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美食特产 50种酱菜的腌制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4 01:22:40

一.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泾县酱菜

泾县酱菜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泾县酱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被人们青睐并被列为馈赠亲友和晏席上传统调味佳品,尤以香菜、生姜、大蒜、芝麻萝卜条闻名。

如今在泾县做酱菜的企业有很多。以“正兴隆”品牌为首,酱菜制作已成了泾县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占有一定市场的企业群体,虽然味道各不相同,市场份额有多有少,但他们都在沿袭泾县酱菜的传统手工工艺路子,有百年历史的泾县酱菜必将继续飘香。

1988年注册了“章渡”和“丁渡”牌商标,1999年注册了“正兴隆”牌商标,得到了消费者信赖。尤以“章渡酱菜”、“正兴隆酱菜”、“丁渡酱菜”闻名遐迩,泾县育才酱制品厂生产的酱菜系列产品,是安徽省名优,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产品以传统的工艺、独特的配方,不增加任何防腐剂精细加工而成,畅销省内外。

二. 湖南省 岳阳市 临湘市 龙窖酱菜

龙窖酱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以临湘市龙窖山地域范围内所产瘤状茎用芥菜、萝卜、山泉水为原料,采用当地特定工艺制成的,具有鲜、香、嫩、脆、辣独特风味的盐渍酱菜。

中文名:龙窖酱菜 英文名:Longjiao pickled vegetables主要原料:榨菜、萝卜 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B1、谷氨酸和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名称来历

龙窖酱菜因龙窖山而得名,主要包括榨菜和萝卜两个品种。据考证龙窖山是瑶文化的发源地,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区东南,一直是酱菜的主产区,以盛产龙窖酱菜出名。临湘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山林面积10.5万亩,最高峰海拔1261.1米,山势高峻、涧深洞长、蜿蜒百里,是为避难秘地、世外桃源。瑶胞们在这里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瑶族理想家园“千家峒”原来就在湖南临湘,遗存的大量石器和种植物种,龙窖山脉内家家户户都有腌制蔬菜的传统习惯。龙窖山脉在临湘境内蜿蜒起伏,龙窖水源现已成为临湘市的饮用取水源,不仅惠泽临湘市内,还辐射到周边的县区,龙窖酱菜就是这些灿烂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

历史渊源

龙窖酱菜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一日来到洞庭湖东畔,幕阜山余脉一处(今湖南临湘龙窖山),但见瀑布飞泻,林木葱郁,奇花异草满山遍野,甚感好山好景,环顾山野住民,却是饥不裹腹,哀鸿遍野,神农氏百思不得其解,看此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但是百姓生活却十分艰辛。寻人细问,原来此处确实物产丰富,但每到春末夏初,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冬季作物已衰败,春季作物尚未长成,人们无处取食,神农氏了解原委后,就在山野找一石洞暂居下来,随村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量种植谷物与蔬菜,待到丰收之时,教村民将谷物晒干囤积,将萝卜、榨菜等蔬菜采摘洒盐置于石洞中扎紧保存。到来年青黄不接时,开窖取菜,则酱香扑鼻,菜体完好,从此乡民无食物之忧。当地村民为感谢神农氏恩德,便将神农氏当年所居石洞称为“龙窖”,将神农氏窖藏之法所得的蔬菜称之为“龙窖酱菜”。从此以后家家户户都将吃不完的蔬菜按此法进行储藏蔬菜,“龙窖酱菜”也从此流传至今。

关于龙窖酱菜制作的历史十分久远,已无从考证,据临湘乡间盛传的民间传说在三国时期就有早期龙窖酱菜制作过程和故事的记载:公元208年,三国东吴大将黄盖临危受命,秘密进驻下隽县(今湖南省临湘市)。这里湖泊浩渺,湖垸众多,黄盖在此操练水军,当时军需物资溃乏,既备战又备荒,将士们生产大量粮1蔬,以应战时之需。为战备需要他们将蔬菜进行腌制,用土坛装好,和黄泥密封,埋于山边湖畔,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取出,将士食之味口顿开,士气大振。三国相争,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军中以龙为名窖藏,此地又靠近龙窖山,因此得名龙窖酱菜。

但根据现可查证的资料可追溯到宋代,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龙窖山在(临湘)县东南,按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磨豆腌菜为食。非市盐茶不入城市邑,亦无贡赋,盖山瑶人也。”再是宋马子严《岳阳甲志》:“龙窖山在巴陵北,山实峻极。山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瑶居之,自耕而食,植蔬植豆,自织而衣”。

据康熙《临湘县志》记载:黄盖湖产酱菜,曰龙窖,岁贡九坛。

生产地域地理特征

该地域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温暖,阴湿多雨,常为春雨绵绵,麻雨稀稀的天气。夏无酷暑,盛吹南风。秋季凉爽,时有小雨。冬季冷湿无严寒,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每年不超过5天,晴朗天气,时有小雨。这种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农作物、蔬菜、豆类的生长,也为酱菜发酵提供了天然的环境。

因长期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影响,拟保护区域内内红壤和黄棕壤,土层深厚,养分丰富,呈酸性及弱酸性,有机含量较高,十分有利于榨菜和萝卜等蔬菜的生长。土壤富含养分量及水平分别为:有机质31.5 g/kg、有效磷17 mg/kg、速效钾69mg/kg、全氮2.0 g/kg、碱解氮189 mg/kg,特别有利于种植蔬菜等植物。新鲜的蔬菜原料,特定环境下的传统工艺,使龙窖酱菜鲜嫰爽脆的独有风味。

龙窖山特有的环境,独有的气候特征,龙窖水系的灵动造就了龙窖酱菜的奇特滋味。

质量特色

龙窖酱菜具有“色泽光亮,坛香绵长,爽脆可口,咸淡适中”的独特品质,酱菜外观颜色鲜亮有光泽,经窖藏发酵后坛香味浓郁,尝之口感鲜爽脆嫩,咸淡适中,余味绵长。

龙窖酱菜

湖南省临湘市长安街道办事处、桃矿街道办事处、羊楼司镇、江南镇、源潭镇、黄盖镇、聂市镇、乘风乡、儒溪镇、五里牌乡、定湖镇、忠防镇、坦渡乡、城南乡、横铺乡、长塘镇共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临湘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龙窖酱菜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的请示》,临政〔2014〕103号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913-2014《龙窖酱菜》

三.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恒裕酱菜

恒裕酱菜

恒裕酱菜为安徽恒裕酿造有限公司生产,包括瓶装、袋装等各种方式包装,酸、甜、咸、辣、麻各品位齐全,南北风味俱有。产品在2000年获安徽省政府授予的“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2003年公司通过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被批准使用“QS”标志。

四.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安顺百花串酱菜

安顺百花串酱菜已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据说,最初是四川峨眉山一老僧云游至安顺,在临终前将制作百花串酱菜的技艺传给弟子夏绍荣。夏绍荣腌制的百花串酱菜质鲜味美,品质殊佳,曾博得中外食者的赞赏。百花串酱菜是选用四季时令鲜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瓜、棒瓜、茭瓜、羊角菜、大 头菜、苤蓝、箭杆白、洋姜、蒜苔、蒜头、洋芋、嫩子姜和豇豆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花椒、胡椒、八角、公丁、小茴香、山奈、草果、桂皮、桂仁、藿香、草香、木香、苏麻、 桐花、瓜娄仁、党参、当归、川芎、杏仁、芯极、香松、救架、甘草、芯松、青果、交香、红牡丹、白牡丹、环草、死兰、银兰、白兰、香花、芍叶、金瓜、瓜片、香蕉片和桔皮等 香料和中草药,经腌制而成,故名“百花串”。安顺百花串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鲜菜 采收后洗净,剔除病虫害部分,削掉纤维及精老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加工成片状或丝状,然后用5%盐水浸泡五天。腌过的菜坯按一比一重量比加入酱油浸泡五天。再按本法分三 次倒缸酱制,每次浸泡五天,最后一次在料缸内浸泡七天,即为成品。香料和中草药的加工方法是:将各种香料和中草药研成粉末装入纱布袋内,然后与菜同时放入缸内浸泡酱制。

五.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县: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笋”是渭南市名扬四海的传统名优,由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生产。它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食之开胃,风味独特,耐于长贮,最宜佐餐而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

潼关酱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促进食欲、壮健身体之功能。

潼关酱笋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境内)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试制成功。其人在陕西潼关县城开了一个菜店,兼卖油为生。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增加收益,常注意钻研蔬菜的贮存问题,以及淡季的蔬菜供应。先以陶瓷盆罐加盐试腌莴笋,边试边改进,后来又用面酱腌晒,获得成功,制出的酱菜味道鲜美,生意兴隆,就在潼关石桥西开设了一个专门经营酱菜的店铺,名曰“万新合”酱园。由于经营有方,规模不断扩大,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资本发展成万余两白银,专卖酱笋酱菜,相继增设“万盛合”、“万顺合”等十多家分号酱园。分布于潼关、华阴、渭南、西安、咸阳和汉中等地。经营酱笋、八宝酱菜、酱瓜、糖蒜、面酱和豆酱等酱货,尤以酱笋和八宝酱菜最负盛名。因产品精良,店铺增多,皆以“万”字冠其名。据清代《内文献》记载:“陕西潼关久著历史,而城内外潼河沿岸水土优美,所产之酱笋酱菜为全省之冠。清时列为贡品。万盛源自清道光年间,-新品,历百余年,精益求精。”清代道光年间,曾被列为皇宫贡品,称为“廷笋”。1915年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万盛源酱园进行了公私合营,建立了潼关县酱菜食品厂,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80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第——名;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3年被中商部评为优质名品;1992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潼关酱笋、酱菜赴印尼展销,并载人《中国土特名产》和《中国土特名产辞典》等书。

潼关酱笋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选用当地所产上等莴笋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潼关北依黄河,南*秦岭,是八百里秦川的东大门。这里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莴笋生长期长,头年10月—卜种,次年6月收获,生长期达8个月之久。所产莴笋挺直坚实,个大皮薄,粗壮肉嫩,青脆可口,上下粗细均匀,叶黄,外皮发白,内皮变硬,为优质莴笋,号称“铁杆青笋”,是制作酱笋的理想原料。采用山西潞盐为辅料。这种盐含硝大,食用虽不佳,腌制酱菜却很理想。

潼关酱笋的加工方法:用小刀削去外皮,去根切梢,截为4寸左右长短的小节,置于18℃的盐水中先浸泡,发酵10天左右,呈米黄色。将腌好的笋坯,再放人面酱中压实数日,取出后投清水中洗去咸苦味,再入面酱中腌约半日,最后放入甜面酱中保存一月,即为成品。加之应用潼关城南潼洛川的山泉水,腌制的酱笋独具风味。自三百多年前创制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始终保持很高的信誉,经久不衰。

为了使潼关酱笋这一传统名优得以继续发展,潼关县酱菜食品厂近。几年来努力改进工艺,调整配方,提高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现年产量达300吨以上,产值100多万元。畅销西北五省区以及山西、陇海铁路沿线,同时也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六. 安徽省 马鞍山 当涂县 黄池酱菜

黄池酱菜产自当涂县黄池镇,当地丰富新鲜的物产加上百姓由来已久的酱菜制作习俗使得黄池所产的酱菜远近闻名,在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消费人群。这里的酱菜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种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坛中经年不坏,吃的时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觉醇香厚味,微辣中鲜味儿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时的绝配。

七.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孵酱菜

孵酱菜做孵酱菜要先制好酱汁。将滤过酱的酱渣(未滤的原豆豉磨碎更好)加盐、辣椒、花椒、小茴香、干姜等作料放水锅里熬成糊状稠汁,晾凉待用。将苤蓝(球茎甘蓝)削去硬皮,切大块,也可用蔓菁、白萝卜等,洗净晾去水分,层层加盐,放入瓮或坛之类的容器里,将晾凉的糊汁慢慢倒入容器,使汁液从菜块的空隙流下,将菜完全淹没在酱汁中,上面至少还应有一寸半以上的酱汁覆盖层。让其自然发酵酿造。一般一月以后就可取食。吃时切丝即可,如果调点醋、蒜末、香油则更好。因其像鸡孵蛋一样一次孵好多,故叫孵酱菜。也可以孵入黄瓜等。夏天还可孵入豆角、去瓤的生甜瓜、削去绿皮的西瓜皮等,但这些易使酱汁变味,要孵好就吃,不能久孵不取。酱菜瓮夏天极易生蛆,最好蒙上块纱布以防蝇。但是,如果你的酱菜瓮(坛)不会起蛆了,肯定是坏了,发臭不能吃了。要赶快搲出来重熬。

八.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通海酱菜

通海酱菜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通海酱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分为:小米辣、泡椒系列、冬菜、蕌头、野山椒、蒜苔、芥菜、姜块、洋姜、大头菜、酱油、花椒油等100多个品种。

云南省通海县酱菜厂位于通海县境内,始建于1956年。悠久的历史,使企业形成了精湛的酿造工程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工艺先进,产品独特。企业年产各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酱菜食品40000余吨,主导品牌有通海牌、品香斋牌、辣美仔牌;产品分泡椒系列、泡菜系列、豆制品系列、调味品系列、大头菜系列、礼品系列、脱水菜系列、净菜系列等,有100多个品种。

企业的产品经国家多次检验,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目前已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覆盖全国95%的市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良好的声誉,于2010年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多个产品荣获省优、市优产品称号,大头菜还荣获国家八部委举办的《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企业连续十二年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称号;并取得国家"酱腌菜"、"酱油"产品生产QS认证,获"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 "云南省首批成长型企业""玉溪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2010年"通海牌"商标再次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玉溪市知名商标。

九. 安徽省 马鞍山 当涂县 当涂酱菜

当涂酱菜

当涂酱菜产自当涂县黄池镇,当地丰富新鲜的物产加上百姓由来已久的酱菜制作习俗使得黄池所产的酱菜远近闻名,在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消费人群。这里的酱菜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种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坛中经年不坏,吃的时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觉醇香厚味,微辣中鲜味儿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时的绝配。

十.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五福酱菜

兴化市五福酱品厂是生产酱品的专业厂家,其前身是扬州五福酱园。五福酱菜具有鲜、甜、脆、嫩四大传统特色,生产的品种有酱菜、酱、酱油、酱色、醋、腐乳等十大系列产品。

早在宣统年间,就曾在南洋物产交易会上获奖。其主导产品瓶装(袋装)酱菜有嫩生姜、乳黄瓜、宝塔菜、香心菜、什锦菜、酱甜瓜、芝麻辣酱、酱甜花生米、蒜籽等二十多个品种。

酱菜什么地方的特产江西省特产酱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