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作文苹果怎么写 家乡的特产苹果3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1 10:11:00

一. 江苏省 徐州市 丰县 富士苹果

丰县大沙河是江苏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其所产富士苹果个大、色泽亮、汁多口味佳。

徐州丰县大沙河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大沙河畔,南距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黄口站22公里,北距丰县县城18公里。全镇行政区域128平方公里,人口5.54万,辖31个村委会,2个果林场。该镇农业生产以林果为主,是著名的果品大镇,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富士之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核心区,目前全镇有连片果园7万亩,年产红富士苹果、白酥梨1亿公斤,成为僵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红富士苹果 全镇有红富士苹果面积3.5万亩,年产苹果5000万公斤。近年来,先后成立了红富士苹果研究所、农技协会、科技培训中心等科研和推广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林果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农艺师。建成了果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园、优质红富士苹果栽培示范园等新技术示范基地,先后推广了以花定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晒字、铺设反光膜等30了余项技术,有力地提高了果品优质率,形成了名牌优势。目前,大沙河果品已荣获国家、省、市大奖240多项,其中红富士苹果四次蝉联部优称号,白酥梨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并有5个水果品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99昆明世博会上,“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被指定为唯一无公害苹果。 在此基础上,大沙河镇立足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果品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果树更新步伐,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有发展前途的新品种50余个,进行鉴定、观察、试验、推广。近两年来,全镇已改造树龄老、品质差、效益低的果树2000多亩,新栽了沙富1号、新世界、皇家嘎拉、藤牧1号、幸水梨等新品种,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推进了林果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二. 北京市 延庆区 延庆国光苹果

延庆国光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延庆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生产的国光苹果较其他地区相比,果肉硬度大,口感松脆;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耐贮藏;尤其是颜色较好,基本上是全红果,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1985年,延庆国光苹果以其独特、优良的果质荣获“全国优质果品第一名”荣誉称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金奖。由此,延庆国光苹果被更广泛的人群所青睐,占据更为宽广、繁荣的销售市场。2009年11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延庆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具有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条件,是国光苹果最佳生产区。延庆国光苹果含糖量达16%,比北京市的标准高出2.5个百分点,风味甜酸适度,有香气,果核小、果肉细、肉质脆、硬度高、耐储存,深受消费者欢迎。延庆国光苹果与其它地区的国光苹果最大的区别是着色率高,其它地区国光苹果基本为绿色,而延庆国光苹果一级果着色率达75%。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延庆国光苹果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3万余亩。1985年,在原农牧渔业部组织的全国果品评比中,延庆国光捧回了金奖。自此,延庆国光名声大震,价格飙升,供不应求。一些商贩在利益驱动下将周边地区的国光苹果运抵延庆,滥竽充数。短短几年,就砸掉了延庆国光苹果的金字招牌。

上个世纪90年代,富士苹果成了市场的主角。延庆果农纷纷砍掉国光,嫁接富士。全县国光苹果仅存3000亩,个儿小、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的国光苹果被迅速边缘化,国光苹果在富士苹果的夹缝中求生存。

2006年,延庆国光有了新的转机。延庆县启动了“恢复唯一性传统果品品种工程”,国光苹果被列入保护之列。目前延庆县境内还生长着10棵具有50年树龄的国光苹果树,这珍贵而罕见的历史年轮为延庆县国光苹果的唯一性又增添了一分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气韵。延庆果品中心一方面对国光树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品质;另一方面,进行幼苗繁育,扩大规模。现在延庆国光苹果已发展到6000亩,年产苹果100万公斤。

2006年11月,延庆国光苹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优秀参展产品奖;2007年12月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随着品质的提高,国光苹果再度成为消费者新宠,每斤价格也以每年一元的增幅攀升。2007年市场价格为2元/斤,2008年为3元/斤,2009年为4元/斤。且自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国光苹果还没下树就被预订一空,一级果的价格在每公斤8元以上,超过了富士。

2009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成为延庆国光苹果的一张有力“名片”。预计到2012年,延庆国光苹果的栽培面积将稳定在1万亩,实现年创产值1亿元。

地域范围

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城区80公里,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海拔500米以上。延庆盆地北靠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南依有八达岭长城的军都山,为南、北、东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盆地的形成是第三世纪初期我国大陆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和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延庆山脉的雏形;到第四纪,高山和高原剧烈变动,此时海坨山和军都山之间发生塌陷,形成了今日的延庆盆地。国光苹果栽植面积约200公顷,现年产量10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以延庆县张山营镇张山营村、下营村;旧县镇黄峪口村、白羊峪村、闫庄村、三里庄村;香营乡黑峪口村、屈家窑村为主线的北山带;八达岭镇里炮村、帮水峪村以及康庄镇、永宁镇、井庄镇等部分地区少量分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地处延庆县境内的延庆盆地,地形类型比较复杂,中山、低山、丘陵、台阶地、河川、旱地都有。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中间为西南向东北走向的“v”型延庆盆地,面向官厅水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逐渐倾斜,妫水河自东向西穿过盆地流向官厅湖。土壤有碳酸盐褐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风沙土。其中碳酸盐褐土分布最广,占总土壤面积的67.68%。土壤以褐土和壤土为主,土壤pH值7.0左右,山地丘陵属片麻岩风

化土,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有机质含量≥1%。

(2)水文情况:延庆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延庆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水系上游,属独立水系。境内有四级以上河流18条,三级河流两条,妫水河是全境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1064.3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4亿立方米,地下水2.2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88立方米,是北京市人均占有量的5倍。水体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延庆国光苹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生长环境,为生产优质国光苹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气候情况:延庆盆地地处海拔高的中纬度地区,海拔5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8.5℃,极端最低温度-27.3℃,1月平均气温-7.2℃,7月平均气温24.2℃,平均日较差12.6℃,与北京城区相比昼夜温差相差2-3℃。年平均降水量441.8mm,7月、8月平均降水量295.5mm,冬春季平均降水量19mm,无霜期165天。大气透明度较大,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34.1千卡/m2,全年中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15.9千卡/cm2,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6.2千卡/cm2,与北京其他区县相比,年太阳辐射量最高。日照时数平均为282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其分布规律是:3-10月为最多,5月高达292.5小时,11-2月偏少,11月为197.4小时,其中生长季4-10月平均日照时数216.8小时,最长日照时数为6月,平均日照时数9.75小时。可满足国光苹果生长着色对光能的需要。

(4)人文历史情况:历史渊源:据《嘉靖隆慶志》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前我县就有棉苹果、小苹果(沙果、香果等)栽培历史记载,距今已有480年的历史。

产业发展:延庆县上世纪50年代引进国光苹果品种,随着不断走俏的市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80年代国光苹果成为延庆县晚熟苹果树种中主栽品种。规模最大时曾达3万余亩,占当时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的70%。80年代后期,随着红富士苹果的引进,果个大、糖度高、色泽光艳等特点使国光苹果受到冲击,延庆大部分地区逐渐将国光苹果通过高接换成富士以争抢市场。国光苹果随之遇冷。目前,全县境内尚存国光面积不足3000亩,仅占苹果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他地区更是寥寥无几。

近几年,随着大众口味的调换,国光苹果再度成为消费者新宠。2007年,北京市果树处以发展精品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组织举办了关于“北京市唯一性果品”申报活动。国光苹果作为延庆县唯一性果品之一纳入申报范围。延庆县境内目前还生长着10棵具有50年树龄的国光苹果树,这珍贵而罕见的历史年轮为延庆县国光苹果的唯一性又增添一份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气韵。

随着政府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光苹果的品质不断提升,果个大小均匀、着色度增加,大部分成了全红果,色泽艳丽,酸甜适中。在2006年11月荣获“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优秀参展产品奖”;2007年12月荣获“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延庆国光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仅管国光苹果的价格很高,但许多市民还是认为物有所值,出现抢购的现象。

三.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宝清 宝清苹果

宝清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清苹果是黑龙江双鸭山宝清的。

宝清苹果(寒疆红果)

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七星泡镇、七星河乡、五九七农场共4个乡镇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宝清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宝清苹果(寒疆红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宝政呈〔2014〕21号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宝清苹果(寒疆红果)》(草案)

四. 北京市 昌平 昌平苹果

昌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平苹果”系指产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苹果。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昌平苹果含糖量高,着色快,营养丰富。昌平自古以来就有苹果“福地”的美誉。早在清代,乾隆皇帝就留下了“北过清河桥,遥见天寿山。胜朝十三陵,错落兆其间。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左环右拱诚佳域,千峰后护高崔巍”的溢美之词。

昌平盛产苹果,最早历史记载在明代《群芳谱》中,“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于昌平北部,形成绵延百里的“山前暖带”,温榆河发源其阳,白河横穿其阴,润泽着山脚下的富饶土地。这条“暖带”东起上苑,西至南口。朝向正南正北、走向正东正西,整齐如同刀切,经大自然神奇点化,赋予了苹果生长一片舒适优越的“风水宝地”。昌平是全国最早引种红富士苹果的地区之一。1980年4月,昌平正式从日本成功引进了红富士原株,定植于西山口果园,后移植于崔村镇大辛峰果园。随后,昌平区果树科技人员对引进的红富士苹果进行了大量试验、观察、培育工作,成功选育出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富士优系品种。昌平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红富士苹果经验和底蕴。.

自然条件

昌平有优越的光、温资源。年平均光照达2764.7小时,充足的光照不但有利于果皮着色,更催化了果实内淀粉转化为糖分、生成维生素等化学过程。暖带南端,京密引水渠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把山区、平原有机相隔,如同一台天然“空调”般有机调节着地区小气候。年平均温度12.1℃,年温量指数106,其中果实发育期平均温度达23.9℃,无霜期在200天以上,使苹果获得了充足的生长时间;每年9月底10月初苹果成熟期,昼夜温差达到9-12℃,苹果含糖量高,着色快;年平均降水量542.9mm,既满足了苹果生长所需,又避免了因雨量过大导致的果树病害。此外,据北京市农科院测定,该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到2.08%,有效磷、钾、铁、锌、硼元素含量分别高出普通土壤的2-12倍。这些微量元素随着苹果生长转化成利于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使昌平富士苹果不但美味而且营养。.

保护范围

昌平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0《关于申请界定昌平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昌政函(2006)5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崔村镇、流村镇、兴寿镇、南口镇、马池口镇、阳坊镇、百善镇、长陵镇、十三陵镇、沙河镇、城南镇等12个镇、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五. 北京市 延庆区 里炮村苹果

里炮村位于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脚下,环境清幽,绿树掩映,金果流香。里炮村是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城乡信息中心2003年确立的北京市十大民俗旅游村。

里炮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于果树栽培,被称为“红苹果旅游度假村”。全村果园面积达到1000多亩,有果树5万余株,果品年均产量超过百万斤,种植苹果、葡萄、李子、银杏、桃、梨等20多种水果。其中“里炮”牌富士苹果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文明遐迩。

里炮村四季景,吸引八方客。阳春果花竞放,争奇斗艳;盛夏绿荫叠翠,凉爽宜人;金秋硕果累累,香飘四野;隆冬雪花纷飞,洁白如银。

六.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韩城苹果

韩城苹果以嵬东生产的最为有名,现有苹果产地10万多亩。嵬东苹果购销公司:电话:0913-5484338( 韩城)

七.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凤翔苹果

凤翔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凤翔苹果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凤翔苹果品种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着色艳丽,果皮光洁,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塬西部,海拔780-1200米,土层深80-200米,土壤PH值为7.8,气候属暧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22.3毫米,年平均气温11.3℃,年最低气温-14 .3 ℃,6-8月平均气温22.6℃,8-10月昼夜温差13.4℃。

凤翔县苹果规模化栽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增加。2008年,凤翔苹果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历程,农业部在凤翔组织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标志着凤翔矮化苹果生产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凤翔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生产县和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果区已全部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5万亩苹果通过了绿色果品基地认证,所产苹果先后17 次荣获国家金奖和“国家部优”、“省优”产品奖,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苹果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采用矮化栽培,成熟期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横径70~95毫米,平均单果重293.5克,着色艳丽,果皮光洁。可溶性固形物13.4%,果形指数0.87,硬度7.4公斤/平方厘米,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抑制率59.5%。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

2013年全县苹果总面积17万亩,总产量24万吨,早中晚熟比为20:20:60,成熟期,主产镇有范家寨镇、糜杆桥镇、田家庄镇、横水镇、彪角镇等。凤翔苹果主要销往四川、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出口到东欧、东南亚国家。

八. 辽宁省 营口 盖州市 盖州苹果

盖州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果质优良,肉脆汁多,甜酸适度,色佳型正,贮存耐久。

盖州苹果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百年历史,面积、产量曾居全国县级之首,被誉为“苹果之乡”。近年来,盖州市大力实施“以果兴农、以果兴市”战略,强力推进 “一县一业”建设,使苹果产业再次成为特色鲜明的富民支柱产业。目前,盖州苹果生产面积达31.5万亩,1410万株,涉及盖州市183个行政村,19万农户。去年,盖州市苹果产量达到30万吨,产值达15亿元,出口5.87万吨,创汇5873万美元。在隆鑫公司等龙头企业和230个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盖州市还发展苹果订单农业12万亩,连结农户7万户,无公害生产面积达35万亩,果品优质率达85%以上,注册 “盖州苹果”、“富达”、“营星月” 等苹果地理标志商标23个,优质果品在历届国家和省农展会上荣获奖牌168块,金奖和奖牌总数居全省县级之首。

九.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和市县乡3级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产值14亿元以上。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6万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0万亩。有22个乡镇人均苹果面积达到1.5亩,21个乡镇苹果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苹果以其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全等特点,畅销广州、上海、成都、北京、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28″-37°09′13″之间。东部与陕西的宜君、黄陵、富县、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继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彭阳县为界;南部和我省的平凉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市内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呈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市辖庆城、合水、正宁、镇原、宁县、华池、环县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

庆阳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96个乡镇。包括西峰区的7个乡镇、庆城县的15个乡镇,环县的7个乡镇、华池县的8个乡镇、合水县的12个乡镇、正宁县的10个乡镇、宁县的18个乡镇、镇原县的19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庆阳苹果产区,地貌特征多数为高原及沟壑。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3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以上,土壤氧气浓度为10-15%,pH值为7.0-8.4,总盐量低于0.28%,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养分,有利于提高苹果品质,是形成庆阳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

(2)水文情况:庆阳苹果产区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市内有马莲河、浦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五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年平均总流量26.7立方米/秒,总经流量8.4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净储量约43.39亿立方米,动储量3714万立方米。市内年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全国生产最适宜区要求:降水490-660毫米),降雨适中,水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降雨特点使得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的侵染种类少、危害较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很少,并且这一区域暂时没有形成工业污染,苹果生产环境和地域特征得到保护。

(3)气候情况:在苹果生长期(4月-10月),庆阳苹果产区海拔在880-1400米之间,光照强度为350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8月-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在13℃-18℃,大于10℃的积温在1500℃-3000℃,夏季6月-8月均温在19℃-23℃,绝对高温≥35℃日数不超过5天。开花期温度为15℃-23℃,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果实发育期温度在25℃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6℃-16.8℃,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中糖、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增加,风味浓,肉质脆。这一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产,属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苹果区划研究报告中的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

(4)人文历史情况: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我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庆阳商业性栽培的“苹果”主要指大苹果(即西洋苹果),西洋苹果栽培开始于1942年,由天主教传教士将红绞、国光、青香蕉等5个品种传入庆阳县三十里铺和西峰镇两个教堂内开始观赏栽培,而真正作为商业性栽培应该从1953年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峰黄委会水保站建立苹果品种示范园,进入新世纪后,庆阳市把发展苹果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2年农业部又把庆阳苹果纳入中国优势产业带,庆城县率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苹果示范县,此后2006年省农牧厅又命名我省最东端的苹果生产大县——正宁县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十. 山西省 运城 绛县 绛县苹果

绛县苹果

绛县苹果,具有晚熟、质优、味美、耐贮等优点。口感很好,皮脆水多,闲来吃一个,真的不错。

家乡的特产苹果作文400字我家乡的特产苹果300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