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特产盐焗花生 五华特产带壳盐焗花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5 21:44:53

一.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芝麻花生酥

芝麻花生酥  

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盒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镇花生

彭集镇所产花生皮白、质优、出米率大、含油量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5—36克,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26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延年益寿,延缓脑功能衰退的功效,俗有“长生果”之称。彭集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现花生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平均单产达到387.9公斤,主要品种有鲁花14号、平度204、8130、山农818、花育17等十几个品种,该镇连续多年被评为 “泰安市花生生产冠军”。 目前该镇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花生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建有占地1.5万平方米的花生批发市场一处,有6个花生加工专业村,8家榨油厂,200多个花生运销大户,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三.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新桥腐竹

新桥腐竹

地处我县最北部的华城镇新桥,盛产饮誉海内外的新桥腐竹。根据当地水资源的特点,新桥腐竹由优质黄豆为原料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好、耐煮、味清香鲜甜。新桥腐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有9个村300多户农户生产,其中日产腐竹20公斤以下的小户有270户、日产腐竹20公斤以上的大户有30户,由李嘉雄老板投资兴建的兆安腐竹厂,年生产腐竹5万多公斤,产品畅销五华县内、深圳、广州、江西、新加坡、香港等海内外,产品供不应求。

五华县华城镇素有“腐竹之乡”的美誉,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新桥腐竹”因纯手工的传统工艺,被看作是与“梅州金柚”齐名的“客家名片”。如今,该镇新桥片10个村仍有513户农户坚持手工制作腐竹。全镇年产腐竹可达800万斤,产值1.3亿元。

新桥腐竹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今年开始,我们以新桥片为示范点,引导全镇广大农户进行腐竹生产,进一步扩大新桥腐竹市场占有率。”黄国标说,今后,该镇将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技术,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龙头企业,对新桥腐竹进行统收、烘干、包装,稳定品质,让手工作坊抱团发展,打响“新桥腐竹”这个区域品牌,让更多人尝到“家乡味道”。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花生

彭集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集花生

花生是彭集镇的著名,素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远近闻名。这里的花生果壳薄而有光,脉纹清晰,果仁饱满,果衣颜色鲜红,果仁呈乳白色,吃起来香脆可口。“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就是群众为花生而编的谜语。

彭集镇境内有大清河、龙宫河、小汶河多条河流分布,沿河两岸土地,多为平坦的沙壤土,土质松软,通风透气好,地温高,极适宜种植花生,历史以来,花生就是彭集的传统种植作物。彭集花生面积大,常年播种在

4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面积的约

%;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约1.4万吨。因为量大质优,一向是信誉卓著的畅销产品。

花生原产巴西,何时传入我国年代未详。据调查,彭集镇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种植花生。长期以来,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花生选育、栽培及加工制作的经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个镇后亭村培植的高产大花生,亩产最高可达350公斤,被当时的泰安地区专署命名为

东平大蔓秧

,曾在地区农业展览馆展出并在全区推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彭集镇又先后引进了徐州

684、烟花1号、鲁花九号,白沙果等优良花生品种,并在全镇推广了麦田间作套种,实用配方施肥,防止病虫害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花生的稳产高产。由于彭集壤质好,加之这里的群众养猪多,种花生一般不使用化肥,而是大量使用土杂肥培强地力,所以,由外地引进的品种,播种在这里,也显示出比原生地更强的优势。比如

烟花

1号

鲁花

9号

等品种,产出的果实粒大壳薄,含油量高,成为花生中的珍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花生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它的别名很多,有千岁子、落花生、番豆、地果、长生果、万寿果等。在我国古藉中有不少关于花生的记载,晋以前称花生为“千岁子”,西晋《南方草木状》记载:“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元人称为“落花生”,元人贾铭著《饮食须知》载:“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清代《汇书》也说:“落花生者,花落地即结果实于泥土中,奇物也。实亦似豆面稍坚硬,炒熟食之,似松子之味。”吴其睿一八二一年《植物名实图考》介绍:“落花生详本草从新,处处沙地种之。”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因此取名落花生,花生则是简称。日本人称花生为“唐人豆”,俄罗斯人叫“中国坚果”,证明那里的花生是从中国传去的。

花生营养丰富,有“植物肉”、“绿色牛乳”之称。据有关资料介绍,成熟的花生仁含油量高达

47.37%,蛋白质35.99%,纤维1.61%,碳水化合物和灰份8.45%。灰份中含有磷、钾、钙、铁等无机盐。花生仁在国内主要用于榨油。花生油色淡味香,是优质食用油之一。花生除榨油外,还大量用于制造糖果、糕点、面包、花生酱等食品。近年来,彭集镇通过与福建客商合资办厂,成立了

东平闽鲁食品有限公司

,对花生皮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了袋装

状元

牌香酥花生果,味道香脆,包装精美,已开始批量生产,供应市场。

花生属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增强记忆,降低血压,延缓衰老。患轻度胃病的人常吃花生,可收到不药而愈之效。

五.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黄粄

黄粄

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

同时,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粄便制成了。

六.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生鱼脍

五华生鱼脍

也叫琴江鱼生,制作过程与宁化生鱼脍相若,先把草鱼漂浸,然后快速除鳞、去内脏、去骨,再把鱼肉切成薄片。特别之处是把切好的鱼肉放在竹筛上晾乾水份。进食前先准备一大碗和好的姜蒜汁和白醋浸泡鱼肉除腥,佐料有醋腌蒜片、薄荷叶、姜丝、炸花生米、花椒粒、香菜、芹菜叶、辣椒、胡椒等,分别用小碗盛载。吃时先挟生鱼片放进醋里浸约半分钟,然后用勺子把佐料舀到自己碗里,佐料可依照个人喜好决定种类和份量,再把生鱼片放在最上面,然后一整碗扒进嘴里。

七.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益塘荔枝

益塘荔枝

五华县益塘水库荔枝基地是五华县利用水库水体环境发展该县优质荔枝生产的成功典范。基地荔枝20年龄以上的大树有500多亩,10-15年龄的有7600多亩,合计有8100多亩。品种以优质黑叶为主,果实肉多核较小,色泽鲜红,可口爽脆,味甜带香而著称。另外还种植有五华细核荔枝、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淮枝等优良品种。基地生产与养猪、沼气相结合,采用猪-沼-果养分利用模式,实现荔枝施肥有机化。病虫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并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方法。逐步试验实行果实套袋,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基地同时建有酒厂一间,生产具有滋补功能的荔枝酒,荔枝干、荔枝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基地于2005年获得有机产地认证,五华县客属酒业有限公司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八.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聚通豉油

聚通豉油

九.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内黄花生

内黄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内黄花生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内黄县花生素以果大饱满、色泽亮丽白净,口感好,出米率高、油质佳而著称于国内外市场,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内黄花生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是全国花生主产区、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花生是该县的主导产业,有白沙171、豫花七号等品种,主要分布在城关、后河等乡镇。花生在该县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内黄县志》记载,花生在该县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花生品质,该县在稳定花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推广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的认证工作,制定了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收获、储藏和运输。目前该县经农业部认证的花生无公害基地有3个,面积21.3万亩,占该县花生种植面积的52%。

2012年,内黄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花生出口达到4182.3吨,创汇663.8万美元,占河南省花生出口总量的87.6%以上。该县从事花生购销的农民经纪人达1000余人,安阳市德润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海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花生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花生果3000余吨,占河南省花生果出口总量的90%以上。该县2013年被中国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花生之乡”荣誉称号。

2013年,内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内黄花生”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内黄花生产于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后河镇、马上乡、中召乡、梁庄镇、六村乡、卜城乡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居东经114°44ˊ16.8″-114°58ˊ13.0″,北纬35°42ˊ18.4″-35°42ˊ18.4″。北毗河北省,东邻河南省濮阳市,西依河南省浚县,南与河南省滑县相连,面积2万公顷,总产量9.9万吨。

十.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苎叶粄

苎叶粄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

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云南特产糖酥花生海陆丰特产大全集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