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特产和美食 万载十大特色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3 14:56:08

一.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瀍河区 潘金和烧鸡

潘金和烧鸡:洛阳四大名吃之一创立于清代同治年间,在洛阳久享盛名,它与拌生园酱肉、阎记羊肉汤、马蹄街馄饨被誉为洛阳四大名吃。潘金和烧鸡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因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因而生意兴隆,曾远销山西,陕西等省,深受顾客欢迎,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潘金和的独生子潘栓柱,许多50年代的老顾客品尝后说:风味不减当年。

三.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漆树和生漆

漆树,属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羽状复叶,小叶为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花朵小,常呈黄绿色,果实扁圆。生漆,又名土漆、国漆,是从漆树体流出的分泌物,初呈乳白色,与空气接触后,呈暗褐色,渐渐由稀变稠。生漆是我国著名的土品。据载,漆树栽培和生漆使用的历史,已长达四千多年。目前,仍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生漆深受国外友人的欢迎。有关文献记载,世界年产生漆约4000多吨,其中我国的生漆占70%。望着峡谷那一山山、一箐箐的漆树,怎能不使人豪情满怀
( 怒江)

四.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和粑粑锤

粑粑和粑粑锤

米做的小块圆形的,烤了吃,新鲜的热的粑粑可以直接吃,香甜而柔软。粑粑锤则是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切开蒸、煮、炒或烤都可以。冬至节有做粑粑、吃粑粑的习俗。

五.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虎皮辣椒

1、把锅烧热至冒青烟,把拍好去籽的青椒倒下锅。

2、用锅铲挤压青椒,让青椒紧贴锅,稍用力碾,可以听到劈劈啪啪的声音~~翻过一只 辣椒看看,贴锅的那面是否爆起了一块块白色或焦的虎皮状印子~~如果爆得比较均匀 了,就把青椒一只只翻个个儿~~再用锅铲碾,爆另一面~


3、感觉差不多两面都爆出了虎皮状的印子,此时把火稍微调小一点,从侧面缓缓淋入 油,拨动青椒,让油均匀。洒入精盐,记得,多放一点盐,这个菜千万别做淡了,要不 辣得要命还不香。翻炒~~~~淋入少量酱油,继续翻炒~~ 炒到青椒软烂,滴几滴醋,撒入蒜蓉翻动几下就可以了。 放一些豆豉会更香~~可以在碾青椒的时候放,也可以加完油的时候放进去。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七.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八.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康乐黄鸡

饲养历史

康乐黄鸡原称康乐三黄鸡,是万载县,在乡村已有1700多年的散养历史。因外观色黄,且肉味鲜嫩,汤浓香甜,在晋朝时,获晋武帝喜悦而赐名,属进贡食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康乐黄鸡出口香港,是市民的“抢手货”,每公斤价格达20多港元。

康乐黄鸡以咀黄、毛黄、脚黄、皮肤黄为主要特征;头秀丽,眼明亮,虹膜呈桔黄色,单冠耸立,色鲜红,有6~11个“V”形缺刻 ;肉垂适中,呈鲜红;耳叶红色。公鸡雄壮,啼声嘹亮,羽毛呈棕色或红棕色,尾上翘;母鸡体态清秀,行动轻盈,毛色橙黄,尾羽圆拱。

饲养方法

孵化阶段,农户习惯以抱母鸡孵化种蛋,在早春(2~3月)孵化为多。习俗认为春鸡耐病力强,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也有不少孵新米鸡(5~6月)桂花鸡(8~9月)、冬鸡(10月)的习惯。每窝孵种蛋20个左右,孵化21天,雏鸡破壳而出。因种蛋中混有未受精蛋,俗称“寡子”,故孵化率90%左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县畜牧良种场购进先进设备,用孵化机可一次孵化几千枚甚至上万枚的种蛋,孵化仔鸡,解决了规模饲养的问题。育雏与饲养阶段 仔鸡出壳后2~7天,由于绒毛稀薄畏寒,农户习惯于将抱母鸡和仔鸡一起放在木盆或箩筐里育雏,里面垫上稻草,并用清水浸涨细米喂仔鸡,日喂5~6次。为防治仔鸡拉稀,并拌些切碎的大蒜及辣椒或抗菌药品等。半个多月后,让小鸡随母鸡在室外自由觅食,采食动、植物饲料及微量元素。在秋冬季,农户大清早往往将康乐黄鸡赶逐到已收割了晚稻的稻田里寻食,做到“颗粒归鸡”。到临晚,鸡已觅食吃饱,能“回家”进笼。在冬至前后开始,是康乐黄鸡的催肥阶段。群众普遍增喂谷粒、生饭或熟红薯拌米糠养鸡,日喂1~2次。一个月后,康乐黄鸡的肥育效果十分明显,其胸部显示丰满。规模养殖户(场),饲养康乐黄鸡以散养与舍饲相结合,并用部分全价颗粒饲料喂鸡,饲养3~4个月出售商品鸡。

康乐黄鸡的发展 1997~2000年是万载县历史上发展康乐黄鸡最快的时期。仅2000年,全县出笼康乐黄鸡达140万羽。为进一步确认康乐黄鸡的品质和发展前景,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97年5月6日,邀请了省、地畜牧专家来万载县对康乐黄鸡进行品种鉴定和品质测定,并对市场销售进行了分析论证。专家们认为,发展康乐黄鸡生产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其建设商品化基地,可以使其成为万载县畜牧生产支柱产业。这年由“一把手”负总责,县乡二级康乐黄鸡繁育基地普遍建立。为提高广大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县委书记李炳生亲自聘请省、地畜牧兽医教授、专家3次前来万载县举办康乐黄鸡的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学习班。县“一把手”的重视,在各地掀起了强劲的饲养热潮,饲养康乐黄鸡的科学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全县农户自繁自养康乐黄鸡热情高涨。直至后几年,农户所养0公鸡基本淘汰,纯种康乐黄鸡更换率达到92%以上。当年,康乐黄鸡育雏普遍过关,雏鸡成活率在90%以上,全县饲养康乐黄鸡达80万羽。1998年,康乐黄鸡“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抓好了5个环节:一是抓基地建设,形成了以罗城、康乐、黄茅等10个乡镇为主的康乐黄鸡基地;二是抓繁育体系,以县畜牧良种场为龙头,10个乡镇孵化房一齐上,使全县种鸡群达5.3万套;三是抓示范饲养大户,全县饲养1000羽以上大户有303户;四是抓好龙头企业,以康乐镇贡品康乐黄鸡加工为龙头企业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初步形成,贡品康乐黄鸡加工投入小批量生产;五是强化服务网络,从康乐黄鸡的产前育种,产中的饲养技术与防疫灭病到产后的加工与销售等服务已形成网络。全县饲养康乐黄鸡达208万羽。1999年初,县康乐黄鸡开发总公司成立,主要工作是市场开发,生产安排,检查督促,考核排榜等。至2000年,康乐黄鸡营销队伍扩大,营销渠道不断扩展,开辟了长沙、南昌、九江、广东、上海、吉安等18个省内外市场。这年全县出笼康乐鸡360万羽,其中康乐黄鸡138万羽。为进一步扩展市场,县委以万发[2000]14号文件下发关于《2000年发展康乐黄鸡工作要点》的通知,就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县委书记李炳生、副书记王金根等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前往上海与万林康乐黄鸡销售有限公司洽谈在上海拓展万载康乐黄鸡销售市场等的事项。万林康乐黄鸡销售有限公司也多次派员到万载县进行实地考察。之后,确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该公司并汇款30万元周转金用于扶持万载县养鸡大户。地方名优品种的繁育有其特定的标准,1998年11月2日,江西省技术监督局以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333-1998,发布了万载康乐黄鸡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万载康乐黄鸡的品种特征、特性,种鸡评级标准、种蛋及种雏的出场标准等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康乐黄鸡的鉴定、选育、生产和出场分级,对发展万载县康乐黄鸡,起到规范性的技术运作作用。自1998年开始,县畜牧良种场通过羽速基因在万载康乐黄鸡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培育出自别雌雄新品系,后代雌雄鉴别准确率达到95%;母本品系的繁殖率提高了15%;父本品系的生长速度也同样提高15%;商品代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2002年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近几年来,万载县康乐黄鸡生产在部分地方存在徘徊不前的状况,加之鸡病增多,新的疫病防控受困等原因,全县年饲养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养鸡大户的不断崛起,对全县发展康乐黄鸡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马步乡泉塘村龙启南近三年,以散养方式年饲养康乐黄鸡达8000羽以上,年获养鸡效益3万元以上。

县直“133”工程示范服务基地 1998年初,全县实施“133”工程(年内人平开发1亩林果,出栏3头猪,出笼30羽康乐黄鸡)。县直61个行政、事业单位共选派干职工138人到麻田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当年县直单位投入基地固定资金80多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40余万元(含干部人平集资300~500元)。麻田“133”工程基地共构建猪舍17栋,鸡舍18个,总面积5400平方米;建基地干部生活设施面积1600平方米,实现了路、水、电三通。此外,基地建沼气池15个,做到了“猪——沼——果(菜)”循环利用。县直基地共饲养生猪5110头,超任务820头,其0栏3940头,交税收11万余元,存栏1170头,饲养康乐黄鸡4.6万羽,超任务2900羽。县直单位有1437名干职工多次到麻田基地参加种(栽)养劳动。

乡(镇)示范服务基地 1998年,全县20个乡镇机关分流干部412名(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的34.8%),共创办基地65个,其中生猪示范基地13个,康乐黄鸡基地12个。基地共进栏生猪4322头,当年出栏3185头,完成税收9.3万余元,饲养康乐黄鸡9.5万羽,出笼5.8万羽,存笼3.7万羽。有罗城、康乐、鹅峰、三兴、白良、黄茅等地共孵化鸡苗44.19万羽,育雏55.6万羽。

1998~2000年,养鸡是人们的热点话题,在相当部分干部中经常议论纷纷,其中心话题是效益问题。的确,从机关干部饲养康乐黄鸡的成本核算来看,死亡率超过20%以上,商品鸡售价低,则很容易出现亏损。有少部分机关单位养鸡死亡率甚至达50%以上,连集资款也赔进去了。再有,发展康乐黄鸡有急于求成的表现,“乡乡建种鸡场,建孵化房”的决定是失策的,造成大部分乡镇亏损数万元。再有,部分乡镇拖欠县种鸡场(畜牧良种场)的鸡苗款,造成该场有近17万元至今无法收回。也有不少单位及大户养鸡是赚钱的,如县人大、县政府、畜牧水产局、农业局、1、粮食局等单位,每羽商品鸡赚1~3元。原因是鸡的成活率达90%以上,鸡的售价每公斤达15元以上。三兴潘凤初养鸡3000羽,采取在果园场散养觅食,圈养投料的方法,养鸡四个月,收益1.2万多元。康乐黄鸡是地方名优产品,在江西省也是一张“王牌”品种,很有发展前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无论从过去、现在、还是今后看,都有必要抓开发、抓发展。

九.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三香茶和花酒

不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初识的陌生人,只要走进鹤庆马耳山乡的彝族村寨,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一碗热腾腾的蜂蜜三香茶,一杯香喷喷的花酒,便是进屋的见面礼。

三香茶是将茶叶少许放进小陶罐中,在微火上烤黄,然后放进山泉水在火塘上煮沸,去渣留汁。再放进炒黄捣细的芝麻、核桃仁茸少许,熬煮片刻,适量加入蜂蜜,即成三香茶。茶汤微苦、清香和甘甜皆备。除解渴外,还提神补气,并有解暑明目、降血压和治眩晕的药效。

花酒是用青包谷饭加甜酒曲拌匀,在坛中密封“捂”成的甜米酒。饮用时,用花水兑米酒搅匀成汁而食。花水是用雪水浸泡梅花瓣而成,馥郁且富诗意,具有明目清心、美容益寿之功效。兑成米酒,就成了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解除劳累的佳酿。

待到客人离家时,主人还要送客人一竹筒三香茶兑花酒的“龙虎斗”饮料,供客人路上饮用。喝一口,生津提神,止渴解乏,无论走多长的路,也不会感到劳累。

十.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罗城扎粉

万载罗城手工扎粉素以色白如银,条索柔韧,入口爽滑著称。手工扎粉生产可上溯至明朝,可谓历史悠久。

在早年,生产扎粉的传统工艺都离不开水流和水碓,而罗城黎明村的上碓、辛家两个自然村庄,它不仅坐落在泰溪河边,还有一间有12个碓臼的水碓房,碓房边又有一大片砾石冲积成的沙洲便于晾晒扎粉,因而这里在过去是罗城生产扎粉最有名的地方。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乱,民不聊生,罗城手工扎粉几近歇业。解放后,粉棚有所恢复。

那时,有黎明村、罗城村各一个粉棚,由集体经营,一般都只进行来料加工,不直接销售产品。但 “0”期间,罗城手工扎粉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遭受割除。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户纷纷兴办扎粉加工作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依然保持着古老的扎粉传统工艺。2003年以来,从罗城村的上涧田到卢洲村,沿泰溪河两岸有扎粉作坊近200家。年生产手工扎粉100万公斤,创收达60余万元。产品远销宜春、南昌、广东、山东、上海等地。

万载十大特产万载县有什么吃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