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乌山特产 漳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5 17:26:47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文区 漳州卤面

漳州卤面,久负盛名。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二.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长泰芦柑

长泰芦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泰芦柑,又名碰柑,为闽南一带传统名优产品,以产自著名的中国芒柑之乡--福建省长泰县而得名。

长泰芦柑果型硕大,色泽橙黄,令人赏心悦目。

长泰芦柑肉质晶莹,果汁丰富,香味浓郁,酸甜适度,沁人心脾。单果直径多为70-80毫米,大的可达120毫米。经检测,一般硕果重在125-200克之间,最大的可达650克,可溶固形物占14.3%,含糖量12.5%,含酸量0.58%,每百克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38.5毫克,全果可食部分占76.8%。

多年来,长泰芦柑以其色、香、味三绝而蜚声海内外,多次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

长泰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地处南亚热带。这里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是长泰芦柑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自1985年以来,长泰芦柑连续多次在全国水果鉴评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1990年,长泰芦柑在国家工商局以“冠牌”商标注册,成为目前唯一有注册商标的柑桔产品;1999年被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漳州市名牌农副产品”称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题赞誉:“长泰芦柑,品种优良,柑中之冠”。国务院副总理1挥毫盛赞:“闽南芦柑乡,奋进又自强。”

多年来,长泰芦柑以其色、香、味三绝而蜚声海内外,每年农历的十一月至十二月是芦柑的采摘季节。春节前后,大量鲜果投放市场。被选送到首都国宾馆,并远销东南亚、港澳市场。

地域范围:在长泰县行政区域内的武安镇、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坂里乡、古农农场、长泰经济开发区、马洋溪旅游区和林墩工业区。

三.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芦柑

南靖县是漳州芦柑的主要产区。南靖芦柑以其色、香、味三绝而久负盛名,饮誉海内外。1994年在福建省首届优质柑桔果品评选展示会中被评为金奖;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产品评比中,获得银奖;1998年被中国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芦柑之乡”。

南靖芦柑果形硕大,果质晶莹,化渣好,果汁多,香味浓郁,酸甜适度,果皮易剥,鲜食沁人心脾,味及永隽。明代凌登名在《榕城随笔》中记载:“漳南产柑桔,其种不一,而颗皆大,芦柑为最。”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含酸量低于0.58%,百克果汁维生素C含量不低于38.5毫克,为苹果、梨的15-20倍,可谓水果之冠。据中医大辞典记载,芦柑有生津、醒酒、利尿之效。

四.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兰竹荔枝

兰竹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兰竹荔枝,简称兰竹,是荔枝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带。在龙海市九湖镇,该品种种植面积较广,使该地有“荔枝海”之称。该品种果实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为中熟品种;除了用作鲜食,还有其他用途,例如酿酒。1993年,该品种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兰竹荔枝是荔枝的一个品种,主产于福建漳州,栽培历史较长。在龙海市九湖镇,其栽培历史已达500多年;当地还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树,年产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称为“荔枝王”。该品种为中熟品种,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鲜食,亦可焙干、酿酒。[1-2]

果实特征

兰竹荔枝果大,呈心脏形,单果重23~30克,果皮龟裂隆起,缝合线明显。果皮鲜红的称红皮兰竹,果皮红绿者称青皮兰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带微酸,有香气,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长特性

植株生长

兰竹荔枝定植以来,生长快、长势旺,3年生树高、冠径都达170cm以上。前期树高大于冠径,后期冠径增长加快,限制了树高的过分增长,增大了结果面积。[3]

果实发育

兰竹荔枝(图2)

[4]兰竹荔枝果实发育全过程需72~76天。果实发育过程可分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和果皮发育阶段,第二阶段为种子迅速生长阶段,第三阶段为果肉迅速生长和果实成熟阶段。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果实如绿豆大小时,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养分供应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约出现在5月底到6月初之间,当果肉生长包过核的一半,果实达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原因与病虫为害、营养供应和气候条件有关;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内,原因包括病虫为害、雨水过多等。[3]

生长环境

兰竹荔枝在年平均气温19~35℃、1月均温9~12℃,绝对最低温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长和结果。[3]

地理分布

兰竹荔枝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5]一带。根据相关网站2007年发布的介绍,在龙海县(后改龙海市)九湖镇,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2万亩。[1]

除福建省外,其他省份也有引种,如贵州省[3]、广东省(例如增城市)[2]等。

五.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夫人李

平和夫人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和夫人李是福建漳州平和的。

平和夫人李

平和县协会

11448155

李子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乌山贡米

据史书记载,400多年前乌山曾有稻米进贡朝廷,“乌山贡米”由此而得名。而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袁隆平直接授权的湖南省第一家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基层社,也是湖南成立时间最早、经营规模最大、社员户数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

望城隆平乌山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目前拥有固定资产1538万元,粮食总库容达12000吨。合作社辐射周边3个乡镇,带动农户5870户,年种植优质水稻和高产杂交水稻30650亩,其中“乌山贡米”原料基地6500亩,年粮食总产量达27189吨,年总产值达8156万元。

七.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碱粽

碱粽

原料:圆糯米600克,碱油1大匙。

碱粽制法:1、将圆糯米洗净后加水至盖过米,浸4~8小时。

2、粽叶泡水约30分钟后洗净,沥干备用。

3、圆糯米至少泡4个小时后再将水分沥干,加入碱油充分搅拌至米粒呈微黄色即可。

4、取粽叶并将其折成三角袋口状,抹些油再加入2.5大匙的米粒,包成粽子状后用棉绳绑好,注意别绑太紧。

5、碱粽下水煮1~1.5小时,剥开粽叶检查,米粒完全融合成黄黄的稞就做成QQ的碱粽了。

八.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紫菜饼

紫菜是一种海藻,在生物这中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紫菜亚纲,紫菜目,紫菜科,等有10多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藻类,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1.3%,水溶性多糖类30.2%脂肪0.7%,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锰、铁、铜。并有防病治病疗效。能软化血管和降低血庒,治疗甲状腺肿大。

东山的紫菜早在清代就出口东南亚各国,现在仍深受外商欢迎。

九.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麻竹

南靖物华天宝,境内冬无严寒、在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树海","竹洋"之称,森林覆盖率60%,绿化率85%,是闽东南的一片绿

又称甜竹、大叶乌竹,是大型合轴丛生竹类,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近年来,湖南、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浙江等省区也开始大量推广种值,栽培表现极好,其经济效益明显超过毛竹(楠竹),该品种已成为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壮竹属竹种。

麻竹植株粗壮、高大,节间长50厘米,一般秆高20米左右,部分秆高超过30米,成竹直径20厘米左右,也有直径超过33厘米的大竹,是我国当前最高大的巨型竹种之一。麻竹笋期长,夏秋出笋,出笋期为5-10月。麻竹鲜笋极大,一般单笋重4-5千克,大者超过20千克,其竹笋个体之大令人惊叹。麻竹笋产量极高,以亩栽222株为例,栽苗当年一般可亩产鲜笋600-1000千克,第二年亩产鲜笋2000-3000千克,第三年进入丰产期。进入丰产期后。一般亩产鲜笋5000-8000千克,最高亩产可达16000千克,为我国当前产笋量最高的品种。麻竹笋一般高达1-1.2米才割笋,此时竹笋仍然嫩脆,肉质不老不绵,这跟其它笋用竹有明显的区别,也是麻竹笋产量高的原因之一。麻竹笋味道鲜美,有“嫩、脆、甜”三大特点,为我国当前竹笋品质优良的品种之一。麻竹笋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十分鲜美的蔬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据分析,麻竹笋含蛋白质2.56%-3.28%,脂肪0.49%,总糖2.5%,粗纤维0.68%,还富含磷、镁、钙、铁、维生素B1、B2、C及17种氨基酸等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能促进肠胃消化和排泄。常食竹笋可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滞和吸收,具有防癌和减的功效。因此,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对改善现代城乡人民的食物结构和食疗保健具有积极的意义。用麻竹笋加工成的笋干、笋丝和罐头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麻竹鲜笋带壳现在市场价一般为每千克3元,而投入反而比种粮食少。

麻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麻竹在我国重庆、四川、湖南、江西、贵州、湖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亚热带地区均生长良好。具有病虫害少,不择土壤,对气温适应范围广等优点,适应在温度为-7-42℃,PH值为4.5-8的江河两岸、河滩荒坡、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大量种植。麻竹观赏和审美价值极高。它株丛高大、竹秆通直、竹叶苍翠、竹梢下弯,成片造林可形成独特的景观。如将造林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比如建造竹林迷宫等,其观赏价值比毛竹更胜一筹。

十.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靖城夏橙

靖城夏橙
漳州特产前十名排行榜漳州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