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特产酒有哪些 苏州特产酒有哪些品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9 06:40:35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苏州酱汁肉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就可以把“红出水”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放好后,再把“红出水”的汤倒人锅中,直到肉都浸入汤中为止,把锅盖盖严,用急火烧沸20分钟后,将酱油和绍兴酒放入,再以急火烧1小时40分钟,从锅中取出二钵头卤,把白糖加人锅中,再用急火烧30分钟就成了。烧好以后,用竹尖把肉一块块地起锅。                 

起锅时要注意,锅下不能断火,宜用小火一直烧到起完为止,否则肉要起油。肉起钢后,将锅内剩余的汤,加入红米水和白糖,煎熬成稀糊水。顾客来买时,可将红卤汁浇在肉上,随买随浇,使酱汁肉保持“色泽桃红,甜而不腻,酥而不烂,人口而化”的特点。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王庄西瓜

“王庄西瓜”是尚湖镇的传统农产品,以“皮薄、汁多、味甜、口感爽、脆”而著称。早在五、六十年代,王庄西瓜就享有名气,特别是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华东地区有很高的声誉度。当时只种植华东6号、解放瓜等品种。一九九八年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推动下,王庄西瓜迅速发展,建基地,创品牌,增效益。基地涉及福寿村、河金村、家鑫村等,总面积500亩,王庄西瓜成为农业生产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热点。

基地引进新疆的新佳(花皮红肉)、京欣一号(绿皮红肉);台湾的小兰(花皮黄肉)、早春红玉(花皮红肉)等优质西瓜品种,并且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作为西瓜种植技术顾问,常年进行技术指导,在种植西瓜过程中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包括西瓜优质栽培的土壤处理配套技术;提高食品品质的肥水运筹技术;避免农药污染的病虫害控制技术;并开展产后分级处理方面的规格标准工作,以确保西瓜的品质。

王庄西瓜在1999年获得“苏州市品牌产品”、2000年获得“推荐商品”、2001年获得“放心食品”、2002年王庄西瓜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王庄西瓜基地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基地”。200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三.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又称:双凤肥羊大面)为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种之一,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个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名吃。

双凤羊肉面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店家讲究选购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以阉割的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双凤羊肉面选择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不像猪、鸡、鸭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饲料,因此被誉为“绿色食品”。加之,在品尝双凤羊肉面的同时,还能欣赏、感受“羊文化”的独特内涵,故深受顾客青睐。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鮰鱼

鮰鱼乃长江四鲜之一,属无鳞鱼类,在长江鱼类资源中一向被视为珍贵鱼种,其肉质细腻味美,鲜嫩不腥,无肌间刺,兼具鲥鱼之味河豚之鲜,一般长江无鳞鱼种与之无与伦比的。鮰鱼体态粗长,腹部膨隆,尾巴侧扁,出水的鮰鱼身段绯红,鱼肚雪白,犹同白云中晕染着浅浅红霞,十分娇美。大多无鳞鱼胆固醇含量较高,而鮰鱼却极低,与牛肉含量不相上下。春暖花开和仲秋锁寒之季,鮰鱼体硕膘肥,是品尝鮰鱼的最佳时节。

鮰鱼有春鮰秋鮰之分,一般以春季鮰鱼味道最佳。秋季鮰鱼亦甚丰腴肥美,肉白如脂,有鲜、嫩、滑、爽、糯等特色,味道也好。鮰鱼入烹,视其大小,既可整条烹调,又可加工成块条片丁等烹用。整条烹饪最宜清蒸,与鲥鱼刀鱼一样做法,味道也不失其色。有位美食家吃了清蒸长江鮰鱼后,曰:鲥鱼刀鱼味美而刺多,河豚味鲜而有毒,而鮰鱼兼有河豚之美味、鲥鱼刀鱼之鲜嫩,无俩鱼之缺陷,可谓上品名菜也。

鮰鱼除了鱼色娇美和肉质鲜嫩外,其吻部更是有着异常的之美味。有人说鮰鱼的精华全在于鮰鱼的吻部软肉,就像螃蟹里蟹黄一样。春鮰的吻部软肉十分发达,有犴鼻猩唇之肥糯,也有河蟹鲥鱼之鲜嫩,用白汤加以清煮,汁如乳,味鲜香,质滑润,食之肥美可口、软嫩相彰,实是难得的珍馔。鮰鱼的鳔也特别肥厚,可以鲜用,干制后即为名贵的鮰鱼肚,名菜“蟹黄烩鱼肚”中的鱼肚就是用鮰鱼肚做成的。

鮰鱼的做法甚多,有白汁鮰鱼、红烧鮰鱼、粉蒸鮰鱼、清氽鮰鱼、清蒸鮰鱼、烩鮰鱼片等。淮扬名菜白汁鮰鱼是酒楼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选1000克左右春鮰主料,配以春笋焖制而成。成菜后菜品素雅色白清爽、鮰鱼软糯肥润、笋嫩如豆腐脑,汤浓汁厚粘唇,味道清香鲜美,堪称名品佳肴。前年就在一家酒楼里吃过一道鮰鱼煲竹笋,味道十分独特。那是一个圆形的器皿装着鮰鱼竹笋,雪白的汤乳透着氤氲鲜香,笋片也是尖尖的头笋那种,切成片片,与鱼片浑然一体,器皿下面还点着几根白蜡,小小的火苗在器皿下加热起到了温差作用,使味道更鲜一码。厨师的心思还真是细腻。用勺轻轻拂开表面一层白白油花,口水不经商量地满嘴泛溢,喝了一口,有说不出的异常鲜美;鱼片滑润柔嫩不失其形,醇香中透着笋鲜,让我勺不停手,大快朵颐。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又名南胡、提胡。从选料、制作、装配、胶合、校音以至油漆,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直延用至今。其构造由琴杆、琴简、振动膜(蟒皮)、琴轸、琴简托板、琴弦等部件组成。琴杆应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因为老红木木质紧密,发音稳定,不受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影响,不易变形。琴简选用纹理顺直,有光泽,无节疤的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要蟒蛇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称,弹性强。制作工艺精细、严密。各部都要先后经锯、刨、锉、镑、磨、光等几十道工序。使木质表面光洁,胶合件无间隙,结构严密。琴简板的胶合采用传统黄鱼胶(即用黄鱼肚干水浸、烧煮、舂透成胶)。严合无缝,浑为一体。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甜美柔和、纯净优雅,反应灵敏,高、中、低音。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母油鸡

母油鸡又称熝锅油鸡,是苏州的传统名菜。油鸡选用肥壮的“四黄”新母鸡,用玉梁、桂皮、八角、小茴香、山奈、姜黄等配料,精细制作而成,食用时淋上油卤,用酱油蘸食。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袜底酥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

近年来,锦溪食品业在继承“袜底酥”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新品,并改进包装,不但更加美观而且保鲜,馈赠亲友携带也更方便。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水芹

水芹是苏州“水八仙”中的一只当家产品。水芹中最好吃的是那段15厘米左右长、又白又嫩的茎,俗称“白头”,“白头”越长,水芹的品质越好。水芹上的这段“白头”是如何种出来的呢时下正是地产水芹产销两旺的季节。昨天记者在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水生蔬菜基地看到,田里成片的水芹长得郁郁葱葱,几位妇女穿着长统套鞋、齐胯的防水裤子,戴着齐肩的防水袖套正在田里忙碌着。只见她们双手伸进泥中,将一棵棵水芹从泥中连根拔起,转身又将刚刚拔出的水芹“种”入泥中。“为什么拔出来的水芹还要种下去”记者不解地问。上林水生蔬菜基地负责人-元告诉记者,这叫揿水芹,是水芹种植中一道重要的工序,这样种出来的水芹才会有又白又嫩的“白头”。

水芹从8月份起播种,10月下旬开始上市,一直可以种到来年的5月份。将水芹种子播在田里,45天左右水芹的根在泥下长到两厘米左右,而茎全部长在泥土上面,是青的。这时就要把水芹连根拔起,再将水芹揿入15厘米左右深的泥中,让水芹的茎在缺氧的泥土下生长。一个月后再将水芹连根拔出,这时水芹的茎已经全部变白,这段“白头”不仅好看而且好吃。

脆嫩清香的水芹是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肴。水芹茎、叶都可食用,而且有多种吃法,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凉拌,香脆、鲜嫩、爽口;水芹与豆制品素炒、与肉类混炒,味道鲜美,各具风味。

水芹还是只保健食品,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芹对高脂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便秘、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理功能。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灯

我国民间,历来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赏灯”的风俗,所以早在宋代,灯彩在苏州已成为独立的工艺行业。当时流行的花灯有“万眼罗”、“琉璃球”等。尤其是城内吴趋坊、皋桥一带,制灯的店云集,每逢春节前夕,灯市兴旺。
                          
苏灯制作历史悠久,形成了精巧秀丽的艺术特色。它以花色繁多,灯画工致,色彩鲜艳,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富丽堂皇而誉满全国。苏灯的质料,有无骨灯、珠子灯、罗帛灯之分;灯的形制,有桌灯、吊灯、壁灯、座灯、提灯之别;灯的制作工艺,便是纸扎、裱糊、剪纸、刻纸、绘画等多种工艺的巧妙结合。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和明代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熏陶了苏灯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亭台楼阁为造型主体,灯内配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彩色画面,集中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民间风味。在形形色色的彩灯中,走马灯最具巧思。它的外型有如碧瓦飞甍的亭台,灯壁用双层暗花,由于烛燃烧后引起空气对流,灯的内壁能自动转动,使其灯上的人物故事,走马似地循环往复展现在人们眼前,引人入胜。今天,苏灯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并有电转灯,电动灯、大型壁灯和座灯问世。
                              
“赏灯”习俗目前在许多农村已逐渐消失,但是,苏灯仍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外地来苏州选购和预订彩灯的人也络绎不绝。苏州民间工艺厂除生产传统风格的各种花灯外,还大胆创新,设计了“红楼梦故事灯”、虎丘风景电转座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型电动壁灯”,更使古老的苏灯艺术,别开生面,大放异彩。

苏州特产白酒推荐苏州特产白酒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