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州区土特产 天水最好销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2 11:09:56

一.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宫灯

甘谷宫灯制作技术从清同治初年起有较大发展,距今已有160多年。灯的形状正方形,一灯四面,灯架能开能合,装卸自如,全部采用经过漂白处理的高级丝纱为灯面。其工艺制作精湛,绘画技艺高超,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内容以古典及其绣像图本为范,一个章回为一幅画面。多为《三国演义》英雄灯、《西游记》降妖灯、《封神榜》神话灯、《精忠岳传》爱国灯、《西厢记》爱情灯、《绿牡丹》武侠灯组成的几百盏规格一致的连环画式系列彩绘宫灯等,还有梅花灯、菊花灯、幸福灯、美人灯、鱼灯、老鼠灯、猫灯、兔灯、牛羊灯、公鸡灯等,形状有圆、方、扁、长各形,并有转灯、滚灯等,五颜六色,各具特色,广销县内外。在安远,初期的灯会只是观灯、讲灯,后为安远社火等民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每年灯会期间,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涌向长街,观灯赏月,一派洋洋喜气。

二.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韭菜

武山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公斤,总产值3.6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韭菜、胡萝卜、洋葱、番茄、蒜苗、莴笋、菜瓜、甘蓝、洋芋等9类蔬菜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A级认证。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薹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韭菜产品。

三.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肉夹馍

是用软馍夹熟肉的一种快餐。软馍以精制面粉发酵后烙制而成。肉为大卤肉,以肋条肉为佳。将肉切成片状,夹入馍内,灌注少许卤汤,柔软可口,肥而不腻,味美醇香,老少皆宜。( 天水)

四.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玉器

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武山鸳鸯峡出产的玉称鸳鸯玉。武山雕琢玉器的历史很久,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都为鸳鸯玉琢成。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
特别是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结合西北地区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凹角狮盖方炉”、“古道石窟”、“伏羲”、“马踏飞燕”、“三足炉”等产品,深受丝路观光游客的青睐。

五.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木雕

甘谷木雕历史悠久。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北方民间建筑木雕、江苏彩绘木雕、南京仿古木雕等艺术精华,从而使甘谷木雕艺术融南兼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民间木雕艺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圆雕又称立雕,可四面观赏;浮雕是把物象雕刻在较薄的体积上,只能从一面欣赏;透雕可从正反两面欣赏。建筑装饰木雕的主要部位是梁架、檐板、窗扇、门柱等,题材主要有各种花卉、云水纹饰、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骏马奔腾、松鹤延年、八仙过海、蟠桃盛会,以及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体现了歌颂盛世、寓意吉祥的主题。家具及门窗是新时代甘谷木雕艺术的又一表现领域,尤其是一些婚嫁家具上,雕故事,雕花卉,刻神仙,福禄喜寿,吉祥如意。许多家庭在客厅里做成博古架,放置木雕工艺品,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对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甘谷木雕刀法细腻传神,想象丰富,工艺精巧。在县内,民间木雕艺人除了专门从事木雕艺术外,有的能工巧匠还采取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甘谷木雕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肉加馍

肉加馍

肉加馍又称肉夹子、卷子肉。制作时,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醋汁,配以花椒、大香、鲜姜、八角、茴香、肉桂等传统煮炖佐料,经过独特烹调工艺煮成腊肉,其肉质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色泽金黄。后用快刀将蒸熟的热馒头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肉片,猪肚切成肉丝,把肉片、肚丝夹入热馒头,形成四夹六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甘谷人很喜欢吃。在甘谷肉夹馍中,尤以卷子肉而著称。其软馍选择精制面粉,发酵成起面以独特的手工蒸成,既软又柔,俗称“刀把子”。肉为大卤肉,以肋条肉为最佳。将肉切成片状夹入馍内,撒盐少许食之,柔软可口,味美醇香。县内一些著名的老字号实行“一条龙”作业,蒸馍、选猪、宰杀、配料分工明确,严把质量关。炖煮卤肉采用多种原料,按比例加上陈年老汤秘制而成,“薄如纸,细如丝”是他们切肉时基本刀功的真实写照。

七.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三阳川齐桃

起三阳川的桃子,佳品当数齐桃。昔读《喻世明言》有:“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婴为齐景公的丞相,那两枚带有血腥智慧的桃子,无疑是齐桃了。只不知三阳川的齐桃与春秋时的齐桃有无远亲,实在说不清,也无须去说清。成熟的齐桃肉厚、耐嚼,不软不硬、甜中带酸,满口生津、味道纯正。熟透的齐桃个个都带了紫红的晕,如醉酒的贵妃。指尖轻轻一提皮离不带肉,紫红色的果**如滴血。往嘴里一塞汁流满嘴,未嚼已化。软糯甜美,蜜意透心。

据说前清封疆大史陶模知秦州、督陕甘时,就很爱吃三阳川的三样东西:一豆腐,二香椿,三齐桃。每年桃熟季节,他都要派人来三阳川采摘鲜桃。

八.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酿皮

酿皮用面粉制成,其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倾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成片,凉冷后切成粗细长条即可。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加上油泼辣椒、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即可食用。天水酿皮具有色艳味美、凉爽利口、喷香解暑的特点,是天水市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天水)

九.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水果

清水水果

清水是著名水果之乡,所产梨、桃、苹果、核桃久负盛名,境内种植苹果16万亩,年产果70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国光、红星、富士等,为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重点产区。种植核桃4万亩,年产量300万公斤,曾荣获“97甘肃省首届林产品展销会金奖”。

十.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花椒

花椒有川椒、秦椒之别,甘谷花椒属于秦椒。《本草纲目》云:“花椒为秦地所产,故言秦椒。”甘谷是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花椒栽培在甘谷林果业中是仅次于苹果的拳头产品。甘谷花椒具有温中祛寒、健胃止渴、杀虫止痛之功效。花椒在饮食中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料之王”的美誉。特别是用椒油调拌的凉菜或煎炸的食品,风味独特,香气馥郁。

甘谷土壤气候适宜于花椒种植,农村历来有种植花椒的习惯,农民在庭院、房前屋后或田埂垄间随意种植,届时收取,甚至随需随取,十分方便。以前,我县较大的花椒林只有西二十铺一处,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利用沟坡地,抓住国家退耕还林、鼓励林果业发展的一系列好政策,建成许多颇具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甘谷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质量上乘,是花椒中的上品,有许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大红袍”,品佳香殊,饮誉四方。甘谷也获得了“花椒之乡”的称号。

甘谷县大像山镇二十铺村837户农民有730户种植花椒,面积达3000余亩,户均4亩以上,花椒种植户户均收入近4000元,全村农民仅此收入270万元,小花椒变成了大产业,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林果“银行”。

孟秋时节,瓜果飘香。爬上朱圉岭俯视二十铺村,无论是地处渭河金腰带的川道区,还是拾级而上的半山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遍地翠绿,绿中透红,一望无际的花椒。据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村上的花椒栽植已形成规模,花椒面积达3000亩,进入盛果期的1600亩,全村年产干椒42万公斤。

据悉,甘谷县目前种植的苹果、花椒面积近20万亩,2009年果品产量8.7万吨,产值1.59亿元,花椒已成为甘谷农民发财致富的“绿色银行”。

2009年全国名优果品(西安)展评会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联合国工业组织中国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果蔬种植大县、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甘谷县选送的蒋老五牌花椒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金质奖,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甘谷县“中国花椒之乡”匾牌一面。

甘肃天水特产农产品介绍天水秦安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