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的特产作文300字 连州风俗习惯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5 06:59:10

一.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酸辣豆角干

酸辣豆角干将豆角风干后,以盐、辣椒、淘米水等腌泡,其味酸辣韧爽,是醒胃小菜。以同样方法,用大肉包心芥菜腌泡的连州福菜,与豆角干具有一样的风味。

二.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东陂腊味

东陂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陂的腊味,闻名粤港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当地人常引以自豪。东陂人心灵手巧,东陂的腊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制作奇特,以下小录几款。

腊蛋:蛋也能腊吗?是的,腊蛋是有名的东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陂镇“遂昌号”的腊蛋、腊狗和风肠,就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和港澳地区了。是花油(猪网油)和蛋,花油为皮,蛋为馅。

腊蛋的制作工艺极繁,先以盐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后备用;再选蛋,鸡蛋或鸭蛋皆可,去白留黄,下盐、糖、酒;做腊蛋时,花油切至大小适中,垫于小瓷碟上,放蛋黄、风肠片、芫茜(若制作“银玉蛋”,周边还须放瘦肉),包成扁圆状;然后放太阳下晒,等表面稍干,加一碟盖上,反转碟子再晒另一面;两面晒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晒;八成干,以小绳吊晾。腊蛋可蒸吃。要问味道?香又爽。

腊狗:东陂腊味中的腊狗,首推关屋“遂昌号”制品。80多岁的关佐贤老人说,1912年,肉食供应紧张,制作传统腊味缺乏原料,其祖父就试着用狗做腊味的原料,先是做腊狗条,之后是腊全狗,从此,便开了“东陂腊狗”之先河。

制腊狗要选2.5千克至3.5千克重的肥乳狗,宰好洗净后去骨,用炒干的碎盐腌;腌好后再以温水洗净,晾干水,淋姜汁酒,涂上糖和沙姜粉;然后造型,风干。

东陂腊狗嫩、爽、香、不腥不腻,可蒸可炒。

风肠:别处都叫“腊肠”,为什么东陂却叫“风肠”呢?原来东陂风肠要靠山风来风干。一条自西北方峡谷钻出来的西溪,缓缓地流到东陂镇边,也把习习的山风带到了镇子上。五更天,制风肠的人家便将一篙篙的风肠从凉棚里托出来,晾到露天“打冷风”;中午日头猛,又将一篙篙的风肠托回凉棚里去。

东陂风肠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讲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肠”;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肠”。

精于做生意的东陂人深通藏而不露之道,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制腊味技术,有人夸东陂腊味好,便说:“腊味全靠风,我们地方风好。”还有更神奇的说法:“东陂街的风,街东和街西的也不一样哩。”

三.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溪黄草

连州溪黄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州溪黄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优质道地中药材产品。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等功效,对防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有奇特疗效。2007年9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145号公告:连州溪黄草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溪黄草

梁代道家廖冲给百姓煎汤饮用“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连州地区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连州居民至今还保持着夏天将溪黄草煲水作“凉茶”饮用的习惯。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黄色液汁而得名。近代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均收载了本品,并配上植物图。

据《佛家经典》记载,梁代道家廖冲,曾在天下第49福地连州市保安镇福山炼丹修道,后得道入仙。相传,南北朝某年,连山郡(现连州市)怪疫肆虐,廖冲用福山附近溪边的茎方型苦草给百姓煎汤饮用,喝过这种苦草煎熬汤水的人,面黄肿胀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慢慢地恢复。于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方园几十里的居民都知道这一种神奇之草叫作“溪黄草”。

由于溪黄草功效比较独特,且对乙型肝炎、黄胆性肝炎、热毒、目赤、尿黄、尿痛、咽喉肿痛、心烦肋痛、口苦、口臭等多种症状有疗效,渐渐成为当地居民居家必备的保健品。连州溪黄草茶在明清时期就因其风味独特而远销南洋各地,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

连州溪黄草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连州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质道地中药材经久不衰的发展历史。连州自清末开始就已经掌握了连州溪黄草的栽培种植技术。建国以来,当时的县0和县委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当地中草药的开发应用。七十年代实行合作医疗站,站内建有采药队,育药场,加工厂,在村民中普及中草药知识,成为连州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连州市委市0在调整农业结构上,把溪黄草等中药材确定为连州山区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溪黄草生产由自然生长转为有组织的规模种植和开发。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了溪黄草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效控制了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实现了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溪黄草的药材品质。

伴随着连州溪黄草种植的规模化发展,连州溪黄草开发体系也不断完善。1986年,县0筹建了连县中药厂,把连州溪黄草列入研究开发计划;1988年8月,成功研制连州溪黄草代用茶并开始推广;1989年3月,县0批准了《关于建立连县中草药基地的报告》,成立了县中草药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为连州溪黄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1992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看中了连州溪黄草等优质道地的中药材资源,与连县中药厂实行联营,改名为白云山制药总厂连州分厂,连州溪黄草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新的转折点,此时的连州溪黄草早已因其药用疗效显著而声名远扬;1999年,药厂改制,部分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开始自己创业,并取得成功,连州溪黄草深加工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渐转入现代化加工生产。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专家对连州溪黄草进行了研究检测,发现对抑制乙肝病毒的有效成分含量非常高,连州溪黄草的药用价值非常明显,进一步推动了连州溪黄草规模化、基地化的发展步伐。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10000亩,年产量30000吨,产值5000万元,产销两旺。同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连州市0合作发展,以连州溪黄草为重点的中医药种植技术项目,为连州溪黄草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十几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产品包装不断改进,产品逐步朝品牌化发展,全市已有四家颇具规模的生产企业。占全市溪黄草茶产量65%以上的连州市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豪爽牌”连州溪黄草2006年还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清香气味,滋味苦

溪黄草植株地上部分干燥品,形态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并具特有的清香气味,滋味苦。

整株:茎呈四方形,长1.5~2m,表面绿带紫色,密被微柔毛;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两面通常呈墨绿色。

切段:茎呈四方形,表面绿带紫色,断面有空心髓部,木部白中带黄色;叶破碎、皱缩,呈墨绿色。

碎末:为不完整的茎碎片和叶碎片共存,茎碎片呈棕黄色,叶碎片呈墨绿色。

连州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温差大

连州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怕渍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连州溪黄草栽培历史悠久,其品质与连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采用同样的连州溪黄草种子,在广州种出来的溪黄草植株明显矮小,其苦味也明显淡于连州本地种植的溪黄草。

连州素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谓。万山丛中,白云缭绕,瀑泉众胜,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市内主要河流星子河发源于大东山脉,发源地近处建有1个1.7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无工业“三废”污染,水质纯净,大多数溪黄草种植基地可以用天然水进行灌溉。

此外,连州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山区市(县),耕作区面积较连片、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以沙壤、壤土为主,较为疏松。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土壤占全市自然土壤面积的72%,氮、磷、钾、钙等微量元素较多,特别有利于溪黄草中有效成分的积累。

与此同时,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春雨、夏暑,秋旱、冬寒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力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9.8℃,光、温、水自然条件能较好地满足连州溪黄草生长的需要。由于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昼夜温差大,便于植物代谢成分的形成和蓄积。

还有的是,其他地方在采收溪黄草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每年的春季到入冬前植株停止生长时均有采收。连州市民间素有溪黄草在开花前枝叶繁盛时采收的习惯,此时植物已经完全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为确定溪黄草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为按中药材GAP原则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并实施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连州委托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种植与采收季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溪黄草药材中其抗乙肝成分2α-羟基熊果酸的含量以8月份为高,即开花前期。并提示2α-羟基熊果酸在叶中的含量较高。

相关链接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溪沟草、香茶菜、土黄连等,主产于长江以南的湖南、四川、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溪黄草在广东各地临床应用普遍,并开发出多种以之为主要原料的防治肝炎的保健产品,如溪黄草冲剂、溪黄草袋泡茶等,市场潜力非常大。

溪黄草是我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

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专家预期,一旦溪黄草类制剂作为正式药品开发上市,其国内市场年销售额将达几亿元。

主治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

④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

⑤治瘙闭: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

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连州溪黄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州市 《关于申请划定连州溪黄草产地范围的函》(连府函〔2007〕8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州市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刺绣

连州刺绣源远流长。民间习俗,一个女子闺中必备的基本功包括纺织、缝纫、刺绣。她们自幼学刺绣,从简单的十字花、莲藕花开始,渐渐将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练习得熟透,直到会在自家上山割茅草穿的布鞋鞋帮上绣花,在娃娃鞋头剪贴猫公耳、眼、鼻;在衣襟、围裙、布袋上刺上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一片片青翠的绿叶,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动物,才算是学成了,有资格出嫁。



冬日,大姑娘小媳妇在一起挑花,为得是穿上漂亮的新装过新年。一件件应节的刺绣出来了,红、黄、绿、白等丝线交织的花卉禽兽图案虚实相生,聚散相宜,于简单的重复、对称中体现出古朴、美观、典雅的风格。渐渐,连州刺绣成了一个行业。当绸缎、金银线、珠链等高级材料进入刺绣行业后,这古朴的技艺终于登堂入室,与艺术结缘。一袭红旗袍,上绣鸳鸯戏水,彩蝶恋花,倍添东方新娘的娇羞俏丽;古拙、典雅的黑绸旗袍上松、柏、梅、鹿,令女寿星精神矍铄,光彩照人,连州刺绣艺人还成功地挽救了广东濒临绝迹的金银绣技艺,使之焕发出骄人的光彩。刺绣工艺中,金银绣最考人,滑溜溜的绸布上,先放金银线,中层放棉花,下面还得加上绒线。绣女们针针用心,丝丝留意。她们进行的是艺术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都是刺绣艺术家。



连州珠绣旗袍,绒绣西班牙披巾,线绒手袋,金银彩绣靠垫、日本和服腰带等,都是出口创汇的省优产品,深得人们的喜爱。

五.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东陂牛肉干

其制作历史也很悠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东陂是湖南蓝山、新田、嘉禾至广州官道的中转站,每年经过此道者不下十万人。东陂镇每天都杀牛供应客商,偶逢卖不完时,因牛肉易腐,生意人就要亏本了,为此家家大伤脑筋。有一屠户,灵机一动以炭火烧烤,发现其味特香,于是试着加进各种佐料,其味更佳。东陂牛肉干的制作自此开始,沿袭至今。

六.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星子红瓜子

红瓜子是连州的传统,唯星子红瓜子最为纯正。以其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而深受人们喜欢。因其红艳,寓“洪福星临”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兴旺”之意。是待友、宴席上的必备之物,也是馈送亲友的佳品。红瓜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人们一般把它当消遣时间的小食品,有时把瓜子仁当成月饼的馅料之一。据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红瓜子含男性荷尔蒙和抗癌素等,更使红瓜子供不应求。在连州地区,过年过节,甚至结婚等好事,人们都喜欢送红瓜子给亲戚朋友。因其红艳,有喜气洋洋、红运降临之意。特别是结婚之时,主人喜欢取好意头,星子话的“瓜子”是“加子”的谐音,表示再生儿子,瓜子多,就有人丁兴旺之意(选自《清远之美食与》)

七.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山姜

游客到连州旅游都喜欢购买土黄精。广东的黄精主要产于连州市。黄精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退湿的功效,经常服食可益寿养颜,为家庭的保健佳品。



黄精俗名“山姜”,古称“黄芝”,意为像灵芝一样是“灵丹妙药”。黄精又谓“救荒草”,其典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爱吃黄精,他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从此,黄精便又叫“救荒草”。黄精还有一个雅号叫“仙人粮”。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因父母逼婚,愤然离家出走。几年后,乡亲们上山砍柴碰见她,欲劝她归家,但她婉言拒绝,旋即跨崖越岭,步态轻盈,好像仙女凌空而去。后来,人们发现她栖身的岩洞储备的食粮原来是黄精。



现在,连州的黄精年产量为25吨,经九蒸九晒制成成品。近几年,黄精制品纷纷开发成功。其中,黄精糯米酒曾荣获广东四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而今,黄精糯米酒成了游客争购以馈赠亲友的佳品了。

八.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胜瓜

胜瓜,其实是老广对丝瓜的别称,说起这个别名,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未有列出此别名,当然外地的友人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皆因在粤语里“丝”与“输”发音相近,有所忌讳,尤其是喜欢玩“四方城”的朋友,更是不喜欢,因此,相传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些商家就取“输”的反面,将其称之为胜瓜啦。

胜瓜在夏季餐桌中,可是占重要地位。胜瓜的样子虽然不出众,可是胜瓜利咽喉,清音,解渴,利大小便,入肝肺经,老的胜瓜,又名胜瓜络,是风热感冒咳嗽痰多的用药。而胜瓜用作食疗,既可口,又有益。可用来煮、炒、蒸以及做汤羹。胜瓜味清甜,宜做清淡小菜,至于炒田鸡、鱼松、牛肉、猪肉、鸡丝还是其它肉类,悉随尊便,再高档些可炒石斑球或虾球。

其实大家对胜瓜可谓见惯见熟,那这个连州来的胜瓜与其它地方的胜瓜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首先,从外表上看,它的皮色较之为翠绿,头尾匀称;而切开后,其籽较细。经过同一时间煮制,与其它的胜瓜相比,口感清爽而甜,而其它的胜瓜则瓜身较淋,出水。据闻这与种植的农地土壤有关,一般的胜瓜喜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土壤,而连州市山地面积广阔,灌溉的水源都来自于山涧的泉水,无污染,土壤较“瘦”,加上地处广东与湖南的交界处,日夜的温差较大,使其出产的连州胜瓜久煮仍保持爽口的口感。

笔者很喜欢吃胜瓜那清甜的味道,爽滑的口感,尤其是烹制成汤菜,更显连州胜瓜的特别之处,“上汤浸”就是不错的选择,用大量的上汤,去将食物煨熟的方式就称之为“浸”。做法其实很简单,首先给上汤增加一些鲜味,用姜,虾仁,葱头数粒切碎,用油爆出香味。虾仁经油一爆,香味全都出来了,之后加清水,也可以是买现成的靓汤,倒入切好的连州胜瓜,由于平常的胜瓜会容易发黑,所以一般都是在汤差不多烹调好的时候再切,而这连州胜瓜则不会发黑而且清绿,所以事前准备好就行了。盖上锅盖,滚煮至熟,起锅,一道清爽味甜、很适合夏季吃的“上汤浸胜瓜”,就完成了。又或者烹制一道“咸姜茸炒胜瓜”,则是最简单最原味的食法。

要购买这连州胜瓜,就要去一些粤北食材店才有得出售,批发价都要6元一斤。选购连州瓜应选择鲜嫩、结实和光亮,皮色为嫩绿或淡绿色者,果肉顶端比较饱满,无臃肿感。若皮色枯黄或瓜皮干皱,或瓜体肿大且局部有斑点和凹陷,则该瓜过熟而不能食用。

九.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清江生姜

连州人一说起生姜,人们就会想到清江。清江是丘陵半干旱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生姜,在生姜销路好的年头,一家人一年可以收获一百多担生姜,这是清江人发财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生姜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它既是一般的食物和调味佳品,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常用药物。生姜的广泛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有1500年的《名医别录》一书中就有记载。《论语》中有“不撤姜食”的说法,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据说孔子就有每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民间则广泛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的顺口溜,还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后人欧吉桑的养生宣言就是“男人不可百日无姜”,把生姜推到极其崇高的地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姜含有生姜酮,具有健脾、促进食欲与镇咳止吐的作用;姜油能促进血液循环,服后全身感到温暖、发汗,因此,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有奇效。

十.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水晶梨

连州水晶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全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晶梨主产区,连州水晶梨种植面积近5万亩,挂果面积3.6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种植水晶梨,也成为了当地农户致富发家的途径。

从连州水晶梨本身来讲,基于连州特殊的气候,连州水晶梨相比其他品种的梨,口感更胜一筹。连州市水晶梨果型端正,个大浑圆,果肉雪白,口感爽脆清甜,可溶性固形物12%至14%,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具有糖分高、口感好等特点。

连州水晶梨品种资源丰富,有新世纪梨、翠冠梨、丰水梨、黄金梨、黄花梨、圆黄梨和大果水晶梨等,种植集中分布在海拔300至700米,气温相对寒冷的星子镇潭岭、大路边镇山塘、龙坪镇孔围、西江镇高山等地区。连州水晶梨在口感上之所以能与普通梨拉开距离,主要是得益于连州特殊地形和气候。以连州市潭岭地区为例,该地区位于连州西北部,海拔高650多米,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黄沙土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让潭岭成为连州地区水晶梨生产的最适宜区,目前该区水晶梨生产面积达6000多亩。

为进一步提升水晶梨品质,连州实行了套袋技术。未实行套袋的果实,果皮黄绿色;实行套袋栽培的水晶梨果皮黄白、果面光滑,果肉呈乳白色、皮薄核小、肉质细嫩多汁、清甜爽口有蜜味,无明显石细胞。同时,耐储性能大大提升。

果品

广东

连州市水果技术推广总站

连州市区域内,主要以星子、龙坪、西江、大路边4个镇为主。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7′~112°47′,北纬24°37′~25°12′

介绍广东特产的作文300字河北特产作文300字三年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