。汕甘可鲜食,可盐渍,也可制成凉果,鲜食时先酸涩而后甘甜,食后齿颊余甘,回味无穷。

四.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古山二号龙眼

古山二号龙眼

龙眼产于揭东县。龙眼又叫“桂圆”,向与荔枝并称,为南方佳果。古山二号龙眼以其粒大、核小、皮薄、肉厚而著称,其肉色晶莹、质脆嫩、味浓甜,为人们所喜爱。

龙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品种很多,全国约有400种。龙眼果实营养丰富,果肉鲜嫩,果汁甜美,风味宜人。在8-9月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采后的鲜果易变色变质,不耐长途运输、长期贮藏。在28℃的室温下,果实一般在一周内全部变质腐烂。一些稀有名贵品种,例如冰糖肉、东壁。它们不但品质好,而且较耐藏。岵山的气候较宜贮藏,当地品种耐藏性也较好,贮藏50天,好果率达95%以上。

龙眼果实成熟程度的判断:当果实有以下变化时,龙眼果实已经成熟:果实由坚实变为软而有弹迷人;果面由粗糙转为薄而光滑;果核由白色变为黑褐(某些品种为红褐);果肉生青味消失,代之以由淡变甜。

五.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青屿蟹

青屿蟹产于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因地处榕江入海口,属于“活水”地带,故出产的海蟹身上有“四美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纯鲜美;小腿肉丝长幼嫩,鲜而不腥;身上肉,洁白晶莹,鲜美细腻;壳下膏,脂黄香嫩,色味俱佳。

六.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靖海豆楫

惠来县靖海镇,用精选花生、麦芽糖浆及其他配料,经捶打、搓压、切制而成,因用料不同而有荤、素之分。靖海豆楫具有胶软而不粘牙、清甜而不农腻、香味久留的特点,常食不厌。

靖海豆(米咠),是惠来县的著名。它香甜适口,独具风味。是人们探亲访友时的送礼佳品。惠来靖海镇出产靖海豆(米咠)已有悠久历史,现仍有几间工厂在加工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外市场。

靖海豆(米咠)是以花生仁、白糖、猪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一种饼食类。配料和制作十分考究,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先是把花生仁炒熟,炒时要特别注意火候,使之不焦不生,香脆适度。炒好后,碾瓣去膜,把花生仁放入由麦芽糖、白糖、猪油、葱朥、橙汁等配料煮成的糖浆中,搅拌均匀,用木棒反复捶打至粉碎柔软,有一定黏度。再用大槌压平,碾成薄薄一张,这就成了豆(米咠)皮。

豆(米咠)皮做成后,中间要包上明糖。明糖是用面粉、麦芽糖、猪肉丁、芝麻、葱朥精制而成的。然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豆(米咠)整块呈浅黄色,中间明糖部分是深褐色,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香甜可口,真是色、香、味俱佳。

包装时,先洒上粉糖,再用竹叶裹起,外加薄膜。竹叶能使之透风,薄膜可避免出油,这样便可存放较长时间。现在市场出售的豆(米咠),一般分为精装、简装、散装三种。每盒半市斤,二十小块。

由于做工考究,靖海豆(米咠)食起来很有味道,质软而不黏牙,香甜浓烈而不肥腻。配上潮汕有名的功夫茶,更是余味无穷。

七.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揭阳乒乓果

乒乓果为“槟醅果”之误,因其易叫易记,也就沿袭下来,为揭阳传统名小食,1997年被认定为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

相传南宋末年,揭阳人民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果品。由于鼠曲草有特殊香味,鼠曲草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粉(爆米粉)为果馅,制成独具风味的槟醅果

乒乓果是潮汕的传统小食。南宋末年,揭阳县人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鼠曲粿。由于鼠曲草的香味,使这粿品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麸为粿馅,制成槟醅粿。

明清时已在潮州一带扬名,并传名海外。晚清揭阳县南门有一李姓师傅,专门经营槟醅粿,他既保持原有的风味特色,又在粿品上用木模加印花纹并以豆腐薄膜作垫底,炊熟后在粿品外涂一薄层花生油,使槟醅粿更为畅销。

20世纪50年代初,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

传统的制法,粿皮要用上等糯米粉,加上适量花生油,经反复拌匀成稠泥状;粿馅以槟醅麸为主体,加上熟砂糖、花生碎、芝麻、橙糕等。制作时,先取一小块胚料,捏成圆薄片,放进适量的馅料,捏成圆粿型,然后用木模或陶模印出花纹,以豆腐膜作垫底,经蒸熟晾干后,乒乓粿便具有外观清柔软,里面香脆甜的优点。

食时一般需再蒸炊,并以厚膋文火煎熟,使之皮酥馅软。

槟醅棵是由鼠粬粿沿变而来的。所谓槟醅粿,系指其馅由槟醅做成。槟醅就是把糯谷用炭火烘焙或装在密封铁罐里爆炒,烤焙熟后,碾成粉末,即成“槟醅麸”而得名。

槟醅粿这种传统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明末揭阳先贤黄奇遇与槟醅粿的一段传奇故事。

黄奇遇(1599-1666),揭阳渔湖广美村人。明天启八年戊辰科进士,与郭之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同榜登科,同被称为“潮州后七贤”。黄奇遇先后任固安县令、东安县令、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并充经筵讲官。明朝行将复灭之时,他深知回天无力,速上三疏,“迄骸骨归”。

黄奇遇回到揭阳渔湖广美村老家后,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著有《绿园诗草》、《平斋文集》,惜末付梓而散佚。现仅有《揭阳县志》所录《涵六塔记》一文和《过旧同亭诗》一首: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传说,黄奇遇在故乡品尝到家人做的鼠粬粿后,动了一下脑筋,对原来的皮和馅进行了改进,把揭阳鼠粬粿改进成现在的槟醅粿,并从家庭推广到店铺、客栈,且供不应求。

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的发展,槟醅粿点心师们不断地对粿皮、粿馅的改进和改变,使槟醅粿不断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和人民物质水平的需求。1980年,揭阳乒乓粿跨过长江,上北京参加中商部主办的全国名牌小食展览会。现在,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厂生产的揭阳乒乓粿已改进成多种低糖清香、真空包装、便于携带的潮汕美食礼品盒。1997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行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会,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揭阳乒乓粿”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翌年,揭阳市首届潮汕美食节给乒乓粿(揭东洪志食品有限公司)以“十佳潮汕小食”的荣誉称号,井把它列于“十佳”之首。

槟醅粿为什么又叫乒乓粿呢?有二种说法:一是制槟醅麸时,用糯谷在鼎中爆炒或经焗炉焗热膨胀,发出“劈拍”的响声,如同打乒乓球的声音一样,遂将其改名为乒乓粿;另一说法是有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1956年,揭阳饮食行业所生产的“槟醅粿”每天都由专人送到各家旅社、客栈、码头、车站推销。而“槟醅粿”揭阳人本来就很难叫准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顾客打交道,更难叫准和使人听准。在一次买卖中,有个外地顾客问推销员:“你说叫什么‘粿’?叫‘乒乓粿’吗?”因为,“槟醅粿”和“乒乓粿”在读音上比较相近,当时,那位推销员便将差就错地说:“对,叫‘乒乓粿’。”

由于叫“乒乓粿”比叫“槟醅粿”容易而顺口,结果,竟不上几天,人们便都把“槟醅粿”改称为“乒乓粿”了。

槟醅粿“外皮清柔软,内馅香脆甜”,这香来自“乒乓麸”(槟醅麸),即糯米带壳在鼎中反复烤焙,使其爆涨后压成的麸末。因糯谷经烤焙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谷物香味,而正是这种香味,形成了揭阳乒乓粿的诱人特色。

潮汕槟醅粿的做法是:

(1)糯米粉调入适量花生油,反复揉搓成泥状粉团,待作粿皮之用;

(2)用鼎炒或煸炉爆热、烤焙糯米谷(即糯米连壳),再将烤熟的糯米谷连米带壳碾磨成粉末,加入糖粉、切碎的熟花生、炒香的芝麻及橙糕等,混合成馅料;

(3)从“糯米泥”团上取一小块,压成薄圆片,包上粿馅(最妙的是用柑饼、瓜册片、榄仁、玻璃肉剪成花样,贴上一瓣芫荽叶,放在馅面上,红绿相间,可从半透明的棵皮透现出来,十分雅观),然后捏成圆粿型,再用木印印出花纹,用豆腐膜垫底,蒸熟后晾干即成。

食用时一般需用蒸炊,或以厚舺文火煎热,使之皮酥馅软。

八.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炮台南糖

炮台南糖

炮台南糖产于揭东县炮台镇,又名蛋面南糖,是潮汕名优食品,已有近百年生产历史。炮台南糖选料上乘,松软爽口,清甜醇香,肥而不腻,为佐茶佳品。

早在本世纪初,砲台镇集市繁荣,商贾活跃,出现了黄乾利、黄名利等10余家饼食作坊,互相竞争又互相仿效,以精面粉、鲜鸡蛋为主要原料,配以鲜肥猪肉,饴糖、砂糖等,通过搅拌、搓揉、碾磨、热燥等十几道工序,始创“蛋面南糖”、“豆仁南糖”,产品以制作精工,质醇爽口,肥而不腻,清甜酥脆,清香宜人而受到人们欢迎,很快销往各地,被誉为“砲台南糖”。

九.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蚝烙

将鲜蚝(牡蛎)、雪粉、大米粉、葱粒等混和,加水拌匀,在平底锅内以旺火煎烙,再淋上蛋浆,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吃时撒上芫荽,蘸鱼露或辣椒酱,具有外脆内嫩,香酥鲜美的特点

十.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吴厝淮山

吴厝淮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吴厝淮山”是广东省揭东县一大农业特色品牌,主要产地为玉湖镇吴厝村,种植历史最早在解放初期。1999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毗邻的湖岗、玉联、浮山、汾水等村也已连片种植,初步形成5000亩的吴厝淮山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处在榕江北河冲积地带,多为沙质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且本地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对根生作物生长非常有利。村民积累了丰富的淮山种植经验,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在肥料的应用上大量使用有机质肥、农家肥,使吴厝淮山块大、粉多、质量好。 以前淮山种植 都是在3-4月,于年底前收获。通过种植技术革新,由春植改为夏植,即6-7月种植,次年2-3月开始收获,并一直持续到国庆节前后,使全年都有淮山上市。夏植技术推广后,淮山亩产量由22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每亩收入7000元。“吴厝淮山”销售形势良好,产品经加工后的“即食淮山粉”、“即食淮山片”等产品销往广东省内外,并出口至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欧洲、美国。还在汕头、深圳、东莞、梅州等地设立固定“吴厝淮山”销售点,把鲜淮山销往全国各地。为保护这一特色农产品,2003年已由揭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吴厝淮山(山药)生产技术规程》,“吴厝淮山”还获得广东省农业厅核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产地范围

吴厝淮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揭东县所辖行政区域。.

介绍特产英语作文带翻译初一介绍广东特产的英语作文初中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