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特产有哪些 犍为土特产能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9 02:42:56

一.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无为、和县境内的长江水域,盛产制鱼、刀鱼、河豚。这3种水产品不仅以各自独特的风味闻名全国,还因为它们上市时间短而愈加名贵。河豚上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其后刀鱼上市,约在农历四月份;农历五月初制鱼上市。其中,河豚、制鱼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刀鱼上市时间略长些。目前鲥鱼、河豚已成为国家明文禁捕的珍贵鱼种。( 巢湖)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送灶粑粑

过去,安徽无为县刘家渡一带民间则以制作米粑粑作为送“灶神”的祭品。每当腊月23号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准备米粉、馅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锅粑粑则首先用来祭灶。

制法:

1、将籼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净,沥干,磨成细粉(越细越好)。

2、将萝卜洗净,剁成碎末,再上笼蒸熟或煮熟,挤出水分。

3、把肥瘦兼顾的猪肉剁成肉末,放锅内加酱油煸一下,再顺序加入萝卜末、食盐、葱姜蒜末、水淀粉、胡椒粉、香油、味精(如有鸡汤加入更好)等,边加边翻炒至熟。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萝卜馅所用的调料内一定要有胡椒粉,方能保证成品具有萝卜和胡椒粉独特的香味。

4、将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亦可将米粉入锅小火翻炒至半熟,再趁热加水,和成面团),分剂后,用手工捏成面皮,放上馅料,包成扁圆形的粑粑坯。

5、把包好的粑粑坯入铁锅内煎烤,入锅前先在烧热的锅内壁上涂上一层食用油(如用平底锅,效果更好),放好粑粑坯后,盖上锅盖,用中火煎烤至用轻微的油烟气从锅盖边冒出时,打开锅盖,往粑粑上均匀地洒点清水,加盖后再煎烤。如此反复洒2-3次水后,即可出锅。

特点:

送灶粑粑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馅心多汁,鲜咸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馅料多变,除萝卜肉馅外,还常有“咸菜肉馅”、“芹芽炒肉丝馅”、“白糖馅”、“桂花糖馅”、“芝麻糖馅”、“辣味馅”等风味品种。

三.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陈墩玻璃工艺

 民营华佐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林头镇,占地2万平方米,有中、高级技术人员40名,职工220名,固定资产300多万元,生产各种高档人工精刻玻璃浮雕、彩绘工艺品、水晶玻璃器皿,2003年总产量达77万件,创收450多万元,利润15万元,因其式样精巧细致、品位高雅,畅销于日韩德美等国。 

四.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露仙酱泡菜

  主产地在白茆镇,原料均选用当地菜农种植的无公害乳瓜、莴笋、大蒜、萝卜、豆角、榨菜等优质蔬菜,经过精心加工而成,具有用料鲜、质地嫩、入口脆,香气的特点,风味独特,味道爽口,营养丰富,成品用聚乙烯复合包装袋真空包装,不含防腐剂,开袋即食,食用卫生方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启用"绿色食品"标志。 

五.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荸荠

当地俗称果子,雅号马蹄。沿江地区均产,巢湖市境主产区为无为、庐江、和县,其他圩区也有种植。全市年种植面积z万亩以上,总产70多万担。荸荠以地下球茎为食用部分,淀粉含量高,生吃熟食皆宜,鲜甜可口。可深加工成粉丝、饴糖、酒、蜜饯等,马蹄罐头销路尤广。荸荠在药学上还有消食解热和利尿等功能。( 无为县)

六. 四川省 乐山市 犍为 龙孔大头菜

龙孔大头菜是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的。犍为龙孔大头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皮薄肉厚、香脆可口、减脂降压、美容瘦身、增进食欲的特点。

犍为大头菜为巴蜀四大名酱菜之一,以优质大头菜为原精,精心选料,精良加工,精制而成,产品色泽自然,香脆爽口,而且针对不同地区的顾客口味也不同,每种规格的口味分麻辣味、鲜香味。

大头菜作为一种腌菜,在四川乐山犍为地区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大头菜含丰富的食物纤,促进结肠蠕动防止便秘,并通过稀释毒素降低致癌因子浓度,从而发挥解毒防癌的作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菌消肿,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大头菜也能利尿除湿,因其性热,故还可温脾暖胃。犍为龙孔大头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皮薄肉厚、香脆可口、减脂降压、美容瘦身、增进食欲的特点。犍为大头菜,开袋即食,即可下饭,吃面!!开胃、麻辣回甜。

七. 四川省 乐山 犍为 岷江河鱼

岷江河清沙细,污染小,自古就以盛产鲜鱼闻名。其中的江团(书面语长吻鲍)堪称淡水河鱼之极品。江团无鳞甲,少细刺,体浑圆,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团常被选为国宴用菜,一般游客要品尝此鱼中极品,既需要有钱,还需要有缘。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九. 四川省 乐山市 犍为 犍为麻柳姜

犍为麻柳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乐山犍为种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乐山犍为白姜品质独特,个大饱满、淀粉足、纤维少、辣味浓,所制干姜品质优良。作药性稳。自古即是药用干姜地道产区。《本草经集注》载;“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唐《新修本草》载;“干姜……生犍为川谷……九月采",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干姜,指出: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辣"。解放前日本、德国就在犍为设庄收购干姜,解放后先后出口欧、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解放初期,前苏联在与我国的贸易交往中,指名要犍为麻柳场(现新民镇)的干姜。

犍为白姜,俗称“麻柳”姜,其生产基地始建于犍为县榨鼓乡麻柳村,因地名而得名,其产品的注册商标为“麻柳”。犍为县种植生姜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载:“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之,处处有之”。犍为白姜属药食兼用的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并列入四川省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协会经多年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形成了《犍为白(干)姜丰产栽培技术规范》、《蜂窝式栽培软化姜丰产技术规范》。运用该技术种植的菜姜柳条细长、分枝多、形似“手指”(一般茎粗1.5厘米以上,长15—20厘米),其茎表皮洁白,茎尖紫红、纤维少,口感脆嫩,可食率高,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商标“麻柳”连续两次获得“乐山市知名商标”,产品先后获得省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犍为县榨鼓乡生姜协会成立于1998年,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会员人数已有3350户,带动农户数达8500户,今年预计实现产值7930万元。协会于2003年荣获“四川省百强农技协称号”,2004年被评为“乐山市30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4年开展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乐山市人民0“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注册品牌“麻柳姜”2002年被评为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2005年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双认证”,2006年获得“乐山市知名商标”称号,2007年获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获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百强协会,2010年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犍为麻柳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辖区内的榨鼓乡、铁炉乡、九井乡、新民镇、孝姑镇、龙孔镇、大兴乡等7个乡镇,共90个行政村。犍为县与乐山市沐川县接壤,与自贡市、宜宾市相邻。犍为麻柳姜主产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幅员面积4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9′-104°07′,北纬29°03′-29°11′。犍为麻柳姜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鲜姜11万吨。

犍为适合送礼的特产四川犍为的特产和好吃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