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达濠美食特产 汕头濠江十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31 02:26:38

一.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酸菜白鳝

酸菜白鳝

用料:
    白鳝600克,猪排骨150克,酸咸菜300克,湿香菇150克,葱条5克,上汤1000克,绍酒10克,味精、精盐各5克,胡椒粉少许。

制法:
    (1)将宰净的白鳝切段(每段3厘米),猪排骨切段(每段3厘米),酸菜叶洗净待用。
    (2)将白鳝放入沸水锅焯熟捞起,洗净脱去间骨,然后用酸咸菜叶逐块包成日字状,包紧,将排骨用开水漂洗后,一起入进炖盅内,再放上姜片、葱、精盐、味精,加入上汤,放进蒸笼用旺火蒸40分钟左右取出。
    (3)上席时,把上面姜葱取出,清除上面的花点汤,放进醉好的香菇,调入味精、胡椒粉即成。

特点:
    汤清味鲜,肉嫩软滑。

二.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油泡鲜鱿

油泡鲜鱿

用料:
    鲜鱿鱼(去头)500克,蒜米100克,味精10克,生油1000克(耗150克),红椒末、胡椒粉、芝麻油、淀粉水少许。

制法:
    (1)先将鲜鱿鱼头用清水洗净去膜后,拿上砧板用斜刀放横直花纹,切成三角块,盛在碗里,蘸上薄淀粉水和味料待用。
    (2)将鲜鱿鱼放进油鼎用温油溜炸捞起,把蒜米、红椒末放进鼎里炒至蒜米变成金黄色。
    (3)将鱿鱼倒进鼎里,用手勺推动,再加入味料(味料要先对在碗内淋入),即炒即起。

特点:
    爽脆香滑,滋味浓郁。

三.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酸甜玉米鱼

酸甜玉米鱼

用料:
    草鱼肉2大片约450克,生粉100克,姜片10克,葱15克,酒5克,白糖120克,白醋50克,番茄汁50克,精盐2克,麻油5克,白菜头2棵,生油1000克(耗100克)。

制法:
    (1)先将鱼头洗净,把鱼皮的方向向砧板面,用刀在肉上先划向垂直几刀,每刀待距约1.2厘米,再用横刀划同等距离,然后用葱、姜、盐、酒腌制约5分钟待用。
    (2)将白菜头用开水煮滚过捞起待用,再将鼎烧热,放入生油,油温热至200℃时,把鱼肉蘸上生粉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捞起,摆于盘中,再把白菜头插放在鱼肉较大的一方,形成玉米形状。
    (3)把白醋、白糖、番茄汁放入鼎内煮滚,用粉水找芡,再加入麻油搅匀,淋在玉米鱼身上即成。

特点:
    造型美观,形似玉米,酸甜酥香。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贵屿油饼

清康熙年间,贵屿乡民薛源合创制。薛家饼选用优质面粉、新鲜猪油、湘浙一级黑芝麻,经精工制作而。有皮薄脆嫩,松软香甜,不留肉渣、糖渣等特点。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名扬潮州。民国斯间,曾远销东南亚,为海外化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 潮阳)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猪头粽

猪头粽

澄海猪头粽(又名首花),是潮汕著名土之一,历史悠久,驰誉中外。制作猪头粽有一套精湛的传统工艺,必须选用新鲜猪肉及部分首皮作原料,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后加进鱼露、酱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种香料作调味品。然后用豆腐膜包裹起来,置于一个特制的木规之中,外加以比例适当的重物压榨,挤出其中的猪油和水份,方可开规。

经过精工配制而成的猪头粽,切开后呈赤棕色间灰白点,表面油润有光泽,肉质不松也不黏,既韧又脆;入口不咸不淡,甘饴香醇,有一股特别宜人口胃的风味,是潮汕人早餐或饮啤酒的最佳佐料,现在已被列为席上珍馐,是冷盘菜中最常见的一种美味。

澄海猪头粽,尤其以澄城老山合与苏南老雷两家,最为著名。

六.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海柳

海柳,形如陆地上丝柳,以吸盘与海底石头相粘,采集很困难,加之其用途广,因而视为海洋的珍宝。海柳形似树木,故有海柳之称。海柳是一种寿命可长达数万年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皆因它形似树木,不少人以为海柳是海洋植物。其实,它是地道的海洋动物,属于腔肠动物的铁树科,是珊瑚的一种,与常食用的海蜇还是近亲呢!海柳通常生在水深30多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身高者达3-4米。海柳中的一种赤柳,颜色鲜艳悦目,初出水面时,枝头上的小叶闪闪发光,树枝富有弹性,离水一段时间后,枝干就变得十分坚硬。由于海柳出水时身上附有红、白、黄色的水鬼体,干后能变为黑铁色,所以又被称为海铁树,更有趣的是,每当天快要下雨时,其表面颜色会变得暗淡无光,并分泌出微量的粘液,故有“小气象台”之称。

海柳浑身是宝,用途广泛。利用海柳的奇特形态,漂亮的色泽,细腻的木质等特点,通过剪枝、刨、磨、挫、钻等工序,雕塑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盆景、手镯、茶杯、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古时曾是帝王将相的高贵玩物。1985年,福建省东山岛,挖掘出一座宋代古墓,从棺枢里找到一些用海柳加工的手镯、戒指及酒杯等物,这些东西均完整无损,足见海柳质之坚韧耐腐。在东山岛渔村常可看见人们嘴上叨着形态各异的海柳烟斗。其中做成的烟斗,用起来凉喉爽口,并有天然的过滤作用,对烟民来说,如果丢失一海柳烟斗,竟会嚎陶大哭。用海柳树烟斗抽烟,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有凉喉解热,爽肺提神之感。

海柳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用海柳煲鸡头内服可止血,煮汤吃还治腰痛。海柳——柳珊瑚,含有柳珊瑚倍半萜;对其进行结构测定及药理和药效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N元素,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解毒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降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抗血管及回肠的痉挛和耐缺氧作用。历代本草如《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和《海药本草》等均有记载,某种种类和珊瑚、海蜇等至今在中医临床上,特别在福建、广东沿海民间仍在广泛使用,具有抗癌作用。

二、海柳的用途:

用途一:可制作成各种工艺品。海柳质地坚韧,经久不腐,富有光泽,故能加工成各种工艺品,如手镯、盆景、花鸟虫鱼、茶杯、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古时曾是帝王将相的高贵玩物。

用途二: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海柳含有鞣酸、水柳酸、碘等,能起到收敛杀菌的作用,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的妙药。鲜海柳叶可治疗高血压。用海柳煲鸡头内服可止血,煮汤吃还可治腰痛。

用途三: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因为海柳稀有珍贵,特别是活的海柳,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而用海柳(尤其是活的海柳)制成的烟斗,价格往往较高。由于海柳连年来被过度采集,以致海柳越来越少,目前已频临绝迹,因而价值越来越高。无论制作成何种工艺品或者海柳烟斗,都可作为工艺品摆设,故有收藏价值。

用途四:可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海柳烟斗、烟嘴。沿海地区的人们利用海柳的奇特形态和漂亮的色泽、细腻的木质等特点,通过剪枝、刨、磨、挫、钻等工序,雕塑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或烟嘴,用起来凉喉爽口,并有天然的过滤作用。使用海柳烟斗或烟嘴抽烟,能起到润肺、清除肺部积热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薄壳米

薄壳米

地处南海之滨的澄海盐灶,自古生产加工一种潮汕独特海味--薄壳米,颗粒鲜红,肉质肥嫩,色香诱人,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饱享过盐灶薄壳米的海内外食家都赞美不绝。

薄壳,又名海(虫间),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称为薄壳,属贝类海产品,生长繁殖在浅海湾的滩涂中,有野生的和人工放养的,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粘附在泥沙石上。渔民们采捞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块而俗称薄壳米。因盐灶人世代相传盛产而远近驰名,故有“盐灶薄壳米”的美称,也是南国海滨独特的海鲜美食。特别深受世人所喜爱。

古往今来,盐灶人对薄壳的野生捕捞,人工养殖,采捞加工和煮熟脱壳有悠久历史,积累和改革了熟练的潜水采捞技术和加工工艺操作方法。加工薄壳米一般要经“脱磴”、“浸漂”、“煮沸”、“捞米”、“装篓”等几道工序,每100斤鲜薄壳经“大炉锅”(大鼎)加热煮熟后,用笊篱(工具)捞上后加入食盐水,并滤去水分,就制成肥嫩可口的海鲜美味--薄壳米。每100斤鲜薄壳可加工出10公斤左右的薄壳米,然后分装成一篓一篓即成为成品运往南粤各地上市销售,丰富了千家万户的“菜篮子”。

盐灶薄壳米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机会光临盐灶,可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点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无比。也可用薄壳米与薯粉(地瓜粉)均匀搅拌,用煎盘旺火煎烙成“薄壳米烙”,当煎至上下两片都俱熟之时,再铺灑入鸡(鸭)蛋,烙至香黄盛于盘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质爽嫩,别具风味,诱人馋涎。用鲜嫩韭菜花与薄壳米一起热火油炒成菜,味道也鲜美可口。潮汕人家早餐喜爱将薄壳米蘸普宁豆酱辣作为小菜配吃白米粥,更加美味,增进食欲。

八.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汕头牛肉丸

汕头牛肉丸是广东省汕头市的。汕头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般可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采用纯鲜肉打制,肉质细嫩,口感松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弹性更强,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带汤,口嚼美汁四溅。

汕头牛肉丸作为汕头乃至整个广东潮汕地区最知名、最大众化的汉族传统小吃,其既可作点心,又可作为一道筵席汤菜。而追溯其根源却是起源于客家地区——聚居在山区的客家人,大体上家家户户都养牛,在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生牛肉过剩没法长期保存,所以他们把牛肉剁碎加盐挤成丸子煮熟,渐而成为当地的一种小吃。而真正让牛肉丸成为远近闻名的潮汕小吃,直至被评为“中华名小食”名扬海内外却还得归功于潮汕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汕头埠最繁华的小公园一带,就经常出现叫卖牛七牛肉丸的客家小贩,他们或是挑着担子挨街串巷,或是在晚上开着货船沿韩江沿岸穿梭叫卖,生意红火。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受欢迎也很有特色,便将它引进“移植”过来。并从选料、配料到制作方法都进行创新和改造,从而创制出了独具特色的潮汕牛七牛肉丸。

汕头牛七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般可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采用纯鲜肉打制,肉质细嫩,口感松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弹性更强,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带汤,口嚼美汁四溅。九十年代初,香港无厘头大师周星驰把牛肉丸引入其影视创作之中,《食神》一播,顿时濑尿牛肉丸风靡大江南北,许多游客都慕名前往一试,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濑尿丸的原型正是汕头牛七牛肉丸(牛筋丸)。而在香港这个美食之都,也大大促进了牛肉丸美名的传播,从而使潮汕牛七牛肉丸美味风行海内外。时至今日,虽然许多地方都有对牛肉丸进行仿制,但美食界仍以潮汕本地出产的为正宗。2003年,汕头牛七牛肉丸被评为“中华名小食”。

正宗风味的汕头牛七牛肉丸从选料到制作都极其讲究。首先选料上必须是牛后腿包肉及前胸等大块肉,去筋后留肉;传统制法是将鲜肉摆在大砧板上,然后用两根特制的方形铁棒(重量约每根1.5公斤),用力捶打直至呈肉浆状,后调入备好的调料(盐、味精、干蒜头油、特制鲽鱼干、干贝粉等);继续捶打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后一手握肉浆一手拿调羹,手工挤成丸子放入温水中,慢火煮熟即可。食用时将原汤及牛肉丸一起下锅煮沸,这时的牛肉丸弹性十足,掷地能弹一米多高,吃起来口感爽脆,美汁四溢(牛筋丸),唇齿留香;吃时如拌以潮汕特制的沙茶酱为佐料则最为地道,堪称人间至品。

汕头牛肉丸的传统制法: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自制牛肉丸:

自制牛肉丸子:鲜牛肉500克、精盐40克、味粉4克、清水100克、粉30克。将鲜牛肉切薄片,用圆形小铁槌捶烂,有清水、精盐、菱粉拌匀,打成牛肉胶,用手将牛肉胶搓成丸形,放进锅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浮不面为准取起,焖、炒等咸宜。这种做法要注意,牛肉必须新鲜,否则没有胶质,捶不烂也易出水,制成的牛肉丸便不爽滑。

汕头牛肉丸的家常做法:

主料:桂冠贡丸

辅料:白菜、葱

调料:料酒、鸡精、植物油、胡椒粉、食盐

做法

1、锅里放适量水煮开,放入牛肉丸,加料酒煮开。

2、放入洗干净的小青菜。

3、大火煮开,待青菜有些蔫,放些盐。

4、放些鸡精,胡椒粉,淋些精制油,撒些葱花即可。

小贴士

1.因为小青菜很嫩,稍微煮一下就熟了。

2.放一些鲜酱油也很好,提味。

九.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红焖海参

红焖海参

用料:
    浸发海参750克,虾米25克,猪五花肉500克,浸发香菇75克,带骨老鸡肉500克,甘草0.l克,姜片10克,葱条15克,精盐25克,味精5克,珠油5克,芝麻油5克,浅色酱油15克,绍酒15克,白酒10克,湿淀粉l0克,淡二汤1750克,熟猪油l50克。

制法:
    (l)将海参切成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鸡肉、猪肉也切成块。
    (2)海参放入沸水锅内滚焯约5分钟,捞起。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猪油25克,放入姜、葱、白酒,加二汤、精盐5克,下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
    (3)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蔑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再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猪肉、鸡块,烹绍酒,加二汤、酱油、珠油、甘草推匀,倒入沙锅里,加盖,用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焖约l小时,再加香菇、虾米,焖约30分钟至软烂。去掉猪肉、鸡块、甘草,捞超海参、虾米放入盘中;用浓缩原汁300克下锅,加入精盐20克、味精,烧至微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最后加入麻油和猪油25克推匀,淋在海参上即成。

特点:
    此菜软滑可口,鲜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传统佳肴。

十.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五果汤

民俗食品。保健汤食。

潮俗以桂圆(龙眼)、白果(银杏)、莲子、薏米、百合为补中健脾食物,合煮为甜汤(也有换如柿饼、芡实者),入秋后多吃,称为五果汤。
汕头达濠特产小吃批发达濠土特产美食小吃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