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最有象征意义的特产 福建莆田十大特产干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1 20:59:23

一.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鸡卷

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 莆田)鸡卷是莆田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甜中带咸,清爽可口。

鸡卷是用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等多种配料合成的馅物,制成条状,经油炸而成。外表如鸡皮之状,形似鸡腿,因而得名。用猪网油作皮料,又薄又韧,油炸后酥浓香浓。馅物加上山珍海味,还有又脆又甜的荸荠,食之不腻,百尝不厌。

鸡卷可称得上是一种方便熟食,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赏景,随带一袋鸡卷,数瓶啤酒,休憩时席地而坐,细细品尝,不亦快哉!

二.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红菇汤

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红菇系野生食用菌,据说目前尚无人工培植。武夷山产的红菇干,味美可口,煮汤,炖鸡鸭、排骨均是上等好菜。

红菇加上补气健脾的枸杞子、黄芪、淮山一起煮汤,是个不错的选择,对肠胃也好,味道也不错。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红菇汤的做法:

选上好的红菇,看看连红菇的脚也是红的,第一步洗红菇,先剪去红菇脚有泥沙根部,洗时千万别用水泡着洗,要一朵一朵的用水洗,洗时把红顶上的泥、或一些杂质用手轻轻抹去,洗好也别泡在水里

现在开始做了,油锅放植物油加热,将红菇放入煸炒炒出香味,炒至变色,这就说明可以了,呵先炒红菇和别人的做法不太一样吧,这就是俺们的家传密法,哈哈~说笑呢,先炒有先炒的道理!先炒的红菇和一般直接放入汤中,煮或煲的红菇不太一样,,煮或煲的红菇汤好喝但你吃菇时就会发现茹不怎么好吃了,先炒红菇,这样可以保证菇的口感更加好!不信你试试

炒好红菇后就要放入汤了,这又是一个关键步骤有高汤就放高汤,没有清汤(就是开水了)也行,注意:放入的高汤和清汤的温度别低于80度,否则汤的味道就变了!!!!放冷水会将菇的温度顺速降低,重新加热后口感就差了,这就是要放热汤的原因

放入汤后,调味:放盐,我一般只放点盐就行(喜欢别的口味的朋友可以按自己喜好放调味品)因汤已经很鲜了,放味精或鸡精变破坏红菇的本味。最后撒上芹菜或葱花,不是为加香,而是为了调色`,呵,终于好了!有空时为了家人做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汤不就是幸福的一种吗?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仙游郑宅茶

仙游郑宅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仙游郑宅茶是福建莆田仙游的。

仙游郑宅茶原产于仙游县圣泉村郑宅,始植于隋代,唐宋间郑宅茶叶已成为贡品。《福建农业大全》将郑宅茶叶列为明、清时期福建七大名茶之一。

南宋着名史学家郑樵《采茶行》曰:龙团佳制自往昔,我今未酌神行怿。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在上述《采茶行》诗中,郑樵将武夷茶和郑宅茶相提并论,并将饮“郑宅茶”视为上品之饮。

到了清朝,郑宅茶更是声名在外,据郭析苍《闽产录异》载:“闽诸郡皆产茶,以武夷为最。”书中对当时茶区茶类学有较详细的记述,兴化府茶区有郑宅茶,清代入贡,品质极佳。以乾隆九年六月《总管内务府奏销文件》记载为例,各地进贡茶叶多达六十余种。其中,武夷茶和郑宅茶都是乾隆皇帝最为钟爱的茶类。

新世纪以来,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仙游郑宅茶热销海内外。目前,全县茶园面积3万多亩,粗制茶厂100多家,茶叶总产量9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

四.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豆浆米粉

莆田特色小吃,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豆浆炒在莆田市区的具体地址:

区府路(筱塘北街)国家安全局旁边(在那边吃绝对安全):这家是最经常去吃的地方,因为里家比较近,味道也很不错!

建设路图书馆门口,这一家做了很久了,02年刚来莆田的时候就和女朋友去吃过了!这家跟上面那家味道什么的都差不多!

建设路原教育局对面:涵江特色豆浆炒,没吃过涵江的,所以不知道算不算是正宗的涵江特色,但个人认为这家味道不如上面两家!

最近后一家是观桥豆浆炒,这家生意最好了,当然味道也最好,价格也是最贵的。地址在:观桥万家惠后面!

金桥豆浆炒,东大路新桥小区,味道还行,只是颜色不太好,有点乱,挺香的。

五.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 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六.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海蛎饼

海蛎饼,莆田、福清一带小吃,以沿海所产海鲜海蛎为主要原料,味道鲜美。

做法:

海蛎煎不难做,只要你花上一点心思,肯定能做出一盘酥香滑嫩的海蛎煎。

你首先准备好一个平底锅,用平底锅煎,火力才均匀,不至于有的地方煎焦,有的地方却不熟。

你要把研细的地瓜粉加水搅成粉浆,把鲜蒜或韭菜切成小粒倒进去,加入适量的精盐拌匀成菜料。再洗净鲜蚝,拌入菜料中。注意动作一定得轻柔,否则海蛎肚子会破。

将煎盘放在中火上,舀入适量的油烧热,倒入原料摊平。边煎边加些熟油,使蚝仔煎松动易翻。千万记住,火力不要太猛,防止烤焦。

将一面成形的海蛎煎翻过身来,加一点油再煎。起锅前,浇上蛋液。等清液结块成形后,喷香扑鼻的海蛎煎就可以趁热食用了。吃时可佐以蒜泥、沙茶辣、辣酱、芫荽等,味极鲜美

做法(2):

1、将猪肉切成6--7厘米长的二粗丝,装碗内,用盐、料酒码味,水豆粉拌匀。

2、木耳洗净切丝,玉兰片切丝,开水氽一遍。

3、取一个碗,放酱油、白糖、醋、味精、清汤、水豆粉、兑成鱼香汁。

4、锅内油烧至五成熟,下肉丝超散,放泡辣椒炒出红色,下姜、葱、蒜,炒出香味,再放木耳丝、玉兰片丝炒匀,烹入鱼香汁,快速翻炒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肉丝要切的均匀,码味要准,兑鱼香汁要按比例,要严格掌握投料先后,动作要快,才能保证成菜质量。

此菜原料除猪肉外,还有很多蔬菜和肉类均适合做成各种鱼香菜肴,如鱼香茄花、鱼香油菜、鱼香鸭方、鱼香大虾、鱼香碎米鸡等,其味道都很鲜

海蛎饼,福州及闽东一带传统的特色风味小吃。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当零食吃。海蛎饼在这座老城里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了的小吃了,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当做早点下粥小菜。外焦内嫩的蛎饼,再叫上一碗鼎边糊(锅边糊),口口滑软,令人百吃不厌。

海蛎饼用料讲究,将浸泡后的大米、黄豆磨成浆,主料是一定要用海蛎的。将稀稠得当的米浆,舀到特制的长铁篦上,在其中放用猪瘦肉、芹菜等调好的馅,外加一只牡蛎,再浇些米浆,把它盖满封密,然后放入油锅中炸,直到两面焦黄,即可捞起。因为加了海蛎,所以出锅的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油而不腻。还有一种贫民蛎饼,用料简单,没有海蛎,用的是虾米、韭菜、萝卜丝、菜干,小时候外婆就做过,我喜欢吃萝卜丝和菜干的。有海蛎和没有海蛎的蛎饼,一眼就看得出来,有海蛎的要更丰腴、更大一些,当然价格上也会毫不客气地贵出一倍。

 

七.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仙游蓼花

仙游蓼花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特色美食。仙游县蓼花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价廉物美的特点,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仙游县生产蓼花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清康熙年间,蓼花就成为逢年过节、婚庆送礼的必备佳品。

蓼花的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纯碱、麦芽糖。制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时,然后淘净、凉干、粉碎,再加热水制成一个个小软粿,小软粿用水炖过,加入少量纯碱,再放在金属桶中用木棍猛搅直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小软粿切成长四公分、厚四公厘的冬瓜条样的白粿条,白粿条油炸之后就成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满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豆丸

莆田古称兴化府,兴安州,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誉称。莆田的地方风味小吃有百种。精工细作。调味多样,风味十足,各有特色,既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又方便快熟、便于携带,不失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食品。石室岩煎粿、江口卤面、仙游扁食、西天尾燕食、天九湾卤肉、炝肉、泗粉、豆丸、豆浆米粉、炒骨、焖豆腐,还有很多很多......

九.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炒骨

莆田炒骨做法:

材料:

肉排500克,青、红椒各半只,蛋1只(打匀),面粉约4汤匙,笋数片,干蒜茸1茶匙,姜蓉少许。

腌料:绍酒2茶匙,生抽1/2汤匙,胡椒粉少许。调味料:水1/4杯,镇江香醋2汤匙,生抽1/2茶匙,糖1/2汤匙,茄汁1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肉排洗净,抹干,加腌料腌匀,备用。

2、青、红椒分别去籽,洗净,切片,泡油,沥干,待用。

3、将腌透肉排加入半只蛋汁沾上面粉,随即放入大热油内炸片刻,改用文火浸炸至熟、酥脆及呈微金黄色,即捞起,沥干油分,备用。

4、烧热少许油,爆香干葱茸及姜茸,放入笋片,注入调味料煮匀,用生粉水勾一薄芡,放入脆排骨及青、红椒,快手兜炒匀,即可热食。

 

十.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仁丹糕

用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精盐、酸汁,蒸熟后趁热撒上白砂糖,甜、咸、酸味道齐全,病人和老幼食用尤为适宜
( 莆田)
福建莆田十大特产排行榜莆田十大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