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特产 安徽黄山特产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9 18:44:21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清嘉道年间,由松萝茶精加工演化而来。产于休宁县、歙县、黟县、祁门县、绩溪县等。

屯绿产区的深山狭谷,水绕山转,迂回曲折,河弯和河川会合地段,长期冲积形成的河谷洲地,溪涧山坞深冲,土层深厚,透水性好,富含有机质,肥沃宜茶,“休宁四大名家”和“祁门四大名家”都是洲地茶园出产,河谷洲地茶园,茶树长势茂盛,优质高产,当地称之为洲园茶。如祁门凫溪口的杨树林茶,休宁县流口的茗洲茶等,醇浓鲜爽,幽香绵长,具有典型的栗香韵味,为屯溪名茶中的珍品。

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贮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辉干→毛茶。屯绿精制:炒青绿毛茶通过分筛、抖筛、撩筛、风选、紧门、拣剔,初步分离出长、园、筋、片等形态茶叶,再分别加工。成品茶有珍眉、贡熙、秀眉等花色。

自1980年代茶叶供过于求以来,屯绿产区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黄山毛峰等名优茶产销量剧增,高中档炒青毛茶减产。价格因素,目前高档炒青绿毛茶已经无有,屯绿出口茶多为低档货,且造假着色加糊等陈规陋习卷土重来,进一步陷入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恶性循环。处于贫困线下的茶农生产低档炒青只是谋生;加工厂商降低质量是利润;出口商面对质量问题也无可奈何。如何走出困境,进一步产品结构,少生产或不生产外销绿茶,可能是一条不归之路。

《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县、浙西、赣北之绿茶也在此集散,故称“屯绿”,在国际茶市称屯溪茶(Twailay Tea),“屯溪绿茶”是一个地域品牌,不是屯溪生产的绿茶产品的简称。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茗菊

著名特种茶新品种。它由毛峰和贡菊共同构成。贡菊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贡菊白中泛黄,属于白菊,花朵大,瓣细而厚,性微寒,味甘苦,有清香,比之同类菊花,色泽鲜艳
黄山茗菊,既有贡菊的白芯展露,又有毛峰茶的绿叶衬托,两者结合,茗菊香尤高,汤色更清绿,滋味倍鲜甜。( 黄山)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中和汤

中和汤

中和汤是道地的祁门名菜,祁门人每逢置办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汤,而且是上桌的第一道菜。

中和原叫作“中河”。中河是发源于祁门流入江西鄱阳县境的一条河,它的东面一条河从婺源流入,西边一条河从至德流入。这东河、西河、中河,在鄱阳湖上游汇合,一同注入鄱阳湖。东、西两河水流浑浊,唯中河清澈见底,并盛产小虾,其味特别鲜美。

相传,南宋祁门籍著名诗人方岳在波阳为官时,衙署在鄱阳湖边。他见中河水秀且自家乡流来,公余便常来河上泛舟。方岳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因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一尝之下,确实味道鲜美。以后他每煮豆腐,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还将此菜命名为“中河”,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中河就传遍了整个祁门,成了宴会上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其配料也越来越多,味道也就越来越好吃。因“河”

、“和”同音,“中河汤”慢慢被人改为“中和汤”,为中和多种美味之意。并且上了徽菜谱,成为很受顾客的欢迎的一道徽菜。

如今,中和汤制法精细,配料考究,首先要选上好的白豆腐,精心切成米粒大小的豆腐块,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以除去豆腥味。然后将适量的冬笋、香菇、瘦肉等亦切成小块,放到豆腐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多加猪油、葱、蒜、胡椒、盐、味精等作料。其味特别鲜美,令人百吃不厌。

从南宋至今,中和汤已有

700多年历史了,一直深受祁门人的喜爱。民国时期,祁门有一家最大、享誉最久远的老字号酒楼,名字就叫“中和楼”,这个名字后来被别的酒店一直沿用至今。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铁板毛豆腐

铁板毛豆腐: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白色菌丝)而得名,这种毛是经发酵霉制而成,故又称霉豆腐。豆腐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毛豆腐用料和制作十分考究。它选用粒粒珠矶、色澄如玉的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制成的豆腐要求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坠地不溢;豆腐制好后,要趁鲜按长宽标准切成小块,置于阴凉干燥处让其发酵。毛豆腐根据绒毛的长短、颜色可分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等四种。传统的烹饪方法是将毛豆腐放入平底锅煎至两面发黄,再加入调味品烧烩,香气溢出后涂上一层辣酱。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竹笋

黄山竹笋--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银鱼

安徽—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文化:称脍残鱼,又名白小。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这诗写得很概括,很形象。这种鱼小而剔透,洁白晶莹,纤柔圆嫩,浑体透明。

功效: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千层锅

千层锅

千层锅是祁门山区的一道美味菜肴。其原料多用农家土菜,一层层码放进一口大铁锅中,大火烩煮得透熟,热气腾腾地连锅端上桌。一般情况下顶上盖的一层是红烧肉片,硕大肥实,油而不腻,周围是排列整齐的肉圆,往下有油炸的豆腐、风干的野味、鲜嫩的竹笋、多样的山菜,通常最下端是干菜拌米粉,油足味厚。吃一层,露一层,每层都不同样,每层都有自己的风味,既新奇又有味,而且料多份足,既是一道菜,也可当饭吃。

据说这道菜的来历与曾国藩有关,当年,曾国藩率湘军驻祁时,时常行军,有时驻扎在荒郊野外,便因陋就简,在堤畔上挖一排灶,架一溜锅,有什么原料都拿来一锅烩,创造出这种即省工省料又独具风味的名菜。后来这道菜传到安凌一带民间,久而久之,叫出“千层锅”的名头来。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结婚做屋,当地人们都喜欢做这道菜。而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家,作菜的原料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山珍野味,脱不了农家特色。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富溪野生茶油

一、茶油概述

茶油是黄山有名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是茶树上“油茶果”提取而成,油茶果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山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话开时节。采摘时分山茶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乃自然界一大奇观。油茶树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生长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饱含天地灵气是纯天然有机绿色食品。

二.茶油功能

1.茶油降脂降压,消炎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预防中风。----中国医药宝典

2.茶油能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对消除黄褐斑,晒斑很有效果。---中华药海

3.茶油性味甘,凉,功效润胃通肠,退湿热,养颜生发,促进伤口愈合---本草纲目

4.茶油蒸调肴,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随之居饮食谱

5.茶油味甚美---天工开物

三.茶油六大重要机能

1.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茶油有长寿油美称,能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防止血索释放,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对“三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白内障,老年性便秘和冠心病等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营养水平,老年人可因食用茶油老而益壮,健康长寿。

2.调节肠胃吸收

茶油独门秘笈---“不聚脂”性。消除肥胖的最佳方法是控制饱和脂肪酸。普通食用油进入人体后,其未消化部分会聚集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诱发其他疾病,茶油的不饱和酸,能与体内的分解醇素产生作用,被碳酸气分解转换为能量,阻断脂肪在内脏及皮下生成,从根本上消除体内多余脂肪血糖。

3.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山茶油能提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食用山茶油后,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所以目前山茶油已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最好食油。

4.强化骨髂系统功能:

山茶油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矿剂的生成和钙的吸收。所以在骨骼生长期以及在防止骨质疏松方面它也起重要作用。

5.预防癌症:

由于山茶油中的脂肪酸有抗氧化物作用,并含有微量元素,因此它能防止某些癌变(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子宫癌)。

6.防辐射作用:

山茶油在被发现有增强防辐射的功能后,就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

茶油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增强,平衡脑垂体,促进性腺功能,提高生命必需的生育酚,提升精子数量使生命更为旺盛,促进生殖生长,提高母乳分泌量,让你的宝宝吃的舒舒服服。茶油是孕妇产后最佳的补品,能加快产妇身体复原,产妇食用有助消除小腹脂肪和妊娠纹,并能提高儿童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儿童食欲和有助于婴儿大脑及骨骼发育。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凫绿

【凫绿】传统名茶。“凫绿”是祁门县凫峰乡炒青绿茶的简称,为“屯绿”中的极品。产于祁门县凫峰乡。“凫绿”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匀整壮实、色泽绿润、香高持久,带熟板栗香或蕴藏兰花香。滋味鲜浓回味无穷,汤色嫩黄明亮。叶底嫩绿厚实柔软,比一般“屯绿”香高、味浓、耐冲泡、不涩嘴。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砖雕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安徽黄山十大特产安徽黄山特产排名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