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有什么特产好吃的 西昌十大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2 07:01:50

一.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西昌洋葱

西昌洋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昌洋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昌洋葱”又名红皮洋葱,是四川省西昌市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名.‍特优早市蔬菜之一。由于全株植物有特殊气味,鳞茎的刺激味尤其强烈,所以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西昌是“中国洋葱之乡”,“西昌洋葱”获农业博览会金奖,“西昌洋葱”、“西昌蒜苔”等十一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安宁镇洋葱是主要生产基地。2008年西昌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87万亩,产量42.2万吨,产值26007万元,其中外销菜11.27万亩37.2万吨,产值24207万元,洋葱5万亩,产量25万吨。形成种植面积稳定,生产优势区域布局确定,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链得到一定延伸,科技支撑能力增强,蔬菜产业进入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的时期。蔬菜产品不仅周年满足本市需求,还大量外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

西昌洋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太和镇、礼州镇、马道镇、黄联关镇、佑君镇、川兴镇、月华乡、琅环乡、兴胜乡、樟木箐乡、西乡乡、小庙乡、裕隆回族乡、高草回族乡、西溪乡、中坝乡、阿七乡、黄水乡、经久乡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西昌洋葱

地域范围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邛海湖盆、安宁河冲积坝及其边缘山地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6′00″~102°25′00″,北纬27°32′00″~28°10′00″,东与喜德县、昭觉县、普格县接壤,南至德昌县交界,西濒雅砻江与盐源县隔江相邻,北接冕宁县。西昌洋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西昌市安宁镇、太和镇、礼州镇、马道镇、黄联关镇、佑君镇、川兴镇、月华乡、琅环乡、兴胜乡、樟木箐乡、西乡乡、小庙乡、裕隆乡、高草乡、西溪乡、中坝乡、阿七乡、黄水乡、经久乡、西郊乡、高枧乡、海南乡、大兴乡共计24个乡镇162个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西昌洋葱肉质细嫩,结构紧密,气味香,口感甜、脆,味浓,上市早(3月上市),易贮藏(可存放至9月)。 (2)内在品质指标:西昌洋葱内在营养丰富,尤以大蒜素、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为丰富,含有一定量硒元素。 (3)安全要求:符合《西昌洋葱》DB513401/T02-2010质量要求。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鸡肉炒鸡枞

鸡肉炒鸡枞:此道菜菜汁白且油亮,味香肉嫩,清淡适口。

其做法如下:将鸡枞洗净,滚刀切为小砣,将鸡脯肉切块,盛入碗中,加入鸡蛋清,精盐,蚕豆水粉拌匀,在炒锅内置入熟猪油,在旺火上烧热后,先滑鸡块,再滑鸡枞,然后将蒜瓣炸黄,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时,放入滑好的鸡肉和鸡枞砣,拌炒,勾芡后即可上桌。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辣子鲫鱼

此菜选用西昌邛海优质鲫鱼,采用旺火、中油温,使鲫鱼吸收辣椒、花椒为主要调味品的香辣味的方法,成菜咸、香、麻、辣、烫、鲜各味皆备。鲫鱼食用完后,还可利用其原汤加入粉条、白菜等,风味独特,是泸滨饭店自创菜品。

七.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西昌大白胡豆

又名蚕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蚕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暧而温润,发芽期适宜温度22—25度,生长最适宜温度15—22度,喜生长于保水,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西昌大白胡豆荚果大而肥厚,粒大,单株产量14克以上,百粒重为120—124克,亩均产量150—230公斤。西昌大白胡豆主要分面上于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冕宁等县市,现种植面积15—20万亩,年总产量体3500万公斤左右。历年来,西昌大白胡豆以其粒大质优的特点,一直出口外销十多个国家。用西昌大白胡豆加工的各类食品独具特色,如航天牌“玉带胡豆”以其润滑可口,酥脆香甜,味美等独特风味,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西昌)

八.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芸豆酸菜汤

选上好芸豆放在高压锅里煮绒成芸豆汤,舀一小瓢猪油在锅里烧辣,放入大蒜老海椒减少许,倒入芸豆汤和切细的新鲜圆根酸菜.烧开就可食用。

九.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霍香鲫鱼

此菜选用鲜嫩的霍香叶汁与邛海优质鲫鱼烹制而成。成菜具有色泽红亮,入口细嫩、鲜香,并具有特殊的霍香香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理气镇痛,调中下气的功效。

十.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金豌豆凉粉

金豌豆是金阳高原大山的特有农产品,比一般豌豆要小,碾成细末做成凉粉,颜色稍黑,不大中看,吃起来却有耐嚼的筋感,绵绵实实的,香里带甜,十分令人回味。即使在寒冷的严冬,一大早起来吃碗凉粉,再喝一碗滚烫的煮过凉粉的汤水,通体也就舒畅了。

西昌买什么特产最好西昌的土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