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生鲜特产专卖 宜宾哪里有卖宜宾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5 15:08:27

一. 四川省 宜宾市 长宁县 甜橙

甜橙

甜橙为芸香植物甜橙的成熟果实。甜橙又叫黄果、橙子、金球、金橙、鹄壳。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脾、胃、肝经。能开胃消食,生津止渴,理气化痰,解毒醒酒。主治食积腹胀,咽燥口渴,咳嗽痰多,食鱼蟹中毒,醉酒等病症。

二.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椒麻鸡

筠连椒麻鸡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以独创的烹饪技术配上祖传秘制的佐料,其味麻辣爽口,风味独到。筠连椒麻鸡以选三斤左右的乌骨鸡为最佳。宰杀褪毛后,只在肚腹上划一个小口,小心翼翼地剜出鸡肚里的杂碎,当铁锅里的水开始冒鱼眼睛时,便将鸡下到锅里,加盖,每隔两三分钟翻一个面。为了不让锅中的水沸腾,除文火外,还夹以淋冷水的方法。总之,一直让鸡在锅中保持“氽”的温度。大约十分钟左右,熄火,焖一至两分钟,从锅里捞出,马上浸在冷开水中,大约五分钟左右捞出,等温热时切成块状。经这样煮出来的鸡,其肉质细嫩,绵软化口,吃起来也相当的“嫩和”了。

鸡好,蘸水更为讲究。除了蒜泥、老姜汁、油辣椒、花椒面外,还有芝麻面、炒花生细末、麻油、小葱葱花、白糖等,用上等豆油调配而成。单是闻到蘸水的香味,就让你垂涎欲滴了。鸡肉和上蘸水后,拈在一起放入口中,你马上就会感觉到,那味道真的是不摆喽!

筠连城内有几家卖椒麻鸡的老字号如白老幺、雷七点、吴水毛等,筠连椒麻鸡已成为餐馆和接待朋友必上的一道美味。

三. 四川省 宜宾 翠屏区 宜宾竹荪

竹荪,又名“竹参”、“僧竺薯”,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真菌。菌体笔状,顶部有钟状 菌盖,盖红色,表面有恶臭粘液。盖下有白色的网状部,向下垂。将菌盖臭头切去,晒干后有香味。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远在诸菌之上,自古以来,是 高级筵席中的珍馐美肴。


据测定,竹荪的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消化率达80% 以上,比任何蔬菜都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竹荪菌糖中含有一定的抗癌物质,有防 癌、治癌的功能。它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特别是腹壁脂肪过厚者,长期食用有减少腹壁脂肪的明显效果。

四. 四川省 宜宾 长宁县 双河豆花

双河豆花是四川宜宾双河小吃。

简介 双河豆花是四川乡下一道常见的家常美味菜肴。是宜宾地方小吃,它闻名遐迩。堪称一绝。

制作方法 将黄豆用水泡软,和水同磨成浆。也有的地方是先将干豆子磨成粉,再加水兑成浆的,那样节省时间,但出浆率要少得多。

磨好的浆汁用纱布把豆渣滤出(加热再滤,出浆率更高),滤好的浆汁入锅煮沸,就是我们常在早上饮用的豆浆。

豆浆煮沸后,稍凉,加入一定浓度的卤水或石膏水,迅速搅匀,见浆汁有絮状物生成时即用一板状物如笼屉隔,薄木板,竹筛等压榨,将所有生成的絮状物压成一整块。数分钟后,锅内豆浆即凝结分层,上层为清澈微黄的液体,下层为洁白的块状凝结物。此凝结物较为松散,内部多孔洞,用筷子夹时易断裂,这就是豆花。食时佐以农家自制的特色辣酱,开胃爽口,今人食指大动。

将豆花用纱布包好,上压重物,榨出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实成型,拿取时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 以前四川乡下,客人忽至,无暇准备,就常点制豆花以待客。食毕,一锅豆花往往没有吃完,于是就将等剩余的压制成豆腐,下顿再做成其它菜肴食用。

豆花不是豆腐脑。其实豆腐脑、豆花和豆腐,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用“凝固剂”点的功夫上的差别。 点嫩一点就是豆腐脑。 点老一点就是豆花。豆花压去多余的水就是成块的豆腐。但是豆腐脑一压就一塌糊涂。

五.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屏山黑猪

屏山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屏山黑猪

屏山县畜牧站

屏山黑猪是长期以来生长于我县彝汉杂居地区的一个优势地方种群,对屏山的土壤、气候、饲料以及饲养习惯都已完全适应,而且生产性能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按照传统养猪方式饲养,其饲养期大约在1年左右,且不使用任何微量元素添加剂促进生长,严格控制抗生素、激素的使用,保证所产出的猪肉产品绿色、环保、原生态、无公害。

六. 四川省 宜宾 长宁县 长宁苦笋

长宁苦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宁苦笋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辖行政区域(长宁镇、三元乡、花滩镇、井江镇、铜锣镇、竹海镇、桃坪乡、老翁镇、下场镇、梅白乡、古河镇、开佛镇、铜鼓乡、硐底镇、龙头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

《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长宁苦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长府〔2016〕97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宁苦笋种植加工技术规范》(草案)

七.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黄牛是指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自由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牛肉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而著名。

(一)产品名称

筠连黄牛

(英语:JunLianYellowCattle/中文:JunLianHuangNiu)

(二)产品类别

筠连黄牛属养殖类,其中筠连是地名,黄牛是通用名称。

筠连黄牛是指在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

筠连黄牛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四季放养而著名;“筠连黄牛”的主产区——筠连县,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非常适宜筠连黄牛生长。

(三)地域范围

筠连县所辖行政区域(18个乡镇,幅员面积1256.13平方公里),主要产区为筠连镇、维新镇、大雪山镇、镇舟镇、蒿坝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

(四)历史渊源

筠连因县境内“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竹得名。秦属西南夷地,有筑五尺道经此之说。汉属南广县地,隋属协州。唐于县境置筠州、连州、定州,宋废定州。元合筠、连二州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筠连县;今天的筠连县,还包括了1953年原高县划入的部分乡域(相当于今天的腾达镇、维新镇、乐义乡、维新镇、沐爱镇、镇舟镇、高坎乡、大雪山镇、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蒿坝镇)。

筠连养牛历史悠久。1980年8月在落木柔区政治乡拱猪洞发掘的“筠连人”臼齿化石共生的17种动物就有“牛”,它证明了筠连县在四万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踪迹。嘉庆十七年(1812)《高县志》记载“苗子,畜牛马为生……婚姻聘用马牛布匹,祭0以宰盗取之牛为敬”(民国《叙永县志》记载“苗人生产全恃畜,苗俗以牛多为富”)。民国37年(1948)6月《续修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曰“山牛黄色,种山者畜之”;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改称“筠连黄牛”(包括今天的珙县、兴文县黄牛),列为宜宾专区11个县市(含庆符县)唯一耕牛地方良种,并评价筠连黄牛“体型大、抗病力强、耐劳役,著名于川南各县市”,其母牛头数占时11个县市总数的41.43%[1]。

新编《筠连县志(1911~198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2]、《筠连县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0年11月)[3]、《宜宾市志(1911~2005)》(中华书局2011年11月)[4]沿用了相关记述,筠连黄牛以“川南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川南山地牛”为名分别载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宜宾地区畜牧局、科技情报研究所1983年12月)、《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5月)、《四川畜禽遗传资源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月),后两志均明确筠连县为第一主产县。

(五)发展现状

筠连县1993年起被列入四川省秸秆养牛示范县,1994年12月从四川阳坪种牛场引进3头(建议删)西门塔尔公牛开展筠连黄牛杂交改良。1995年筠连黄牛年存栏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46.3%,能繁母牛、当年生犊牛分别占50.87%、47.55%,筠连黄牛出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60.1%,出栏率(28.57%)占全省(含今重庆市各区县)前二十强第14位(1996年10月《四川省1995年畜牧经济统计》报道)。1996年12月(可否加牵头单位)策划并编制的(改为:了)《筠连县黄牛124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5月先后通过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已并入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单位专家学者鉴定,并在筠连镇真武路新建了以开发筠连黄牛为主的筠连县畜禽良种开发中心积极探索筠连黄牛产业化开发。1997年6月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冻精技术,1998年4月被正式列入全省15个黄牛改良基地县,2000年、2001年、2003年连续三年又列入全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3]。

2003年7月,筠连县(黄牛)被批准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WGHJ0051),2004年8月被认定允许使用四川省无公害产品标志(WGHC0194),筠连县养牛协会申报的黄牛(肉牛)2005年1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证书(WCH0500242)[3];2010年11月被列入全市现代特色畜牧产业(乌蒙肉牛)项目,黄牛养殖2011年3月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7月又被纳入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肉牛);2013年12月通过第四次复查并再次获得延续三年(2013-12~2016-12)的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WNCRSC1300351),2014年3月获得了延续三年(2014-03-18~2017-03-18)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WCH0500242)。2014年7月列入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建设项目。2014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四川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也是宜宾市目前唯一一个涉及黄牛(肉牛)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全县2014年黄牛存栏8.26(问曾均再核下)万头(统计公报)、出栏3.49万头(统计公报),实现黄牛产值27920万元,利税6980万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副省长曲木史哈分别于2015年5月7-8日、4月2日到筠连县调研肉牛养殖,对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宜宾市肉牛产业发展现场会(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2015年4月22日、6月28-29日分别在筠连县召开,全面推广筠连县肉牛“六三”经验及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庭院养牛模式[6-7]。

近年来,0筠连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巩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生产基地,培植优质肉牛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集中养牛场及肉牛精加工食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20万头无公害优质牛羊产业带。肉牛产业覆盖全县18个乡镇、243个村,现有重点专业村29个,养牛专业合作社23个;牛肉精加工龙头企业3个(生产宜宾名优“老外婆”腌条牛肉的筠连县鸿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宜宾名优“好牛旺”牛仔骨的筠连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筠苗”、“川苗”、“乌蒙苗”系列“苗家黄牛干巴”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肉牛交易市场1个(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筠连县川南肉牛交易市场)。

“苗家黄牛干巴”是按苗族传统炕制工艺制作的四川名特畜产品,其原料来源于筠连苗族地区自然放牧的筠连黄牛,由2011年9月经筠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该公司“苗家黄牛干巴”参加了在宜宾举办的历次中国宜宾酒圣节、中国白酒文化节名特商品展销,2012年9月参加了中国“宜宾名优”评选并入围;2013年8月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腌腊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4年5月又获得了(酱卤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苗家黄牛干巴生熟两类产品生产。2014年9月、10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成都食博会)、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市委副书记吕晓莉亲临西博会展区指导,县委书记王萍、县长刘朝平也亲临白酒文化节展场了解产品发展情况。2014年11月,“苗家黄牛干巴”荣获四川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特色产品奖[8];2014年12月,名冠宜宾市首届畜牧博览会八大推荐畜产品之首。201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名优特新”农产品。

筠连黄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

《筠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筠连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筠府函〔2015〕59号

四川省筠连县地方标准:

DB511527/T002-2015《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草案)

八. 四川省 宜宾 高县 梦酒

梦酒产于宜宾红楼梦酒厂,该厂经过二多年的改革创新,现已形成年产梦酒、十二金钗酒、圆梦酒三大系列产品1000吨规模。新近推出的“紫砂壶圆梦酒”受到高度评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产品多次荣获省、部优及名酒奖,中国文化名酒金杯奖,四川省著名商标,国际金奖“世界之星”国际包装大奖等荣誉。产品质量稳定,畅销全国31个省市,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跃居四川市场国产畅销商品品牌龙崐虎榜和四川市场十大销量国产商品品牌。年销售量6412吨
( 宜宾)

九. 四川省 宜宾市 兴文县 宜宾肺片

宜宾名小吃,特色菜为:宜宾肺片、五香牛尾、麻辣牛肉、陈皮牛肉、腌条牛肉、牛排、牙签牛肉、辣骨乳牛、活水乳牛及各类牛肉系列。( 宜宾)

十.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宜宾五粮液

宜宾五粮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粮液原名“杂粮酒”,用饭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五种粮食精心酿制而成。1916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名酒金质奖。1929年,清代举人杨惠泉嫌其名不雅,便改名为“五粮液”。据专家鉴定,宜宾五粮液酒窑是明代开酿的遗物,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粮粹是浓香型白酒巴,其特点是:香气扑鼻,入口柔和甘美,入喉净爽,饭后余香不尽。

宜宾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等9县1区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专门卖外地特产的店宜宾特产店有哪几家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