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名优特产 长治特产大全排名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1 04:10:54

一.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二.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潞绣

潞绣

山西省长治古称潞州,其地所产绣品常被人统称为潞绣。历史上主要靠民间个体手工制做,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二十世纪,长治市成立剌绣厂,主要生产被罩、枕巾、门帘等绣花产品。1980年建厂以来,企业曾经一度辉煌。1986年以来,市场风云突变,面对沿海城市同类产品低成本、短周期、多花色,低廉价格的竞争,企业束手无策,经营亏损-停产。1992年市二轻局党委调市文化用品修理厂厂长陈爱红担任厂长。她上任后,自筹资金先后生产被罩、童装等产品。但好景不长,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仓库里的积压,无情的市场给了企业一个启示:刺绣企业要生存,必须眼睛向外。

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企业开始得到转机并充满了希望。当年9月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赴美访问,临行前让刺绣厂做一面锦旗。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小小锦旗蕴含着无限商机。当时参与制作的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表示“一定要做好这面具有国际意义的锦旗”。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制作,这面融友谊、智慧、艺术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锦旗作为政府的馈赠品带到了美国。精美的图案,自然的花色,细腻的针法赢得了美国客商的赞许。经过市外办的牵线搭桥,该厂首次承接了美国迪门逊公司加工500片绣品的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使企业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首批绣品在款式、花色、针法及交货时间等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美方的认可和信赖,于1993年3月正式组建了中美合资企业———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经上级批准,陈爱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长雷加工的工艺绣品主要有手绣工艺品、手工艺台布、抽纱刺绣、手工艺编织、机绣工艺品、垛绣、堆锦、贴绣等产品,工艺上融湘绣、苏绣、潞绣为一体,设计别致、图案精美、绣艺精湛,深受外商青睐。它与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同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国外它是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一种消遣品和室内装饰的艺术品,销售前景看好。主要市场在美国和德国。1985年以来,国际市场呈逐步上升趋势。随着我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长雷公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外商的订单越来越多。从1996年到1999年订单分别为1.5万件、2.4万件、4万件和24万件。原在山东沿海等地加工绣品的德国客商,也慕名而来经过实地考察后,把机绣订单给了长雷。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外国公司也要求与长雷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订单的增加,国际市场的开拓,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公司职工即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5年公司在招收农村女青年进公司从业的同时,采取组织网点,扩散产品的办法,分别在沁水、壶关、屯留等县的农村搞了6个加工网点,当时效果确实不错。但由于网点少,路途远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领导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吸纳下岗女职工,这样既能为“再就业工程”做贡献,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能为众多的下岗姐妹排忧解难。从1997年起,长雷实施了三个转移,即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招收农村女青年转向吸纳下岗女职工、由单一的加工网点转向家庭式、企业式、社会式和钟点式。多种加工形式适应于广大女性。为了使再就业工作收到实效,长雷对下岗职工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对新成立的加工网点让利并免费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对愿留在公司工作的下岗女工享受公司在职职工同等待遇;凡在公司就餐的每人一日三餐只收2.2元伙食费。优惠的政策,实实在在的行动,吸引了众多的下岗女工。截止1998年底,长雷已建立比较固定的加工网点29个,分布在平顺、长子、屯留、长治、潞城、襄垣等6个县(区)和市属13个企业。其中,长丰公司、锻压厂、太行锯条厂、省建三公司、清华厂等几个企业的加工网点已成为长雷的支柱网点,几年来长雷已安置下岗女工2500名,支付加工费1000余万元。几年来,长雷公司的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1997年4月,鉴于长雷没有下岗职工再就业技术培训场地的实际困难,市财政拔款130万元,企业又千方百计自筹30万元,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下岗女工技术培训的全市第一家“再就业培训基地”。实现了当年列项、当年投资、当年竣工使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了长雷的经验和陈爱红的先进事迹。省市各级领导赞扬了长雷实施再就业工程主动为社会分忧的做法。

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凭借诚实可靠的信誉和一流的质量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先后开辟了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和中东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产品由1种手工绣品发展到拉毛、绢花、描绘、雕刻等16个种类上万个品种,同时公司又增设了6部电脑,开通了两个国际线路,购置了

182台万能绣花机,10台电脑绣花机,一条装饰木框流水作业线设施,开辟了机绣、相框两条生产作业线,生产潞绣工艺品22万件,8年累计出口绣品165

万件,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德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95%以上,创汇900多万美元,成为山西最大的绣品出口企业之一。长雷产品终于漂洋过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面食。它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按比例拌和而制成。这种面条柔韧光滑,久煮不溶,浇卤滴醋食之,口味鲜美,豆香气浓。

四.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山楂饼

山楂饼是长治市的著名,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畅销到国内外市场。

长治山楂饼,是以当地优质山楂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清洗、蒸熟、打浆、成型、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为圆形薄片,色泽鲜艳,厚薄均匀,质酥适度。含糖量为85%,还原糖含量为9%,总酸为1.5%,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食后有生津开胃、助消化、降血压血脂等功效。

五.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西陕韭菜

西陕韭菜是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荫城镇西陕村的。西陕韭菜根微红,叶嫩绿,清香味浓,营养丰富,以其独有特性享誉上党地区。

长治县荫城镇西陕村生长的韭菜,根微红,叶嫩绿,闻之香味扑鼻,食之味纯爽口,十里八乡对其情有独钟。它的种植过程极为讲究,冬天施肥蓄根,出芽后定期施肥、浇水,拔掉全部杂草。然后,施一遍肥,浇一遍水,拨一遍草。因其施肥用的是农家肥,浇灌有专用水井,所以长出的韭菜叶肥茎壮,没有一根杂草,味纯不含一点异味。此韭菜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提神生津,滋阴补血,是缺铁性贫血病人食疗的最好蔬菜。主要特点是:清香味浓,营养丰富,食用时只沾面食不沾碗。西陕韭菜以其独有特性享誉上党。

六.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山西饭食

山西饭食

团子和软米糕是山西省长治地区自古以来过春节必做的一种饭食。其中襄垣的团子、沁县的软米糕最有名气。它们由当地生产的一种优质软米的面粉,加上玉米面,与红豆、红枣合制而成。团子要把红豆、红枣做成的馅包在里面;软米糕则是一层糕面一层枣泥,上笼蒸熟,软、香、甜融为一体,香醇可口,乡村一般家户,过春节都要蒸上百个团子,作为正月里的主要饭食。

七.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清明菜

清明菜

清明菜为菊科植物鼠麹草GnaphaliumaffineD.Den.的嫩苗,又名鼠耳草、田艾等。清明节前采摘。清明菜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5克,蛋白质3.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克,钙2.18毫克,磷66毫克,铁7.4毫克,胡萝卜素2.19毫克,维生素B20.24毫克,尼克酸1.4毫克,维生素C28毫克,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

清明菜含脂类物质、挥发油、大量胡萝卜素及少量B族维生素、鼠曲草素、-、氯化钾等。有止咳平喘、降低血压功效。能扩张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传染性溃疡及创伤,内服用于慢性气管炎、喘息咳嗽、溃疡病、风湿痛等,并可用于治高血压。

八.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党参

壶关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传来消息,我省壶关县的“壶关党参”,通过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初审。

壶关县种植历史达千年的中药材党参—“壶关党参”地理商标历史三年即将注册成功。地理商标主要用于证明该商品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壶关党参”产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据记载,壶关县党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的紫团山党参为参中极品,一直是历朝皇室的御用贡品,宋朝大词人苏轼,曾些诗《紫团参寄王定国》对紫团参称颂备至。

据记载,壶关县党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太行大峡谷中的紫团山党参为参中极品,一直是历朝皇室的御用贡品。

近年来,由于没有品牌,无法形成规模合力和品质优势,壶关党参的种植和市场一直在小范围发展、未能形成气候。为使紫团山党参重获新生,2008年,由壶关县中药材协会作为申请人,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原产地证明商标的申请。期间,经过六次资料补充,终于通过初审。

目前,壶关党参的种植已覆盖该县大部分乡镇,种植面积达到了600余亩。“壶关党参”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后,将大大提高“壶关党参”的知名度,使这一古老的药材品种焕发新的生机。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核桃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长治境内种植经济林木历史悠久,早在东汉、三国时代,就从小亚细亚引进核桃,并开始成片种植。核桃仁是离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美味食品,又可榨油,核桃仁的含油量一般在70%左右,高的可达80%,被称为“油料之王”。长治核桃主要分布在平顺、黎城两县。平顺很早就有种植核桃的习惯,核桃树遍及全县,尤以东寺头、虹梯关、西沟、龙镇等乡镇和浊漳河两岸最多,其系列产品是该县重要的出口物资。黎城境内干果以核桃、花椒为主,其中核桃产量最大。

十.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大凤丸

大凤丸产于古潞州的传统名药。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通经络、强肝肾、补虚养壮的功能。对于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以及妇女产前产后一般风症有特殊疗效。许多卧床多年的患者,服后药到病除。在华北、西北尤其是山区,享有很高声誉。处方始于明末清初,由“万镒堂”药号根据祖传秘方配制成药,霜蜡为丸。

当初炎帝在上党尝百草,不仅是发现了农业的种子,还发现了药材和发明了医药。聪慧的上党人民受炎帝的启迪,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研制成功了许多卓有疗效的中成药,潞城的大风丸即是其中之一。相传在明弘治年间,潞城合社村的郭泰恒一家染了一种腰腿疼的怪病,久治不愈,郭泰恒颇懂点医理,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明弘治三年研制成功了治疗腰腿疼的配方汤药,经服用疗效显著,取名"大风汤",至嘉靖年间正式投放市场。明末,后代郭忠镒老先生在汤药的基础上改汤剂为丸剂,首创"万镒堂"大风丸。大风丸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补虚养壮,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主治男女老幼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遍身肿痛,尤其用于妇女胎前产后一般风症及10年以上陈年老病,效果更佳。据现存"万镒堂"印票介绍:

本堂先祖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左瘫右痪、筋脉拘挛或聚或块、五劳七伤、鹤膝风症。男妇服此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

大风丸以黑木耳、杜仲、淮牛漆等多种名贵中草药配方,以黄酒炮制,烘干为粉,再以黄米起胎,醋炼为丸,"选料考究、宁无勿滥"。由于大风丸的神奇疗效,所以从明代起就一直作为郭家的祖传秘方和立身之本,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

建国后,"万镒堂"第11世传人郭金星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携带制药工具参加了合室村供销合作社,仍以"万镒堂"名义从事大风丸的生产,1956年加入县社。1957年,大风丸的生产归县供销社药材经理部经营,后改为药材公司经营。1983年改为潞城县中药厂经营。

随着生产的发展,大风丸的制作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器操作,质量相应提高。1965年,经山西省卫生厅药政字159号文批准,延续600余年的"万镒堂"老字号改为当地名山---卢医山商标。1979年至今,大风丸一直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卢医山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授予著名商标称号。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入《药品标准》一书,在中成药剂中列第10位。潞城中药厂在保持大风丸传统特色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以第12世传人郭五春为首的研新药、改剂型、创精品活动。1996年,大风丸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称号,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受到全国各地用户的好评,供不应求。2000年1月13日在中国第三届农产品南京展销会上,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长治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山西长治特产排名前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