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特产及其价格 桂林的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31 23:45:50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二.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雪梨

灌阳雪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阳雪梨为我国南方梨的优良品种,是广西灌阳县的名特优水果,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细嫩而得名。

灌阳雪梨三月上旬开花八月成熟。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3.6%,无机盐,类有润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眯,早在五、六十年代阳灌雪梨就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1991-1993年又经区水果办缓缓广西农大、农科院、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重新鉴定为广西最优质的砂梨品种。

灌阳雪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并且灌阳县通过技术改造,又选育出灌阳雪梨1号、2号、3号等优质良种,并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计划到2005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3万吨以上。

灌阳雪梨的传说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是做知府的邑人夏加民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其名还是清朝乾隆皇帝给定的。雪梨因肉质雪白、外形美观、味美香甜而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据灌阳县志记载,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灌阳长坪村的夏加民,在宁波当知府。他返回灌阳时,当地有一位好朋友,送给他两棵名叫杨孩子的树苗作为留念。夏加民回到家乡后,便叫人把树苗栽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这年深冬腊月,地冻天寒,有一棵树苗被冻死了,剩下的一棵树苗,夏加民不管寒天大雪,都亲自出门精心护理。春天来了,树苗慢慢地发出了翠绿的叶子来,夏加民高兴极了。有一天,夏加民从外面游玩回家,家里的两匹大白马突然死了,他叫人把死马埋在花园的那棵杨孩子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杨孩子树长得又高又茂盛,结出了果子。果子成熟后,他摘下一个尝了尝,可鲜甜啦。从此,夏加民便把这种果子作为珍品,每逢有贵客才摘下来招待。有一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广西,各地的官吏都把最好的贡品送给乾隆皇帝。夏加民想到自己曾在朝廷做过官吏,也特地选上了几个杨孩子果子送给乾隆皇帝,表示自己的心意。当乾隆看到这种果子时,心里感到很新奇。他走遍全国,却从未有看见过这种可爱的果子,便当即品尝,味道美极了,他问下官:“这果子是哪里来的”,下官答道:“是广西灌阳一名曾在朝廷当过官的夏加民送来的。”,乾隆皇帝又问:“这果子叫什么名字”,下官答道:“听说是叫杨孩子”。乾隆皇帝听了,皱起眉头说道:“杨孩子,这名字不好听,另给它起个名吧。”当下左右1纷纷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其中有一下官想了想,便连忙奏道:“皇上,这果子是从千里迢迢的广西灌阳送来的,表明那里的黎民百姓心向朝廷,黎和梨可以相通,就取名梨子吧。”乾隆听后,点点头,没有表示赞同与否,但仍然作沉思状。这时,另一个下官怯生生地走到皇帝跟前,奏道:“皇上,我见这果子肉嫩细滑白如雪,就叫雪梨吧。”乾隆皇帝听了大喜,“很好,这个名字很好,就叫灌阳雪梨吧。”从此以后,长坪一带的农民在屋前屋后和耕地都种上了许多雪梨树,天长日久,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至今,灌阳县的雪梨成了南方有名的水果,销往国内外。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海拔180-2009米。接两省,连三县,东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与兴安县、灵川县毗邻,南与恭城县接壤,北与全州县相连,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呈柳叶形。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9公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183799公顷)。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现在的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2)土壤状况: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3)水文情况:全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唯一的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4)气候情况: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5)人文历史情况: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属农业、商贸、旅游区。莽莽森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名胜甚多,有乌龙披雪、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王楼晚渡、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等旅游胜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2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我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1988年至1992年,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由于雪梨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鲜果销售期长(每年的8月到10月),果品质量好,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及加拿大、港澳、东南亚一带。2005年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到2007年止,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现在的灌阳镇)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现以大仁村的米珠山屯、朱安冲屯种植最多,果质最佳。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由此可见,灌阳县栽培雪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三.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竹笋

龙胜盛产各种竹类,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其中龙胜的摆竹笋比较有地方特色。

竹笋又称龙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鲜竹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是食品学家极力推荐的一种保健食用山菜。龙胜盛产各种竹类,其中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已建成1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年产鲜笋1.5万吨。

龙胜的摆竹都生长的高寒山区,摆竹笋在医学上叫苦竹笋,为禾本科小乔木或灌木状植物苦竹的嫩苗。竹笋具有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之功效。现代中医认为苦竹笋主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和脚气。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鹅梨

主要产于同安镇永福自然村,因形如鹅蛋,故名。其特点是:果实肥大、肉厚核小、肉质嫩白细腻,香甜多汁,味道甘蜜,素有“赛雪梨”之美称。

鹅梨系由该村李连明于30年代从外地引入种植。解放前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5亩。

解放初有15户种植,面积10多亩。1952年发展到25亩。60年代初发展到40多亩,70年代末发展到70多亩。目前全县鹅梨种植面积约80多亩。

鹅梨为一年种多年收水果,投资成本低,嫁接和种植花费劳动亦少,种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收果35~40年以上,株产150~250公斤。

五.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桂林汤圆

    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 桂林)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红枣

灌阳红枣产于广西灌阳。

自古以来,灌阳县就盛产红枣,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西汉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灌阳县就出产红枣,历代编写出版的《灌阳县志》均说灌阳红枣,民国三十三年编的《广西年鉴》也将灌阳红枣列为广西之一。

灌阳红枣品质优异,富含糖分,蛋白质、脂肪、钙、铁、磷和维生素C、B、BZ等营养物质。

它气味甘平,具有“养脾气、丰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小气”,“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等功用。[灌阳红枣既可作鲜果食用或入药,又可以果代粮酿酒。

把红枣加工成蜜枣的方法是:把八成熟的枣采来用针尖划破枣皮四周,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再用冷水冷却,晾干,然后按枣和糖1:1的比例,重新放进锅里煮熬,让枣子吸饱糖分为止,取出冷却,用手捏成马鞍形状,晒干,便成密枣。

具有果大、核小、肉厚、味道甘美醇香的特点,用它制成的蜜枣,畅销海内外。 功效:红枣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此外,红枣还含有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芦丁。红枣还能做佐料和点心的馅儿,用它炖鸡、炖鸭、炖猪脚等,别具风味,甘美滋补。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九. 广西 桂林 灌阳 桂林水糍粑

桂林水糍粑是将上好糯米蒸熟后杵打成团后入笼蒸熟而成,里面要包上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馅料,出笼时还要裹上些许白糖或熟豆粉,色泽晶莹洁白,口感细滑沁甜。它是桂林名小吃之一,到处都能吃到。( 桂林)

十.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腐竹,又叫腐筋,远在唐代就在各种素菜中独占鳌头。其形似干竹枝而名.。“桂林腐竹”是广西桂林地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桂林腐乳厂20多家企业生产,年产量1000多吨。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 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那时候,桂林是北达中原,南连岭南的重镇,佛教在此盛传,寺庙林立,斋食盛行。腐竹作为素食也就随之兴起。唐代以来,人们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 品质优良。含蛋白质45%, 脂肪25%,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
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故被称为“素食之最”。腐竹的吃法很多, 炸炖炒焖皆可。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荤、素佳肴。销国内各地和出口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象山牌”腐竹1981年来3次获国家食品银质奖, 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获轻工部首届博览会金奖, 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漓-”腐竹1990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

2010年12月,“桂林腐竹”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确定对“桂林腐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临桂县、阳朔县、龙胜县、灵川县、荔浦县、平乐县、恭城县、兴安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12个县所辖行政区域。

桂林特产哪里买便宜又正宗桂林特产在哪里买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