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特产小吃都有什么 越南特产小吃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4 02:33:52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文区 漳州小吃

漳州小吃

二.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下都沙田柚

下都沙田柚

上杭沙田柚,产于该县的下都乡。1999年11月在全国第六届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荣获"优质柚类"称号,是柚农们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科学精心培植成的一种新、特、优、名果。上杭沙田柚,果形呈葫芦状,且硕大美观,果皮色泽金黄,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果瓣大小均匀水分足,肉质脆嫩清甜口感好,除鲜食外,经过加工可拼盘造形,成为宴席上精美可口的晾果菜肴。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绿色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十余种营养成份,兼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降压等功效;果香浓溢迷人,久置室内,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清新空气、排除异味的作用。作为“天然罐头”,从金秋十月采摘上市到第二年初夏,保鲜保质期长达八九个月,成为探亲访友、招待亲朋的首选果品。此外,柚子树可以矮化培植成典雅的盆景,果皮、树叶、花、种子可以入药。果皮可精制成蜜饯、茶等风味食品和鞋垫、床垫等保健用品,果皮、果核可加工成工艺品。

当地果农结合本乡独特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利用“猪-沼-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施行无公害化生产,充分使用“沼液”这一有机肥,大大减少果树病虫危害,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下都沙田柚果形俊亮,单果均重1~1.5KG,果面色泽金黄,果瓣大小均匀,水分充足,香气诱人,肉质甜美嫩脆,果底部呈“金钱底”,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实、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

下都沙田柚在1999年11月全国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荣获“优质柚类”称号;2002年10月荣获龙岩市“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称号;2003年11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下都沙田柚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证,基地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7年7月,被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三.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都山水豆腐

都山水豆腐为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亮甲台乡特色食品,因亮甲台乡地处都山脚下而得名。

性状口感

状如豆腐脑。色洁白、晶莹光亮,近似透明。吃时盛于柳条儿去皮儿后编成的形状近似船型的小浅儿内,小浅儿座于盆儿上,去浆。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醇香扑鼻;入口爽滑细腻。连同红辣椒、鲜香菜、小葱儿相搭配,放盐、味精、香油等做成的辅料一同食用,饱而不腻,令人回味悠长。

材料制作

去渣后的豆浆于柴锅内烧火加温至沸腾,稍微冷却制温度适中,用适量盐卤勾兑,成脑。不出锅,保持温度。水源为发源于都山的自然水,亮甲台本地黄豆用石磨加工最佳。

四. 台湾省 彰化 鹿港特产小吃

繁盛时代的鹿港,上层社会家家拥有专业的厨师,餐餐变化新颖的24菜式、36菜式,市井社会因通商港口吸引来不同省籍的人士,也带来众多乡土小吃,令人目眩的饮食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衍生出今日鹿港小吃丰富多样的面。鹿港小吃可分为海鲜小吃与乡土小吃两大类。鹿港虽然因淤浅而没落,但泥质海滩却也成为鱼、虾、贝类的天堂,使鹿港成为海鲜产地,其中以蚵仔、蟳、文蛤、虾蛄、乌鱼子等最有名。到鹿港来吃蚵仔煎、蚵仔汤,其肥美料多的程度,可是外地比不上的;虾蛄是一种状似蝼蛄与虾子的海产,鹿港的传统吃法是以盐腌过,极适下饭,不过现在则多用油炸,香酥鲜脆,越吃越爱吃;咸文蛤也是滋味绝佳的鹿港,经过盐渍冷藏,风味甘甜;而冬季鱼汛期,乌鱼子更是鹿港的当令佳肴,许多店家门口吊挂着风干乌鱼子,供人选购。鹿港小吃多集中在第一市场与天后宫庙口两处:第一市场位在金盛巷(九曲巷)旁的民族路上,小吃种类极多,较著名的有生炒五味、蔡氏水晶饺、文燦面、杨州肉圆、王罔面线糊、阿桃酱菜等,第一市场周边小吃云集,往往从白天营业到晚上8、9点才渐收摊。天后宫庙口则聚集了许多蚵仔煎店,其中以30多年的辉鸿蚵仔煎最有名。而鹿港镇上还有许多富特色点心,如振味珍的鲜肉包子与玉津春的素包、芋头馒头,皆料实味美,出炉时刻往往香味四溢,甚受欢迎。鹿港人有句谚语“富过三代,方知饮食”,这句话正说明了鹿港传统糕点以精致闻名的原因。昔日的酒肆茶楼,虽已随历史倾颓,但清香可口的茶点,却成为鹿港独树一格的。鹿港的糕饼制作沿袭自唐山师傅,至今仍大多遵古法制作,其中以牛舌饼、猪油荖、凤眼糕等最出名。鹿港牛舌饼不同于宜兰牛舌饼的脆硬风味,而以皮酥馅软独步一方,游客可在中山路的长兴食品行及天后行找到地道风味,天后宫附近也有不少店家当街烘烤牛舌饼,香味四溢。猪油荖分为“米荖”、“麻荖”、“花生荖”三种,外层香甜内松脆,为昔日老少咸宜的茶点。凤眼糕特色则是入口即化,因状如凤眼而得名。鹿港最著名的饼铺首推民族路的百年老店玉珍斋,其他如郑兴珍、郑玉珍等,也为口碑不错的老饼店。( 彰化县)

五. 天津市 河东区 天津小吃

天津小吃

六. 台湾省 云林县 天送小吃店

豆皮是将黄豆磨成浆,加水滚煮后,再将凝结于表面的薄膜层层筛取而得,常见的做法不外乎素豆包或切片炒肉丝,天送小吃店却将豆皮、笋丝、红罗卜、肉丝、鸭蛋酥等一起熬煮并加以勾芡,上桌前再滴上少许的乌醋,做成柔滑香甜的红烧豆枝焿,口味相当独特。( 云林县)

七.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九都大蒜

“九都大蒜”主要产于宜阳三乡、韩城两地。其特点是:瓣大、皮白、味浓、产量高,易贮藏,抗病虫能力强,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年产量5000多吨。不仅在豫西驰名,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澳门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宜阳种蒜历史悠久,公元前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大蒜已引入该地,到明朝,以宜阳大蒜已颇具盛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路过三乡水沟庙村时,就非常欣赏这里的大蒜,并亲自下地和农民一起种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宜阳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引起选用新的优良品种,使该地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宜阳大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年产量上升到2万~3万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乡镇位于宜阳县城西45公里处,郑卢路东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有洛河、连昌河、杜阳河3条河流经三乡镇境内,土地肥沃。三乡镇的“九都大蒜”,因其个大、色白、辛辣、保鲜时间长而闻名豫西地区。位于三乡镇东部的南村是该镇大蒜种植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全村1800多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南村的大蒜种植历史可上溯到东汉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南村的大蒜外销量达到高峰,有数千吨的大蒜被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地。2003年7月,当时的三乡乡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命名为“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也是在那年,“九都大蒜”商标被正式注册,南村的大蒜种植和销售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2007年,南村的大蒜开始包装销售,年销量达1万盒,包装后的大蒜价格比包装前的价格翻了一番。

如今,南村的大蒜全部进行了异地调种品种改良,推广了无公害种植技术,全部蒜地实施地膜覆盖,品质、产量有了更大提高。每逢大蒜收获季节,各地客商云集于此,南村大蒜远销河北、福建、新疆等地。

九. 台湾省 宜兰县 宜兰小吃

宜兰小吃一如宜兰人般传统而道地,除了如假包换的兰阳古早菜之外,闽式风味挂帅的老店、摊头,一样让人口齿留香。由于地形的阻隔,兰阳平原昔日对外交通不便,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情形下,发展并保留了不少宜兰特有的菜肴,而依然淳朴的乡情,也使宜兰小吃充满道地乡土味。兰阳风味菜源自于取材平实、做工却十分讲究的福州菜,其中以“糕渣”最具代表,糕渣是以鸡肉、猪肉和虾仁剁成泥后,加入熬煮5~6小时的高汤拌煮成浆,倒入盘中冷却、凝固成形,再切块、裹粉油炸后即可食用;由于外观看来温温的,吃来却相当烫口,因而常以此借指宜兰人“外冷内热”的性情。除了糕渣,芋泥、西鲁肉、肝花、枣饼等,亦是兰阳独到的传统美味。芋泥是以熟的芋头,用刀柄来回擀压成泥状,再以大火蒸软,细滑可口,八宝芋泥最是出名;西鲁肉做法类似白菜卤,即是以竹笋、大白菜、香菇、笋丝等做成的大杂烩,烩好后底下再衬以蛋汁炸成的“蛋巢”,卖相虽不佳,却是很能反映早年民生疾苦、食肉不易的一道民间菜;相较于西鲁,肝花可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到的珍味,它是以瘦肉或内脏、鱼浆、荸荠加葱花、葱头等配料剁碎,再裹以豆皮入炸,只因当时大部分人以猪肝为主料,故名;枣饼又名查饼,是以金枣、桔饼、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的传统甜食,是兰阳人宴客席间不可缺少的精致小点。地道的兰阳老菜由于费工费时,一般餐馆已难尝到,但宜兰至今仍保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滋味,如今日的火车站以北、昔日的北门一带,都是市集、店家聚集地,特色小吃不少,值得去往。( 宜兰县)

十.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玉溪风味小吃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越南十大特产霸气美食越南有哪些好吃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