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的特产美食 河池特色美食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7 16:04:32

一. 广西 河池 天峨县 天峨核桃

天峨核桃是广西河池天峨县的。

天峨县种植核桃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核桃老树零星分布在各村屯房前屋后,品种主要是天峨本地晚实泡核桃,据调查,现存天峨境内30年以上树龄的核桃大树1200多株,单株年收入1000元以上的核桃大树有1568株,最大的核桃老树已有130多年树龄,至今每年仍挂果累累。据《天峨县志》记载:1956年至1988年,核桃产量徘徊在0.56万至1.7万公斤之间。据1988年天峨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文件《天峨县水果资源调查与区划综合报告》显示1988年天峨县种有1030株核桃。1993年,天峨核桃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果品和优良单株初选,附文件:《关于公布1993年优质果品和优良单株评选结果的通知》(桂果办字[1994]05号)。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天峨县无公害水果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天峨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境内,海拔高度在205~1200米的山区,在六排镇、岜暮乡、八腊乡、纳直乡、更新乡、向阳镇、下老乡、坡结乡、三堡乡等9个乡镇零星分布。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06°34′~107°20′,北纬24°36′~25°28′之间。产地面积11250公顷,年生产总量8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天峨核桃果实长扁圆形,中大,平均单果重9.03g,最大单果重17.8g。三径平均3.53cm,,缝合线基部平,中上部稍突,顶部尖突,紧、窄。壳厚1.1mm,壳皮颜色灰白色,表面有网状皱纹。果仁灰白色,饱满,有隔膜,革质;出仁率51.5%,风味香甜,品质优良。 (2)内在品质指标:天峨核桃蛋白质含量9.8g/100g~15.8g/100g,脂肪48.28%~58.86%,不饱和脂肪酸45.68g/100g~52.39g/100g,饱和脂肪酸4.16g/100g~7.15g/100g。 (3)卫生和安全要求:天峨核桃执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3〕17号)标准。 (4)包装:天峨核桃须经包装销售。按果形、色泽、单果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果,采用纸箱包装。(5)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 理标志(天峨核桃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6)贮运: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7)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合。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三.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玉米锅巴

休闲小食品,平时看电视、喝啤酒等,都是好东西!但可别吃了上瘾啊!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先锋乡里美食

“乡里”牌系列肉制品作为湖南,已拥有腊制品系列、熟食系列、礼盒系列等三大系列六十余个品种。“乡里”牌腊肉、瘦肉、香肠、腊鸡、腊鸭、腊鱼等产品深受大众喜爱,四喜礼盒、六顺礼盒、十全十美礼盒成为人们送礼时尚,“乡里”牌系列肉制品荣获湖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以及“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等多种荣誉称号。 公司地址:湘潭市高山乡路怀义亭 邮 编:411100 电 话:0732-2371187 2371340( 长沙)

五.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七.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河池公赳乐酒

公赳乐酒是根据壮乡百年秘方,采用优质地下泉水及原始森林所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和数十味名贵中药恒温贮藏一定时期后精制而成。

该酒发明酿制者名叫“公赳”,其祖孙三代常服此酒,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寿命均超百岁,故取名“公赳乐酒”。

该酒口感绵甜爽口,悠香纯正,实属养身健体之首选。

“公赳乐药酒”产品系根据广西长寿人群集中的桂西北大石山区民间“喜来乐”黄国谋老先生(壮乡人称“公赳”即长寿爷爷之意)祖传秘方自酿药酒发掘推广的一种绿色、保健、长寿食品。

该产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药酒。它由采自长寿山区的20多味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中草药材冬虫夏草、川芎、枇杷、熟地、黄芪、山茱萸、两面针、鸡血藤、当归、茯苓、川贝等共研,与蜂蜜炙炒再配以长寿山区的包壳米酒(山地种植的玉米)经现代工艺加工慢慢提取而成,故称得上二十一世纪稀世珍品。

八. 广西 河池 南丹 丹泉酒

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的河池市南丹县,是广西区域性高寒山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以“桂西第一奇胜”赞誉南丹美景。优美的生态名酒为酿酒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使南丹成为全国罕见的纯生态白酒酿造产地之一。丹泉酒以“色泽清澈明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香、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风格著称。2003年,广西丹泉酒业成功改制,发展加快,为打造中国名牌、做强广西酒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丹泉酒业提出了打造“广西第一,全国十强”的奋斗目标。

丹泉酒是广西名牌产品,多次荣获优质食品奖。2004年,被评为广西知名商品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丹泉牌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

丹泉酒产于广西南丹县城郊,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9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为适宜微生物群发酵、产酯产香,酿造优质大曲酒。丹泉酒以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等五种粮食为原料,配以林海覆盖的丹泉洞优质泉水,采用传统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酿造,经长期贮存而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技术工艺,赋予丹泉酒“酱香突出,入口醇和,空杯留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广西地处亚热带,由于受到炎热的气候条件的制约,难以生产优质名酒,南丹是广西区域性高寒山区,其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在广西绝无仅能有,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广西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到丹阳泉酒业视察时指出: “广西的中国名酒寄希望于丹泉”。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陆兵称赞丹泉酒为“广西第一酒、广西接待用酒”。

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国有南丹县酒厂,创建于1956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白酒生产历史中,虽然开发出优质名酒,但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和场地的制约,年产不足100吨。为发挥品牌优势,做强做大丹泉酒业,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购买了南丹县酒厂的全部产权,投入3亿元资金进行迁址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达到年产丹泉酒酱香型3000吨,浓香型13000吨,米香型酒4000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把丹泉酒业建成广西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把“丹泉酒“创立为中国名酒品牌。

广西丹泉酒业建设工程是全区重点技改项目,区、市、县三级领导对项目建设都非常重视,区党委曹伯纯书记、区人民政府陆兵主席等领导多次亲临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4月2日,浓香车间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运行。2005年7月酱香车间第一条线也投产运行,2006年2月米香车间两条生产线投产运行。高端品牌的丹泉酒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上市,改写了“广西没有高档白酒的历史”。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河池特产有哪些美食广西河池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