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点心特产 绍兴土特产零食糕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4 13:27:30

一.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笋菜汤

笋菜汤

笋菜汤的主要原料是笋煮干菜。

笋煮干菜是绍兴人家中的常备菜,在春笋的旺销时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己家中晒点笋煮干菜。

晒笋煮干菜的原料一般采用淡笋和咸芥菜。春夏之交,往往是竹笋上市高峰,也是价格最便宜的一段时间。购入新鲜淡笋后,剥壳,洗净,与已经腌制好的芥菜一起下锅煮熟就行。出锅后在户外晒干,装入坛中备用。

笋煮干菜通常与其它作料一起使用烹制成菜或点心,尤其常用于当地人下榨面的配料。笋煮干菜最常见的是被用来制作汤菜,民间称之为笋菜汤。取适量已晒制好的笋煮干菜,加清水煮沸,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少许食盐。也有不少人喜欢同时在汤内加入西红柿、丝瓜等,风味独具。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干菜、调味等先放在碗内,以开水直接冲泡即可。夏日炎热,民间常用笋干菜汤消暑,味道非常鲜美。

二.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臭豆腐

凡到过绍兴的人,都被飘扬在街头的“远之则臭,近之则香”的气味所吸引过,那就是众多游人所难以忘怀的臭豆腐。臭豆腐是霉菜的一种,它是利用霉苋菜梗卤浸泡豆腐制成的,再用油炸了吃,香臭融合、外脆里嫩,是绍兴街头十分常见的小吃。除此以外,还有霉豆腐、霉千张、霉苋菜梗、霉毛豆、霉菜头、霉冬瓜等,这些都成了绍兴最有特色的风味菜肴。( 绍兴)

三.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酱鸭

宁绍平原,水网交错,河湖密布,螺、泥、鱼、虾等资源丰富,有着饲养鸭群的优越自然条件。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绍兴麻鸭体壮肥嫩遍及全省。美味的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五.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诸暨竹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诸暨竹编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是诸暨传统手工艺产品。工匠艺人们用当地盛产的各种竹子,用巧手妙法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具有造型美观、编织精巧、牢固使用的优点。诸暨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专家在诸暨陈宅镇沙塔村南侧尖山湾遗址(距今四五千年)中发掘出20多件各种式样的竹编织物,其编织技艺完全不亚于今人。

诸暨竹编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一般需经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过程。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篾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近几年,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已从简单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印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亦有编织出人物者。在编织技艺上,除了保持传统的细密编之外,竹编艺人经过反复琢磨,又创造了特细编、疏编、疏密结合编、圆心起花以及条花、格花、穿花、贴花、漏花等多种新工艺。竹编大体可分为起底、编织、锁口3道工序。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运用编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近年来,诸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竹编产品的不断创新,竹编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不断增大。花色新颖,图案清晰,美观大方的各种图示竹席、帐帘、门帘、画屏等,因其篾薄条细,携带轻便,颇受用户欢迎,显示了诸暨竹编业的美好前景。

“诸暨竹编”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点心

岷县点心是甘肃省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有绿红丝、玫瑰糖、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金桔、胡麻油油、和各种香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岷县点心健康绿色食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地处甘川公路过境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集散的繁华商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自唐代以来,茶马互市就在这里得到发展,明代达到鼎盛时期。由于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发展,岷县人养成喜经商、善经营的传统。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经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精心研制,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

岷县人把点心又叫“酥食”,其实岷县点心就是由中国古代所说的“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有甜馅的酥饼。至少在汉代就有酥类面食,《三国演义》里有杨修戏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谓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饼之类的食品。酥类大多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类,如鸳鸯酥油、萱化酥,藕丝酥等;暗酥类,如双麻酥饼等;半暗酥类,如苹果酥等。其他还有桃酥、莲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种。

岷县点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岷县点心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点心馅是蜂蜜拌面粉,点心皮为白面和油,然后放在铁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商贸交易日益活跃,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岷县,同时也将各地的点心制作技术和各种原料带了进来。岷县点心就在吸收南北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点心制作师们开动脑筋,不断革新,在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绿红丝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种香料,并纷纷设立店号大量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公私合营岷县副食品加工厂,10多名点心制作师傅专门加工点心,并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作。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既好吃又好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竞相显艺,形成规模生产,远销省内各县,产品供不应求。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喜聚、逢年过节、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上品。

岷县点心的制作有两部分:馅子的制作和点心皮面制作。

①馅子的制作:先将小麦精粉蒸熟,凉冷擀细,并用细箩过一遍,然后放入大油、清油、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红绿丝子(桔皮用糖淹制后切成的长条)玫瑰花(也需用糖和酒淹制)拌匀待用。

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匀就是油面,也叫“酥”。把皮面和油面卷成面卷,擀开,然后包入馅子,呈圆型然后压扁,最后在点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压花,并压上黑白芝麻,然后用铁鏊加木炭烤熟即可(现在改用烤箱烤制)。

岷县点心风味独特,酥软可口,油而不腻,是人们节假日的美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现在,岷县点心加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七.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藏式点心

藏式点心

用奶酪加拌酥油、核桃仁、糖等物为馅,和面粉为皮,团成各种式样点心蒸熟即可,一般在节日食用,大的叫“做婚。e2子le2]和形面和短搓鱼两种,长的约尺余,短的三四寸,佐以绿菜、蒜泥、油泼辣子、芥末等,吃起来滑爽可口。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领带

嵊州领带

蓬勃发展的嵊州领带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内地“西服热”的兴起。1985年,嵊州籍港商卢陆看准时机,在嵊州创办了首家领带企业——浙江省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为嵊州领带的第一粒“火种”,也成了浙江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此星星之火逐渐在嵊州蔓延成燎原之势,嵊州出现了一家又一家领带企业。而中国领带城也随之崛起,并三次变迁与发展,为拓展领带的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嵊州的领带“系”住了大半个中国。按嵊州领带年产量来推算,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中,则有一个靠嵊州领带打扮。

于是嵊州人开始描绘更为宏伟的蓝图:把嵊州建设成为国际性领带都市。

单纯的质量扩张造就不了“国际领带都市”,关键是要在质量和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于是嵊州人花巨资引进了一批世界一流织造、后整理设备,使领带的制作工艺和面料质量逼近了世界水平。而领带作为一种服饰,其旺盛的生命力还取决于花色的多变。嵊州现已具备日产1000个领带花型和24个小时完成从设计到一个产品问世的能力。

产品品质提升的结果是,八十多家国内外著名服装企业被吸引到嵊州来定牌加工领带。“金利来”来了,“鳄鱼”来了,“华伦·天奴”来了,“皮尔·卡丹”来了。不过,“创牌是金”,嵊州领带企业已不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而是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实现效益最大化。中国服装协会最近评出的13个中国领带品牌中,“巴贝”、“麦地郎”、“金天得”等12个品牌出自嵊州,仅有一个“德士风”产地在北京,细一打听,还是嵊州人跑到北京办的公司。

不仅如此,嵊州领带产业的革命还引发了一次领带业的跨国大转移。韩国、日本、意大利领带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移师嵊州,光韩国就在嵊州兴办独资和合资企业8家。日本年销售领带的三分之一是由嵊州生产的。目前,外国在嵊州独资合资兴办的领带及相关企业已达30多家。

九.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绍兴丝绸

产品名称:丝绸

产品产地:主产于绍兴县、嵊县和诸暨市

产品类别:绸、缎、绵、纺、绉、绫、罗等十四个大类。

产品特性:图景新颖,富丽华贵,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色泽明亮,手感柔软,条干均匀,伸强度好,清洁度高,偏差小,切断少,呈珠光宝色

产品简介:绍兴丝绸,主产于绍兴县、嵊县和诸暨市。50年代起,绍兴丝绸珍品迭出,精品如云。嵊县丝厂所产梅花牌Z/27白厂丝, 1979、1983、1988年3次获国家质量金质奖。诸暨丝织厂保俶塔牌12103双绉和绍兴红旗绸厂东湖牌H1087慕本缎,1985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9年,绍兴市有丝绸企业近300家,年产丝1597吨。1990年,产丝织品9630万米。绍兴真丝绸产品,远销西欧、美洲、东南亚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产品历史:绍兴素以丝绸之府著称,早在春秋时代,“劝农桑”就被列为越王句践国策之一。至唐、宋,绍兴越罗、尼罗、寺绫,已驰誉各地。《越游便览》载:“绍兴西北华舍,为绸机荟萃之区,亦即绸市集中之地,出品为纺绸、线春。下坊桥则多织花素贡缎,质细而韧,物品优良,行销全国及南洋各埠,厥数颇钜。”

十.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菱

绍兴盛产一种四角菱,称“驮背白”,以肉厚、鲜嫩、汁多、甜脆而闻名于全省,与嘉兴南胡菱、吴兴(今湖州)两角菱、杭州水红菱、塘栖青菱及古荡钝角菱,称为浙江六大菱种。驮背白8月底可采摘,老菱则在9月中、下月采摘,一直可采摘到霜降。菱,古称芰,又名水栗,有角,故通称菱角,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其 长势很强,分枝十分茂盛,繁衍于水下,因长尖角,才免受鱼类吞食。一 个菱种通常生20到30个菱盘,每个菱盘有叶60到80片,叶浮贴水面,夏秋 之交开小白花,每个菱盘可结菱5到8只。到秋天,成熟的菱角沉入河底, 第二年便生根、发芽,小满后露出嫩叶。种菱成本底,费工少,收益好, 是水乡农民利用水的 自然资源的一项副业。

绍兴栽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越州栽菱已甚普遍,唐代诗人朱庆余 有诗曰:“湖上微风,小榄凉,翻翻菱荇满回塘。”描绘了古鉴湖的菱荡 景色。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菱,产莫盛于山阴,每岁八月,菱舟 环集鉴湖中。”

嫩菱一般作水果吃,鲜嫩多汁,老菱株熟剥食,性糯,甘甜如栗。生 吃可消暑解渴,熟食能健脾益气。菱又可作为菜肴,菱肉饨豆腐乃绍兴素 食名菜,嫩菱肉烧茭白、毛豆肉,乃是时鲜佳肴,也可切成片、丁,配入 荤素菜炒食,清香而味美,熟菱肉也可用麻油、酱油及少许老酒拌和成为 醉大菱,佐酒最佳,风味独特。菱肉含淀粉24%左右,一般50公斤老菱可 制成淀粉4公斤左右,菱粉质细爽滑,为淀粉中之佳品,最适宜用于冷饮 雪糕、冰淇淋及细糕点。菱营养很丰富,内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 肪和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营养成分可与其 他硬果媲美。菱在医药上也大有作为,古籍《齐民要术》载:“菱能养神 志,除百病,益精气。”是一味很好的补养品。《滇南木草》一书指出, 食菱能治腰腿筋骨疼痛、周身麻木不仁、风湿入窍之症。老人长食菱粉粥, 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

绍兴糕点特产排行榜绍兴特产哪里买最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