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有哪些特产 北京特产包括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3 14:52:11

一. 北京市 怀柔 芸豆糕

芸豆糕是老北京的名小吃。若追溯它的起源,皇帝的年代就有了,是典型的宫廷小点,与豌豆黄齐名。其实芸豆糕原本属于老北京的民间小吃。盛行于街头巷尾。据说通常是有小贩背一圆木桶,上蒙白布,内装白芸豆泥,可做成带馅的小饼和苹果,亦可这样用云豆泥包上馅料,大多是红豆沙或山楂糕,揉成团,逐个摁在月饼模子里,然后磕出。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芸豆糕色泽雪白,质地柔软,吃在嘴里香甜爽口,软而不腻。后来据说是因为慈禧听到大街上的叫卖声,引入宫中,一吃则欲罢不能。于是把此人留在宫中,芸豆糕变成了慈禧的御用甜点。芸豆糕与豌豆黄,艾窝窝一样,通常是清明时节的小吃。

二.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北京织毯

北京织毯分地毯、壁毯两大类。北京地毯选毛精、织结牢、剪法平齐、柔软舒适、色彩宁静、图案古雅。图案有两大类:京式、敦煌、采枝、素凸 。京式地毯一般是"八宝","博古"以及龙凤等图案,北京还可以购买到内蒙、新疆、江浙等地毯产地的优质产品。( 北京)

三.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玉雕

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制工具,玉雕是从玉制具发展而来的。至殷商时代已开始大量制作礼仪用具和各种佩饰。到元代(公元1280-1368年),中国出现了南北不同风格的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以北京为中心。清代,不断有南方匠人到北京传艺,有的高手在北京落户。因此,北京玉雕集南北技艺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世纪四十年代,北京玉雕行业出现四位才华出众的艺人,他们是:潘秉衡、刘德盈、何荣和王树森。这四人不仅精通传统的玉雕技艺,而且各自都有一手绝活,他们的作品不拘一格,常以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而博得人们的赞赏,因此,当时在本行业中享有“四怪”的美誉

品种:按照题材划分,有器皿、人物、花卉、鸟禽、兽、盆景、首饰和工业用仪器八大类

中国人一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时的有钱人常随身佩带玉器。于是,一大批玉器艺人便云集在北京崇文门花市一带,北京就成为中国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业是旧北京地位相对较高的行业,它的名手名家们很受人尊敬,艺人的报酬也较丰厚并被尊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创作风格上承袭了旧时的传统,北京玉器厂曾经雕制过一对火柴盒大小的“龙凤呈祥”佩,体积如此之小,还是精细地雕成了浮琢的龙、凤、蝴蝶、双喜等图案,于方寸之中感到了异常的深远。另一件杰作是“盗仙草”:白娘子红装素裹,于飞奔追逐之中口衔一株黑灵芝,令人叫绝的是,玉雕中的颜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北京)

四. 北京市 朝阳区 北京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六. 北京市 昌平 北京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属于高级滋补酒,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酿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该酒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据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到了清代,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名符其实的“莲花白酒”,配制方法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1790年,京都商人获此秘方,经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精心配制,首次供应民间饮用。1959年,北京葡萄酒厂搜集到失传多年的莲花白酒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艺方法,精心酿制 成功。莲花白酒以昌平酒厂生产的优质高梁酒为基酒,加入当归、熟地、黄芪、砂仁、何首乌、广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进行蒸、炼、调配,入瓷坛密封, 陈酿而成。

七.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犬

北京—北京犬,又称宫廷狮子狗、京巴犬,是中国古老的犬种,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北京犬是一种平衡良好,结构紧凑的狗,前躯重而后躯轻。它有个性,表现欲强,其形象酷似狮子。它代表的勇气、大胆、自尊更胜于漂亮、优雅或精致。

文化:北京犬的神话和传说数不胜数。北京犬的外貌和传说中的西藏祥狮犬颇为相似。祥狮犬是老鹰与狮子的综合体,是中国神话中的传令官。传说中的祥狮犬身世很神奇,如果把刚孵出来的小鹰放在人的手中,它会慢慢长成一只祥狮犬。

当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关于北京犬的神话便开始与佛的传说融为一体,佛祖膝下乖驯的狮子变成了较小的狗。神话更是赋予了这种体形较小的狗神奇的本领,它可以由狗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狗。而这种变身行为完全取决于它的主人需要保护还是需要陪伴。
根据考古学家在古墓中的发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北京犬。而据考证,护门神“麒麟”,就是该犬的化身。仔细观察,“麒麟”的造型与现在的北京犬外形真的有神似之处。

区分:北京犬经过几十年的改良,已经发生了巨变。主要划分几个时代变迁(一)老版京叭时代(二)新版京叭时代(三)鹰版京叭时代(四)鹰叭时代。它们之间如何区分呢?这很容易(一)老版京叭主要特征是平脸,外露的鼻子,但老版犬的毛比较好。(二)新版京叭已经发生了改变,脸变鼓了,鼻子已经被盖住。这种犬在当时很受欢迎,最好的种犬价格在百万元以上,足以说明它的实力。(三)鹰版京叭脸版不但凸起,而且身皮,顶皮都很松弛。它和新版京叭有了根本的区别(四)鹰叭是在鹰版京叭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改进,身皮,顶皮更加松弛,头顶皮如瀑布般下垂。头部呈鼓形(头骨发生了改变,上下,左右都是圆形,和鼓一样所以叫鼓脸)底嘴宽挂腮,上超咬合或齐齿咬合,上嘴唇盖住下嘴唇,眼距宽,这些区别可以通过照片和看录象或活体很容易区分开来。现在京叭和鹰叭分四个阶段,八个代数。四个阶段为大巴,大督,都督,大帝。八个代数为大巴出老虎,老虎出大督,大督出大胖,都督这时已成鹰版京巴,霸王出大帝,大帝出帅哥,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叭改良的速度也在加快。人民从中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知识。反复近亲回血,筛选精华,再回血,优化组合。发生基因裂变,产生变异品种。鹰叭正是利用这些原理而培育出来的。

八.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蜂王精

四十多年前,中国第一家致力于营养保健品的品牌——国内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诞生了,于是中国人喝上了第一代强身健体的营养物;今天,当一幅印着《老北京中轴风情图》的北京蜂王精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洋溢着浓郁的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北京蜂王精,成为中国老字号的代言,更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之路树立了榜样。北京蜂王精用它恒久如一的品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诉说着一个老字号“永葆青春”的秘密。



北京蜂王精一直以创新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此次也抓住民族文化复兴这一契机,以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顾客,推出全新包装的礼品装产品,不但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追求文化和品位的新理念,同时也为众多老字号重塑形象树立了标杆。据悉,此款包装采用了中国闻名民俗画家,多次为天安门、中南海、哈佛大学等重要场所做画的刘洪宽老师的《老北京中轴风情图》中的一部分,被故宫博物院史学专家朱家溍先生盛赞为“天衢丹阙”,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彰显出国际品牌的厚重和品味。此款包装的出现不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引发行业关注,一时间“文化成就经典”,“文化成老字号崛起契机”的说法不绝于耳,北京城似乎又涌起了当年的“蜂潮”。

九.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烧羊肉

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北京人好吃烤肉的习惯,约有上千年,远在明代,宫廷内每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烤肉。但在当代,吃烤肉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对烤肉的热情四季不减。

精选细嫩牛、羊肉,用尖头钢刀切成薄如柳叶的片,加八十余种调料浸淹入味,在特制的炙子上翻烤,撒葱丝、香菜至熟后,就着瓜条、糖蒜、食之十分惬意。

北京人津津乐道于烤肉时,必提及“南宛北季”。这里的“南宛”即是烤肉宛,在宣武门里。上百年间烤肉宛的烤牛肉“肉香溢室,鲜嫩赛豆腐”,备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位于什刹海前海东沿的“北季”烤肉季选料考究,吃法独特,别有一番风味,喜食它的知名人士也有不少,如老舍、梅兰芳、马连良等,溥心畲先生也曾为季氏烤肉题写了“莲池别墅”的匾额。

——北京烧羊肉的制作方法——

“烧羊肉”的制作,还适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即:头、脖子、蹄子、肚、肥肠、肝、肺、心、连贴等。但头、蹄、“蝎子”不需要炸,如同时上席即为“烧全羊”。若用烧羊肉的汤放上几块烧羊肉和几粒鲜花椒(将新鲜花椒放入密封坛中用芝麻油浸泡)来拌面条吃,按北京地区的饮食习惯,此菜一般于每年农历二月上市,八九月下市。此菜肥嫩香烂、外焦里嫩,入口不腻,色泽金黄。最宜就烧饼和佐酒食。

主料辅料:羊肉5000克 香料25克 口蘑120克 黄稀酱700克 药料20克 黑稀酱50克 冰糖2.5克 葱姜25克 精盐100克 芝麻油1000克。

制汤:将铁锅置于旺火上,放入清水7500 克,加入黄稀酱。黑稀酱和精盐搅匀,烧到将开时,撇去浮沫和渣滓,熬20 分钟,即成酱汤,用细布袋滤入盆中待用。

紧肉:把羊肉洗净,用清水泡20 至40 分钟,沥净水,切成33 厘米见方的块。锅中放入酱汤2500 克,加入葱段、姜块、冰糖和香料,用旺火烧开, 逐块放入羊肉。煮15 分钟,将肉翻过来再煮5 分钟,待肉块发硬时即可捞出。

煮肉:在紧肉的汤锅内,先放碎骨头垫底,再撒入一半药料。将老肉放在下面,嫩肉放在上面一块块码好。然后,撒上余下的一半药料,用竹板盖在肉上,板上再放一盆水将肉压紧。用旺火烧开后,将余下的酱汤分数次续入锅内,煮30 分钟,检查汤味是否合适。汤味太淡,可酌量加盐。然后, 继续用旺火煮30 分钟,随即改用微火。

炸肉: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芝麻油,烧到刚要冒烟时,逐块放入羊肉,两面都要烧透,随炸随吃。

制做关键:

1.羊肉用内蒙古的北口阉羊,选腰窝方子、排叉和脖子。

2.紧肉时皮朝下不易糊,每放一块都要等汤烧开才不腥。不能火候不足。

3.初炸肉时,四周起白泡,约炸10 分钟到肉面全部起白泡时即为炸透。

十. 北京市 昌平 爆肚冯

爆肚冯是北京著名小吃开创于清光绪年间,是百年老字号了,如今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爆肚冯”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于北京后门巧经营爆肚。清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1888年生)继续经营爆肚。在经营中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使爆肚味道浓厚,深受宫内画匠、太监以及旗人的偏爱。后经宫内当差的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特供点,及至清帝逊位,清宫的专供也渐渐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金河便迁至前门外廊房二条与爆肉马、烫而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为小六国饭店的美称。

1937年事变后成为北京著名的门框胡同小吃摊群中的重要美食。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自幼跟着父亲学习继承传统制作方法,而且对原料的精选细微上下功夫,尤其在佐料的配制上细心钻研、大胆创新,使其爆肚的色、香、味俱佳。曾受到各界顾客的好评。

1935年在门框胡同北段路东开设了爆肚冯饭馆,因1937年事变的影响关闭,从而在门框胡同南段与豆腐脑白、年糕杨、厨子杨、爆肚杨、豌豆黄宛、年糕王、复顺斋酱牛肉老店、奶酪魏等形成了门框胡同小吃街。康家的老豆腐、包子杨的包子、祥瑞号的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以及羊头马的羊头肉,皆为门框胡同的名吃,并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品尝,如文人墨客的鲁迅、巴金、丁玲等;影视界的韩兰根、陈燕燕、白杨等;戏曲界的金少山、裘盛戎、荀慧生、尚小云、李万春、谭富英等皆是门框胡同常客。从1937年—1957年是门框胡同最风光的时代,由于合作化合营与合营运动的来临,爆肚冯与爆肚杨合进门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其它摊合进大栅栏西口的国营茶馆,因此便结束了门框胡同小吃的命运。合营时冯广聚之妻刘凤文进入同羲馆,做为资方代表继续负责爆肚、涮肉这一摊工作一直干到八五年退休。由于合营后的同羲馆由这些合营过来的传人继续负责各种小吃的制作,继续赢得电影界、梨园界、曲艺界、文人墨客的偏爱。成为他们品尝真正北京风味小吃的重要场所。

1999年9月18日与1999年9月21日两次被请到钓鱼台国宾馆与羊头马、老月盛斋、豆腐脑白为庆祝五十年大庆及国宾馆馆庆为国家领导人现场制作。国家副总理钱其琛,中央各大部部长、副部长、各国驻中国大使,都前去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爆肚冯的“爆肚仁三品”于2000年4月26日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评为中国名菜点。在北京晚报4月28日正式登载公布。1998年至1999年爆肚冯申请并建立了北京市爆肚冯餐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北京申奥成功清真烹饪技术大赛,爆肚冯获得金奖,并且获得个人金牌。

北京出名的特产在什么地方北京八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