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有花椒吗 广西哪里能买到花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7 04:42:51

一. 四川省 乐山市 金口河 金口河花椒

金口河花椒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金口河区的花椒颗粒饱满、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吃起来,那叫一个安逸。

闻之香、食之麻的道林子花椒,俗称娃娃椒。当地农民介绍,这种花椒结的椒籽,每一粒大花椒都背着一粒小花椒,如背着一个娃娃,故称娃娃椒。位于西昌、雅安交界的金口河永和镇胜利村山高路险,在海拔600至1600米的高山上就生长着大片的椒林。前些年,金口大峡谷旅游业尚未进入大开发阶段,花椒卖不起钱,一公斤干花椒不过卖到三四十元钱,山上的农民疏于管理,原有1700多亩花椒缩减到500多亩。物以稀为贵,近年来,花椒产量减少了,价格反倒上去了。今年,胜利村七组村民余福友在自家6亩多承包地里间种的花椒,收获干花椒150多公斤,卖了2万多元。在市场杠杆的撬动下,该镇因势利导,在胜利村规划新发展2000亩花椒树种植,两三年以后,种植花椒的农民户均收入可超过3万元,花椒产业正在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二. 重庆市 丰都 董家花椒

董家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董家花椒是重庆市丰都县董家镇的。董家花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董家镇决定把花椒产业打造成为该镇的一大亮点,其优势明显,一是董家镇花椒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二是花椒种植所需要的劳动力少,种植技术含量不高,正适合董家镇青壮劳力不足的特点;三是董家镇区位优势显著,地处县际交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条件。目前该镇花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1000余亩。

近年来,丰都以董家镇、树人镇和湛普镇等几个花椒基地乡镇为中心,结合森林工程建设,做大花椒产业,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

2013年,丰都县董家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董家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568981。

丰都县董家镇农业服务中心

12568981

花椒(调味品)

三. 山西省 晋中 左权县 左权花椒

左权花椒是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的。左权花椒以小红椒和大红袍为主要品种,花椒品质优良,颜色红润,颗粒均匀,味道纯厚,是调料之佳品,种籽可榨油,出油率23%左右。入药有去寒、顺气、止疼及增加食欲等功效。

左权花椒主要产地为麻田、桐峪、泽城、粟城、芹泉、拐儿等乡镇。粟城乡马家楼村的花椒品质最佳,有“马家楼花椒麻煞人”之民谣。 左权花椒销往全国各地,曾多次获得省优质产品奖。

左权民歌:摘花椒

姐儿房东一棵椒,

二八佳人卡住腰。

两眼往上瞧,

红的多来绿的少,

绿的不像红的好,

红的是花椒。

花椒摘了一大篮,

篮篮拿在我手中,

回到咱家中。

四.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文祖花椒

文祖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文祖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祖花椒: 章丘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已开始大量栽植,之后常种不衰。文祖花椒是章丘市的名优农产品,产地集中于章丘市风景秀丽的南部山区,该区域属泰沂山脉余脉,周围群山环抱,空气清新,山头绵延起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花椒生长。品种主要以大红袍、小红袍两个品种为主,其中,尤以大红袍花椒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质量最好。

文祖花椒

地域范围

文祖花椒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章丘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2′—117°38′、北纬36°27′—37°39′,海拔为118米-45.4米之间,南北长70㎞、东西宽37㎞,总面积55619公顷,生产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3000余吨。主要涉及章丘市章丘市官庄镇及南部的文祖、垛庄、曹范四个乡镇,182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文祖花椒果型粒大而均匀;果皮色泽鲜红,油囊密生,鼓实;开口大,内果皮光滑呈淡黄色;香气浓郁持久,麻味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文祖大红袍花椒营养丰富,内在品质指标为:蛋白质≥11.0%,钙≥1.0%,磷≥220(mg/100g),铁≥170(mg/100g),氨基酸综合≥6.0(g/100g),另外,还富含挥发油、不挥发性-抽提物、醇溶抽提物等。 3、安全要求:文祖花椒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入市花椒必须达到农业部《绿色食品香辛料》(NYT901-2004)的质量标准。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五. 山西省 运城 芮城 芮城花椒

芮城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芮城花椒

芮城县风陵渡镇北部中条山区一带,是全国最大的“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以中夭花椒基地为中心,辅射分布于中夭、阳城、杜庄、大王、学张等乡镇沿山一带,素有“花椒之乡”的美称。芮城花椒以其独特优质的品质,畅销于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广东、四川、内蒙等地。主栽品种“大红袍”品质优良、色艳、粒大、皮厚、味浓、晒后不变色、可榨油,含油量高达25—30%,而且是工业用油和医疗保健用品。一般栽后两年成形,三年挂果,五年即可进入结果期,七、八年后单株产干椒5—10斤,最高株产干椒可达40—50斤。2008年8月28日,芮城花椒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芮城花椒产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境内,芮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地跨东经112°58′-113°37′,北纬37°17′-38°45′之间,全县平面图呈长方形。其东邻平陆县,西邻黄河,北邻永济市,南邻黄河。全县现有10个乡镇,人口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工业产值10亿元,全县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城公路密度达到55公里/百平方公里。芮城县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最高海拔2883米。总生产面积10万亩,年生产总量80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芮城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为黄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水文情况:芮城县地处黄河冲积扇面,中条山山泉涓涓,水资源总量2亿多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00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0.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亿立方米。水资源极为丰富。

(3)气候情况:芮城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节影响,四季分明,气

候变化主要受西南气流的控制,全年变化规律一般是:年平均气温9.1℃,极

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18.5℃。季风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降雨量680mm左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年平均蒸发量为1858.5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75%以上。开始霜冻期一般在9月下旬,解冻期一般在次年4月下旬,山区无霜期90-110天,川区区小事无霜期限130-141天。

(4)人文历史情况:芮城花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品。

芮城花椒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就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正宗道地品牌,而且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发挥了繁衍生息的医疗保健作用,人称贵妃花椒,颗颗麻香,粒粒真情,洒向人间都是爱,略表贵妃一片情。

唐代大诗人韩愈路过风陵,看到风陵胜景,吟下了: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纷纷去,芮城花椒在山岗。清代大诗人吉怀登高望远:雨后湿云过岭低,秦山遥共条山齐,花椒十里飞香远,直到风陵渡口西。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调味品。新中国成立后,芮城县大红袍花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烹、炒、煎、炸、煮、蒸、拌馅、,香美可口,特别是花椒含有的亚麻酸对治疗心脑血管有独特的疗效,芮城花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药食同源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椒”之美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芮城县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芮城花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芮城花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9万多亩,年产芮城花椒800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芮城花椒生产基地。每年7月中旬,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涌进县内,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花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香料、油料树种。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

保持水土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花椒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果皮富含芳香油,椒油有涩味,种子含油量25-30%。果皮、种子可入药,发展花椒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花椒是落叶灌木,高3-5米,果、枝、叶、干均有香味,花椒性喜温,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花椒对土壤适应性强,尤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山地钙质土上生长更好,花椒喜光性强,在荫蔽下生长,结实较差,萌芽力强,耐强度修剪,隐芽寿命长。

花椒生长快,结果早,一年生苗可高达1米,栽后2年即开花挂果,3年大量结果,延期15-20年,寿命30-40年,衰老后可以萌芽更新。

(1)选址条件及栽植要求:花椒林地应选山坡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也可四旁零星栽植。在山顶或地势低洼易涝之处和重粘土不宜栽植,造林前要细致整地,山坡上实行等高线带状整地,带宽1米,带间距2米,每隔5米修一条截水堰,以防冲刷。花椒植苗造林,以冬春栽植较好,冬栽在“立冬”前后,春栽宜在椒苗芽苞萌动时,穴内先填湿土,有条件时应浇水。花椒要求在移栽时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基肥,肥土填窝,切忌捶打。花椒成片造林行距2米,株距1.5米,窝深、长、宽均0.5米,每亩222株。此外,在苗圃、果园、机关、学校、公园周围用花椒栽成生篱,可防止牲畜为害,美化环境,又获得收益。

(2)生产过程管理:造林当年应除草松土二次,天旱时,及时灌水。也可间种豆类,绿肥作物,结合间种作物抚育幼林,花椒结实后,每年要松土、除草、施肥、防止病虫害。整形修剪:整形是获得花椒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配合合理,光照足,通风好,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增延树。花椒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强,壮枝座果好,由于分枝多,养分过于分散,果枝生长细弱,结果能力相应减弱,果穗变得小而轻;分枝过多,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致使小枝

枯死。只有通过修剪来解决生长发育与营养条件之间的矛盾,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修剪时间:采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均可,以采椒季节最好。树

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头形三种。自然开心形培养方法:定植后定于30厘米处留一侧枝,4-5年完成整形,最后去掉中心枝开膛即可,丛状形培养方法是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较多枝长或一穴栽枝2-3株,全部成活后自然生长而成。圆头形即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的主枝,小枝较密集的树形。修剪方法:花椒对修剪有良好的反应,按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相应的修剪方法。

幼龄树: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第一年距地面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cm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主枝5-7个进行短截,其余枝条不行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细弱枝、病虫枝、长放强壮枝。

结果树: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老年枝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壮头,以恢复树势。

主要病虫害防治:蚜虫:危害嫩梢,幼芽、花等,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杀。花椒天牛:危害枝干,采用剪除虫害枝梢,铁丝钩杀幼虫或将杀虫农药注入树干的虫口处。黄凤蝶:幼虫食嫩叶,用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黑金龟子:200倍40%乐果乳剂浇根。金花虫:敌百虫500-600倍液喷杀成从外观上识别花椒的壳色红艳油润,粒大且均匀,果实开口而不含有籽粒或含极少量籽粒,整洁无枝干,不破碎。

(3)产品收获:从干湿度方面识别用手抓有糙硬、刺手干爽之感,轻捏易破碎,拨弄时有“沙沙”作响声的为干度较好的花椒。从成熟度方面识别花椒是否成熟,主要看花椒顶端开裂程度,口开裂大的,成熟度高,香气浓郁,麻味足。反之,成熟度差,味自然欠佳。

(4)生产记录要求:在花椒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核桃生产可追溯制度。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芮城花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芮城花椒含有蛋白质25.7克,脂肪7.1克,矿物质0.018克,碳水化合物35.1克,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芮城县芮城花椒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贵妃红”商标注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大红袍花椒)从有订单协议的基地购进大红袍花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形等杂、劣果拣去。按每袋25公斤装。

六. 甘肃省 陇南 礼县 礼县花椒

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果实富含柠檬醛、香叶醇等挥发油、脂肪和不饱和有机酸成份,具有特殊而强烈的芳香气,辛麻持久,果实既是食用香料,又可入药。礼县花椒产地主要分布在雷坝、龙林、江口、中坝等乡镇,主要品种有“油椒”、“大红袍”、“七月椒”、“羊毛椒”、“八月椒”等,其中以“油椒”、“大红袍”为优。大红袍一般果实较大,果皮颜色艳红,晒干后内黄外红或浅红。油椒果实硕大,果皮浓红色,油脂丰富,重量沉,香味浓郁,无刺鼻异味,为花椒中之最,产品畅销国内外。

七. 河北省 邯郸 涉县 涉县花椒

涉县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涉县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县花椒、核桃、柿子,誉为“涉县三珍”。花椒产量全国第一,核桃、柿子居全省首位。

涉县是花椒的集中产区,建国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花椒栽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尤其近年来,涉县把花椒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大大加快了花椒的产业化进程。到99年底全县花椒总株数发展到2500万株,总产量达到450万斤。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

涉县花椒品种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白沙椒、枸椒等。其中大红袍、二红袍品质最佳,以其粒大、皮厚、色艳、味香而著称。素有涉县“十里香”之称。被誉为涉县土特“三珍”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涉县花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色泽鲜艳、颗粒均匀、麻度大、含油多、香味浓而畅销各地,全县年产花椒5000多吨,产值达1.3亿元。

八.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昭通花椒

昭通花椒

花椒具有浓郁的麻香味,有“调味品之王”的美誉,其经济用途广泛:可作食品香料和香精原料,并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用功效。由于昭通特有的士壤和地理气候特征,出产的花椒有品质好、麻味正、回味久等特点。

九.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大红袍花椒

宜川大红袍花椒有天下第一椒的美称,1995年荣获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和省优质产品奖,远销四川、内蒙、宁夏、甘肃、山西等省。以之为原料研究开发的花椒精花椒旷五香粉等,经济效益显著。延安花椒主要分布于宜川、黄龙、延长、延川等县,尤以宜川栽培最多、产量最大,是陕西省著名的产椒县。1996年,全市产椒57.2万公斤,其中宜川36万公斤,黄龙17万公斤。宜川大红袍花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载: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清代乾隆《宜川县志》也有记叙。宜川大红袍花椒,颜色鲜艳,粒大肉厚,味道浓郁,结椒早,产量高,是制作高级香精和食用调味品的主要原料.

十.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花椒特产介绍干花椒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