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有何特产 浙江长兴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6 03:32:31

一.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虾皮

直接晒制而成的东海特级虾皮, 全淡的生虾皮,北方那边俗称甜晒吧,营养价值非常高,最适合给你的宝宝做菜吃,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由于晒制的很干,半斤满满一大包,可以吃上一阵子了,超值!

虾米可即食,也可放汤做菜。虾米酱油汤,味精、猪油、美味鲜酱油开水溃泡,也可虾米煎蛋~是小孩子补钙的极品.

二.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檇李

檇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檇李原产于古檇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檇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檇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檇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檇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檇李。这里出产的檇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檇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 嘉兴)

三.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紫砂壶

产品名称:紫砂壶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长兴县

产品特性:古朴甜醇、青衣隽秀、风格独特。

产品功效:紫砂壶是泡茶的最佳用具,功效奇特.官窑出来的紫砂壶用来泡茶,尤其是泡绿茶,有健身之功效。

产品简介:“茶是水神,水是茶体,器益茶功”。紫砂壶,是长兴茶文化的又一珍品,享有茶具之首的美誉,多次在国内获奖。特别十次制成“世界第一巨壶”,其中一把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更增添了“长兴紫砂”的光彩。长兴的紫砂资源同陶都丁山同一矿脉,泥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经过原料研磨调配,采用堆、捏、塑的手法,或松竹梅、瓜果、走兽为基础造型,或秦鼎汉器、古玩、人物摹本。巨壶与孩童等高,小壶寸柄盈握,刻诗铭画,贵如珩璜,珍同拱璧,有所谓“觅得名人一壶,赛过无价之宝”的说法。

产品历史:紫砂壶早在唐代就是贡茶、贡水、名壶,到宋朝更有“紫瓯甲天下”的盛誉,堪称茶事“品茗三绝”。明、清時代的史籍中明確地說,紫砂 陶器創始於明代弘治、正德年間,金沙寺的和尚和書僮是創始人。

产品典故:在众说纷纭的有关紫砂壶起源的故事中,惟有它具有确切无疑的古老身份——南京中华门外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吴经墓葬年份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因此这把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明代是太监擅权的朝代,而陪葬之物一般又是死者生前最宝爱的东西,这把随葬提梁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之物。明时的茶饮方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大致从1531年到1595年,完成了从煎煮到沏泡的过程。明代画家王问有—副《煮茶图》,上面煮茶用的壶与吴经墓出土的茶壶形制非常相像,王问正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这把出土壶的泥色不够纯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紫砂泥,其工艺特征是,用泥片附合虚砣,上下两半镶接成型,腹部出现节腠;嘴、把均用接榫法制作,壶身沾有缸坛油泪。我国最早一本有关紫砂陶的著作《阳羡茗壶系》,在叙述紫砂壶的原始特征时有如下文字:“金沙寺僧……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腹半尚现节腠”,“故前此茗壶,不免沾缸坛油泪。”出土实物印证了典籍记述。可以认为,吴经墓出土的这把提梁壶是初创时期的紫砂壶;从明代王问的《煮茶图》中得到证实,它是用作煮茶而不是沏泡茶的。也正因为是最早的紫砂器,因而它是具有文物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紫砂珍品。

四.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芽麦塌饼

芽麦塌饼是湖州的一道小吃。湖州含山还有一种农家自制的芽麦塌饼,颇具特色。清明期间,含山村附近,几乎家家都做芽麦塌饼。芽麦塌饼由糯米粉、芽麦粉,棉线头草(或白婆子草)揉合而成。人们将小麦发芽、晒干,到清明碾成麦粉,为芽麦粉。棉线头草(或白婆子草)田头路边都有,也有人家在房前屋后种植一些,以方便采摘。

做芽麦塌饼要先将棉线头草焯一下并捣烂、然后掺入米粉揉匀。揉和糯米粉讲究用开水烫,如不用开水烫,粉就捏不拢。棉线头草的掺入可增加粘性和颜色,揉出的粉团颜色是浅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米粉和好后,还要加入关键的一样东西,即芽麦粉。放芽麦粉是一件技术活,多了,米粉就变软,没法成型;少了,塌饼就没有那种特殊的甜味和香味。等粉团软硬合适了,将粉团揪成团子胚子,再放入豆沙馅,做成一个个扁扁塌饼。接着在大铁锅里放少许菜油,把塌饼一个个贴在锅里。等到饼子呈焦黄色时,就用预先泡好的糖水,漫漫地淋在塌饼的周围。再在塌饼上面撒上少许芝麻。煎制芽麦塌饼时须用文火,直到饼铲起来有拉丝,塌饼就可以出锅了。

扁圆形的芽麦塌饼又甜又软又糯,青色的皮面上有一层黄色的菜油,色香味俱佳,为清明时分绝佳的时令食品。

五.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长兴白果

长兴白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白果

产品产地:湖州长兴

产品特性:白果性凉、营养丰富。

产品季节:银杏根系生长的年节律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根的生长量占全年根总生长量的70%。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只要土壤温度仍保持在5℃以上,根系仍能缓慢生长。提倡10月造林,就是利用根仍能生长的有利时机。

产品品种:有大佛手、中佛手、小佛手、大梅核、小梅核、眼珠子等,

产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还有少量的钙、磷、铁、钾等成分。

产品功效:银杏种籽白果,炒熟可食,香糯可口。又是一味名贵药材,功能收敛、镇咳、祛痰,对老年气管炎有一定疗效。近20年来,人们发现它有缓延哀老。润滑皮肤之功能,深受国 际医药界的重视。在日本,白果被用作高级营养食品或作为高级冷霜的填充剂。

产品简介:银杏,俗称“白果树”,它的寿命极长,一般可达千 年,其果实叫白果。在湖州的古寺庙,一般都能见到一两株会天的人银杏树,唯独长兴多得成林,近年又加大批种植,现已建成1.1万1余株时白果基地。许家屯有株南宋古银杏,树龄超过700年,树高19米,胸样达108厘米,冠 幅180平方米,树虽老,尚能年产白果70斤。经中国银杏志编委会鉴定,这棵树属长子佛指白果,可与“洞庭皇”相媲美。长兴的银杏品种有大佛手、中佛手、小佛手、大梅核、小梅核、眼珠子等,其中大佛手的质量最好,足一宗传统的出口商品。

产品历史:民间题说,公公种树到孙子手里才能吃 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孙树”。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 136 树种之一,在古代分布全球,到第四纪、冰期后,只有我国有保存,故有“活化石”之称。银杏的祖先,可追溯至亿万年以前。银杏起源和分布在我国浙江西天目山的狭小山谷。森沃德(Seward,1936)认为“中国即使不是银杏目前的产地,也是最后的天然产地”。据化石资料,美国发现的石炭纪化石,记载的二歧叶属(Dichophyllum)可作为银杏类植物最古老的代表,因为它的营养枝和木质部与银杏目相似。比较可靠的银杏类化石为早二迭纪的毛状叶属(Trichopitys),该属植物的叶比二歧叶属细长,种子(胚珠)着生在出自叶腋的分枝上。至晚三迭纪,出现似银杏属(ginkgoites)、拜拉属(baiera)、准银杏属(ginkgodium)等,这些属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并和现代银杏很相似。

六.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金沙泉

产品名称:金沙泉

产品产地:浙江省湖州市。

产品特性:用金沙水冲泡紫笋茶,色泽翠绿,兰香味甘,齿颊留爽,口感浓郁。

产品成分:低钠、低矿化度、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钙型天然矿泉水。偏硅酸。

产品功效: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祛疲劳。

产品简介:金沙泉在顾渚山下,是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含氡偏硅酸优质矿泉水,目前市场上有“大唐贡泉”、“金沙泉”、“金沙贡泉”等品牌的矿泉水出售。在唐代因“碧泉涌沙,灿若金星”而得名。金沙泉为什么会在平地上冒出来呢?因为南有虎头岩,北是顾渚山,我们处在两山之间位置最低的地方,地下水受压从地层下的花岗岩通过鹅卵石缝隙中冒出来,终年不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诗赞道:“泉嫩黄金涌,芽茶紫璧截”。古之《品茗》一文中说:“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笋茶只半功”。用金沙水冲泡紫笋茶,色泽翠绿,兰香味甘,齿颊留爽,口感浓郁。

产品历史:中唐大历年间,顾渚山产的紫笋茶、金沙泉列为贡品,皇帝对紫笋茶有特别的爱好,诏命湖州、常州刺史每年春季贡茶时到产区"修贡",并建造贡茶院。自此连续作贡达80余年,引来了文人墨客,作诗、题字。故在顾渚山至今保留有摩崖石刻三组九处:湖州刺史杨汉公题于唐开成四年(839),南宋龙图阁直学士、湖州知府汪藻和知府韩允寅等三处。金山村白羊山一组,由湖州刺史袁高、于頔、杜牧题名石刻,分别题于唐兴元元年(784)、贞元八年(792)、大中五年(851)。题于斫射岕老鸦坞一组:湖州刺史裴汶、张文规等题于唐德宗兴元年(784)、唐癸亥年(843)。石刻已列为县、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良好。(《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产品典故:殿旁有金沙泉,原在寺的后门以内。泉内水不盈瓯,四时不竭。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力遒劲,结构和神韵,近似颜平原,李白楷书遗墨无多,无法考证。泉边有金钱树一株,相传为李白所植。此树即金钱柳,乃柳树之一种。民间传为“九华三宝”之一,有所谓“九华三宝,金钱树、娃娃鱼、丁当鸟”之说。这棵金钱树还有一个传说:李白扶杖沽酒,杖头挂着酒钱,高山没有酒肆,于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酿酒。他将手杖植于金沙泉边,不料手杖竟长成了枝叶扶疏的金钱树。这个神话给金沙泉涂上了迷人的色彩,许多文人雅土取金沙泉水煮茗赋诗,流连忘返。

七. 浙江省 台州 三门 缢蛏

产品名称:缢蛏

产品产地: 台州三门

产品别名:蛏子、青子

产品特性:食物拌炒,鲜美可口,

产品成分:每百克鲜蛏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灰粉1。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77毫克。

产品功效:有滋补作用。

产品简介:缢蛏是海生贝壳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沿海各地,以闽浙为最。它喜生长在有淡水注入,盐度较低,涂质柔软,硅藻丰富的港湾潮间带,潮退时居穴,潮涨时出穴摄食饵料。三门湾海涂平坦辽阔,海水中生物质含量很高,涂质肥沃,污染较少,是放养缢蛏的"天然牧场"。用蛏苗人工放养,一年就可起捕,较之各地多年生缢蛏鲜嫩得多。80年代以来,随着三门湾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虾,缢蛏等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至今,三门县海水养殖产量年年居全省首位。三门湾缢蛏,生长快,个体大,壳薄,肉嫩肥壮,色白味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每百克鲜蛏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灰粉1、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77毫克。有滋补作用。群众誉为"唐僧肉"。蛏子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生炒,蛏肉也可与蛋,肉等食物拌炒,鲜美可口,还可制成蛏油作调味佳品。运销宁波,绍兴,杭州,上海等处,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精制小包装鲜蛏,销往国际市场。

八.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长兴吊瓜籽

长兴吊瓜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兴吊瓜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兴吊瓜学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主要产于浙江省长兴县。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其根、籽、皮皆是重要的中药材。

长兴吊瓜籽富含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疳类和有机类等含量颇丰。
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中药志等中医药文献记载:皮、籽、根均可人有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
长兴吊瓜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吊瓜籽还具有消炎、抗癌功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抗癌新法精编》介绍:其对肺癌、胃癌、胰岛素乳腺癌等疗效显着。

长兴吊瓜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长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杜瓜

学名栝楼,中药瓜蒌,俗称苦瓜,是平湖传统中药材,瓜皮、瓜仁、根块,均可入药。平湖杜瓜,具有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的特点。据1986、1987年南京药学院、上海市药检所鉴定:“平湖瓜蒌”系瓜蒌正品,乃正品,乃地道药材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其根块(天药粉)经香港中文大学杨显荣博士鉴测,可提炼花粉蛋白质,治疗爱滋病。( 平湖)

十.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目前,越瓷生产具有传统制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以细瓷生产为例,从原料到成品共需经过72道工序。生产的瓷器主要有4大类:

1、高温变色釉瓷器。这是越瓷的佼佼者。它以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发色灵敏,能随着光源的不同变幻十余种颜色。既可制日用品又可制高档工艺品,采用腐蚀金装饰后更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奖,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德国,载誉五洲四海。

2、兰亭牌青花瓷。这是当今越窑新瓷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高温煅烧而成,具有瓷青花白、幽靓雅致的特点。其中30—150头中西餐具、敦煌壁画画面的艺术挂盘和大小花瓶、青花旅游瓷器等尤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

3、帆船牌中式餐具。分红、蓝边花2种,造型端庄秀丽、配套合理周全,配件中饭碗、酒盅、碟子都采用微微翻边的“正德式”。用金银线装饰,具有赏用兼优、艳而不俗的特点。多次荣获浙江省轻纺产品“百花奖”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4、仿越窑青瓷。上虞陶瓷厂已仿制出汉代至宋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代表作。其中有:四系罐、鸡头壶、羊尊、蛙盂、狮形烛台、羊形烛台、觞、扁壶、荷花粉盒、熊足砚、龟形水注、龙柄凤头壶、香熏、鼎炉、碗、盏、盘等二、三十个品种。其中部分产品已被编入《中国陶瓷》丛书。这些仿制品,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釉色、形态或胎质,古风犹存,几可乱真。质地比古瓷细腻,制作也更为精良。产品投放市场后,赢得较高的声誉。

长兴四大特产是哪四种长兴可以带走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