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哪里卖特产 伊犁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8 17:49:44

一.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天山马鹿

天山马鹿是我国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体格大,体质健壮优美,性情温和,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成活率高的特性。鹿茸生长期短,产茸量较高,茸形肥大茸质细嫩、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钙磷比低,平均产茸量12-17公斤,最高可达24公斤。天山在北坡均有分布,中心产区在伊犁河谷,存栏7200只。

二. 新疆 伊犁 霍尔果斯市 美利奴羊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是我国培育出的最好细毛羊品种。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91.8公斤和43.1公斤,剪毛量16-18公斤,净毛率50%以上。毛长度9-12厘米,细度60~64支,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博州、昌吉和阿克苏等地州,全疆存栏150万只。

三.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天山乌梅

天山乌梅,酸甜可口,口味独特,还可护发养发。天山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春、夏间果实近成熟时采摘。果肉柔软,椭圆形,内含淡黄色果核1枚,天山乌梅以个大、体重、肉厚、完整、为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梅是碱性食品,因为它含有大量有机酸,经肠壁吸收后很快转变为有益人气的碱性物质。根据"血液碱性者长寿"的说法,选择抗衰老食品,乌梅当之无愧。在乌梅的有机酸中,含有一种柠檬酸,它能促进胃酸分泌,从而使不消化的胀闷感消失,从而解除了"烦懑"的后症状。除此,乌梅所含的有机酸对侵入胃肠道中的霉菌等病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胃若虚弱,则胃酸减少,对食物进行消毒和消化的作用自然降低,甚至发生胃肠紊乱,此时如服用乌梅,则可以提高胃酸,使胃肠得到调理。

运动和劳动之后:由于肌肉内堆积了过量的酸性物质,因而感到疲倦。如果吃一些乌梅,能有效地分解存在于肌肉中的乳酸、焦性葡萄糖酸等疲劳物质,而使体力很快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人到中年,常有肩膀酸痛的肩凝症,医学上叫"五十肩"。顾名思义,"五十肩"是中老年的通病。其产生原因主要缺乏柠檬酸,血液中的乳酸过多,使血液酸性化,造成肩膀和脖颈僵硬,而要补充柠檬酸,吃一些乌梅可收到效果。

此外,乌梅还含有果酸等纤维物质,具有通便之功。专家也认为,乌梅具有开胃、提神、养颜、防癌之功效,符合人们对果品低糖、高酸的需求,是一种难得的果品。

四.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树上干杏

霍城树上干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树上干杏俗称“吊死干”、“吊树干”,亦称小金果。这种杏子成熟后不落地,在树上自然风干,因此得名树上干杏。

树上干杏主要生长在新疆伊犁阿力玛里古城一带,这里海拔800多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达20度,无任何污染,出产的树上干杏鲜果圆润如珠、色黄如金、小而饱满、甘甜鲜美、杏仁格外清香,是伊犁旅游的一张土名片,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

普通的杏子成熟后保存时间非常短,差不多只有一周时间。而树上干杏成熟后不落地,在夏季干燥炎热气候的蒸腾下,在树上自然风干。既保存了杏子独特的香甜风味,又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一般可以存放一到两年时间,是稀有的鲜食、制干、肉仁兼用的优良杏树品种。

树上干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杏两吃,吃完果肉之后,里面的核轻轻一咬就碎,便可以吃到核里边的杏仁。其果肉味道甘甜,杏仁香脆可口。树上干杏含有丰富的天然果糖,糖分一般可以达到23%,此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氨基酸和铁、锌、磷、钙、镁等营养成份,具有活血补气,止咳润肺的功效,可健身防癌延年益寿,又可美容养颜,属于纯天然保健食品。

据相关报道,树上干杏最早是1900年由维吾尔人努拉洪·伊布拉音木从前苏联的塔什干(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引入霍城县小麻扎(即后来的61团园林4连),他带回接穗条子在庭院里与野杏树嫁接成功,成活了七八棵“吊死干”树,结出了甘甜美味的杏子。这些古老的“吊死干”树在1980年遭遇一场大风倒地后才被锯掉。61团园林四连现有两棵70岁树龄的“吊死干”树,就是用努拉洪·伊布拉音木家的杏树枝条嫁接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霍城垦区61团职工开始引种扩繁“吊死干”树,并不断扩大栽植面积,九十年代末该团场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已经扩大到15000多亩,霍城垦区61团也被誉为“中国树上干杏之乡”,这里出产的树上干杏于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近几年,努拉洪·伊布拉音木的乌兹别克斯坦亲戚来61团探亲,又将“吊死干”接穗树条子带回原产地进行培育。

为了加快树上干杏产业的发展,国家将树上干杏加工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建起了阿力玛里金果加工厂、新疆天伊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加工企业,将天然晾晒的“吊死干”请进了烘干房,并研发出许多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如袋装、瓶装、盒装、颗粒装的杏干、杏脯、杏仁、杏包仁等。

围绕树上干杏这一特色产品,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农业等一系列产业,树上干杏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

果品

地域范围

霍城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北依天山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温泉县、博乐市毗连;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水相望;东与伊宁县、伊宁市邻;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霍城树上干杏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包括:兰干乡、清水河镇、芦草沟镇、三道河乡、水定镇、惠远镇、良繁场、果子沟牧场、三宫乡、大西沟乡以及萨尔布拉克镇,共计11个乡、镇、场,7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0°11′~81°24′,北纬43°39′~44°50′,海拔高度为540—1100米。霍城树上干杏的保护面积为3700公顷,年产量18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鲜果色泽黄中带红非常鲜艳,果肉甜香无酸味,口感甜糯多汁,杏香浓郁。干果单果重5~8克,杏肉劲道、食之甘甜、细腻无渣。脱水后每公斤干果果肉为74.5%(果核25.5%),果仁11.4%,果核壳14.1%。2、内在品质:霍城树上干杏还原糖含量在8.5~12.5(g/100g)之间,蛋白质含量在2.98~4.10(g/100g)之间,胡萝卜素含量在1.8~ 3.5(mg/Kg)之间,钾含量在2.05~3.05%。3、安全要求:霍城树上干杏质量安全应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中“核果类水果”的要求。

五. 新疆 伊犁 巩留县 沙漠果

沙漠果具有一般坚果的重要特性:增强大脑记忆。而且果仁特别香而脆。

沙漠果硬度似核桃,外壳坚硬,果仁肥白香润,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有“坚果之王”的称呼。沙漠果营养丰富,果仁中出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丰富;果仁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其含量远远高过核桃;果仁中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

它的外形特别像鲍鱼,所以谓之:鲍鱼 。果皮坚硬,吃的时候最好借助一下吃山核桃的小工具,果仁口味比较淡,营养特别丰富!

六.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喀拉布拉桃子

喀拉布拉桃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喀拉布拉”蒙古语意为“河柳多的湖地”(另一说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公骆驼”),以北面生长多柳的苇湖取名。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记叙说:“附庸城邑八、九,多蒲(葡萄)、桃、梨、果”。也就说,在阿力麻城极盛时期(今伊犁)就已经种植桃树了。据新源林果退休专家霍宗生介绍,新源县的桃树种植已有60-70年的时间,在大面积的种植之前,老百姓只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植。80年代初期,新源县就喀拉布拉镇逆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山区小气候特征自然形成的有利条件,开始在喀拉布拉镇(当时是喀拉布拉乡)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桃树。 喀拉布拉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为沙质土和黄粘土,生产出的桃子着色好,含糖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越,风味独特,是种植栽培桃树的的适宜之地。喀拉布拉桃子在7月底左右开始成熟,果实发育期101天。果实艳丽,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260克,最大果重650克,有很好的商品价值。果实呈近圆-短椭圆形,果顶圆,缝合线浅,梗洼中等深度和宽度,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80%着深红色,果皮厚,不能剥离。果肉黄色,近核处果肉同肉色、无红色素。肉质为硬溶质,多汁,风味浓甜,有微香。果核浅褐色,椭圆形,粘核。桃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人类不能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对人体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

喀拉布拉镇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盛产的核桃、水蜜桃、红富士等远销内地,为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切实做大做强这一主导产业,大力打造和推介特色林果产地品牌,储备无形资产,抢占果品销售制高点,该镇结合实际,于今年6月申请注册了“喀拉布拉”商标。并出资4万余元定做了一批带有商标图案的桃子箱和苹果箱用以果品包装进行试销,以此来强化精品意识,培育品牌产品,提高喀拉布拉镇林果产品的知名度。

地域范围

喀拉布拉桃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喀拉布拉镇地处新源县政区西部,东距新源县城55.5公里,西距巩留县城26公里,俗称新源县的西大门。东与肖尔布拉克镇、新源监狱相邻,东南与新源马场接壤,南依加吾尔山与巩留县为邻,西至特克斯河与巩留隔河相望,西北与巩乃斯种羊场相连,北抵巩乃斯河。喀拉布拉桃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喀拉布拉村、昆托别村、开买阿吾孜村、克孜勒塔勒村、阿克托干村、阿克奥依村、吉也克村、阿克其村现辖行政区内的土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3°03′--43°40′,东经82°28′-84°56′,海拔高度792-850米。喀拉布拉桃子保护面积380亩,年总产量429400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喀拉布拉桃子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260克,最大果重650克。果实呈近圆-短椭圆形,果顶圆,缝合线浅,梗洼中等深度和宽度,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80%着深红色,果皮厚,不能剥离。果肉黄色,近核处果肉同肉色、无红色素。肉质为硬溶质,多汁,风味浓甜,有微香。果核浅褐色,椭圆形,粘核。桃果实营养丰富,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人类不能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对人体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桃果实细腻柔软,鲜食易于消化吸收,是老少皆宜的水果,还可加工成罐头、蜜饯、果脯、果汁、饮料等,可极大地丰富人们的食品种类。(2)内在品质指标:喀拉布拉桃子含对人体有营养保健价值的18种氨基酸及钙、铁、钾、磷、锌、钠、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溶性固形物9-13%,维生素C含量8-12(mg/100g),总酸≤2 (mg/10kg)。桃亦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古医书记载桃有健身益气之功效,经常食桃能润肌肤,养颜色,有益健美。(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NY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标准的要求。

七.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八. 新疆 伊犁 霍尔果斯市 纳仁

是独具草原风味的食品,也是哈萨克人家里待客的佳肴。纳仁,又称手抓肉。通常用现宰的连骨羊肉切成十二块,加上燎洗干净的羊头煮成。汤内只放盐,起调味作用,保持肉鲜味香的特点。肉取出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或面片,捞出装盘,把肉放在面条上,这就是纳仁。食用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再浇上点切碎的洋葱或蒜泥等佐料,其味鲜美无比。肉端上桌后,一人主刀,将肉削成碎块和面搅拌后,用手(亦可用勺或筷子)缀食,故又称手抓肉

九. 新疆 伊犁 巩留县 巩留树上干杏

巩留树上干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巩留树上干杏是新疆伊犁巩留县的。“巩留树上干杏”以其鲜杏色泽鲜艳,肉实劲道,大而清香、甘甜,干杏味甜、质软,杏仁香脆可口,具有活血补气,止咳润肺的功效,被誉为鲜果、干果“王中王”。为促进树上干杏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留县先后成立了天谷园、夏尔湖等树上干杏专业合作社,并引进伊犁万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巩留,实现了“巩留树上干杏”的产业化生产。

目前,巩留县已在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镇和吉尔格朗乡建成树上干杏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上万亩,产值高达3.2亿元。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巩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巩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上段,特克斯河下游流域,东接新源县,西连伊宁县,南连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北与新源县毗邻。巩留树上干杏生产区域地处在天山之脉位于巩留县西北部海拔770m~2000m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属高低山地貌类型。巩留树上干杏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2乡1镇11个行政村(塔斯托别乡:塔斯托别村、团结村、英买里村;提克阿热克乡:夏湖村、前进村、莫因故则村、阿克巴斯托村、中心村;阿克吐别克镇:哈雷村、红光村、齐那尔村),地理坐标位于巩留县西北部东经82°08′00″~83°33′31″,北纬43°21′01″~43°38′11″,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总产量达到1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鲜果成熟后,其色泽黄中带红非常鲜艳,果肉甜香无酸味,干果单果重5~8克,杏干味甜、质软。脱水后每公斤干果果肉为74.5%(果核25.5%),果仁11.4%,果核壳14.1%。 (2)内在品质:巩留树上干杏还原糖含量在14.3~19.3 g/100g 之间,蛋白质含量在2.98~4.06g/100g 之间,胡萝卜素含量在0.0401~0.0854g/1000g之间,维生素E在0.208~0.607 mg/100g之间,钾含量在1.97~2.59 g/100g之间。 (3)安全要求: ①树上干杏产品质量按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生产规定执行。 ②树上干杏的生长环境按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执行。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昭苏大蒜

昭苏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伊犁州各县市都具有种植大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各民族农民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品种亦多。伊犁大蒜在区内外享有颇高的盛名,昭苏县地处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气候冷凉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非常适宜大蒜生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庭院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在种植大蒜中各族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尤其是昭苏种植的“六瓣红”大蒜为昭苏县地方名优品种,昭苏大蒜“六瓣红”植历史悠久,建国前洪纳海乡开斯克村、昭苏镇托格勒勤村等都有庭院种植大蒜的传统。因其皮红紫,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每头红皮蒜均为六瓣又被冠名为昭苏“六瓣红”。而且由于其单产高、皮溥、瓣形肥大整齐、耐寒性强、耐储存、蒜头存放十个月之久、蒜泥存放数天不变质而走红于伊犁、乌鲁木齐等地,享有颇高的盛名。是全国名优品种(见《大蒜高产栽培》金盾出版社2000年7月版)。再由于昭苏县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特别富含大蒜生长所必需的钙、磷、铁等矿物质,生产出的大蒜无污染,属绿色食品,昭苏“六瓣红”大蒜在2004年全国农产品科技博览会上获得国家金奖。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昭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昭苏县隶属于伊犁州直,位于天山北麓西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特克斯河横贯东西形成了一个三山一盆地的地形,东与特克斯县交界,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与拜城县、温宿县一山之隔,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昭苏大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昭苏镇、洪纳海乡、阿克达拉乡、乌尊布拉克乡、萨尔阔布乡、喀夏加尔乡、喀拉苏乡、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9乡1镇及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共73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2°35′—82°50′、北纬43°14′—43°38′之间;海拔高度在1300米—6995米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达到3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昭苏大蒜,蒜头近圆形,外皮淡紫色,横径5-6厘米,头围15-20厘米,平均单头重50克,大的达100克,每头6瓣,平均单瓣重6.8克,分两层排列,内外层蒜瓣数大小差异不大,蒜衣一层,紫褐色,瓣形肥大而整齐,肉质肥厚,生吃辛辣、蒜味浓郁,耐储存及运输。 (2)内在品质指标:昭苏大蒜营养丰富,含维生素B1在0.03-1.2(mg/100g), 维生素B2在0.01-0.07(mg/100g),维生素E 0.3-0.9(mg/100g),蛋白质7.00-8.00(g/100g),粗纤维0.69%-0.80%,维生素C5.00-7.00(mg/100g),尼克酸在0.3-0.7(mg/100g),热量600-750(千焦/100克),钙130-155(mg/kg), 铁5-15(mg/kg),钾5000-6000mg/kg,磷1300-1700(mg/kg),锌4-9(mg/kg),钠15-23(mg/kg),镁270-320(mg/kg),铜0.5-1.2(mg/kg),硒0.05-0.08(mg/kg),锰1.5-3.5(mg/kg)。 (3)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 NY 5227-2004 无公害食品 大蒜标准。

伊犁特产专卖店分布在哪里伊犁特产哪里买最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