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平十大特产 福建十大著名干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8 02:05:51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石河王粉皮

东平县梯门乡石河王村生产的纯绿豆粉皮,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村中王氏族谱记载,是明代时一位姓王的人创制的。

石河王粉皮外形美观,呈圆形,直径约30厘米,有放射状花纹。色泽纯正,清亮透明,且薄而均匀。每公斤约40张左右,耐久贮。石河王粉皮系采用优质绿豆粉为原料,经过精心镟吊而成。韧性很强,久煮不粘。与肉同炖,柔滑而不腻,咀嚼耐回味。石河王粉皮吃法多样,凉拌时先用热水烫软,然后切成丝、条或块状,佐以蒜泥、姜末等,食之香味醇厚,清凉爽口,使人有醒神益智之感;热吃时可与鸡、鱼、肉及其他蔬菜相配,味道更佳。即是宴客之美味,也是赠送亲朋好友之最佳礼品。

石河王地处山区,制作粉皮系利用山泉水和当地产的优质绿豆,将绿豆经多次过滤浸泡提出淀粉,用传统的制作工艺,镟吊出的鲜粉皮经自然光照干透,属绿色无污染食品。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菱角

东平湖菱角又称青菱,为东平湖之一。按角的多少可分为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和无角菱。青菱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干果可以加工成菱粉、冰淇淋,糖汁菱角,可以做糕点、酿酒、制糖等。

菱角,又叫水栗芰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东平湖菱角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东平湖被称为大野泽时,湖内即有菱角生长。据老渔民介绍,1948年秋天,湖里菱角遍布,几乎难以行船,一派丰富景象。不幸的是,正逢收菱季节,1军队强迫渔民们到东平湖入黄河处的鱼山挖工事,湖菱无人收摘,全部落入湖底。接着黄河发大水,倒灌入湖,菱角都被埋入泥沙之下。

建国前,东平湖里的菱角皆为野生,产量很低。1950年,在现在的东平湖二级库区新湖乡王洼附近水域中,首次进行人工播种,面积约上万亩(那时,东平湖水库尚未修建,仍为自然滞洪区,水域可达梁山县境内),1951年再一次扩种,全湖面积达到7万亩之多,菱角长势很好,年总产量估计可达400万公斤以上。当时,东平湖隶属东平、梁山、平阴三县管理,各县沿湖渔村,家家都有采菱船,菱角是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55年后,由于湖里连年发生金花虫灾害,对菱角生长危害很大,致使湖菱面积急剧减少,产量大大下隆。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特别是对东平湖进行调蓄水运用,划分成二级湖管理以后,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湖里产菱水面也相应减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湖菱面积大约5万亩左右,年产菱角约300万公斤。

菱分为二角菱、四角菱和乌菱,东平湖内以两角菱居多。菱性喜温暖湿润,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霜冻,必须在无霜期生长。从种子发芽到第一批角果成熟约180天,结果期持续30天。每年清明前后,水温10℃左右,菱角在水下泥中生芽、抽茎、茎端生叶四、五片,在水下展开。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叶柄有浮囊、出水飘浮水面,继续在茎上分叉,株稠分叉少,株稀分叉多。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白色或浅红色。花受精后、掩入水中长成果实。渔民有“七月菱老,八月菱落”的谚语。菱耐深水,夏秋水深2~3米的河沟湖荡均可种植。水底土质以肥沃松软,富氮腐殖质为宜。

东平湖菱角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种子即菱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菱米含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质5克、脂肪0.7克、钙36毫克、磷165毫克、铁1.6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麦角甾、鞣质及少量维生素。菱即可生食,又可当菜熟食。生食以刚从菱蔓上摘下来的嫩菱为佳。嫩菱不但形态可爱,而且皮脆肉嫩、质鲜清香,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淡而有味,到口消渴,齿颊留香。熟食则以老菱为上乘,老菱肉质雪白如银,炖、烧、煨、煮皆可。菱烧瘦肉、菱炖子鸡、菱炖排骨等均喷香诱人。

菱角去皮后成菱米,菱米有“水栗”之称。菱米磨成菱粉后,可代粮做馒头、烤饼、凉粉、糕点等食品,也可以用于酿酒、制糖等。东平县饭店、宾馆近年来开发的以菱米为主料、辅以白糖做成的菱粉窝窝头,香甜可口,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名吃,更成为旅游者喜爱的食品。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一些沿湖民营企业选取优质菱角,经过深加工,制成了包装精美的袋装菱米,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佳品之一。

东平湖菱角不仅是美果佳蔬,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药用功能。中医学认为:菱性味甘、凉,生食可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健脾、去疾强身。《本草纲目》记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可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解毒。”《唐本草》曰:“菱作粉极白润宜人。”《齐民要术》称:“菱为上品药。食之,安中补脏,养神强志,除百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滇南本草》说:“菱可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菱角果肉还有抗癌的作用。菱全身是宝,其壳、茎、蒂等均入药。临床实践表明:以菱角壳煎汤内服,主治泄泻脱肛、痔疮,外用可治疗黄水疮等病症;用隔年老菱角壳、烧存性麻油调敷,亦可医黄水疮;取鲜菱茎50克煎汤内服,可治疗胃溃疡;菱蒂捣泥外敷或取其蒂中鲜水外敷,能除各种疣赘。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甲鱼

东平湖甲鱼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的。东平湖是甲鱼的良好自然生长区,所产甲鱼驰名齐鲁大地。

甲鱼,俗称元鱼、团鱼、脚鱼、王八、老鳖。属爬行纲鳖科,系水陆两栖卵生爬行冷血动物。东平湖野生甲鱼背部呈淡黄色(其他地方的甲鱼多为黑褐色)、腹部为乳白色、体扁平、有厚实的裙边,背部有细小如珠的凸起。喙突尖长,约与眼径等长,体表无角板,覆以柔软革质皮肤。头部尖,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淡,有蠕虫状纹或暗色而有黄点,背甲约长24厘米,宽16厘米。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内侧三指,趾具爪。东平湖甲鱼生性喜静怕惊,喜阴怕风,喜洁怕脏。具有春天上滩,夏日荫潜,秋入石洞,冬沉湖底的特点。它的食性很杂,喜欢捕食田螺、河虾、小鱼等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食瓜菜、谷物等植物性饲料。

甲鱼属冷血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体温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它的活动能力和摄食程度。适于甲鱼的生长温度为25—30℃,20℃以下食欲减退,15℃停止摄食,活动呆滞,10—12℃时进入冬眠状态,潜入底泥中不食不动。甲鱼食性残忍且贪,一般不互噬同类,但在高密度饲养且缺乏饲料时,易引起互相撕咬残食。甲鱼有很强的耐饲能力,3个月以上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且可以正常活动,其寿命可达40—60年。甲鱼用肺呼吸,故时而浮出水面。

东平湖甲鱼个体大,数量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平湖大堤上经常可见爬上岸来的甲鱼,随便在湖堤上走一趟,就能捡到几只。有的渔民曾经在一天之内捡到过十几只甲鱼,每只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最大的重达5公斤多。下大雨后湖里涨水时,经常可以看到苇丛中有成群的甲鱼浮出水面。那时湖里每年产甲鱼都在1万公斤以上,年收购量最高时达5000余公斤。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1974年,县水产部门在茅园鱼种场修建了4个面积在8亩以上的养鳖池,进行人工养殖,并进行人工繁殖与综合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效果,为大面积高产化养殖甲鱼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东平湖甲鱼是一种名贵水产品,也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它的全身都是宝,食用和药用价值很高。其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脂肪4%,含碳水化合物26%左右,每100克中含钙15毫克、含磷94毫克,特别是维生素B的含量,为水生动物之冠。我县民间传说甲鱼具有鸡、鹿、牛、羊和猪五种肉之美味,俗称“五花肉”,其肉质以细腻、肥腴、鲜美而著称。我国举办亚运会时,东平湖甲鱼曾列入运动员食谱中,被国家有关部门大量定购。

中医学认为,甲鱼肉性味甘平,有滋阴补气、除热除疟、消肿去瘀之功。主治热气湿,能补中益气,补虚补阴。甲头干制后入药,称为“鳖首”,治脱肛、漏疮和小儿诸疾,效果均佳。甲鱼血可作补血剂。长期食用甲鱼可以延年益寿,并有防治癌症的功效。东平湖甲鱼的甲、骨、血、头、脂和卵均可入药,甲鱼富含动脉胶、角质蛋白、碘、维生素D等,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我县民间有甲鱼“百病皆治”,“医百病,去百毒”的说法,春天吃烧熟的甲鱼,一年少生病,不生疮。麦子黄梢时吃甲鱼最好,俗称“麦黄鳖”。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鸭架汤

原料:东平湖麻鸭骨架1具,鸭头1个,鸭翅1对,猪肉200克,生藕500克,干冬菇200克,干笋50克,栗子、红枣各10个,莲子30粒,海米20粒,葱段50克,姜片50克,细盐、糖、绍酒、味精各适量。

操作过程:

1、猪肉洗净,切成两块。藕洗净,去皮切成两段。冬菇用水浸泡,择净。干笋、红枣、莲子洗净待用。

2、汤锅内加清水4000克,置旺火上,将鸭骨架、猪肉、藕、冬菇、干笋、海米、葱、姜、料酒、糖同时放入汤锅,待汤开后,再用微火煮1小时。再放细盐、栗子、莲子、红枣煮1小时即可起锅。上桌时加入味精。

此汤特点:鲜香适口,咸中带甜。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鲤鱼

东平湖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平湖鲤鱼俗称红鱼,是山东名特水产品之一,以产于东平湖而得名。此鱼原产于黄河,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水讯时黄河鲤鱼随水进入湖内,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生长,故黄河鲤鱼在湖内定居。

该鱼体扁而肥,背苍黑色,腹黄白色,尾鳍下叶呈叶红色,誉为“金翅金鳞”。鲤嘴两侧有触须一对,鳞大且有小黑斑纹,大小皆为三十六鳞。其肉嫩鲜美,食而不腻,含蛋白质21%,营养极为丰富,为鱼中之上品。历来为筵席佳肴,烹调有红烧、糖醋、酱汁、清蒸等做法,尤其是喜庆筵席更是不可缺少,取“鱼跃龙门”、“鲤礼同音”之意,为新人和亲朋致禧。

该鱼底层栖息,吞杂食,活动能力强,生长快。从清时至夏末,一年两次产卵。春季孵出的幼鱼,年底即可生长至0.5千克左右,翌年1千克以上。近年来,随着捕捞手段的先进,东平湖鲤鱼资源数量明显减少。为保护湖鲤,东产县水产局积极扩大人工养殖,2000年湖水、池塘养殖面积8万多亩,产量5万多吨,畅销济南、天津等地。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翻白草

别名老鸹枕头。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县大清河以北山区,以接山乡牙山、东平镇白佛山一带为最多。上世纪六十年代,接山乡下套村有的农民,采此药卖钱为孩子交学费,每天可采十几公斤之多。县药材公司每年收购量约1000公斤。这种药草常与其它草类混生于山坡上。

翻白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分米,根多分枝,下端肥厚,成纺锤状。茎上升向外倾斜,多分枝,表面具白色卷绒毛。茎生叶丛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茎生叶小,为三出复叶,上面稍有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黄色。

夏初采收,3—4月小苗出土时,连根刨出,晒干。

翻白草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痢疾,咳嗽、下血、崩漏、痛肿等。据有关报道说,翻白草可治“三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近年来,我县糖尿病患者多有自行上山采挖全草,洗净晾干,以其代茶,冲泡饮用,治疗效果颇佳。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松花蛋

东平湖松花蛋是我县著名土,是以优良的东平湖麻鸭禽蛋为原料,以传统加工工艺现代食品加工规程兼融的独特工艺生产的。曾荣获198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1995年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铜牌”奖和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等,是闻名全国的出口食品之一。

东平湖松花蛋具有色泽光亮、形状完整、蛋清透明、花纹清晰、层次分明、油润发光、蛋黄凝聚、糖心适中、清凉爽口、味美醇香、食而不腻、回味余长等特点,是宴会宾客的高级食品。

我县生产松花蛋的厂家众多,以老湖镇生产的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目前,老湖镇有松花蛋加工厂近20家,年总产量约2500万枚左右,出口量在200万枚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东平湖松花蛋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据调查,远在清初,东平湖沿岸黄花园一带地方(现属老湖镇),就开设了很多家庭作坊,加工制作松花蛋,产品畅销鲁、豫、皖数省。东平湖松花蛋以个大,风味独特和营养丰富而著称。敲开这种松花蛋,蛋壳离肉;蛋白呈古铜色半透明状,形似琥珀而富有弹性;表面有美丽的松枝花纹。切开蛋体,蛋黄外圆层实,硬黄中间有40%左右浓糖心,但浓而不滴,粘度适宜。初食入口时,微感苦辣味及腥味,衔后味美清香,喉咙甘凉,食之不腻,回味余长,最适宜佐酒,故当地民间有“没有松花不成席”之说,是大众喜爱食品之一。

早期生产的松花蛋中,由于传统加工配方中加入了不同量的一氧化铅,致使蛋中含有不同程度的铅,不利于人体健康。曾一度影响了松花蛋的出口。1983年,老湖镇松花蛋厂组成无铅松花蛋攻关科研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使用了数十种化学试剂,组合了上百种加工配方,精心筛选,终于在1985年试制成功了“东平湖”牌无铅松花蛋。1987年,出口150万枚,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欧美国家,被外商誉称为“上乘佳品”。

经有关专家对“东平湖”牌无铅松花蛋进行技术鉴定,认为新配方与传统配方比较,除了在色、香、味、形上保持了传统松花蛋的特点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代替了对人体有害的铅元素;二是缩短了生产周期;三是保存时间长,在20℃条件下,3个月不变质,在37℃的高温条件下,两个月也不会变质;四是各项卫生、理化指标符合出口标准。

据有关部门测定,“东平湖”牌松花蛋含水分69.19%,蛋白质13.41%,脂肪12.78%,碱度7.18%,灰分2.18%。经常食用有增用食欲、平胆明目、降压清热、开胃健脾、抑制高血压和血管病之功效。

东平湖水质优良,气候温湿,水生动植物丰富,是优良的麻鸭饲养场,当地群众有传统的养鸭习惯。湖养麻鸭不仅产蛋率高,而且产的蛋个头大,为加工松花蛋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料。

现在,松花蛋已成为老湖镇重要经济支柱,全镇年产量在100万枚以上的加工厂有8家,著名商标有“水浒”牌等。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旧县乡粉条

旧县乡粉条是旧县乡传统产品。它具有色白柔韧,条细匀称,久煮汤清,色味不变等特点。因晶莹透明,被人们誉为“玻璃粉条”。

旧县粉条以优质地瓜淀粉为原料。地瓜又称“红薯”,是我县山区栽培广泛的农作物。我县山地地瓜出粉率高,色白细腻,口感柔滑,是制作旧县粉条的主要原料。秋季地瓜成熟收刨后,将鲜地瓜机磨粉碎过滤,去除渣料,便可得到淀粉,当地人叫做“粉子”、“粉面”。粉条就是用这种优质淀粉做成的。旧县粉条选料精,工艺细,制做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堪称天然“绿色食品”。

粉条可凉拌,可熟炖,可与多种蔬菜及肉类等配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食品,属于农村的“家常菜”。猪肉炖粉条是旧县的特色菜,现在已进入城市饭桌,登上大雅之堂。

旧县粉条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清朝宣统年间即已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主导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全乡现有1000多处粉坊,年产粉条1亿斤,畅销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旧县乡三利、泰龙、正亮三家精制淀粉厂生产的精制粉条已占据江南各省的大部分超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1995年联合国薯类研究中心官员来旧县乡考察时,赞誉旧县乡为“中国粉条第一乡”。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红烧乳鸽

红烧乳鸽是东平近年来兴起的名吃,县城各宾馆、酒楼、饭店均有此菜。

鸽子属于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是人类最早训化的鸟类之一。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菜谱中已记有用鸽子制作的肴馔。我国相传自秦汉起就已开始养鸽,至清代已有养鸽专著《鸽经》问世。

鸽子体态丰满,肉质细嫩,纤维短,滋味浓鲜,芳香可口,是上好的烹饪原料。

红烧乳鸽的方法:取一月龄肥嫩乳鸽数只,宰杀去毛,扒去肚杂,放入酱油、大小茴香、姜末、八角等佐料配制的料汤中,浸渍约20分钟,捞出凉干。锅置旺火上,油炸乳鸽至外酥内嫩时捞出。

花生油、白糖适量,熬成红色,加酱油稍烹,放汤(水),将乳鸽放入,汤量以漫过鸽身为宜,上加葱、姜片、花椒、盐适量,15分钟左右,出锅盛盘。原汤加粉子适量、黄酒、花椒油,熬成浆状浇入盘内,即可上桌。

鸽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每100克鸽肉含蛋白质22.14克,脂肪1克,所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比较均衡。中医认为,鸽肉味咸性平,具有滋肾益气、祛风解毒之功效,主治病后虚羸、消渴、久疟、肠风下血等症;另外,对头晕神疲、记忆衰退具有显著疗效。

我县金牛农场已建成规模养鸽场,年饲养肉食鸽万只,以金牛农场的养鸽场为龙头,全县农户散养的亦不少,数量约万只,为人们食用提供了丰富的鸽肉资源。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平县新兴名菜之一,近年常见于宾馆、饭店。基本做法:准备好湖产活甲鱼一只(

1000克左右),生鸡半只约300克,葱、姜、蒜片各少许。清汤500克,花生油500克,酱油20克,黄酒20克,醋10克,水淀粉20克,花椒油10克,八角1粒。

将甲鱼肚朝上仰放在砧板上,待其头伸出即斩,放血,将甲鱼放在沸水中烫三分钟取出,用刀刮去背壳和裙边黑膜,剔去四爪白衣后洗净。斩去脚爪和尾,从腹骨正中对剖,挖去内脏,割下背壳,每片斩成四块(也有连背壳一起斩成块状者),生鸡剁成方块,放入盆中,加少许酱油拌匀稍腌。

然后,勺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下甲鱼和鸡块,用旺火炸至呈红色时捞出(裙边不过油)。

勺内加白油少许,用旺火烧热,下葱、姜、蒜片、八角炝锅,烹入酱油、料酒、清汤,放入甲鱼、裙边、鸡块,烧沸后去浮沫,加盖移至小火,炖约

1小时,至甲鱼、鸡块熟烂,汤汁剩三分之一时,移至旺火,放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即成。

此菜风味特点:色泽红亮,鲜香味浓。

东平必带送人的十大特产福建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