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土特产 平昌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4 04:16:03

一. 江西省 九江 都昌县 大港香菇

都昌县大港镇是江西为数不多种植椴木香菇、木耳的乡镇。一年的产量在五千斤左右。原因是没有用任何化学药物,全部纯天然生长。采用优质椴木木材,营养价值和口感是香菇中的极品!大港香菇源自大山深处,真正的极品山珍、绿色食品。

目前,大港镇政府已经建立起拥有十三万平方米香菇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两个。今明两年内香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大气候,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之乡。

信息来源:九江政府网

二.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云顶红茶

云顶红茶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顺昌芦柑

顺昌芦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昌芦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昌芦柑果形扁圆形或高扁圆形,单果重125~150g,果色橙黄、皮薄细腻,油胞光亮,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酸适口,可溶性固形物达13.0%左右,最高达15.4%。

顺昌县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东南坡,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8.5℃,年降雨量1600~1800㎜,全年无霜期300d以上,年积温5500℃~6000℃,柑桔果实成熟期的秋冬季节日较温差大于10℃,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糖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果皮着色、光亮,提高柑桔的品质和外观。被列为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桔)区域(2008年-2015年)布局规划“浙南—闽西—粤北”宽皮柑桔发展带适宜产区县之一,福建省闽江中下游优质甜橙发展区适宜产区县之一。

顺昌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元素含量全面,土壤肥力较好。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生产无公害柑橘、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理想环境。到2009年末,全县柑桔面积达到12万亩,产量12万T,其中芦柑7.6万亩(占63%),产量8万T(占67%)。2008年12月被列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县)建设;2009年10 月 “顺昌芦柑” 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全县从事柑桔产后商品化处理企业16家,喷蜡分选生产线23条,年加工处理能力6万T,形成了“协会十公司(合作社)+农户十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特别是近年来顺昌柑桔品牌工作进展加快,先后注册有“宏昌”、“南绿”、“长福”、“三友”、“福顺福”、“芦荟”、“宝山绿园”、“新绿林”等一批柑桔商标。全县80%以上的柑桔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和大户销售,柑桔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全县芦柑出口量达2.0万T,主要销往东南亚、中东、欧盟等地。

顺昌芦柑福建省顺昌县柑桔行业协会顺昌芦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双溪街道、郑坊、元坑、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建西、大历、岚下、高阳等12个镇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118°14′,北纬26°39′-27°12′。

四.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平昌富硒茶

平昌富硒茶

巴中市是一个古老的茶区,自古巴国就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近年来,全市奋力实施茶叶"双百"工程,古老茶区焕新颜,以“平昌富硒茶”最具实例。平昌富硒茶主产区位于大巴山富硒地带中心区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没有工业和重金属污染,所以生产出的茶叶具有“高山、生态、富硒”的特点。近年来,平昌县茶叶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发展,茶叶基地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建成12个茶叶生产核心示范点和3.6万亩富硒茶示范带。坚持从品种选择、栽植管护、生产加工、品牌创建及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高端切入,重点建设云台—邱家—鹿鸣—笔山—镇龙环线高山富硒茶产业带。并且在鹿鸣镇建茶叶标准化高产示范区;在得胜、双鹿等乡镇重点发展有机茶;与中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云台镇龙尾村建设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和国家级现代茶业科技示范园,市场前景良好。

五. 四川省 巴中 恩阳银杏

早在700多年前,野生银杏已被引种在庭院中。恩阳区深山中生长着数棵古老银杏树,但都无证可查,解放后人们对银杏认识逐渐深入,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全国生物资源普查时发现,恩阳区莽莽丛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银杏树。独特的土壤、水分、气候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方圆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成为银杏的乐土,被专家认定为银杏的最佳适生区。

从此,恩阳区拉开了人工栽培银杏的序幕。1976年,巴中建立恩阳银杏发展指挥部,在恩阳镇、柳林镇、进行人工栽培。1982年成立了恩阳银杏研究所,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利用恩阳区的野生银杏开展人工栽培、良种选育、病害防治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对野生资源恩阳银杏选育的恩阳1、2、号品种获得四川省政府科研进步奖,多次荣获农博会大奖。

2002年巴州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恩阳银杏迎来由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嬗变的历史契机。巴州区委、区政府调整充实了创建国家级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技术工作组、物资供应组、销售加工组、监督检查组,各组各司其责,协调配合,与各相关乡镇、部门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恩阳银杏标准化生产。并投入130万元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户生产的恩阳银杏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实现了恩阳银杏由“田间”到“案头”的全程监控。

目前,该区已建成恩阳银杏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各地发展20万亩,建成年提取银杏酮2000吨、生产银杏茶1000吨的加工厂。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六.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油面茶

油面茶市内各区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北部最具特色、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薄荷、霍香等香料,加上康县大叶绿茶,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久食养人。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

七.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大罗镇黄花

  巴州区大罗镇黄花产业成为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该镇黄花协会与重庆、成都、南充、香港等地签订90.3万公斤的产销合同22份。2000年开始大罗镇发展黄花2000亩,产花50.2万公斤,产值301.2万元,创利税210.84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50.8%;尝到甜头后,该镇黄花发展到2002年5100亩,产花86.7万公斤,产值520.2万元,创利税312.1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80.3%;2003年他们又新植黄花2000亩,全镇预计产花120.4万公斤,收入722.4万元。经过川农大黄花专家多年培选,大罗镇育出“七根针”优质黄花品牌,为农民提供了名特优新品种。大罗镇一个黄花专业生产乡已经形成,并闻名省内外。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山土鸡

巴山土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山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巴山土鸡”是巴中市地方性畜禽品种,是风味极佳的纯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巴山土鸡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等4个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海参玉芙蓉

海参玉芙蓉,蒸点,特点:造型美观,皮软糯,馅味浓香微辣。烹制法:蒸。此品可与鸡丝汤、鱼圆羹配食。

水发海参切成指甲片,用汤煨好。肥、瘦猪肉剁碎,郫县豆瓣剁细,细蒜苗花(细葱花亦可),冬笋切成小指甲片。fKw

锅内烧化猪油,肉入锅熵散,下豆瓣熵呈红色(亦可先煽豆瓣掺汤捞出渣不用),掺汤,下海参、酱油、盐同烧,再下蒜苗花、味精,勾芡起锅成馅fKw

大米吊浆粉子煮熟后擂成团,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将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向下捏5个花瓣压上花纹,中间安上红、黄两色花蕊,入笼蒸制即成。fKw

操作要领:海参一定要选用软的,味不宜咸,辣味要适中;封口要牢。fKw

十. 四川省 巴中 恩阳甘蔗

四川仅有恩阳独有的俗称“节节脆”、“甜到底”红甘蔗,久负盛名,成为恩阳名品。甘蔗种植是恩阳镇的传统产业,是恩阳镇农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恩阳镇小观村、石马村浅丘台地多,向阳背风,肥田沃土,适宜于甘蔗生长。全镇家家户户都种植甘蔗,规模种植甘蔗就达2000多田。恩阳种蔗始于清代广东移民带来的果蔗品种,民国九年又从内江引入糖蔗。场镇周边的赵台坝、小观坝、麻石垭、杨店梁等地成片栽植上千亩。秋冬商船远销重庆、合川,成为馈赠亲朋佳品。并分别就地开办了糖厂、榨汁熬制红糖,用此红糖做的“提糖麻饼”成为“驰名点心”。蔗渣浸泡后制成的纸,可作书写纸用。红糖、火(土)纸除在本地销售外还运往南江、旺苍、汉中等地销售,十分-。近年来,为了把甘蔗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做大,恩阳镇通过加大投人,改革传统种植技术,防止品质退化,提高管理水平,使甘蔗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推行无公害种植,努力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红甘蔗口碑不减当年,吸引来不少镇外客商上门收购。现在恩阳区甘蔗种植面积达2000亩,亩产量超过万斤,总产值达600多万元,畅销省内外,经久不衰,已成为对外经贸的一张名片。

巴中平昌必买的十大特产四川平昌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