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十大特产 昌邑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5 09:52:00

一. 山东省 蜜汁梨球

[原料]

黄梨500克;蜂蜜100克;白糖200克。

[制法]

1、梨去皮去核,切成丝;

2、加鸡蛋清、淀粉、面粉调匀,制成丸子;

3、将梨丸放入5成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

4、炒糖色,加清水、白糖、梨球慢火收汁,浓稠时放入蜂蜜;

5、浇明油装盘,撒上桂花即成。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二. 山东省 济南 丁香虾仁

【丁香虾仁】济南名菜。是用猪腰子划成十字花刀,经热水汆过之后,呈翻卷的“丁香”形而得名,与虾仁同炒。成菜后“丁香”为深赤色,虾仁白色,两种原料互相对比,十分和谐。腰子脆嫩,虾仁鲜香,是很好的下酒热炒菜。

制法是:将净猪腰子先切成小丁,再在每个小丁划一十字花刀,用沸水汆过;虾仁挂蛋清糊,用白油滑过。另起勺热油把葱姜末炝锅,倒入腰丁、虾仁,并倒入对好的调味汁,颠翻几下,即可装盘。济南各大餐馆多有经营。

三.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芦笋

芦笋号称世界“蔬菜之王”,主要成份“两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因营养丰富、无公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 安丘)

四.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斜子萝卜

斜子萝卜是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围子街道斜子村的。斜子青萝卜以清凉脆嫩、香甜爽口而蜚声遐迩。它既可以生食,又可以熟用,还可以制作豆鼓或腌成咸菜。

昌邑生产各种蔬菜,其中斜子青萝卜最富盛名。

围子街道斜子村,地处潍河下游东岸,地下水源充足,地面土质优良,极适宜青萝卜的生长。据《孙氏宗谱》记载,斜子青萝卜培育历史悠久,到现在已经历了四百三十多年。明朝隆庆三年,潍河溃决,斜子村孙氏第五代人孙谦、孙让的房子家产被毁掉冲光。为此,兄弟二人于初秋在村东一高地上种了一部分青萝卜。萝卜碧绿,叶缨葱郁,根块脆甜,秋季收获以后,用以度过了灾年荒月。从那以后,连年种植,种植户逐年增多。60年代,我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斜子萝卜又帮助人们度过了灾荒之年。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斜子萝卜是块宝,带上几个上青岛。理了发,洗了澡,回来车票用不了。”

近几年斜子村引进了优良品种,采取了科学种植技术,改善了管理办法,青萝卜生产获得新的发展。全村一千多户,平均每户种植一亩多,产量由过去的二三千公斤增加到五六千公斤。

斜子青萝卜以清凉脆嫩、香甜爽口而蜚声遐迩。它既可以生食,又可以熟用,还可以制作豆鼓或腌成咸菜。每年从立冬前后到第二年的清明节,青萝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70年代以前,水果发展不够普遍,在街市山会和逢年过节期间,青萝卜成为抢手货。那时候,斜子人用扁担挑、驴子驼、小木轮车推,把青萝卜卖到莱州、平度、高密、潍县等,用“割花”的办法吸引人们观赏、品尝,很受顾客清眛。就是在各种水果充斥的今天,冬春季节,斜子萝卜也是各个宾馆、旅店接待宾客的佳品。有人风趣的说:“费城桃子莱阳梨,不及斜子萝卜皮。”

斜子萝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等书籍介绍,它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等,对人体有很大裨益。青萝卜除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顺气开胃、帮助消化等功能外,还能治疗扁桃体炎、哮喘、多痰、高血压、头晕、偏头疼、口腔溃疡、咽喉痛、咯血、冻疮等病症。“春吃萝卜夏吃姜,胜过医生开药方”等民谚,也反映出青萝卜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斜子青萝卜经市工商主管部门鉴定,于1998年初获得专利商标权。

现在,每到立冬前后,在斜子村和周围村庄的青萝卜地里,大车拉、小车载,斜子萝卜运往济南、青岛、烟台、潍坊、胜利油田等城市。“斜子人”还赋予青萝卜以丰富的文化意蕴,把青萝卜当作一种吉祥的礼物,送城乡,赠宾朋,祝人寿,贺年丰,祈望“四季常青”,年年丰饶。

五.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酥锅

菜系:鲁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原料:大骨棒,海带,五花肉,海鱼(黄花鱼,鲅鱼等),莲藕,大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等,以上材料均需1.5斤左右,酱油,醋各一瓶,盐,糖,酒适量。

制作方法:

1.锅底(是蒸东西的那种很深的锅)平铺大骨棒,需是剔过肉的,起一个托住菜的作用,以免在烧制过程中糊锅。

2.将大白菜的帮子围在锅的周围,也上防止糊锅。

3.根据各种材料的易熟程度,最下面放最难熟的,依次将海带(卷成厚2厘米左右的卷)、海鱼(黄花鱼、鲅鱼等)、五花肉、莲藕、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一层一层平铺在锅里,中间沫上少量的盐糖,上面再以白菜帮覆盖。

4.材料铺好后,将酱油、醋、料酒浇在材料上。

5.大火烧至锅开后,改成小火,四到五个小时就可以了。

六.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柳疃绸

【柳疃绸】 柳疃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是山东省昌邑县的一个镇,柳疃绸因柳疃镇织绸业兴盛

而得名。

柳疃织绸历史迄今已有400多年,明朝时期,柳疃一带群众即在田陌沟畔植桑养蚕、抽丝织绸。

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柳疃织绸业进入鼎盛时期。据1933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汇编》记载:“柳疃

一带,为纺织绸业中心,亦即本县商业及金融之中心。据各方调查,织绸木机,在前十数年繁盛时代,

约有一万余架,工作人数达10万左右,出品约60万疋,……绸之销路,为上海、烟台、北平、香港、

福建,以及日本、印度、南洋、荷兰等处。”1933年,应美国总统胡佛邀请,柳疃绸参加了“芝加哥

百年进步纪念世界博览会”,自此柳疃绸驰名中外。

柳疃绸的特点是配丝合理,经纬匀称,质地柔软,珠光闪耀,穿着舒适美观。其原料主要是柞蚕

丝。

柳疃现有丝织厂3个,印染厂1个,花色品种上百个,丝绸年产量1000万米,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

5。1980~1985年,柳疃出口产品捻线绸、坎粒绸、柳絮绸和条纱绸,分别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内销产

品丙纶被面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称号并荣获“金龙奖章”。柳疃绸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还畅销

日本、菲律宾、印度、美国、德国、瑞士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七. 山东省 济南 历城区 山东抽纱刺绣品

刺绣是中国艺林中的奇葩,它源渊流长,始于四千年前的尧舜时代,现已发展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目前我国的著名绣种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和鲁绣。

鲁绣,是山东刺绣的总称,包括济南、潍坊、烟台、青岛等地的绣品。其主要特点是:构图简练朴实、色彩明亮对比强烈,针法粗细相间,极富装

饰性和立体感。其代表产品主要有花鸟、书法、人物。鲁绣凭其工艺精湛、构图和色彩迷人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宠爱。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鲁绣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转而传向欧洲的罗马帝国。目前,刺绣已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刺绣文化与和平艺术的使者。

名称:抽纱刺绣品。

产地:中国山东济南。

历史:据《论衡》记载:“齐郡刺绣,恒女无不能者,目是而手狎也”。从隋唐时代庙宇、 祠堂的帏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早在公元六世纪,胶东等地民间刺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元明时代,鲁绣已风靡全国,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百鸟朝凤图》、 《罗汉图》,其构图严谨,手法多样,花纹粗犷雄健,质地坚实,色彩对比强烈,形象生动,是鲁绣杰出的代表作。就在这同一时期,还出现了用棉纱或丝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勾针和针结相类似。后来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迁,明清时代出现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鲁绣逐渐衰落。

特点:工艺精湛,构图、布局巧妙独特,色彩明快,针法多变,既华丽而又素雅。

八. 吉林省 吉林市 昌邑区 富春园火锅

富春园火锅久负盛名。火锅特点,除有生熟猪、牛、羊肉和各种山珍野味、海鲜品外,还有经过选料、烧烤、刷洗、煮锅、冷冻、切片等七道工序精制而成的“片糊肉”。

“片糊肉”切出要打卷,下锅后成锯齿状,加入海鲜、野味、调料,食之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具有肉嫩、汤鲜、味美爽口等特点。

九.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四孔潍鲤

四孔潍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潍河,生长着一种体态亮丽、远近闻名的“四孔鲤鱼”。围绕“四孔鲤鱼”形成的鱼文化,如奔腾逶迤的河水,深厚幽远。

说起“四孔鲤鱼”,人们自然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天下以后,便以出家修道为名,想找个地方隐居。这一天,他走到昌邑的峡山,但见潍水自南奔泻而来,弯弯曲曲绕山而过,山上古松参天,时有云雾从中升起,令人疑是到了仙境。更喜山之阳有天然洞穴一处,正可居住。伯温大喜,于是在此隐居下来。

一日,刘伯温在潍河岸畔看渔人打鱼,看到打的无非是鲫鱼、鲢鱼、鲇鱼之类,并无奇特品种。忽然,他心中一动:如此仙境,应有异于他乡的才是。于是,他驾起祥云,来到天庭。他走到天河岸边,只见姜太公在那里端坐垂钓。刘伯温走上前去深施一礼,把如何离开京城,如何在峡山定居,又如何想寻求珍奇鱼种的经历和想法说了一遍。姜太公用手一指,天河中一条金色大鱼蹦到他的手中。伯温一看大喜,但又一细看,只是一条鲤鱼,没有什么稀罕。姜太公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说:“此鱼是鲤鱼不假,但不同于别处之鲤,到了潍河,你便见到鲤鱼的奇特所在。”说完,把手一甩,那鱼就落到潍河里去了。

为感谢姜太公的乐善好施,刘伯温奔波化缘,由四方百姓集资,在峡山之阳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太公庙。太公庙落成之日,伯温特意来到潍河岸边,让渔人打了几条鲤鱼观看。他发现这些鲤鱼全是四个鼻孔,靠近嘴巴处两个大孔,离嘴巴较远处两个小一点。凡在潍河捕捞的鲤鱼全是四个鼻孔。从此,潍河多了一珍——“四孔潍鲤”。

美丽的传说,给“四孔潍鲤”涂上了神奇的色彩。

清代乾隆《昌邑县志》记载:“鲤,生潍水者,金鳞而味美。”所以如此,取决于它的生长条件——潍河。由于潍河源头山泉汇流,绵长数百里,河道尽是沙岩底质,因而“泉香水冽,水浸沙明,滋生其物,清爽殊异”,尤以潍河鲤鱼最为著名。潍河鲤鱼又是四个鼻孔,追逐食物的能力颇强,繁殖发育较快,其味道自然鲜美异常。1960年建起峡山水库以后,水库成了鲤鱼的主要产地,年产量可达80万公斤。今日,在著名的峡山风景旅游区,以潍鲤为代表的峡山水库“全鱼宴”,成为闻名遐迩的地方名吃。潍河鲤鱼不仅因质嫩肉鲜而被列为淡水鱼中的珍品,还因其极美的体形,遍体金鳞和淡红的尾鳍,兼有观赏价值。

源远流长的潍河鲤鱼受到了古今骚人墨客、名家学者的吟咏和赞誉。当年,被称作“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诗人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在品尝了肉鲜味美的潍河鲤鱼后,即兴赋诗:“美滋美味美华筵,奇闻奇趣奇姻缘。郑燮有幸辖宝地,愿做渔郎不做官。”解放初期,曾驻昌邑多年的著名作家峻青在小说《老水牛爷爷》中,对春季夜晚的潍河和河中的鲤鱼有过这样的描写:“这时候,月亮刚从平原上探出头来,河面上闪烁着一道道鱼鳞似的银光。春天的潍河,是温柔的,娴静的。金色的鲤鱼,不时的跃出水面,把平静的河水,激起一个个银色的圆圈。”《大众日报》在介绍地方名产“潍河鲤鱼”时写道:“潍河盛产四个鼻孔的金鳞鲤鱼。凡到过潍河中游峡山水库游览的客人,无不以品尝四孔鲤鱼为快。”

在昌邑乃至潍坊地区,常用鲤鱼宴请贵客,在一些特殊场合,还利用鲤(利)和鱼(余)之音,把鲤鱼当做吉祥物。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红白公事,太凡重要一些的席面,总少不了鲤鱼。社会上有“无鲤不成宴”的说法。每年春节,农村家庭中供奉祖先所摆投的祭礼,也总是把鲤鱼放在供桌的最前面,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

潍河鲤鱼不光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如意吉祥的象征。那些浪激龙门、金鲤腾跃的书画特别受欢迎。每到春节,许多家庭便把印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的年画贴在居室,庆贺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富裕,衬托今日红红火火的美景,使欢乐的节日氛围更为浓郁。另外,有许多饮食产品和饮食用具也用“鲤鱼”作为商标。

十.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麻片

    麻片是200多年前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具有香、脆、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即墨)

麻片是一种酥类点心,系即墨城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料有面粉、白糖、花生油、芝麻仁等。制作工艺是:先将白糖用开水溶解凉透,加花生油搅匀,陆续加面粉调成糊状,再加面粉揉到硬软适度,随之将面团擀成约1.5毫米厚度的面饼,把饼表面面粉扫掉,割齐边,刷上水,均匀地撒上芝麻仁,用走锤压实后,切成宽2厘米、长7厘米的片,放到烤盘上烤熟,呈浅黄色即为成品。该产品具有香、脆、酥、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昌邑十大特产是什么昌邑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