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特产带走 柳州特产大全带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8 17:22:43

一.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鲁比葡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比葡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比葡萄获得高产、高效,靠的是品质和品牌。近几年来,鲁比葡萄基地广泛推行标准化栽培和绿色理念,追求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2009年,鲁比冬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鲁比村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广西双季葡萄村”。在葡萄技术专家和葡萄协会的指导下,以有机肥为主导,培肥地力;以“三避”技术为应用,减少农药的施用;以疏果技术的推广,提高优质商品果总量。葡萄技术专家和葡萄协会给出的管理理念:以外省市场为目标,推行标准化栽培。加强细节管理,控制总产,提高品质,品相与产量相结合,多产优等果。

今年春季,鲁比葡萄基地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农民在施肥、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套袋、防病虫害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上,根据葡萄苗长势做管理,功夫到位,苗壮果匀。大量提倡使用水果专用袋,确保葡萄鲜果不受污染。每根主苗只挂一串果,每串果控制在0.4~0.8公斤左右。开袋3天,鲜葡萄果着色好看,紫黑透红,略带蜡粉,粒粒均匀,颗颗甜透,葡萄园全是清香的葡萄味,客商看着就喜欢。7月初,鲜葡萄刚成熟,广东的老板就到葡萄园看果,鲜葡萄的甜度和品相都令老板满意,协商卖价7元/公斤。一周后,价格略有下降,基本保持在6元/公斤以上,大部分葡萄园亩收入1.1万元以上。

在广西享有盛名的柳江县鲁比葡萄,日前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柳江县鲁比葡萄技术协会也成为全县第一个注册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既是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又一成果,同时也标志着该县葡萄产业正式迈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鲁比”葡萄商标的注册人是柳江县鲁比葡萄技术协会,对该商标享有专用权,商标专用权期限自2009年09月14日至2019年09月13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鲁比”商标,协会专门制订了“鲁比”葡萄商标管理办法和“葡萄质量标准规范”,明确规定了使用商标的条件、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原则,商标的保护和质量检测标准,使“鲁比”葡萄商标管理有了依据。而此次“鲁比”商标的注册成功,在提高地方“名特优”产品竞争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苗乡猪血肠

此道风味菜香辣可口,耐爵,回味悠长,满口留香。吃了还想吃,久吃不厌,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有兴趣的可到苗乡一走,便可吃到正宗的风味榔棒。

配料:

糯米、猪血、猪大肠、胡椒粉、五香粉、鸡精、味精、花生油、食盐等。

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两小时捞起,后用蒸笼隔水蒸熟,待冷却后,每公斤加入胡椒粉、五香粉各5克;花生油、精盐、味精、鸡精适量;每5公斤糯米加入1.5公斤猪血,搅拌均匀用容器装好待用。

2、将调好配料的糯米酿入洗净的大肠内,大肠一般以2尺长一段为好,再用棉纱线扎紧,在扎紧时注意不要给撑破,可用针扎大肠透气防破。

3、后放入约80度开水中烫熟,注意破裂,可用针扎气泡出来防破,捞起即可食用。

4、食用时用菜刀将榔棒切片装盘即可。

5、如果晾干15天更好,晾干的榔棒洗净表皮,切片用油煎香起锅,用适量油倒入辣椒、生姜、老蒜、西红柿、生抽王调好,再倒入榔棒文火焖入味起锅。

三.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大肉姜

大肉姜主要分布在柳江土博乡和柳城龙美、冲脉、大埔等地,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达4000亩以上,年产量达600-800万公斤。大肉姜适3月清明前后种植,8月中旬至12月根据食用及加工不同要求可陆续采收。姜芽紫红色,姜表皮黄色,鳞茎稀疏,肉黄白色,单株重1-2公斤,最重2.5公斤。生长期180-270天,喜高温忌寒冷,畏强烈光照,喜阴凉湿润环境。姜分蘖力强,一般分生16-20条,肉质肥嫩,具特殊香辣味,是家肴不可少的调味品,较耐贮藏,适合作各种加工:姜干、姜粉、姜汁、姜酒、糖渍及酱渍等多种食品,有健胃祛寒和发汗功效。( 柳州)

四.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苗族油茶

广西柳州融水一带盛行打油茶,作为民间休闲小吃之一,主要流行于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其与油和茶有关故称之为油茶,并且因其味道爽口,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客人进家不送开水不备茶,而是煮油茶招待。

原料及制作方法

它的主要原料有:茶叶、荫米、糍粑丁(用糯米锤打制作而成)、油果(主要是用面粉炸制而成)、花生、葱花、盐和糖。

其制作方法特别讲究:在油茶锅内放进油,待油热放入少许米炒黄,再加入大茶叶合炒后加水煮沸,片刻,滤去茶叶,舀进小碗里再加上各种配料即可食用。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入盐或糖调味。泡油茶的配料因油茶的档次不同而有多寡高下之分。一般油茶有炸米花,花生或黄豆。档次较高的还有猪肝,猪小肠、汤圆,糍粑等。

苗族油茶甜香可口,喝后留下一股甘甜之味。茶水可解腻,助消化,亦有提神醒目的作用。喝油茶水(指不加汤圆、糍粑等食物的空茶水)一般不用筷子或只用一只筷子。油茶亦要吃上三小碗才算领了主人的情。瑶、侗民族也都有打油茶之俗,至今依然盛行。

五.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东泉果蔗

东泉果蔗是东泉传统的名牌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据柳城县农业资料综合分析工作总结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东泉被列为广西三个果蔗名产地之一。民国三十八年二月,东泉果蔗参加广西农业展览赛获优胜第一名。东泉果蔗的特点是皮薄、肉脆、节稀、味蜜,水分足,糖分高,品质优良。产品远销上海、吉林、河北等省市。

六.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铜瓢粑

原料:纯米浆

佐料:时令素菜瓜,南瓜丁,红薯丁,莲藕薄条,葱花碎末,猪油。

所用器具为,手工打制之铜质小瓢,瓢打制呈五角心形,外径最大处6至10厘米,瓢深度1到1.5厘米左右,深度缘中心向边缘递减(类同平时舀汤用的小瓷勺)。瓢固定于一长约20到30厘米的同质地金属长柄上,此柄一般做成盘丝纹路,尾部向下拧成一牢固的小弯钩。

一般年节时下得空,乡下人便可以将自家舂的新米,村头石磨磨成白米浆,取了家来配以时令素瓜菜切成丁,分置几个碗碟里,准备妥当。然后架起一油锅,烧旺火,锅一侧边缘搁上一铁丝盘就网状铁架,架子四角通常带向下四条铁丝小腿,可锅边稳稳扣好。待到油得九份热, 用一勺子舀了米浆填那瓢子里去,此刻手要稳稳,让浆水自瓢中心向外渐渐铺开(米浆浓度要厚,如同没牙的小孩吮的那米浆。)。此刻佐料部分可一起匀入米浆里调好了,也可以留下部分精萃的,比如河里小虾米碎末,或者,碎猪肉之类的,带米浆在瓢里匀匀铺开后将其夹入到米浆的中心部分去,再舀部分米浆搁上头,将佐料埋置妥当。最后米浆会匀匀的缘着瓢的形状呈了粗浅的一个五角星外形,此刻手持长柄将瓢子稳稳沉入锅底最热的地方,米浆紧附于瓢内,不让溢出。火可大可小,将油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待到查其外形渐渐变色,且经油炸成形,可轻晃瓢子将之剥落。要火候把握得当,则脱落后的五角星形铜瓢粑大抵是七八分熟,此时依旧外焦里嫩,便渐渐浮起在油锅表面。再侯上一两分钟细查其色,已呈灿烂金黄,且浮动轻盈,有欣欣然状,则熟透矣,可出锅。市井间常有料理此熟食谋生者,备有尺半长竹筷一双,专为从油锅里夹捞搅动之用。

(手不稳者往往将米浆落那瓢子的边缘,则形状模糊,起锅之后也不甚好看)

油炸食品多香气扑鼻,此小吃亦如此,咬开一口则可品新舂之稻米,米味鲜醇,时令蔬菜裹挟其中于一片雪白中现其本色,或翠绿或藕红,或明黄,十分明艳醒目,内之佐料大多为米浆产生之高温水汽快速蒸熟,且由铜瓢粑外部米浆牢固包荷,则密制之味之香气不曾流失一分,观之品之岂不美乎哉……

此风味小吃,融安人嫁娶之时亦为待客之用。

七.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鹿寨米粉

鹿寨米粉从米粉的外观上看,有两个种类,一个叫切粉(南宁叫“扁粉”),另一个叫圆粉。切粉都是做米粉的小贩自己手工做的,用蒸煮的方法做成粉皮,然后,用刀切碎成条,粉条的大小不均,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其口感滑溜、细腻有佳;另一种是圆粉,是用机器榨出晾干而成,起形状细小成圆形,约为桂林米粉的四分之一大小。鹿寨的米粉以切粉为主打类别,圆粉较少,从米粉的做法上来看有:凉拌粉(南宁叫“干捞粉”)和汤粉。米粉的肉菜有叉烧、烧肠(就是用猪肉加香料腌制好,灌进猪肠,下油锅炸熟)、五花肉等。

八.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辣椒骨

    苗族的食品多种多样,但有一种特殊的食品“辣椒骨”,到了苗乡的朋友可不得不尝。“辣椒骨”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封存时间越久越好)可食用的独特美食,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据苗族传说,土司统治时代,土官到苗寨把猪杀了,吃尽了肉,丢下一堆骨头。苗人愤恨,把猪骨头当土官骨头舂烂,拌以辣椒、盐巴来下饭,以解心头之恨,岂料其味甚美,无意中做成了这种“辣椒骨”。以后凡杀猪、牛或猎获野兽,必将以骨头制成“辣椒骨”,久而久之,便成了苗族的传统美食。( 柳州)

配料:

鲜猪骨肉、辣椒、花椒、食用盐、植物油、特制米酒

特点:该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全是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全是苗山上无污染的产品,而且都是自家种和养的。

口感:香醇、微辣、开胃、有一股很独特的植物香味。

外观:鲜红色、可见捣碎后的猪骨头、姜纤维。

食用方法:能常是以作为配料为主,炒菜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后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同炒。冬天的时候也可拿来作锅底。单独吃的话就要用油炒香后,加入适量的水,加点蒜苗,味道真的不错哦!

过年的时候苗家人就会自发的聚在一起,把一年的收成当成祭品来祭拜祖先,感谢在过去的一年由于得到祖先的保佑才能得到大丰收,同时也祁求上苍,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让粮食大丰收,也方便物品互换!这是几百年来苗族同胞不变的风俗。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杀年猪.(年猪都是自家养的)可能是苗家人自古以来都很节俭的原因吧,凡事都能做到废物利用,就比如说是杀猪吧,猪肉一般都会拿来腊,猪肠拿来做腊肠,留作第二年的食物,而其它下水会拿来做为过年吃的食品,猪的骨头拿来做辣椒骨,因为苗家人居住的地方很高,每天都要劳动,所以不能经常下上购置食品,辣椒骨就成为各家各户家里必备的食品,他们的菜谱也很简单,一个大锅,里面放的全是自家种的蔬菜,全是用水煮,没什么油水,旁边就放着一大碗辣椒骨,也就当做是蘸点荤了吧!很是开胃。

九.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叶亚亮酸笋

因为结缘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叶家屯叶亚亮和他的酸笋在全国“火”了一把。 叶亚亮每年销售的酸笋都在5万公斤以上。他以传统“土”法腌制的酸笋一般都要20天才能腌好。然而,叶亚亮能泡制出这么好的酸笋并无什么秘诀,只是用自家后山无污染的泉水和着老坛酸水兑制浸泡而成的。
柳州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柳州特产方便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