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特产精品礼盒报价 九江食品包装盒精品礼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9 14:03:43

一.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豆结

豆结:豆结,制作工艺类似打粉皮,其形如蛰虫卷曲之状,故名“蛰”而读“结”。豆结原料为大米、荞麦用水浸泡发胀,在手上磨成浆。豆结最好吃的是刚起锅的鲜饼,卷饼时夹心加糖,既香又甜,美味饱餐。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是江西的一道名菜,但真正风味的老俵豆腐要数修水的出名,修水人称老俵豆腐为家乡豆腐。一九八四年六月份,-总书记与国家计委、商业部、农村研究中心、新华通讯社的领导考察湘鄂赣三省,在修水吃了老俵豆腐后,对同行的湖北省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说,还是这里的老俵豆腐名符其实。

修水的老俵豆腐之所以好,主要是水的原因,这庐山西海源头之水纯而净,制出的豆腐格外鲜嫩。老俵豆腐的做法是,先取含浆水豆腐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1厘米厚的小块,放热油锅中慢火煎至两面呈黄色,将红、绿椒切片,加蒜苗、姜末同炒,倒入煎好的豆腐块,加肉汤、料酒、食盐等佐料同煮,起锅前稍加芡即成,特点是色泽美观、豆腐鲜嫩、清爽可口。

三. 江西省 九江 瑞昌市 瑞昌竹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是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3300多年历史。

瑞昌竹编工艺品以竹子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过去,瑞昌山民常以小山竹编织篾器出售。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箩等。

瑞昌竹编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竹器编织的花样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造都是由底、腰、筒身、缘口、提手等几个部分组成。所编织的竹篾有经纬之分,被挑压的称为“经”,被编入的称为“纬”。整个编织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开头、立腰、编器身等环节组成。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织编、方孔编、六角孔编等。立腰,即编织时把平面底编的水平立篾向上弯曲,继续编织横回篾数周,其中包括湿水、弯曲、立竹片等工序。湿水,就是在立腰之前,应将水平立篾湿水,以增加其柔韧性,便于弯曲。弯曲,就是开始起腰时可用手指把水平立竹向上弯曲,以便向筒身推进。也可将立篾扎成一束,用夹子夹住,然后进行横回编。还可用木模具、电烫等方法,把水平立篾垂直竖起后再进行横回编。如果底编较薄,立腰后立篾容易弯曲,造成竹器底部突起而站立不稳,可使用数条宽厚的竹片插立在底部。六角孔编织法常需要立竹片。编器身的方法与底编基本相同,但其所使用的横回竹篾一般较为薄细。有些工艺美术品的横回竹篾可以使用宽篾和窄篾混合编织,以形成各种花纹。器身编好后,便是收口和提手。在工艺品编织过程中,对篾丝或篾片还需进行漂白和染色。可先漂后编,也可先编后漂;可先染后编,也可先编后染。最后进行烘干、喷漆,这时竹器工艺品才算完。

瑞昌竹编需要的工具主要有指皮、指筒、刮刨、补针、锣铲、尖刀、刮刀、篾刀、拐钻、圆锉、铰子、拣刀、小拐钻、打皮板等。

瑞昌竹编用途广泛。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晒筐、晒垫、竹囤、箩、床、凉席、斗笠、篼、鸭棚、播篼、竹水车、拖箩、桌、椅等,其中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器三宝”。上世纪七十年代,瑞昌竹编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手法基础上,不断创新,由实用型产品向艺术鉴赏产品拓展,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1981年成立的南义竹编工艺厂,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种竹编工艺产品,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希腊、日本等国。近年来又开发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2001年10月,瑞昌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

四.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怀远姜干

姜干 把生姜洗净去皮后切片,或切一侧成梳状,按一层生姜一层薄盐腌压一天后,白天拿出日晒,夜晚继续腌压,两三天后只晒不腌。晒干后密封装好,用时取出。姜白味辣,是泡茶的好相料,又是极有风味的干果佳品。还可用糖腌制,用糖腌制的叫糖姜,是儿童喜欢的零食。

五.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修水赭砚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甚为书画家所赞赏的赭砚,分素砚、雕砚两大类。素砚有二十多个品种规格,雕砚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三百余个图案品种。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1985年,“立体寿龟砚”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倚教授为修水赭砚题词为“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 九江)

六. 江西省 九江 都昌县 大港香菇

都昌县大港镇是江西为数不多种植椴木香菇、木耳的乡镇。一年的产量在五千斤左右。原因是没有用任何化学药物,全部纯天然生长。采用优质椴木木材,营养价值和口感是香菇中的极品!大港香菇源自大山深处,真正的极品山珍、绿色食品。

目前,大港镇政府已经建立起拥有十三万平方米香菇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两个。今明两年内香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大气候,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之乡。

信息来源:九江政府网

七.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石耳

利用庐山石耳制作而成,此菜形似如意,整齐美观,黑白分明,鲜嫩清爽。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有清热凉血、滋阴补血之功效。咯血、衄血、病后体虚者宜用,曾得到烹调老前辈及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八.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怀远茄子干

茄子干 将茄子洗净切片,用盐腌制后晒干即成,也有切片直接晒干的。用同样方法还可以加工葫子干、冬瓜干。

九. 江西省 九江 彭泽县 雷峰山茶

雷峰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雷峰山茶是江西九江彭泽县的。

江西省彭泽县东升镇雷锋山(俗称:雷锋尖)为核心的自然山体及山脉延伸部分的浩山乡和东升镇(含上十岭垦殖场)行政区域内,总面积305.6平方公里。

十.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

九江特产哪里买最便宜江西各地特产礼盒批发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