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美味的西北特产联系方式 宁夏固原好的西北特产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7 11:51:39

一. 宁夏 固原 原州区 糖醋黄河鲤鱼

此菜色泽明亮,造型优美,外焦里嫩,是“塞上江南”的美味佳品。其制法是:先将黄河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然后在鱼背上切成斜形刀纹,再裹黄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浇以事先烹制的糖醋调汁即成。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美味米豆腐

要吃就吃传统工艺制作,口味更美,更细腻,正宗乡村美味,给城市人带来乡情。

米豆腐源于湖南,是土家族、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以永顺县所产的最为闻名。将米洗净,浸泡一天,和水磨成米浆。将米浆放入锅内烧热,一边加适量的食用碱(旧时用油桐果壳烧灰熬成的土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煮熟,再放于盆内,使之冷却,即成。食用时,用细线将成因的米豆腐划成1~2cm3的小颗粒,泡入清水中,再备上各种佐料(辣椒末、香葱、姜末、西红柿酱、味精、酱油等),用热水温烫,盛于碗中加佐料,即可。其味清香嫩滑,酸辣可口。农历夏日,十分盛行。旧时亦有用玉米制成的“包谷豆腐”,其制法和食用方法、味道均与米豆腐相似。

米豆腐色泽润绿明亮,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在0℃~25℃温度下存放3天仍能保持新鲜不变质。米豆腐既可冷食也可熟食,风味独特,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一、制作设备及工具

磨浆机(或石磨),煮锅,筛子(铁皮筛或竹筛),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与配方

大米5公斤,生石灰100克。

三、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磨浆→熬煮→过滤冷却成型。

四、制作要点

1.备料 ①用普通籼米即可。要求米质新鲜、无杂质。不能用糯大米,因其黏性大,不易制作。②石灰。要用新鲜生石灰,用量据原料数量而定,不宜过多或过少。石灰过多碱性过重,制作出来的米豆腐涩口味重;石灰过少碱性过弱,制作出来的米豆腐味淡。

2.浸泡 将备好的米在水桶中浸泡10小时~12小时。

3.磨浆 把浸泡好的米用磨浆机(或磨子)磨成米浆。浆液浓度一般以浆水能从磨浆机上流下来为宜。

4.熬煮 将米浆倒入先烧烫的温水铁锅内,再掺入已溶解好的石灰液。要注意4点①熬煮水量要适当,一次性不宜加水过多。要视浆糊熬煮的软硬程度确定添加水量(温水),否则浆糊过稀,米豆腐不易成颗粒状。如果浆糊过硬,会造成米豆腐不够鲜嫩。②水温不宜过烫。过烫米浆易起团子,不易煮熟。③要勤搅拌,以免煮焦。④要煮熟。将米浆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时即可出锅,否则米豆腐易糊,不够软滑。

5.成型 米豆腐按其形状可分为虾子型和方块型两类。虾子型米豆腐是将煮熟的浆糊趁热用筛子过滤到有水的水缸里迅速冷却成虾状米豆腐,再用冷水漂洗一二次即可。方块型米豆腐是将煮熟的浆糊趁热倒入盆里,让其自然冷却后凝固,再把米豆腐用刀划成若干方型块,这样即可添加调料上市出售。

三.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西吉马铃薯

西吉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吉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

西吉马铃薯产自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这里工业欠发达,环境天然。因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马铃薯个大、皮薄、肉嫩,品质优良。

文化典故

2003年,西吉就被列入宁夏十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4年2月,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近年来,西吉县把发展“小土豆”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产业主抓。专项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起了“西吉县马铃薯良种脱毒繁育基地”和“宁夏马铃薯科技服务中心”,解决长期困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种薯退化、病毒、单产低等难题,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并不断拓展马铃薯大发展的市场空间,在新营、田坪、马建等乡镇积极发展菜用型马铃薯种植;兴隆、将台、马莲等乡镇,则多形式培育引进马铃薯加工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以深加工有效延长增收产业链。

同时,西吉县委、政府从马铃薯的种植看出了门道,通过打拼硬试将马铃薯产业越做越强。今年,该县引导农民以发展马铃薯标准化和机械化种植为主,建立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区3个,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7个,3000亩以上的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点6个,1000亩机播机收示范点2个。打拼硬试一举成功,马铃薯大面积丰收。机械化种植受益人吉强镇万崖村种植大户黄生荣告诉笔者,他今年用机器种了30亩马铃薯,目前已挖了10多亩,平均亩产都在1500公斤以上,广东、江苏的客商在地头上等着收购,一斤最高卖到六毛钱,30亩马铃薯卖3万多元没啥问题。据西吉县农牧局局长杨俊炜介绍,机械化种植马铃薯,耕深合理,株距均匀,药拌种子,保湿耐旱,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产量肯定高。机种机收马铃薯也是西吉县今后主打的“良方”。

据了解,今年,西吉县着力打造“中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出台十项惠农政策为马铃薯产业“撑腰”,大举进军马铃薯产业。并以奖励“种植大户”、“外销大户”、“洋芋王”和“高产记录”等形式积极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和发展马铃薯。尝到甜头的西吉薯农又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使全县马铃薯种植达到125万亩,预计总产达到12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将达到800元以上。使西吉农民在大旱之年又大“赚”一把。

地域范围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南缘,处于东经105°20′-06°04′、北纬35°35′-36°14′之间。全县辖19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总人口46.9万人,农业人口43.6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7%。总土地面积3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界定为西吉县范围内的吉强镇、火石寨乡、新营乡、苏堡乡、偏城乡5乡镇的96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0000公顷,总产量4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全县地貌类型主要有土石山地、黄土丘陵、河谷川道三大类型,各地貌类型所占比重分别为黄土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3.5%,河谷川道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1%,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0.4%;西吉县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其中黑垆土占土壤总面积的87.75%,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6.1-7.0之间,有机质含量1.5%,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14-30ppm,速效钾在150ppm以上,即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丰富,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2)水文情况:河流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历河三条水系,但年流经量

很小,冬春季多枯竭。东北部属清水河水系,其余大部分地区属葫芦河水系。

(3)气候情况:境内气候温和,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高气温-27.1℃;平均无霜期144天。年日照时数2034.3小时;年蒸发量1297.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350-500毫米。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全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

向半干旱过渡,大陆性特征明显,加之境内地势高差悬殊,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平均风速1.8m/s,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4)人文历史情况:西吉县是马铃薯的主产区,也是宁夏最大的农业大县。马铃薯是主导产业,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主要地位,被当地誉为“金豆豆”,并且西吉县成立有马铃薯种植资源保存中心,使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万亩以上。西吉县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据《西吉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安民垦殖”,种植以“洋芋”为主的秋粮作物,发展种植业;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鼓励开荒”,“洋芋种植有十之二三”。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历年栽种的品种有麻芋、大红苕、深眼窝,经过近300多年的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吉马铃薯品种“红洋芋”,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两广、福建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到了30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东南亚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土质较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水浇地要求灌排方便。实行三茬以上轮作,以豆类、麦类、玉米、水稻、胡麻、糜谷等为前茬,中部干旱带最好在轮歇地上种植,禁忌与茄科作物连作、对茬。旱地采用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深耕,耕深20cm以上,遇雨浅耕收耱,

冬春镇压保墒,播前半月翻耕带耱。前茬地膜玉米地可实行保护性耕作,即

玉米收获后留膜留茬越冬,后茬马铃薯临近播期清理残膜、拣拾根茬、耙耱

整地;水浇地采用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深翻,耕深25cm,适时灌足冬水,临近播期整地起垄。

(2)品种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品种“红洋芋”,选用质量符合国标要求的脱毒一、二级种薯。

(3)生产过程管理:为加强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各项工作,使马铃薯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马铃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特制定以下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过程管理。一是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二是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三是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四是培训制度。

(4)产品收获:待地上部茎叶全部由绿变黄、块茎停止膨大后,根据鲜薯上市或交售、贮藏时间适期收获。收获前一周杀秧,收获的鲜薯先要充分摊晾,待薯皮木栓化后方可运输、贮藏。

(5)生产记录要求:对产品生产地点,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农机具,所施用肥料名称、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及施药对象,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淀粉含量17.3%,干物质21.5%,芽眼较浅,薯型规则,表皮光滑,红皮黄肉,适宜鲜食菜用。煮食时,香味四溢,口感香而滑润,风味独特,烹菜时香味散于屋内,口感较好,不宜断裂,西吉县马铃薯营养齐全,它是宁夏马铃薯的代表,享誉国内。

(2)内在品质指标:以2500g鲜马铃薯为例:蛋白质含量42g、脂肪15.5g、糖类615g、热量2770cal、粗纤维31g、矿物质1586.5g、维生素452.05mg。西吉马铃薯尤以淀粉、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为丰富。维

生素含量丰富,以2500g鲜马铃薯为例,维生素要多50g以上。

(3)安全要求:①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二是设立环境保护标志牌;三是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范围内的

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腐熟,确保无害;四是每年委托宁夏农业环保监测站对环境进行环境评价;②监督管理制度(包括检验检测制度)。一是依托宁夏农业环境检测站对环境检验检测、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逐步建立检验检测体系;二是办公室进行总体监督检查;三是基地专业人员和工作队伍由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具体由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职工承担;四是由西吉县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市场准入监督管理队伍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西吉马铃薯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四.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银色珍珠白豌豆

用固原白豌豆精制的“龙粉”、“龙丝”、洁白如雪、性柔质韧、滑腻适口,可与绿豆粉媲美。而风味小吃豌豆凉粉、豆沙包子等,提起来也让人馋涎欲滴。( 固原)

五. 宁夏 固原 隆德县 六盘山突齿蟾

六盘山突齿蟾为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品目之一。

六盘齿突蟾(学名:Scutiger liupanensis)为锄足蟾科齿突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只发现于宁夏六盘山。[

六.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七.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根河 美味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烤全羊蒙语称“昭木”。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烤全羊的方法也随之演变。原始的烤全羊,是将开膛去皮的整羊架于火上烘烤。烧烤时要用杏木疙瘩烧旺的红火,须火旺而无烟方可。不时将白条羊在火上左右翻转,一直烤到表面金红油亮,香味喷发,外焦里嫩为止。烤熟后从架子上卸下,用刀割而食之,不加油盐,不加任何作料,却有纯朴天然的香味。

现在,内蒙古的一些饭店和旅游景点为使烤全羊的肉质更鲜美,在制作工艺上都融入了自家的小秘方,所以烤全羊的制法各色纷呈,但大体上基本一致:烤全羊要选择膘肥体壮的4齿3岁绵羊作原料,宰杀后用80度的热水浇烫羊的全身,趁热煺去羊毛;挖除内脏,用水洗净胸腔、腹腔,再用碱水洗净全身羊皮。在腹腔和后腿、五叉等肉层较厚的部位,用刀割开小口,然后填进各种佐料腌渍入味,外皮涂抹适量麻油和酒。

用铁扦从羊尾向内别到腹部,并加以巩固,再用铁链钩住羊的四肢,背部朝下放入炉内烘烤,砖砌而成的烤炉似穹庐状。烤全羊入炉之前,先用一种叫梭梭的柴禾将炉膛烧红,撤去燃料后,将全羊从烤炉的天窗吊入,并关闭天窗和炉门。将羊肉烤至半熟后,再打开炉门,用长柄勺舀上梭梭柴的火块对羊身进行烤炙,直到羊全身烤成焦黄色为止。用这种慢火烤炙的全羊外皮焦脆,金红油亮,而皮下的肉鲜嫩酥香,油而不腻。

烤好的全羊出炉后,倒掉腹腔和填入皮肉的佐料,将全羊以跪卧姿势摆入直径约1米的大盘内,在羊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带,先摆上桌让客人欣赏,待客人过目赞美后,由专人在客人面前将烤全羊割成小块。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宁夏固原便宜的西北特产联系方式宁夏固原正规的西北特产地址在哪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