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有什么特产好吃的 东营十大必吃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2 12:45:28

一.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黄河口大闸蟹

黄河口大闸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被1999年和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成为山东省的优势水产品之一。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水产品异常丰富,黄河口大闸蟹是其中的一大之一,是山东省的优势水产品。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大闸蟹个大体肥,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绝佳美食。

地域范围

黄河口大闸蟹地处东营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119°10′,北纬36°55′-38°10′,所有的水域内自然生长的以及池塘、水库、苇田、湿地养殖的黄河口大闸蟹,总面积33333公顷,年产成蟹3816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气候情况:东营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692.5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123.6-127.6千卡/cm2。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2)水文情况: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6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

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年开始实现了不断流。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以上河流全部与渤海相通,均有黄河口大闸蟹的自然分布,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黄河口大闸蟹在河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咸淡水区域0产卵,随着大闸蟹幼体的生长发育,逆河而上,进入内陆淡水水域生长。

(3)黄河口湿地:黄河从东营市中部由西南至东北穿越入海,境内长138千米。多年来,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淤淀成了黄河三角洲。在黄河入海处,有一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地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近年来,黄河携带的泥沙以每年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入海,使3-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距东营市政府驻地仅60千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区内水质优良,无污染,pH值在8.0-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在2.16-5.56之间,属弱硬水,矿化度0.2-0.6g/L,含带大量营养盐,水草丰茂,饵料生物丰富,为黄河口大闸蟹的主要自然栖息地,也是黄河口大闸蟹人工繁育亲蟹的来源地。优质充沛的黄河水,丰茂的芦苇资源,为黄河口大闸蟹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地大闸蟹品种纯,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个体大,成蟹个体体重可达150g-450g。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记载,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黄河决清河后,遂由千乘入海(即今利津西界),至1642年黄河由开封改道入淮,历时1682年。其间黄河多次在本市入海,把大量泥沙搬运到入海口,

填海成陆。相传随黄河多次在本市入海,此地就有大闸蟹自然分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已把海岸线向东推至利津县的罗家屋子、老爷庙至垦利县的建林、下镇一线。

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由钢瓦厢决口,经范县张秋镇,穿运河夺大清河道复由利津县入海以来,一百多年中(1938-1947年黄河由淮河入海)黄河水以其年均泥沙25.58千克/立方米的含量(利津水文站处泥沙含量),每年向黄河口输沙11.2亿吨,形成了以宁海为顶点,西起套儿河(徒骇河),南至南旺河(羊角沟)呈扇形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均年推进速度0.3千米,年造陆地达23.5平方千米,使三角洲的面积逐年扩大。

黄河自改道由东营入海,黄河三角洲地区就开始有大闸蟹的大量分布。黄河为地上悬河,无污染,水质好,营养盐丰富,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黄河口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当地农民很早就开始养殖大闸蟹。1992年,垦利县育苗场在全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1994年,大闸蟹人工育苗开始规模化生产,推动全市大闸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提高。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俗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大闸蟹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分布,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大闸蟹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称。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大闸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本草拾遗》说:“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也。”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

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蟹肉对各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儿童身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黄河口大闸蟹。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675-2007《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闸蟹(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之规定。

(4)产品采收: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生长期为15个月-18个月,公蟹达到150g,母蟹达到125g以上可收获。

(5)生产记录要求:东营黄河口大闸蟹采取溯源编号。编号以生产企业为单位,给与唯一的编码作为企业编号。每个基地全程记录生产过程,包括育苗、扣蟹培育、成蟹养殖等生产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特征:

黄河口大闸蟹按个体重的不同分成特级、一级、二级。可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商品蟹可数指标

项目个体重(g)畸形率(%)损伤率(%)

特级雄蟹≥175≤2≤5

雌蟹≥125

一级雄蟹125~175

雌蟹100~125

二级雄蟹100~125

雌蟹75~100

(2)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黄河口大闸蟹外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背甲淡青色或褐黄色,腹部呈银白色,基本无水锈斑。成蟹螯足具浓密的棕褐色绒毛,步足刚毛呈金黄色。第二步足长节超过眼球的位置,额齿间的缺刻较深而明显。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商品蟹体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商品蟹理化指标

项目雄蟹雌蟹

粗蛋白/(%)≥12.416.6

粗脂肪/(%)≥6.113.8

灰分/(%)≤2.01.45

水分/(%)≤74.664.1

(3)安全要求: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品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签:销售包装的标签必须符合GB7718的规定,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等级、产品标准代号、净含量、生产者或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

(2)包装:任何包装应装足装实,包装容器应有透气孔。包装物应无毒无害。包装上应注明“黄河口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3)运输:空运时应预降温度,包装方法按照民航货物运输规定进行。任何工具运输,均应脱水保湿装运。

(4)贮存:贮存容器及场所应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是一条横穿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河流,冬天的南渡江,水流不是很充沛,静静的蜿蜒向南。在南渡江上,有一座拱桥,连接着公路,每每都要从此路过。桥的两边,坐落着几户农家小屋,我要说的南渡江的“美人鱼”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大家一定奇怪了,南渡江的“美人鱼”是人还是物?又或者是不是生长在南渡江里的怪兽?呵呵

,它们确实是生活在南渡江里的,但是它们不是怪兽,它们是南渡江的居民在南渡江里打起来的小鱼。但是,我为什么要叫它们“美人鱼”呢?那就是有来由的了。

南渡江的“美人鱼”长约10厘米左右,浑身黑黑的,身形细长,曲线优美,行动敏捷,要抓到它们可要费点功夫。你会说,这跟普通的鱼类也没有什么区别。哼哼,那我就告诉你,南渡江的“美人鱼”不是美在外表上,而是美在用“美人鱼”熬制的那锅香浓的鱼汤上,美在南渡江美丽的景色上。

南渡江桥的西侧有一家餐馆,就在路边,一下车进门,餐馆的主人就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沏茶倒水,安排我们落座。因为是常客,所以

,主人知道我们都要些什么,当然就是这道“美人鱼”汤啦。主人把我们安排好后,就到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常常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端着一杯茶在窗前欣赏南渡江的美丽景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常常想,南渡江的水应该朝着南边汇入更大的河流然后到达海平面,融入大海。南渡江的四周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

,非常险要,架在公路上的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越越欲展翅飞翔的样子。若是遇到夏天,我一定会忍不住下到桥下去

,掬一捧清澈的河水,瞧一瞧水里欢蹦的鱼儿,唱一唱土家人民欢快的歌儿。常常在我遐想之际,店主人就已经开始招呼我们入座了。每每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围在了热气腾腾的火炉旁边。

刚开始,我对这鱼儿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美味佳肴?初见这锅鱼汤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黑黑的十几条鱼整齐的堆放在锅里,都头朝里的堆成圆圈。围绕着它们的就是一锅跟牛奶质地差不多,但是又比起牛奶来有点发黄的汤。我们一起的罗哥还没有上米饭的时候就对店主人说:“给我多添一个碗和勺子!”当时,我就感到奇怪,罗哥就对我说:“他们这里的鱼汤是很不错的。”这下,我开始仔细的端详起这锅鱼汤来,它的汤虽然没有很多大厨标榜的奶白色,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成,感觉它就应该是这样的。鱼肉被熬得酥香软烂,好像把自己都溶解在汤里,这时的汤就显得是那么的厚实而稳重。我带着试试的心情用小勺舀了一勺汤送入嘴里,我立刻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汤里有鱼的鲜香,一口汤汁入嘴,让人觉得柔滑而细腻,香气在唇齿之间流串,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踏实。当你徐徐的把它吞进喉咙里时,嘴里又留下了一股子淡淡的苦味。这苦味让我觉得这汤更加的让人回味。之后,肯定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学着罗哥,刻意的另要了一只碗,因为我要把这汤喝个够。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又要启程了,我们坐上车,店主人也站在店门口为我们送行,她总是远远的站着,一直到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她。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在很多人们忽略的地方,总是会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真正美丽的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也有这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

南渡江的“美人鱼”你觉得美吗?如果你有时间,路过南渡江时,不妨也来品味她的美,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河口凉皮

制成的面皮切成细条,放在碗里,配点豆芽或黄瓜丝,加上蒸熟切成条的面筋,倒入用花椒、茴香等熬制的汤,再调入盐、酱油、蒜水、香油或麻汁酱、味精、油辣子、熟碎花生米、酸菜、香菜末等调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具有清滑筋道、香辣刺激、爽口开胃的特点。凉皮既可当主食,也可以作菜肴。经营凉皮的小吃摊遍布河口大街小巷,都座无虚席,吃凉皮的多为一些靓男俊女。各具特色的凉皮应运而生,主要有花椒水和麻汁汤两派,有干拌、汤拌、包裹、热炒等吃法,不同摊点有不同风味,不同风味的摊点聚集着不同口味的人群。

五.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六.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七.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黄河口大米

黄河口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米产于黄河三角洲一带,尤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为多,所产的大米以其颗粒均匀、晶莹剔透、粘度适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成为稻米中的上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河口大米”,深受市场青睐,消费者的喜爱。

黄河水所含泥沙中,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化学元素,还有大量有机质。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而又多集中在水稻孕穗的关键时刻。另外,黄河口新淤地含有少量盐碱,这些都是黄河口大米品质优良的形成因素。黄河口大米还因生长期长(160--180天)、气候条件特殊,加上选用优质粳米品种和使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黄河入海口大米独特的品质:它晶莹透亮,胶稠度长,弹韧不粘,甘醇清香。米质垩白较小,米粒饱满晶莹,拥有特殊的营养:高蛋白质(≥11.6%),多氨基酸 六种以上 ,富含铁、锌、碘、硒、钾、钙等人体有益微量元素。

黄河口大米无论蒸、煮皆清香可口,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誉满京津,实为粳米中上乘品。因受特定气候条件的限制,黄河入海口大米仅在黄河三角洲顶端地带生产,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总产8万余吨。经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可委员会审查,垦利县的“黄河口大米”获准使用国家无公害标志。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有荒碱地70多万亩,历经多年开发,如今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达4800万公斤。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极少发生病虫害,“黄河口大米”有质地透亮、光泽好等特点。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并上了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的餐桌.。

黄河口大米

地域范围

垦利县是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入海口,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广泛,分布于县内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西起董集镇罗家村,东至永安镇付合村,南起郝家镇小赵村,北至黄河口镇董集村,辖333个行政村,位于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5′,辖区总土地面积2204平方公里。水稻总生产面积13334公顷,地域保护面积10000公顷。年总产量7.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及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黄河三角洲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绿色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严格的质量监管,造就了黄河口大米独特的品质。外在品质:米粒外观质硬、饱满、均匀一致,色泽晶莹透亮,粒型长方短柱状,长约0.5cm,宽0.27cm;米饭粒完整,胶稠度高,具有弹韧不粘、气味甘醇清香等特点。出糙率和整精率高,加工性好。内在品质:“黄河口大米”含蛋白质7℅~8%、氨基酸综合6.0g/100g~7.0g/100g、淀粉60℅~70%之间,含铁1.5mg/kg~2.5 mg/kg、钙7.0mg/100g~8.0 mg/100g、磷 110 mg/100g~130mg/100g。另外还含有锌、硒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实为粳米中上乘之品。 2、安全要求:黄河口大米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大米”的卫生指标,严格执行NY5115-2008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八.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利津对虾

利津对虾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利津县有“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东营市。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

自2000年利津县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开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池塘养殖面积最大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其淡水池塘养殖规模维持在近2万亩左右,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当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九.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刘氏布偶

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布偶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布偶起自清末光绪,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清朝、民国,技艺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它曾伴随着数几代人成长而成长。

刘氏家族是刘氏布偶的制作世家,刘氏布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一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刘氏家族内部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创新,做工精美堪称一绝。

刘氏布偶现属大吉民间手工坊,由-传承人刘培宗独家经营制作,该项民间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现集中分布在东营市东营区东部,滨州、博兴等地也有部分学徒。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共有七大类系列,一千多个品种。

刘氏布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大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还有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刘氏布偶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对比强烈的民俗色彩为主,原料均为无污染的植物染料,色彩亮丽极具传统民族风格;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适应农村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兼具视觉享受和实用价值。作品细腻,造型兼具趣味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刘氏布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交流的信使,是文化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研究黄河口传统布艺的活化石。

自创始以来,从创始人刘殿元,到第二代传承人张秀云、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惠,刘氏布偶历经百年风雨,八十年代,刘培宗遵照父亲刘元惠的言传指教,慢慢开始恢复刘氏布偶的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氏布偶的工艺制作。他造访东营的居民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浓郁黄河口特色的刘氏布偶艺术品。在保留主体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加以变形、夸张,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在他手里创造出的刘氏布偶,外型千奇百怪但是具有各自的灵魂,独特的,极具个性,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特色手工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其作品布虎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此后又先后创作“月亮神猫”、“福牛”等作品,并屡屡获奖。布艺作品《五牛祝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展中获一等奖,并被省美术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2010年,刘氏布偶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刘氏布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以往,百年岁月已过。现今,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刘氏布偶依然诉说着黄河口人民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以其雅俗共赏的民俗韵味,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的绽放出质朴的光华。

十.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河口锅子饼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熟油新作饼香”,制作饼皮时选新麦磨的面,新黄豆榨出的油以及鲜葱。“菜把青青间韭苗,茴香盐白自烹调”,做饼的馅要用刚割的韭菜、新掐的小茴香叶、细盐等。最后支铛(带沿的平底锅)、煎饼(饼的直径为40厘米为宜)、卷馅,有荤、素、海鲜等品种。
东营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的东营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