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特产直播回放 广元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6 01:12:32

一.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朝天曾家山辣椒

朝天曾家山辣椒是朝天区特色传统产业。朝天区历来有种植辣椒的习惯,朝天曾家山地处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寒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绿色无公害。出产的“朝天曾家山辣椒”具有特定品质,以色红,肉厚,香辣,味淳而闻名。近年来,朝天区镇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立足本地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特色高山蔬菜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之路,向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借生态旅游,建绿色蔬菜基地,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发展,为提速农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朝天区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传统种植业,朝天曾家山辣椒等蔬菜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生态蔬菜基地建设已见雏形,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二.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县 剑门根雕

剑阁树根雕工艺品采用剑门山区的珍贵“檀木”、“塔木”的根为原料,依据原料自然形态,经民间艺人精心雕刻,或珍禽异兽,或自然山水,或花鸟鱼龙等,再配以盆花、盆景成为实用的装饰品。木质细腻,色泽黄褐,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融自然美与雕塑美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厅堂高雅的装饰品。 1970年,成立剑阁手杖艺术品厂,1972年其雕刻作品经省选送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展览。1982年为人民大会堂雕制“锦鸡媲美”、“鸣凤朝阳”等大型树根雕,获省科技成果奖。

三.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羊木香菇

羊木香菇是朝天区羊木镇特色产业。羊木香菇是90年代引进浙江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朝天区羊木镇瓦字、白云、源溪、文笔等村。羊木香菇主要采用天然有机质无农药栽培,全程质量监控,菇体丰满,菇质密实,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质感,堪称“菇中珍品”朝天区羊木镇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多种类农作物生长,是香菇生产的黄金地带。目前,朝天区羊木镇已建成食用菌产业出口基地1个,产销一条龙格局初具规模。正着力打造川北地区香菇出口基地,2012年,年产羊木香菇5800万袋。羊木香菇品质优,味道好,花菇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四.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朝天曾家山玉米

朝天曾家山玉米是广元市朝天区传统支柱产业,朝天区曾家山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所产玉米果穗完整、籽粒饱满、色泽艳丽、穗形美观,籽粒柔嫩、支链淀粉含量高、营养品质好。朝天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农民不断更新生产种植玉米技术的积极性,朝天曾家山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渐提高。历年来,朝天区各届政府对发展朝天曾家山玉米产业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朝天曾家山玉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现今,朝天曾家山玉米已经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高效产业,带动了全区5000余户农民实现增效致富。

五.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青川魔芋

青川魔芋是青川县传统,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青川县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无论是土地资源、生态气候条件,都十分有利于魔芋产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川县委、县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青川魔芋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经费,加大投入人力度,狠抓魔芋种植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坚持按照“一个支柱产业一套班子”的要求,积极抓好青川魔芋产业发展规划、市场研究和技术推广,指导农户规范种植和科学管理相关部门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青川魔芋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动提升态势。截至目前,全县37个乡镇种植青川魔芋8万余亩,年产商品魔芋2万余吨,实现产值上亿元,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朝天天麻

朝天天麻是朝天区传统特色产品之一,以其野生量大、价值昂贵、品质优良而闻名。朝天区山多地广,森利资源丰富,朝天野生天麻驯化种植由来已久,最早从事天麻野生变家栽科学研究就在朝天曾家山区,曾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朝天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天麻种植带来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全区高达85%的农户都有种植天麻的习惯,种植规模庞大,目前全区天麻种植规模60万窝,产量达500万斤。历年来,朝天区依托现有自然优势资源,以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化政策扶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产业链发展有机结合,稳步推进朝天天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朝天天麻产业已成为引领朝天区高山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七.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贡米

利州贡米

据考证,早在周代古巴子国时期,利州区就已经种植水稻,并且大米已成为利州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此后,本地的稻谷品种经过了漫长的自然繁育和无数的挑选,终于有一个品质特优,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长粒,籼型、常规稻谷品种被选定,并在利州区的中低山区得到大面积种植。清代末年,这种稻谷已经成为该地种植的主要稻谷品种。“利州贡米”就是以这种稻谷加工而成,米粒细长、整齐饱满、晶莹润泽、饭粒爽口、柔韧软滑、米色及粥色微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以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将士在这里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军经过反国民党军队的“三八”、“六路”围攻后,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利州贡米”就成了当时数万红军将士赖以生存的主要给养之一。

解放后,生产“利州贡米”的稻谷一直在利州区适宜的中低山区大面积种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由于大力引种高产型杂交稻,该稻的种植规模一度减少,面积缩小到仅集中在大石、宝轮片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利州贡米”这一历史厚重,特色明显的地方传统产品重新获得了市场商机。利州区紧紧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把“利州贡米”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突破口,按照“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利州贡米”原料这一独特品种和利州区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种植自然资源,以利州区蜀粮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利州贡米”的品牌优势为牵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的积级性,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利州贡米”的原料基地已经发展到8个乡镇,面积3500亩,稻谷产量达2.6万吨,农业产值达5680万元。2004年基地农户仅靠龙头企业的优惠价格,就增加收入350万元,每亩平均增收450元。

为保证“利州贡米”的质量和特色,利州区委,区政府还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技术指导、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种植与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二是生产实现了标准化。产品从稻谷生产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都按“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和《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三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八. 四川省 广元 青川县 青川银耳

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

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10-12×9-10μm。

九. 四川省 广元 昭化区 广元蒸凉面

广元蒸凉面又称广元凉面,四川省广元市的。只产于广元本市及其周边相邻几个县镇,其口感味道随离市中区的远近逐步递减,超出广元市再无产地。其外型外型和陕西凉皮近似,但其原材料为大米而不是面粉。广元凉面口感滑腻爽口,清凉宜人。

——女皇蒸凉面又叫“夫妻米凉面”。相传,武媚娘在入宫之前,常和青梅竹马的情郎常剑峰一起游河湾,河湾渡口有一家削面店,他们每次总要到店里吃上一碗面。因此经常与店老板淡论面的制作,他们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种凉面该多好。于是便和面店师傅一起试验,终于用米浆研制成了一种柔软可口、绵韧不粘的米凉面。媚娘和剑峰高兴得抱成了一团,削面店师傅见此情景,便打趣这一对小情人:“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凉面吧!”,恰巧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凉面就这样诞生了。并由此传开,成为当地人人爱吃的地方名食。后来武媚娘被唐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因君命难违,她不得不去了京都长安。直到武媚娘当了女皇帝,还念念不忘“夫妻米凉面”,每逢生日,必命御厨给她烹制一碗食用,这样一直到她的天年。 这种蒸凉面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样,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内放凉面,加入酱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儿、蒜泥等调料,搅拌后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

十.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广元黄茶

广元黄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元黄茶是四川广元的。

广元黄茶

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

14056995

广元特产送人便于携带直播四川广元剑阁特产直播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