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里哪有特产超市 成都最大的特产超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1 07:23:15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简阳市 简阳樱桃

简阳樱桃是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的。简阳市贾家镇和老君井乡有“樱桃之乡”的美誉,所产樱桃以果色鲜美,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

简阳樱桃沟旅游区位于龙泉山成渝公路旁的简阳市贾家镇和老君井乡,距离成都30余公里,紧邻成都市著名的石经寺,地理位置优越。

旅游区内樱桃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达万亩,如今樱花竞相开放,形成了70多平方公里花的海洋。樱桃沟内近70家农家乐,拥有的良好山地生态景观、特色水果及特色餐饮文化,具备踏青、赏花、采摘、休闲的良好条件。围绕“简阳红樱桃—春来第一果”主题,开展“观樱花、赏桃花、品樱桃”系列活动,并参与承办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主要活动包括有樱桃节开幕式、“樱桃乐”文艺演出、记者采风、万亩樱桃采摘、迎奥运·徒步穿越百年樱桃林、吃樱桃有奖比赛、贾家镇樱桃节名小吃展销等。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游客参与性强,将带给游客采摘品尝时令水果的无限乐趣。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成都担担面

成都素以小吃闻名于世,担担面更是小吃中名小吃。从前小贩们挑着担子满街叫卖,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卖担担面哦”的呦喝声。现在,这些已成了成都的历史,但你仍能够在成都担担面馆回味老成都这一在景观。( 成都)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川辣黄瓜

黄瓜500克,干辣椒、油各20克,花椒5克,白糖、醋各10克,香油15克,盐7克。

【制作过程】

1、黄瓜洗净,切成条,稍去心,干辣椒切成短段;

2、碗内放盐、白糖、醋,加少量清汤,兑成汁;

3、炒锅加油置火上,放入花椒,炸出香味后捞出,下干辣椒,炸呈棕红色,将锅离火,再放入黄瓜条,翻炒均匀,加香油,起锅装盘晾凉,浇上调好的味汁即可。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灯草糕

灯草糕是四川省历史悠久的糕食品种。糕条雪白细软,状似灯草,故名灯草糕。制品纯甜清香,物美价廉,很受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的欢迎。原料配方:搅糖27.5公斤回粉22.5公斤色素按国家标准制作方法:1.回粉:糯米浸泡后滤干,以砂拌炒,再粉碎成细粉,并用100眼筛子过筛。然后置于专设的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吸收水分,成为回粉。2.搅糖:搅糖中川白糖占90%、花生油5%、饴糖5%,同“花糕”中搅糖的制作方法。3.糖粉:搅糖与回粉混合,反复滚压,用60眼筛过筛。4.装盆:用专用方形锡盆。将糖粉装入锡盆后压紧,并用铜镜走平,再按规格切成块状。5.炖精:将糕盆置于热水锅内搭气(需加盖),水温80~90℃,时间10分钟左右。糕体微有热度时倒出,侧置于“气板”上,于锅内再搭气(行语“搭倒气”),水温60~70℃,经5~6分钟后,即起锅冷却。6.成型:将糕体两端着红色,静置12小时左右,即可成型。成型时先切成厚约1.5毫米的薄片,后切成方形丝条,即为成品。质量标准:规格:条状,形似灯草,粗细均匀,体形完整。色泽:糕体白色,两端红色。组织:软绵,细腻,无杂质。口味:纯甜,并有糯米粉香味。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新津韭黄

新津韭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对新津韭黄这一地方备加赞扬。韭黄的种植在新津可谓历史悠久,其中以兴义镇的韭黄最为出名。

为加强对新津韭黄这一名优品的保护,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品牌带动,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我县拉开了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动,由县农发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成都新津岷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申报工作,目前,根据新津韭黄特定的人文历史和全县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已划定兴义镇、五津镇、文井乡、新平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7个乡镇为新津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总面积7500多公顷。10月27日,由成都市质监局、成都市农委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考核审查组对新津兴义镇韭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进一步打响了新津韭黄的声誉。

新津韭黄

地域范围

新津韭黄产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发源于岷江的羊马河两侧,河流冲积土平原地带,毗邻崇州市。新津韭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兴义镇、五津镇、文井乡、新平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2′13″-103°49′58″,北纬30°19′49″-30°21′32″之间,海拔442至673之产间,保护面积7526公顷,年产量6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新津韭黄叶鞘长、较粗大、扁圆形、叶片厚、色泽嫩黄透亮,整体长度比普通韭黄长10cm左右。香味浓,柔嫩。 (2)内在品质指标:不溶性膳食纤维≤2%,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3)安全要求:新津韭黄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韭黄生产技术规程》(成都市新津县地方标准DB510113/T002—2007)规定。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米食,特点:色泽黄亮,外酥内糯,香甜可口。烹制法:炸。糖油果子,又叫“天鹅蛋”。因形似而得名,是成都著名小吃,青石桥三绝之一。

糖油果子以糯米、红糖和芝麻为原料,将糯米粉团在油中炸制后裹上白芝麻并用竹签穿起来。一串有四五颗左右,每串约一两元钱。每一颗糖油果子浑圆光亮,呈棕红色,有焦糖香味,表面有喷香的白芝麻,咬下去皮脆内软,更有炸的好的果子里面是空心的。微带酸味的粘软糯米和焦脆香甜的外皮和着白芝麻嚼在嘴里,越吃越有味道。3N6

糖油果子的制作方法:3N6

糯米、大米混合制成吊浆,下熟芡和适量碱水揉成皮,包入果料甜馅,令成圆球形果子。3N6

菜油烧热,下红糖,待糖溶解后下果子,视油温升高、果子膨胀,用中火取色、定型,捞出撤适量熟芝麻即成。3N6

操作要领:糯米、大米搭配适当;小火下锅,中火取色、定型。3N6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隆丰蒜苔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简介 隆丰蒜苔隆丰蒜苔,是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蔬菜基地之一。大蒜、蒜苔盛销西北、东北各省,享誉全国,素有“中国大蒜、蒜台第一乡”之称。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地理位置 隆丰镇地处彭州市北部距,彭州市3公里,距成都市44公里,属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隆丰场距成都市 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享有“川剧之乡”,“兰花之乡”和“大蒜之乡”的美称,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被列为市首批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地区,并被推荐为全国文化模范乡镇。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夫妻肺片

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有不少惊天动地的故事被时间掩埋,根据中国历史查实,是安汉人陈寿的一部《三国志》揭开了三国时代的风云,才有了留传至今;夫妻肺片正是秉承了南充厚重的三国文化精髓,揭开了正宗的三国文化精品川菜-----夫妻肺片系列。

夫妻肺片来至三国饮食文化,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三国时的安汉(即今南充市)有一对夫妻二人,在嘉陵江畔开了一个小卤菜酒店,主要供渡口来往人员食用,当时江中打鱼人,鱼舟及商川胜多,生意红火,在当朝巴西郡太守“张飞”常来此处饮酒,感觉菜味非常可口味美,对两夫妇手艺特别称赞,为赞扬两夫妻手艺非常特别,因此用“夫妻”二字命名,将此菜取名为“夫妻肺片”夫妻肺片细腻、微辣、香、甜、鲜,回味可口;并推介给大哥刘备,做御膳供品食用,得名夫妻肺片。

创于蜀汉,兴旺于唐、宋、元、明、清经过三十代传人研究改善,现用纯四十多种中草药卤、拌制而成并有养颜保健之功效。

安汉又是伟人-故里,-家乡,罗瑞卿家所在地。

早在清朝末30年代,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特别是牛肺成本低,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少城附近,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有那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吃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瓦片鱼

近日,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据此次挖掘整理这道菜的厨师介绍,“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怀远藤编

藤编是怀远镇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年产值6800万元,藤编一条街经营商家30余户,其中从事藤编经营和生产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区的居民。因为文井江社区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农活并不繁重,闲暇时间较多,很多农民农闲时间就领取藤编材料在家中编制,编制好后就交给经销商,领取加工费,这种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丈夫外出打工,妇女在家中加工藤编,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像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大概有三万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宫廷里皇帝用的黄金制作的龙塌差不多。

地处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而且由于是都江堰、崇州、大邑三地交通枢纽,自古商贸发达,非常有利于藤编技术的推广和藤编商品的交易。

开始马氏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除了那只座具,他还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甚至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然而就产品而论,现在怀远镇的藤编产品主要是筐篼、提篮、藤椅等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就近交换,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

鉴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已把怀远藤编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有:收集和撰写怀远藤编艺人劳动、生活的文字资料,对藤编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继承和发扬藤编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老艺人的编织技艺进行摄像,保留下藤编工艺的第一手材料;建立怀远藤编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年轻的艺人,从而让藤编技艺代代相传,不致中断;注册并使用“怀远藤编”商标,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怀远藤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立怀远藤编协会,团结当地的藤编艺人,研究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组织艺人到其他工艺美术之乡参观学习,让藤编绝技也像其他的民间手工技艺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打造“藤编一条街”,成立藤编制品展览室,用这种形式来推广和宣传这门独特的民间编织技艺。

通过重点保护、打造、挖掘和扶持,相信怀远藤编这朵民间手工艺奇葩能够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成都哪里的特产店正宗又便宜成都特产哪里买最划算附近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