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特产龙眼 广西平南特产龙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3 07:41:07

一.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开远龙眼

开远市平坝山龙眼基地,种植1000多亩石夹32号龙眼,产量在300吨左右。是云南省首家评为无公害绿色食品龙眼(桂圆),其果肉细白、透明味甜。《本草纲目》中记载,可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可通神明、开胃健脾、补虚长智,龙眼(桂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可溶性糖粉、具有降脂、护心、养颜、安神等功效。是老人与孕妇滋补良好的保健食品。龙眼既具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果中之王。更是市民赠送亲戚和朋友的典雅之礼品。由于龙眼销量较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地现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二.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福州主要有象园村的“柯派”(柯世仁)、大坂村的“陈派”(陈天锡),雁塔村的“漆器派”(王清清)。福州三派由于雕刻技艺一般是家族世代相传,生产制作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他们最初的雕刻材料主要是樟木、楠木、红木及杉木等,雕刻内容多是寺院的佛像、庙宇的柱头、栋梁和神龛,以及桌、床等日用家具的花饰雕刻。至清代乾隆年间,福州雕刻名手孔氏帅先采用了硬质山茶树根,因势度形、稍加雕凿,再配以手足制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根木雕工艺品。独立的木雕工艺品的出现,使木雕艺人们从庙堂走向民间,并逐渐形成了木雕专业的队伍。由于适宜雕刻的天然树根不易取得,大坂村的艺人陈天锡采用当地盛产的龙眼木材(即桂元树),用其根部或节疤,雕刻成天然根状,或以香火烙成腐蚀疤节,再刻成人物、飞禽、走兽等。后来象园村的艺人们也随之普遍使用起龙眼木进行雕刻,从而形成福建特有的龙眼木雕工艺品。象园派不但精于景物的设计布局,还运用机械原理,使作品能够活动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当时大坂派还创造性地采用骨、玻璃来制牙、眼、装配在龙眼木雕人物动物上,使作品富有生气。雁塔派比较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乌作品,作品构图错落有致,装饰性强,丰富了福州的漆器装饰技法。



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龙眼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作品经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为特殊,最著名的术语称:“五头抱一头”即膝盖头、手腕头、两肩膀头和头部都挤于一块的姿态,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木墩上,用脚板挟住加工件,抡杆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时,通常使用斧头砍劈出坯,熟练的技工有“一斧抵九凿”之功,即几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动态轮廓。



龙眼木雕造型生动稳重,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既有准确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动的夸张变形。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富有不同的质感。产品色泽古朴稳重,具有“古董”之美。

三. 广西 崇左 大新县 大新龙眼

大新县龙眼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大新龙眼以果大、肉厚、味道甘甜、数量多、产量高而驰名区内外,畅销内地、港澳、东南亚,多年来均供不就求。荣获2001年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大新县委、县政府一直把龙眼生产列为本地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以品种改良为前提,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化果品质量,提高水果的竞争力和效益”为思路,大力实施龙眼的优果工程。目前,全县龙眼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其中石硖、储良、大乌园等龙眼面积1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

龙眼在大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百年树龄以上的龙眼树随处可见。据有关资料记载,栽培史近千年以上,且品质上乘,素有“龙眼之乡”之美称,1986年大新县被定为第一批全国“六大龙眼基地县”之一,2001年大新龙眼参加北京农业国际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称号。大新龙眼因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清脆爽口而驰名区内外,所产龙眼及加工产品远销区内外甚至销往美国等国家。近几年来,大新县致力于实施龙眼“优果工程”,优化品种结构,采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龙眼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大新县龙眼生产基地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取得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资格。目前,全县龙眼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其中石硖、储良、大乌园等龙眼面积1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主要品种有石硖、储良、大乌圆、广眼、福眼、本地实生龙眼等,果肉白色透明,香浓味甜、核细,可以鲜食或加工成桂圆干、桂圆肉。目前,大新龙眼主要的加工成品有桂圆干、桂圆肉、桂圆糕、桂圆酒等,大新龙眼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从2004年起,大新县每年都在龙眼收获季节举办龙眼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通过举办龙眼节进一步提高了大新龙眼知名度,树立了品牌意识,龙眼产、供、销达到了更高层次。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番梨朵龙眼

  龙湖的番梨朵龙眼,是当地历史上享有盛誉之珍品,居潮州市十大优稀名果树品之列,也是汕头市优稀名牌果树之一。

    该品种的特点是果大、肉厚、质脆、清甜。其果型偏圆,果周长6.7厘米,单亲重4.18克,果肉重2.2克,皮梳重19.8,可食部分占52.5%,含全糖量25.9%每市斤约52粒果。

    本品种于1954年一次风灾后,该村村民从韩江洪水中捞获一母株(只有二级分枝)植于伯公巷,经逐年圈枝繁殖并移植至他处。因其果眼明显,果皮花纹近似菠萝,故以潮州语音定名为“番梨朵”。

五.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龙眼酥

龙眼酥:状似龙眼,底部圆实,表面千层重叠,造型美观精致,醇香可口,入口化渣,是眉山传统食品之一。

眉山龙眼酥是眉山之一,口感油润酥脆,入口即化,老少喜爱的一种地方食品,龙眼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故居地的眉山生产的一种传统名品。它以其色、香味、形俱付佳处领先地位,龙眼酥造型逼真、螺纹酥皮清晰,油润浓香,细腻爽口等特点.,赴马来西亚参加92亚洲食品展,连续三次荣获嘉州人民喜爱产品称号.

该产品采用精制面粉和剥皮芝麻酱、上等精炼油、优质白砂糖等精细材料,科学配方,人工包心成型,具有呈圆形,乳白色,无斑点,酥皮层次均匀,螺纺卷曲清晰,形似龙眼、入口化渣、甜淡适中,油而不腻等特点,是老年体弱、幼儿生长、探视病人、馈赠亲友、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六.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储良龙眼

储良龙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储良龙眼果大质优,鲜食风味比泰国龙眼好。截至2010年初,在广东省沿海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上,该品种是唯一可与泰国龙眼抗衡,品质优于泰国龙眼的品种,售价好。储良龙眼又是鲜食与加工兼优良种,其肉脯黄净半透明,肉身厚,肉脯粒间不会互相粘连,干爽耐贮,可制出一级至特级桂圆肉。

龙眼主要有储良、石硖、大乌圆等优质品种。储良:是三大品种中最佳果品,其特点是品质好,肉质爽脆不流汁,味芳香,含糖高。宜鲜食、制罐,可加工成桂圆干和桂圆肉。成熟期在8月中旬。目前该县种植面积5727亩,预计2000年产量700吨。石硖:品质好,耐贮运。肉厚脆且与核极易分离,味芳香,含糖高。宜鲜食、制罐,可加工成桂圆干和桂圆肉。成熟期在8月中旬。目前该县种植面积5.2万亩,预计2000年产量达2300吨。大乌圆:果个大,肉厚爽脆且与核极易分离,味甜稍淡。宜鲜食、制罐,可加工成桂圆干和桂圆肉。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目前该县种植面积4287亩,预计2000年产量达 198吨。

储良龙眼原产于广东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1996年高州市被农业部南亚办授予储良龙眼生产基地。截至2006年,该品种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例如桂东南各县市)、福建、云南等地区,储良龙眼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储良龙眼对土壤、气候、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在山上种植也能获早结、丰产、稳产。一般植后第三年开花结果。在广东高州,其多数年份的成熟期是在7月底至8月上、中旬,早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则8月中、下旬成熟。果实丰产性能好。但对肥水供应水平的要求较高。

储良龙眼果大质优,鲜食风味比泰国龙眼好。截至2010年初,在广东省沿海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上,该品种是唯一可与泰国龙眼抗衡,品质优于泰国龙眼的品种,售价好。储良龙眼又是鲜食与加工兼优良种,其肉脯黄净半透明,肉身厚,肉脯粒间不会互相粘连,干爽耐贮,可制出一级至特级桂圆肉。

1990年8月高州储良龙眼在广东省省优质龙眼评比中以总分103.45分荣获第一名。1992年高州储良龙眼获得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6年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和南亚办指定高州市为“储良龙眼生产基地和育苗基地”。1997年高州储良龙眼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1999、2001年获得中国(北京)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储良龙眼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1年,“高州储良龙眼”被“中国果菜大赛组委会”评为“2000年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果王”。2011年,高州储良龙眼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之一。2011年高州发布实施《储良广眼》企业联盟标准,规定了储良广眼鲜果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贮运要求等。

七.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青山龙眼

长乐青山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乐青山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然而,20多年前,这一“千年贡果”因让其“自生自灭”,品质大不如前而乏人问津。

2008年,青山村成立了龙眼协会。他们做了3件事:技术把关、打造品牌、统一销售。此后,青山龙眼身价一路飙升,如今1公斤卖到了30元。

黄发钳是青山村一位普通农民,种植了20亩、600多棵龙眼树。17日上午,他带着记者来到他的龙眼林,正值青山龙眼成熟的季节,一棵棵龙眼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刚接到村里的龙眼协会的通知,又来了个500公斤的订单,他得赶紧招呼工人采摘。

“核小、质脆、单果大、味香。”黄发钳带着记者在果园里一边转悠,一边介绍说,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赫赫有名,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当年,朱熹女婿黄勉斋曾将它敬献给宋光宗,宋光宗尝后赞不绝口,钦定为贡品,并特赐“黄龙”匾额。

地域范围

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古槐镇、鹤上镇、潭头镇、江田镇等18个镇乡。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南接福清市、西界闽侯县,与台湾一衣带水,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4′-119°59′,北纬25°40′-26°04′,陆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乐市地貌属福建省东部沿海花岗岩低山丘陵及冲积海积平原区,北部临江、东部和南部濒海,西面靠山,地势由南部与中部向北部及东部渐次下降。长乐主要有6种地貌类型:丘陵山地、平原、砂丘、河谷盆地、岛屿与滩涂、河心洲。土壤的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5%之间,富含硼等多种微量元素。

(2)水文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年降雨量均在1200-15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58.7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9.052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47毫米,径流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沿海地区和海岛比较缺水,在北部的大埔尾年平均降雨量近1800毫米,沿海岛屿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境内地区降雨量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地域降雨量变化悬殊等特点。

(3)气候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降水量1358.7毫米,日照时数1665.1小时。主要自然灾害为风灾(台风)、水灾、旱灾。

(4)人文历史情况:长乐栽培龙眼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应始于唐宋时期。《福建通志》载:“长乐青山下村为宋大儒黄勉(朱熹的学生)的故居,旧传黄勉斋有手植一株龙眼品质绝佳。”宋朝时,青山龙眼就开始作为贡品进贡朝延,宋光宗皇帝曾赐匾青山龙眼为“黄龙”(因青山黄勉斋进贡的龙眼)。明弘治《刘志》物产篇有龙眼的记载,赋贡篇也记述长乐生产的龙眼和宝圆(龙眼干)曾定额进贡朝延,可见当时龙眼栽培之盛,据清同治用彭老藻、杨希润所修的《长乐县志》记载:“龙眼大寸许者为宝圆,树径三接者为顶圆,树未接者曰野老,核初种经十年始实,实甚小者俗呼“椒眼”。可见在明、清时期,长乐龙眼栽培已盛行高空压条方法,推广繁殖大量的优质良种。90年以后,我市大面积发展龙眼种植,现在龙眼已经成为我市最主要的果类,长乐市龙眼栽培面积30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2900公顷,年产量28300吨,年收入16980万元。占全市果树栽培总面积的55%以上。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产品主要销往长乐当地及福州市场。

八.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青皮龙眼

该品种树势生长强壮,树冠半圆形,开展,枝长节疏。叶绿色,长椭圆形。果穗中等大,重300-600g,果粒均匀,果实中等大,阔卵形,单果重7.5-8g,果皮灰褐色,中等厚。果肉中 等厚0.41cm,肉色乳白,肉质脆稍韧,果汁较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21-25%,可食率62%,品质中上。种子中等大而扁圆形,黑棕色。丰产稳产性好,是鲜食和加工良种。八月中下旬成熟,为中迟熟株系。( 高州)

九.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屏山龙眼

屏山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屏山龙眼

屏山县果蔬协会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称桂圆,益智。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龙眼是广东特产还是广西特产广西特产龙眼硕果累累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