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大竹特产食物 达州市大竹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4 06:44:07

一. 四川省 达州 大竹 观音豆干

观音豆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观音豆腐干,又名"仁"字豆腐干。主产大竹观音乡,有百多年历史。因装压豆腐箱版上刻有36个"仁"字,制成的每大张(一市尺见方、重二两五钱)豆腐干上的36个小块中均显一个"仁"字,故称"仁"字豆腐干。视之,皮面光洁润滑细腻,呈金黄色;闻之,甘香味浓,芳香四溢,引人食欲;食之,甘甜可口,越嚼越香,回味悠长。同时,具有绵实特点,每张折成三折,可承受约25公斤重的拉力。由于质量长久不衰,声名远播,产品除畅销邻近各县外,还远销重庆、成都、广州等地。随着社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1982年,大竹县城关区粮站粮油加工厂建起了"观音阁"牌豆腐干机械化专业生产线,年产量60万袋。由于采取真空包装,延长了贮藏时间,且便于携带,成为馈赠亲友之佳品,受到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大竹县)

二. 四川省 达州市 渠县 高台蜜柚

世界珍稀特大果--高台蜜柚 高台蜜柚又称"平和抛",原产我国福建的西圃洲地带,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传统的名贵佳果。在柚美中堪称"柚中之王"。古住今来,主知有多少名人忘土对它"一见钟情"。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被列为朝廷贡果。1982年在全国名果专家鉴定会上被定为珍稀水果。1988年全国著名查树权威吴耕民(已故)教授等一次品尝该蜜柚后大为诧异,称赞为"柚美之冠"。1989年该柚参加全国优质水果评选,名列19个参评样品榜首,被农业部定为优质水果,1999年11月参加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荣获国家金奖。高台蜜柚树冠自然园头形,较开张,枝叶稠密,长势特别壮旺,叶片阔披针形,叶状极美,外皮淡黄色,果实特别大,普遍单果重3-5斤。稍大者6-7斤,最大者可达10斤以上,是面光滑而油脆细小,果皮薄,约一厘米左右,并松软,易剥皮,襄瓣12-17瓣,长半月形,汁胞方外锤形,蜡黄色成淡粉红色,晶莹透亮,襄瓣中有三分之一二汁胞排列横益杂嵌。可食率60-70%,出汁率56-68%,果汁可溶性固形物9-12%。营养丰富,100毫升含总酸0.6-1克,维生素C31-33毫克与多种元素,果肉柔嫩多汁,化渣,入口溶化,甜酸适口,具清香味,无核,品质极佳,富有"吃一次,想十年"之感,素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称。该蜜柚每年在九月下旬开始成熟,无裂果现象,耐贮耐运。该蜜柚在我地于一九九六年开始种植,由于其极佳的产性和商品性,在短短几年内我地已发展为3000亩的规模,年产量可达200余吨,我地计划在5年内再发展5000亩,年产量可达1万吨。

三. 四川省 达州 宣汉县 巴山牛

巴山牛的产地包括陕南、川西、鄂西北三省连界的广大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处于大巴山系。按类型,巴山牛的粗壮型分布于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陕西的平利、旬阳等县;结实型分布于陕西的西乡、镇巴、洋县、城固、南郑、紫阳等县; 细致型分布于四川的宣汉、达县、开江、万源、城口、平昌等县、市。

【形成历史】

主产于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区。产于四川境内的宣汉、达县等地者,层名宣汉牛;产于湖北境内郧阳地区的竹山、竹溪、房县者曾名妙垭牛,后经省、地级定名为郧巴牛;产于陕西境内西乡、镇巴、平利旬阳赤崖及商洛地区者,曾名西镇牛、平利牛、赤崖牛和岭南牛,后经省级统一命名为秦巴牛。1982年5月,《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会同三省有关地、县领导和科技人员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上述地区的生态条件、牛的来源及其特征和特性等相似,各地方品种应属同一品种可,并统一定名为巴山牛。

产区出土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卧姿陶牛,外形粗壮结实,肩峰高,肌肉丰满,与现代的巴山牛相似,可见当地饲养黄牛已有悠久历史,在宋代,巴山牛已具雏形。

耕牛是产区用以运输、耕地的主要役畜和肉食来源,历史上早就把耕牛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以增加经济收入,或串换自己所需要的耕牛。产区各县都有牛市,并有悠久历史,交换者常跋涉数百里,聚集数百人。由于牛种的影响,刺激养牛户养大牛、养壮牛。

产区为三省交界地区,历史上累遭兵乱和灾荒,灾区曾大量移民,耕牛也随之迁入。由于移民来自各地,牛的来源也各不相同,迁入当地后,经长期风土驯化和当地牛群混牧和种牛的交换,当地人民对黄牛的选择和饲养管理精细程度的不同和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因而巴山牛又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粗壮型体躯充实,肌肉比较丰满,体型较大;结实型骨骼结实,结构紧凑,肌肉比较丰满,毛细密,皮较薄;细致型皮薄毛细,耳、颈血管明显,乳静脉显露,体格较小,细致紧凑结构匀称。

产区人民历来重视耕牛的选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种牛的选择,要求红毛黑蹄、“一高”(肩峰高)、“二大”(-大)、“三宽”(头、胸、尻宽)、“四窄”(蹄缝紧)、“五粗”(颈、四肢粗)、“六光”(两眼、四蹄光亮)。仰慕牛户常不辞劳苦,牵发情母牛跋涉十里外,挑选优秀公牛配种。

四. 四川省 达州 大竹 油酥竹鼬

竹鼬,身大如兔,本市俗称“hou子”,是巴山野生动物,常年生活在土内,以嫩竹根为食,因此其肉细嫩赛鸡。油酥竹鼬的做法是选一至二公斤的竹鼬,宰杀后去毛,在清水中浸泡去血水,然后下锅煮熟晾干,在全身抹上盐、姜汁、花椒面、酱油等佐料,再用鸡蛋面糊穿衣下炸,炸至透身金黄起锅装盘,最后以高汤、淀粉加少许白糖、胡椒熬成汁,遍淋全身即成。吃起来外酥内嫩清香可口。还可红烧、清炖、烘烤,口味亦佳。

五. 四川省 达州 四川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产于四川达县。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其味麻辣鲜香,其色油润红亮,与郫县豆瓣、涪陵榨菜、永川豆豉同为四川名产

六. 四川省 达州市 万源 万源板角山羊

万源板角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万源市地处四川东北边陲,位于川、陕、渝三省(市)交界处,系大巴山腹心地带。这里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草木茂盛。早在商周时期,万源人民便开始了山羊的养殖放牧。

特定品质

万源板角山羊,是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的著名,万源板角山羊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肉多、膻味轻、皮张面积大、质量好等特点,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山区发展草食牲畜,以草换肉的重要山羊品种资源。

文化典故

经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队1963年发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1982年被四川省 列为地方优良品种,1997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载入《农业文库》,并得到了我国著名养羊专家刘相模的高度评价。

七.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达州油橄榄

油橄榄是世界上珍贵的常绿、多年生木本油料树。橄榄油具有食用和保健的功能,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是高级护肤美容化妆品的主要原料。由于油橄榄适生地域狭窄,橄榄油产量有限,全球市场供不应求。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世界橄榄油年总产量只有80万吨左右,市场缺口达180万吨以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达州是中国国内少有的几个油橄榄次适生区,拥有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品种资源库,建有全国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的油橄榄母本园,在中国林科院油橄榄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采用植物基因壮优新工艺,掌握了油橄榄提前2年结果和无性繁育新技术,并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丰产新品种,育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现已种植油橄榄4万亩。规划用3年时间在开江、达县成片定植油橄榄10万亩、600万株,建成国内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基地。

八. 四川省 达州市 宣汉县 宣汉桃花米

宣汉桃花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桃花米又名“香米”、“贡米”,产于宣汉桃花乡。此米属带硬性的灿型稻米,米粒大而匀称,色泽白中显青,煮成米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吃来浸润芳香,品质特佳。

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地域范围

宣汉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的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3′-108°33′,北纬31°07′-31°28′,海拔670-1140m,东西长110.6km,南北宽78.8km。宣汉桃花米种植于宣汉县的桃花乡、丰城镇、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老君乡、南坝镇、天台乡、五宝镇、华景镇、白马乡、土黄镇、漆碑乡、樊哙镇、三墩乡、龙泉乡、渡口乡、漆树乡、黄金镇、厂溪乡、新华镇、下八乡、黄石乡、三河乡、清溪镇、红峰乡、凤鸣乡、柳池乡、庆云乡、马渡乡、隘口乡、石铁乡等32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宣汉县为大巴山中山和低山地貌,部分属于川东低山和丘陵地貌,主要以低山和低中山地貌为主。稻区耕种的土壤主要是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呈微碱性,土壤结构较好,有机质含量0.5-4%,富含硒元素。

(2)水文情况:宣汉县是渠江发源地之一,境内主要河流4条:分州河、前河、中河、后河,有支流、小河沟上百条,流经全县54个乡镇。县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75座,塘9521口,蓄水池15522口,引水堰2220条,石河堰405条,固定机电提灌站266处,全县提、引、蓄水量达13526万立方米,有效使用量12610万立方米,灌溉稻田面积48万亩。

县内稻田灌溉依靠河流、水库、堰塘等水稻设施灌溉。

(3)气候情况:宣汉桃花米稻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实,雨量充沛,且降雨集中于4-10月,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产。年日照时数在1386.7-1789h,年平均气温15.9-17.3℃,水稻生产季节(3-9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4-2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日较差大。稻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5250℃,初日在3月中下旬左右,终日在11月上旬左右,初终日数在238-259d。无霜期稻区为210d左右,宣汉县内年均降水量为1213.5mm,最多年1593.7mm,大多数年份在1025mm以上。降水的时间分布多集中在4-10月,月雨量均在100mm以上,夏季雨量大,冬季雨量小,春秋相近,降雨规律十分适宜水稻生长、种植。稻区县内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96.62千卡∕C㎡,其中≥10℃期间的总辐射每平方米为77.94千卡∕C㎡,占全年的80.7%,有利生产大春作物,是典型的优势稻作区。根据优质米最佳灌浆气候生态条件来衡量,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稻区均在20-26℃,平均日照时数在8h以上,7-9月平均太阳辐射量在11.5千卡∕C㎡,相对湿度在65%-70%,属水稻生产最适宜区。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条件,形成了宣汉桃花米的优良特性。

(4)人文历史情况:水稻是宣汉县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在全国水稻生态区划中,被列为优质水稻优势生态区,在川东区位优势明显。宣汉是巴人发祥之地,已勘明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生活、生产,是一个古老的稻区。时至今日,宣汉县水稻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又以宣汉桃花米尤为耀眼。

相传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宣汉县桃花乡刘家沟村的大米就已驰名,并作为贡米供奉给皇帝,因而美名传播四海。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达州府任知府时,经常在阳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顺州河而上,行至宣汉县境内汀江(今东林河)时,有当地人送来刘家沟大米供奉,他看到这种大米剥壳后,面似桃花,质地滋润,颗粒饱满,体形修长,煮的饭晶莹如雪,味道香甜爽口,且米饭两头开花中间不断腰,像一朵朵小小的桃花,煞是好看,元

稹饱尝此米饭后,赞不绝口,著诗颂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尽,绿波清浪又当还。”宣汉桃花米因此而闻名于世。

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宣汉桃花米奉献皇上,宣汉桃花米就成为皇宫的供奉之物,故有“贡米”之称。到了明清,宣汉桃花米甚至成了当地富绅追求高官厚禄的贿赂品。清朝嘉庆年间,宣汉县乡绅罗思举,以两升宣汉桃花米的代价向嘉庆皇帝讨得了兵马元帅一职。民国28年,宣汉乡绅黄保轩背着一背篓宣汉桃花米,来到重庆,将米亲送到蒋介石手中,蒋介石高兴之下赏黄以宣汉县长一职。

1957年宣汉桃花米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一举夺得大米类榜眼;1962年被载入全国农作物优质品种目录;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之一,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65年在全国农展会上列为名贵大米;1977年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青睐;现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宣汉桃花米品质上乘,具备极大的市场竞争力。2001年,为切实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成立,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农户为基础,共同建设宣汉桃花米的产销基地,推进宣汉桃花米的产业化发展。仅2001年一年,公司就从农民手中收购宣汉桃花米8000吨,这相当于宣汉桃花米过去5年的总产量。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成功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宣汉桃花米”的影响力在国内商品粮市场迅速得到攀升。2001年和2003年,在“四川省优质稻米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西安“西洽会”上,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峰桃”牌系列宣汉桃花米均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并获得“四川省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宣汉桃花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到2008年,宣汉桃花米的销售带动当地稻农户均年增收1000多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宣汉桃花米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九. 四川省 达州 通川区 石锅鱼

石锅世家餐饮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以制作河鲜为主的四川地方知名品牌,被授予“四川绿色餐饮示范单位、地方名特菜品、优秀餐饮企业”,目前全国有20余家加盟店。

石锅采藏珠峰奇石,高僧讼经手工打制成锅,取巴河之水美肥鱼,舀一勺甘泉溪水,烹煮出巴蜀一绝)——石锅鱼。石锅煮鱼可使鱼鲜嫩无比,石锅可使锅中之鱼保持衡温,能够保持鱼的原味,食此鱼美容养颜,生津脾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十. 四川省 达州 万源 万源马铃薯

万源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源马铃薯

“大清早,戴草帽、扛锄头、背背篓上山。到了地里用锄头从上轻轻一钩,一个个比鹅蛋还大、圆润饱满的‘金蛋蛋’被刨出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这不是传说,这是万源土豆的丰收场面。万源市地形总体为山多平地少,土地大多在陡峭的高山上,加之早些年农民耕种手段落后,一旦土豆被刨出,遍山滚的情况并不少见。

万源土豆不仅个大、口感好,而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深受人们喜爱。2009年5月,万源土豆更是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有了新的名字——万源马铃薯,成为全国著名土。小小的万源土豆,缘何能受到世人如此关注,且看——

山沟里刨出的“金蛋蛋”

土豆,在达州又被称为洋芋。洋者,外来品种也,含有新奇、惊喜之意,足见人们对土豆的喜爱之情。达州人爱土豆,炒土豆丝、炸土豆泥、煮土豆片汤;万源人更爱土豆,不仅汤里有土豆,饭里有土豆,甚至饿了时,直接煮几个土豆,不需要任何佐料便能美美吃上一顿。

万源山高坡陡,土层浅薄,高山气候明显,农作条件并不好,但正是这样的条件,却非常适合土豆生长。每年12月前后,农民们扛着锄头上山,在地里挖个小坑,撒点草灰,丢下种土豆,复填上土,土豆的播种过程就全部结束了。管理工作也非常简单,除遇到大旱时需要泼点水肥,几乎不需要其他工作。待到次年5、6月,土豆地里尽是拱起的小土包,一锄头刨开,全是大而饱满的土豆,煞是喜人。

和普通土豆不同,万源土豆口感爽滑,微甜而不腻,凡到过万源的人,都必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在万源,大大小小的餐馆菜谱上,随意可看到诸如清炒土豆丝、炸土豆、清蒸土豆之类的菜品。在万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土豆,餐馆莫开!”土豆在这里从来都不是主菜,但从来不可或缺。

“好吃,巴适!”尝过万源土豆的人无不叫好。味道好是万源土豆的招牌,而另据科学研究,常吃万源土豆对人体也非常有好处。资料显示,万源市全境土壤中硒含量最大值1.74ug/g,平均0.51ug/g,属于中硒到高硒,易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硒元素是人体所需的最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就会造成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经科学分析,万源土豆富含硒,因此其又有“粮食中的黄金”这一称谓。

世代种芋万源人

万源种植土豆历史悠久,据一些老专家称:还没有“万源”这一地名时,万源土豆便已在秦巴地区小有名气了。由此可见,万源土豆如此出众,不仅得益于万源独特的地里条件,也和勤劳的万源人民世代精心呵护是分不开的。

地域范围

万源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带,东经107°29′-108°31′,北纬31°39′-32°20′之间,东接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抵平昌、通江两县,北与陕西的镇巴、紫阳县毗邻。万源市南距达州市146公里,北距陕西镇巴县城71公里,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川陕两省的交通要塞,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万源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全市12个镇、40个乡,373个村,2480个社。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万源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达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3%。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万源市现有耕地面积60.5万亩,其中田19.3万亩。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种地貌,西、南部多桌状方山、台地,东、北部多为深切割单斜山,地域差异明显。

万源土壤多为海相层积硅质胶结岩发育的干鹅包地,肥力水平较高,呈微酸性,有机质丰富,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硒含量较大,与中国生态景观土壤中硒的水溶态含量临界值相近,土壤中还

富含锌、铜等微量元素。

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理化性质和生产能力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88个变种。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黄壤占25.3%、山地黄壤占1.4%、石炭岩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68-3.73%,全N0.96-1.72%,碱解N92-190ppm,全P0.098-0.124%,速效P3.4-5.7ppm,全K1.11-1.72%,速效K78-148ppm,且含硒0.5-12ppm。

(2)水文情况:万源市地处长江上游,素有“万水之源”的美称。境内主要河流有中河、后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条,分属渠江、汉江两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条,地表径流为29.2

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为31.42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万源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4.7℃,极端

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9.4℃,年有效积温4534℃,昼夜温差大,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无霜期236.8天;日照时数为1474.4小时,马铃薯生长期光照达15兆焦/平方米,光照条件良好,特别适益马铃薯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万源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9年,革命先烈李家俊领导震撼全川的固军坝起义,创建了四川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1932年至1935年,1、1、1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在万源进行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参战将士解放后有近300位成为共和国的将帅。在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期间,马铃薯被当成红军的主要口粮,为保卫万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万源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影响,全市农民种植马铃薯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早在晚清就有农户分散种植。民国时期开始大量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马铃薯品种:米拉、太白、蛮子洋芋、大乌洋芋、大眼皮、红坑、万不烂、巴山白等近三十个地方性品种。建国后,农户开始自行从高山开始往低山换种,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东北地区、万县等地调入马尔科、巫山洋芋、东北洋芋等品种换种、扩繁。1976年开始成立万源县农科所,77年在省科委的统一安排下,由省农科院作栽所对全省川北盆周山区及甘阿凉地区的农科人员进行了马铃薯镜检脱毒培育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推广工作,县农科所随即开展了该项科学试验工作,在县农科所实验室进行了马铃薯茎尖镜检脱毒工作,在三角瓶内培养出了脱毒小苗。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早大白、克新一号、秦芋30号、坝薯10号、鄂薯3号、鄂薯5号、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在多年种植生产的实践中,我市已总结推广了以马铃薯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及科技示范点(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栽培经验,形成了配套

完善的栽培体系。1999年,农业局在八台乡天池坝村进行脱毒马铃薯高产攻关试验,经省、地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636.5公斤,创四川省盆周山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0年在太平镇鞠家坝村进行同样的高产攻关,亩产达到4230.3公斤,创四川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8年,在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马铃薯高产攻关净作亩产最高达4931公斤,平均亩产4657.5公斤,再创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受到省农业厅马铃薯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四川达州大竹县特产小吃四川达州市大竹县特产豆腐干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