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县有啥当地特产 德州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2 03:15:20

一.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洋芋糗糗

洋芋糗糗

洋芋,即土豆,是镇原人的主要菜食,说是“菜食”,因为它既可为菜,又是一种主食,在缺粮少食的饥荒年代,人们全靠它充饥活命。“要吃饱肚子,洋芋和瓠子”是当时的民谣,在镇原,洋芋的吃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有名的“醋溜土豆丝”就是镇原的一道有名小吃。这里介绍的洋芋糗糗,做法简易,口味独特,是农家人作为“主食”的一种吃法。首先将洋芋切成条状,再取适量面粉加入葱花、盐等各色调料、少许水,搅成粉粒状,加入切好的洋芋条一块搅匀,上笼屉蒸熟即可。吃时,滴几滴老陈醋,调一匙勺油泼辣子,满口留香,不失为又一道特色小吃。

二. 宁夏 中卫 海原县 高崖西甜瓜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地处陕甘两省交界的北部深山区,有1588口人,人均耕地5.6亩,年均降水量300毫米。这里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品种繁多,环境优美。草场村种植甜瓜有近百年历史,当地农民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确立西甜瓜为该乡的主导产业。

从1998年开始,草场村引入拱棚种植西甜瓜技术,2003年又得到旱作农业示范项目支持,拱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以草场村为核心建设高崖乡自治区级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新建压砂地设施甜瓜1.2万亩。

2010年,高崖乡草场村共有小拱棚12600余座,将全部种植西甜瓜,种植甜瓜8056亩,甜瓜年产量达12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900万元,亩纯收入近4000元,人均1.4万元;目前,高崖乡草场村西甜瓜产业产值占全村经济总量的81%,占全乡经济总量的60%以上。种植户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高于所在乡镇平均水平20%以上。

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西甜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甜瓜,因富含营养素、消暑解渴,口感甜美而受人钟爱。在宁夏,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高崖甜瓜的美名。生长在庙山之下、受石峡口库水的滋润、高崖甜瓜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成就了甘甜、味醇的品质。100年前,行走在丝绸之路上南来北往的客商,经过高崖时,都忘不了饱餐一顿高崖甜瓜,一洗旅途辛劳。口耳相传,高崖甜瓜经久不衰、驰誉千里古道。今天,这一土已经被高崖乡发展壮大成特色优势产业,其规模、品种、品质、产值均亦非当年可比。

高崖乡是海原县设施农业发展最早的乡镇之一,2007年以来,全乡依托扬黄灌区水源优势和多年种植压砂地甜瓜的优势,以草场村为核心,打造新老园区两基地,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通过抓示范、强基地、促流通,增效益,共建设各类设施棚1800亩,全部种植甜瓜。项目区建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全县设施农业建设的典范。基地设施甜瓜5月下旬开园上市销售,比大田种植提前上市近30天。

为了实现硒砂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2009年,高崖乡建成西甜瓜新品种及新技术展示示范园区,开展品种引进试验、栽培模式研究、肥水管理等试验研究,先后从全国十几家专业育种机构引进西甜瓜品种31个,其中:甜瓜22个、西瓜9个。进行品种比较、展示示范,为西甜瓜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替代品种,并配套推广膜下滴灌、吊蔓整枝等种植新技术示范,为全县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引领作用。

2014年,全乡西甜瓜种植9300亩,其中甜瓜4800亩。为更好促进营销,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销售模式,高崖乡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建立农产品合作社、打造高崖甜瓜品牌、认证绿色无公害食品等一系列方式,加强促销。目前,基地设施甜瓜已成熟上市。预计亩产量设施甜瓜可达3000斤,大田地膜种植甜瓜亩产量2000斤。

(同心客商同期声)

高崖甜瓜,昔日只是宁夏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今天,它已经出山入川,畅销周边十多个省市,成为更多人盛夏的解暑佳品。

三.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酒席

镇原酒席

本县酒席比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丧葬事)多用九魁、十出一等单饭酒席;喜事(婚、寿、满月等)多用十全等双饭酒席。十三花席,红白事均用,为上等宴席。县上近代出名厨师有张国俊(外号张五背锅)、段五银及秦有珍等。

通用碟果有十二个,即肉菜碟子四个(排骨、旋肉、鸡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苤蓝丝等);干果碟子四个(白炉、红炉、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头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个。摆法是左骨,右旋;左鸡,右肝;左十香,右苤蓝;左鹿角,右带丝;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炉食;中间为白沙糖或虎头酥全盘。现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与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大菜十三个为主,小菜八个为佐,馒头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最后总上五道大菜。即:

①红肉(碟装大菜),有三种做法:一为两撇(酥肉、条子肉);二为三溜子(白鸡蛋、烧肉、酥肉各一溜);三为四合头(蛋黄、蛋白、烧肉、酥肉合放)。②

肋脊肉(碗装小菜),切成丝或片炒之。③

鸡肉(碗装大菜),有清炖、黄焖、囫囵等种。④

蹄花(碗装小菜),或腰花、耳脆。⑤

丸子(碗装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鸡丸、洋芋丸等。⑥

肚丝(碗装小菜),酸辣加蒜。⑦三仙蜂蜜肉(碗装大菜),蜂蜜调肉回笼几次。⑧夹三肉(碗装小菜)

,鸡饼裹酥肉,油锅炸熟。⑨骨头肉(碗装大菜),将白骨肉块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挂袍油炸。⑩蜜汁骨肉(碗装小菜),蜜饯挂袍肉。⑾肘子(碟装大菜)。带馍。⑿冰糖肘子(碗装小菜),大肉块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笼后撒冰糖。⒀甜盘子(碟装大菜),糯米饭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笼蒸之。带馍。⒁鸡杂(碗装小菜)。⒂笋煎肉(碟装小菜)。带馍。⒃肋脊或鸡马肉(碗装小菜)。

⒄五围子(总端五菜,有东坡、粉饼、炒粉、苜蓿汤、白米饭)。带馍。

八挎五:八个行菜,五个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红肉(碟)。②肋脊肉(碗)。③

鸡肉(碗)。④肚丝(碗)。⑤

丸子(碗)。⑥肘子或蹄子(碟)。带食馍。⑦耳脆(碗)。带馍。⑧甜米饭(碟)。带馍。

五围子(与十三花五道菜同)。带馍。

十全席:十个大菜为主,佐以数道小菜,即:

红肉(碟)。

肋脊肉(碗)。

鸡肉(碗)。④腰花(碗)。⑤

丸子(碗)。⑥肚丝(碗)。⑦耳脆(碗)。⑧蹄子(碟)。带馍。⑨糖煎山药(碗)。⑩笋煎火腿肉,或鱼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带馍。⑾甜米饭(碗)。⑿凉拌肉(碟),带馍。⒀五围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带馍。

宴席斟酒,除按规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后斟酒开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本县黄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马渠等后山地区最好,质纯味美。殷实人家黄白二酒齐上。加十三花,为憨厚宴席。

农村仍沿用旧有的席习。机关单位已改旧习,减少中间繁琐程序,喝酒时酒菜一齐上,吃饭时馍菜一齐上。

四. 山东省 德州 德城区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采用运河两岸的红胶泥烧制而成。因土质纯净细腻、密度大,烧制的器皿坚实耐用,色泽协调,轻叩发声,清脆悦耳,阳光照射下黑中透蓝,如金属器,而著称。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古老汉族制陶技艺,因出土于山东省德州市得名。中国黑陶距今约有6000年历史,德州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大汶口,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古代汉族先民崇拜黑色,黑陶中蛋壳陶为当时最高规制祭祀用礼器。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几千年后,经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为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种类很多,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谜。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几年来,德州黑陶的品种已达500多个,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

( 德州)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文化产业协会

12058082

陶器

五.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德州羊肠汤

德州羊肠汤是山东省德州市的。羊肠汤又名清血肠。老德州的人们,俗称它为羊肠子。羊肠汤味道浓香,咸淡适宜,入口烂熟香嫩,油而不腻,鲜而不膻,爽滑可口。

关于羊肠子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

一说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德州东门里三合街旗人沙勃勃接诏后便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皇宫。皇帝、太后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遂视为佳品,给于赏赐。沙勃勃一时名振德州,辖区之人都争相学做羊肠子,羊肠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

另一说是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的城北就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羊肠子的秘方一直不传外人。但机缘巧合,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去世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纯净的羊血调上上等淀粉、小磨香油、姜汁、胡椒粉等佐料成粥状,灌入新鲜肠衣内,煮熟晾之备用;食用时将煮熟的羊肠子放进羊骨熬制的老汤内加热,在碗内割制成小段加上胡椒粉、香菜末即可。吃在口中香嫩软糯,并无腥膻之感。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通窍散寒之功效。一碗好吃的羊肠子最大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0,轻易不外传。据坊间传说,许多好吃的羊肠子用得都是制作扒鸡的老汤,自然别具一番风味儿。

在很多老德州人心里,羊肠子是街头巷尾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清晨或黄昏,小贩们推着小车走上街头,锅上的盖子一掀,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不一会儿,每辆小车的周围就会密密匝匝地围上一圈吃客。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伙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佐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盛着烧饼的箱子。当人们聚拢到车前,小贩便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锋利的刀,迅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热的羊汤,浇在羊肠子上面,再依食客口味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再配上一个烧饼,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羊肠子可没人喜欢坐着,要的就是站着吃的痛快爽利劲儿。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贾之流,在一碗美味热乎的羊肠子面前,人人平等。更有些市民甚至自带容器,不光自己来一碗,还要带回去全家分享。

很多羊肠子的追捧者也都经历过担心到试吃到认可到上瘾的心理转变。第一次接触时总有着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很膻啊,看着别人吃得酣畅淋漓,鼓起勇气试一试,方知其味美鲜香,接下来便越吃越上瘾了。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一个新的羊肠子爱好者就诞生了。

曾经,德州二郎庙、赵九家、邮电三分局、柴市街、小锅市等路口的羊肠摊儿都非常有名,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进行,许多的路边羊肠摊儿已难觅踪影,那些食客口中经典的摊位已成为老德州人记忆里的一个念想儿,许多“老德州”都说,真不希望祖辈儿传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六. 宁夏 中卫 海原县 海原甜瓜

固原地区种植甜瓜的地方很多,但是唯独海原县高岸乡草场村的甜瓜因瓤沙味甜而深受消费者的钟爱。



当地每年种植甜瓜400亩左右,品种有华莱士、蜜桂、蜜宝等。在70年代以前,草场村人由于栽培技术不过关,沿用本地的老品种,个小皮厚,上市迟,多用压砂地,种植面积小,产量低,难以形成商品规模。80年代后,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地膜霜培技术,产量和面积迅速得到提高和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现在这里生产的甜瓜人称"密罐罐"。在炎热的夏天,吃一嘴甜瓜,满口喷香,咽下去恰似砂糖般的瓜瓤又使人浑身凉爽,既解渴,又消暑。

七. 山东省 德州 德城区 德州黑驴

德州黑驴

德州黑驴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优畜良种之一。具有体躯高大(一般为126—136厘米,最高155厘米)、体质坚实、耐粗饲、易役使、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其皮质柔韧厚实,可用于制革或作为名贵中药“阿胶”的原料。

德州大驴按毛色分“三粉”和“乌头”两种,并表现出不同的体质和遗传类型。三粉:全身毛色纯黑,唯鼻、眼周围和腹下为白色,四肢细而刚劲,肌腱明显,蹄高而小,皮薄毛细,头清秀,耳立,体重偏轻,步样轻快。乌头:全身毛色乌黑无任何杂毛,各部位均显厚实,四肢较粗重,蹄低而大,体形偏重,胸宽而深,堪称中国现有驴种的“重型驴”,配马生骡质量尤佳。

八.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为了把该县红杏文化和杏产业做大做强,打造镇原红杏名片,加快镇原杏产业发展步伐,县委-部组织编印了《华夏红杏之乡镇原》一书,它是该县第一部系统反映红杏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红杏产业发展的综合类图书。200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杏起源于我国北方,在黄河中上游的泾水流域,无论平原、山川,还是丘陵砂荒,都适宜生长。镇原县地处泾水流域上游,境内良好的自然风光条件,为杏树的生长造就了天然适生地,且杏树栽培历史久远,距今大约三千多年,传说本县独特的姓氏—杏姓,盖因其祖上喜植杏树而被周王室封之为“杏”。杏姓氏的诞生,充分说明了远在上古时代,镇原人民就有栽培杏树的习惯。自古至今,镇原人民寓杏为兴,视杏为荣,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于庄前屋后,田间地头,素有“红杏之乡”的美称。到2006年底,全县杏树已发展到28.55万亩,2854.6万株,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5.5。2006年全县杏产量2040万公斤,产值3060万元,收入1989万元,人均纯收入40.63元。由于栽植广泛,使杏树分布极广,品种庞杂,传统上大体分为山杏和家杏两大类,但都源出一祖。成片栽植的山杏多分布在西北部的荒山、沟坡及梁峁上,面积较大,固土护坡作用显著,生产上以仁用杏为主,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家杏集中分布在群众庄前屋后,山湾地边和县中部及中南部,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管理,抚育改良,嫁接改造,大部分已变成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商品率较高。由于生态条件,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同,形成了中部及中南部的杏树生长量和结果性状明显好于西北部。

镇原县杏产品——杏仁,早在1954年就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20吨,香漂四海,深受欢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对杏资源的再研究、再认识,在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外出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心把开发杏经济作为全县商品生产的一个龙头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来抓。二十多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立足优势,艰苦努力,以规模栽植为基础,加工增值为突破口,栽、管、加、销并举,农、工、商、贸结合,同念杏子经,大搞杏经济,进行系列开发,历风雨、经沧桑,小杏子做成了大文章,以杏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条龙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颇具规模的杏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走出了一条具有陇东地方资源特色的强县富民的好路子。2006年产杏干204万公斤,杏核255万公斤,杏产量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县杏产品加工企业曾发展到110家,从业人员达到5400人,经过企业重组,目前共有杏产品加工企业26家,其中集体1家,个体25家,从业人员1092人,杏制品除奶油杏肉、甘草杏两大主导产品外,新研制有八宝杏、808果王、杏子糕、天然蜜杏、葡萄杏王、杏脯、杏酱等20多个杏系列产品,曾获国际、国内20项大奖,行销吉尔吉斯、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06年生产各类杏制品10190吨,完成产值6410万元,销售收入3516万元,实现利税187.9万元,发放职工工资463万元。

大面积栽植杏树,不仅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抑制水土流失,同时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满山遍野,千沟万壑,片片村舍被盛开的杏花覆盖,身临其境,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古人笔下“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日出杏花繁” 、“红杏枝头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的胜景,自然风光让人陶醉。

通过改革开放,产业开发,镇原人民一占天时,二占地利,三占人和,艰苦努力,真抓苦干,开拓进取,使杏子的产业化生产走上正轨,产加销成龙配套,规模发展,2004年镇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

九.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甜酱

酱是烹调的主要佐料,其既能调合菜肴的滋味,又能调合菜肴的颜色。在鲁西北及冀东南一带“夏津甜酱”为其佼佼者。

夏津甜酱为本县“三古”之一,以小麦面粉制成,为邑中名品,所谓“恩(原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瓜夏(津)酱(甜酱)”者即指此(见民国《夏津县志·杂志》)。“夏津甜酱”如粥,色红,咸甘适中,以油烹之,其味异香,以汤和之,其味微甘。若以春葱(夏津俗称羊角葱,即隔冬不刨,翌年春天萌发的新葱)蘸食甘辣适口,人们多以为春令佳食。当地还有常年以葱蘸甜酱佐餐者,因而以大葱蘸甜酱卷薄饼(烙烤的面饼)为当地之名吃。久居外地的本籍人及外地慕名者多以食夏津“薄饼卷酱葱”为欣慰。据民国《夏津县志·杂志》载:城内有一“三山井”,水味极苦“银工镀金用此水特发宝光,作甜酱别有异味”。原夏津“永泉居”酱园即设在“三山井”南侧,其“永泉居甜酱”即以此井水制做,产品畅销附近数县,人们多以为馈赠礼品,然因生产规模小,产品常出现脱销。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十.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莲蕊酥

莲蕊酥,酥点,特点:色彩鲜艳,形态美观,皮酥香、馅甜咸爽口。烹制法:炸。

将洗沙制成豆沙馅。油水面加少许食用红揉匀,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包入油酥面擀叠成圆皮。将熟盐蛋黄切为两半,一半放在圆皮中,再加豆沙馅封口,微搓成高装形,用刀立划三刀成6瓣,深度以露蛋黄为好,入猪油锅炸制即成。

操作要领:刀不宜划深,以免划烂蛋黄;炸制时油温不宜高。

德州平原县十大特产山东德州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