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市特产 松原市长岭县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31 00:10:11

一. 吉林省 吉林市 昌邑区 富春园火锅

富春园火锅久负盛名。火锅特点,除有生熟猪、牛、羊肉和各种山珍野味、海鲜品外,还有经过选料、烧烤、刷洗、煮锅、冷冻、切片等七道工序精制而成的“片糊肉”。

“片糊肉”切出要打卷,下锅后成锯齿状,加入海鲜、野味、调料,食之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具有肉嫩、汤鲜、味美爽口等特点。

二. 吉林省 吉林市 龙潭区 “蛟松”牌系列山珍产品

“蛟松”牌系列山珍产品是采用长白山野生资源精制而成的绿色食品。其主要产品有:袋装黑木耳、袋装蕨菜干、野生榛磨、野生元磨、袋装猴头磨、压缩木耳。该系列产品不含有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是宾馆、餐厅、家庭烹调和馈赠亲友宾朋的佳品。( 蛟河)

三. 吉林省 吉林市 蛟河市 清蒸白鱼

清蒸白鱼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松花江水甘甜可口,远近有名。自古以来,松花江上的渔户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来访的亲友,被人们传为美谈。后来,经过烹饪高手潜心制作,终于创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鱼这道名菜,登上了圣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鱼曾被列为贡品。清蒸白鱼有二种做法,高级盛宴以食汤取其鲜汁为主,鱼肉细腻无咸淡味:另一种是以食鱼肉为主,清蒸时使汤汁入鱼体内,属于蒸之法。两种做法,均需鲜活鱼

四. 吉林省 松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大米

前郭尔罗斯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郭尔罗斯大米

“前郭尔罗斯大米”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精心开发与种植,如今种植面积达61万亩,年产稻米40多万吨,可加工大米30多万吨,是国家绿色食品,并被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

五. 吉林省 松原 长岭县 长岭葵花籽

长岭葵花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葵花籽,即向日葵的果实,可供食用和油用。葵花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上其味道可口,因而成为一种十分受人们欢迎的悠闲零食和食用油源。

长岭葵花籽

长岭县粉条协会

9472078

葵花种籽

六. 吉林省 白山 长白县 吉林熊胆

有“东胆”之称,取自长白山林区的黑熊和棕熊。具清热解毒、镇静、明目、杀虫之功效。

七. 吉林省 吉林市 蛟河市 什锦田鸡油

田鸡是吉林,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田鸡身上称为珍品的是田鸡油。田鸡油的传统做法是什锦田鸡油,即取田鸡身上的精华--田鸡油作主料,再配上苹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萝、红果、京糕等调料制成糖糕,油如珍珠,配果似锦,色泽艳丽,口味香甜,营养丰富,滋补延年,是席上佳肴

八. 吉林省 松原 扶余 春岭荞面粉

扶余县长春岭镇生产的荞面粉以当地的优质苦荞为原料加工而成,产品适宜粮尿病人食用,具有性凉、糖含量低、热量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现年产优质荞面粉1000吨。

九. 吉林省 松原 满族荷包

满族人无论男女老幼,讲究佩饰,其中一个主要的佩饰就是荷包。

荷包一般有元宝、鸡心、葫芦等形状,缎面居多,颜色奇异,绣花有结有带,坠有料饰,小巧玲珑,美观大方。

原始的荷包是用兽皮制成的,形状较大,装有食物,实际上就是个干粮袋。清兵入关后,在汉族文化的熏染下,荷包逐渐由绫罗绸缎缝制,并绣有图案。规格也逐渐由大变小,功能也由装食物改为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装香料的叫“香荷包”,装烟草的叫“烟荷包”

荷包的质量不一,皇族王孙的荷包用黄色,平民百姓则不准用此色。《旧都文物略》中记载的宫样荷包照片中说:“清代荷包巷,所卖之宫样九件,压金刺绣,花样万千,当时施誉全国”。就是平民百姓的荷包,也是平金打子,这平金打子和压金色刺绣,都要用真金线,材料贵重,工艺复杂。

男的荷包佩于腰带的两侧,女的荷包则要佩于大襟嘴或第二个纽扣上,同时佩有香牌、香串、小怀镜等。

荷包是满族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女子将自己绣的荷包赠于男子,以示定终身,男子等以扳指等回赠。女子赠给男子的定情荷包,叫“对子荷包”。“对子荷包”是把荷包分成相同的两半,合起来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凸起,并绣有花鸟、龙凤等吉祥图案,赠送时男女各一半。也有男方到女方相亲时,由男方的母亲把荷包赠给女方的。赠送时,带去一个荷包盒。盒,一尺多、方形,原来是用桦树做的,后来改用玻璃盒。红棉糊底和四周,盒面上红油漆双喜字,四周漆有万字流云,盒地面糊绸。盒中放一对红绸荷包,用扣珠绣成葫芦万字。荷包内放小金如意柄,两荷包当中系一坠,有翡翠、白玉和红玉等,待迎娶送嫁时再一同送回。

荷包在满族中最大的用处是馈赠的礼品。从皇帝赐给大臣,内宫赠送官夫人、宫女,主人赐给奴仆,岁时节日长辈赏绐子孙。也可以转赠,以表示爱心。

十. 吉林省 白城 大安 吉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要产于吉林省白城、长春和四平三个地区。分布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农安、双辽、怀德等县。

【形成历史】

吉林马产区的蒙古马,由于体格较小,满足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自1950年开始,以本地马(主要是蒙古马,其中有极少一部分三河马和其他杂血马)为基础,先后主要用阿尔登、顿河品种的公马与本地的母马杂交,产生大批轻、重型一代0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轮交和级进杂交,产生了大批轻、重轮交和重种级进二代0马,体格增大,役用性能显著提高,为培育吉林马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由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农业大学作技术指导,主要在白城国营及乡镇的牧场,组成吉林马育种协作组,制定了统一的育种方案。从1962年开始,在二代0的群体中,选择体尺符合育种指标、理想型的公母马,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繁育方法进行横交。同时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扩大理想型类群。在此阶段中,为了迅速提高马群质量和整齐度,曾重点地使用遗传性能比较稳定的理想型种公马,对推动吉林马育种进程起了很大作用。如吉林省乾安县种畜场,自1962年开始用“素一”号公马与各种类型的母马横交,连续几年广泛使用,使马群的特征趋于一致,具备了挽乘兼用马的特点,效果非常显著。1966年以后,除进行严格选择和淘汰外,继续采用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繁育方法,巩固提高其优点,矫正缺点(如垂耳和距毛过多等)。双辽种羊场、乾安和红星种畜场是吉林马的主要培育场,在这些有条件的育种场进行品系繁育。经过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培育成为吉林马。该新品种基本保持本地马25%、轻种马25%、重种马50%(或蒙古马25%、重种马75%)的血液,已经是几个亲本品种的融合体,遗传性稳定,群体特点基本一致。

松原特产方便携带的松原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