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好吃的特产 小众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5 04:48:42

一. 青海省 玉树 曲麻莱县 西宁毛长毛绒

西宁毛长毛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宁毛为原料的织物,不仅硬挺、耐磨和光亮,而且织密性好。青海藏羊的毛,色白、丝粗、具有很强的回弹性和光泽度。用这种西宁毛织出的纺织品柔美温暖,大大优于其它地区的毛织品。因而,自古以来很受各族人民和外商的欢迎。

用途

主要用于制作地毯和长毛绒,也可用于制作其他毛织物。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三.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五. 四川省 雅安市 荥经县 荥经长毛兔

1981年荥经从上海引进长毛兔种进行饲养,经过18年的选育,培育出了“雅荥长毛兔”优良兔种。雅荥长毛兔饲养方便,抗病力强,适应性好,毛长、松软、白净、均匀,产毛率高,每只成年长毛兔每年可剪毛0.75公斤,年收人可达70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好产业。

荥经长毛兔发展快,全县存栏15万只,年收入1千多万元,是西南最大兔毛集散地之一。近年来,科技人员又从上海引进巨型长毛兔与雅荥长毛兔杂交改良,增大了体型,提高了产毛率,每只成年兔可产毛1公斤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饲养长经济效益好,周期短,深受农民欢迎,目前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七.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新昌长毛兔

产品名称:长毛兔

产品产地:新昌

产品特征:兔产毛量高,毛质长、细、白、松、净、耐用,有特种纤维之称。兔毛制品色白如雪,光泽柔和。特织毛衣,面有浮毛,蓬松如雾,十分美观。

产品简介:饲养品种,多为本地长毛兔,系德、英、法、安哥拉长毛兔杂交繁殖而成,俗称西杂兔。其兔产毛量高,毛质长、细、白、松、净、耐用,有特种纤维之称。兔毛制品色白如雪,光泽柔和。特织毛衣,面有浮毛,蓬松如雾,十分美观。1978年,新昌县上求、拔茅养兔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1983年,新昌长毛兔获国家外贸部“兔毛出口,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9年底,新昌全县饲养长毛兔42.3万只。

产品历史: 新昌长毛兔饲养业始于50年代初期,主要分布于新昌县、嵊县两县。其中新昌县有60%以上的农户饲养长毛免,饲养量和产毛量一直居全省之冠,素有“长毛兔之乡”的美称。生产的兔毛长、轻、白、净,曾荣获国家颁发的优质荣誉证书。全市长毛兔饲养量和兔毛收购量常年占全省1/5,饲养的长毛兔一直以品种纯、体型大、产毛多、毛质好的特点而闻名。1987年全市长毛兔年末存栏112.12万只,占全省存栏数的1/4,兔毛产量达527吨。

八.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镇海长毛兔

镇海长毛兔

镇海长毛兔,是一种巨型高产长毛的兔种,是镇海多种经营种兔场采用当地长毛兔、杂交长兔和西德长毛兔择优选育,于1989年培育成功。很快成为宁波一种新。

镇海长毛兔,主要是所产兔毛长而且多。1991年在全国首届毛兔“创世杯”擂台赛中,镇海300只公母兔群体产毛量双双超过世界纪录,其中公兔150只,年产毛平均1283克,母兔150只,年产毛1683克,荣获“创世杯”金杯奖。并载入第六届世界家兔科学大会文献。1999年7月12日,经公证处现场监督,计量,两只养毛期91天,体重分别为8650和8620克的母兔,一次产毛量达1150克和1025克,又创下单次产毛新纪录。

镇海长毛兔,是安哥拉毛兔中一流毛兔。安哥拉兔毛是全世界质量最优良兔毛,是高级纺织原料,用于制造轻软的织物,针织物和细毛毯等,其特点是柔软、富光泽、保暖性好,但抱合力较差,因而常用羊毛、人造毛等混纺。镇海长毛兔是安哥拉长毛兔中平均体重最大,群体产毛量最高的兔群,被世界毛兔专家称为“兔中之王”。

镇海是安哥拉巨型长毛兔繁殖示范基地,其规模居国内之最。养殖镇海长毛兔经济效益很好。毛兔属食草动物,繁殖力强,产肉率高,凡有草资源的地方都可养殖,且市场广阔,是致富的一条捷径。镇海长毛兔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种兔场和专业户都纷纷引养。可以说镇海长毛兔经过10年繁殖和发展,已经是子孙满天下了。

镇海长毛兔,虽以产毛为主,但兔肉也是重要肉食。兔肉所含蛋白质几乎高出猪肉一倍,而脂肪含量则是猪肉的1/16,兔肉又是肉类中胆固醇含量最低的。且兔肉肉质细嫩,纤维类多,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更适宜于老人和儿童服用。日本人称兔肉是‘美容肉’。

兔肉还具一定的药用价值,兔肉性寒,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的功效。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官渡特产排行榜前十名长得不好看但是很好吃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