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缺土特产 台湾最大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31 11:08:18

一. 台湾省 澎湖 风茹草

风茹草(Glossogyne tenuifolia,GT)又称香茹草,为双子叶植物、菊科、向日葵族、香茹属。澎湖原生蔓藤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耐旱、耐风、耐盐、耐贫瘠等逆境成长的能力,极适合在台湾离岛的澎湖生长,因此也素有“澎湖青草茶”之称。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精油,具消暑解渴、活血化瘀、治疗中暑、降肝火等功效。风茹茶品茗分三种,野生风茹茶最香浓入味,种植风茹茶味稍淡,茶包型味更淡。

二. 台湾省 屏东 万峦猪脚

屏东县万峦乡并非以风景名胜出名,而是以风味绝佳的猪脚名闻全省,路过此地的游客莫不顺道下车品尝,更不乏专程前来采购者。万峦猪脚集中在派出所旁的民和路,其中以林海鸿的海鸿饭店最有名,是万峦猪脚的创始者。万峦猪脚其独特秘方还在于烹煮时的中药配料和沾猪脚的蒜茸酱油佐料,待送入嘴巴,油腻全消的猪脚尝来开胃爽口,吸引众多饕客不远千里而来。( 屏东县)

三. 台湾省 台湾特产

台湾

四. 台湾省 台东 米苔目

咸米苔目制作米苔目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传承三代的老东台,始终坚持选用上好的在来米精心制作,每天并只做当天的分量,以常保新鲜。老东台咸米苔目分干湿二种吃法,喜欢喝汤的客人,大概都会爱上它鲜美的汤头,因为它的高汤是用柴鱼熬煮而成;加入柴鱼片,几乎是台东地区所有米苔目小吃店的共同特色,但是像老东台这样精选整条新鲜柴鱼切片,倒是少见。



五. 台湾省 台东 鹿野茶香

台东种茶历史可溯自1963年,鹿野因气候、土壤、雨量等条件均佳,成为开发较早、成果最佳的茶区,加以鹿野视野开阔,井然的茶园景观十分怡人,遂发展为一处休闲观光茶园。现今鹿野观光茶园总面积约300多公顷,茶园多集中于高台茶区一带,茶园内多栽植乌龙茶系品种,以佛手、金萱、翠玉为主。由于气候温润、纬度适中,加上海拔300~400公尺的利茶生长高度,春季萌芽期较其他茶区早,每年3月上旬即可采摘,而冬季采摘期又较晚,因此,福鹿茶区就以3月的早春茶及12月后的晚冬茶而著名。佛手茶是福鹿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为大陆四大茶种中香椽茶的一支,因叶片硕大,形似佛手而得名。佛手茶气味独特,入口不涩,且无刺激性。鹿野茶区于1986年自台北坪林茶区引进,至今俨然成为地方特色茶。( 台东县)

六. 台湾省 高雄 吴记饼

吴记饼店为高雄地区著名的糕饼老店,已有60余年历史,至今仍遵循古法制造,为凤山一记响当当的招牌。在潮流推使下,吴记虽也卖起西式面包、蛋糕,但老主顾都会指名购买中式糕饼,其香浓地道的传统风味,才是吴记屹立过半世纪的秘笈。





吴记绿豆饼



吴记卖的中式糕饼包括绿豆饼、广式月饼、芝麻肉酥、鸳鸯饼、蛋黄酥等,种类虽不多,但贵在遵循古法,不加防腐剂及人工色素。而各种糕饼中,绿豆糕最受欢迎,其褐色外皮与四方外型看起来很特殊,咬上一口,外皮酥薄油润、内馅细致绵密,教人回味再三。此外,内包红豆与提炼麦芽的鸳鸯饼,因口感Q、馅又不太甜,很受年轻顾客的青睐;而广式月饼则口味道地,也很受欢迎。

七. 台湾省 苗栗 樟脑

过去樟脑业在苗栗地区十分兴盛,樟脑油工厂林立,尤以铜锣乡最为密集,整个乡镇弥漫着樟木的清香。如今铜锣乡区仅存一两家樟脑工厂,其中位于樟树村13号省道上的“东华樟脑厂”已有半世纪以上在历史,仍坚持以传统蒸馏法来提炼精纯的樟脑油。传统的樟脑油提炼法,首先须将樟木刨成木片,经过高压蒸汽处理,即蒸馏出精纯的樟脑油与结晶的樟脑。樟脑油的特殊清香,除能防虫驱蚊外,还具有愈合伤口、除臭等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八. 台湾省 台北 深坑豆腐

深坑豆腐纯以黄豆盐卤制成,质地细嫩,豆香中带着几许焦味,制造过程中不加石膏是其特色。烹煮的的方法主要以红烧、豆腐羹、豆腐卷等做法为主,也有一些饮食店自创麻辣臭豆腐等新菜色。

老店:以传统方式料理豆腐的老店,以“深坑庙口小吃”、“大树下豆腐店”为代表。“深坑庙口小吃”位于集顺庙旁,已有40多年历史,以红烧豆腐、豆腐羹和桂竹笋最受欢迎。旁边的则是豆腐三吃的知名老店。

文化:提起深坑,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美味的豆腐料理。短短的深坑老街,有着各式豆腐餐饮店,还有售卖粽子、枝仔冰等乡土美食的摊子。每逢假日,闻香而来的游客常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九. 台湾省 台北 割包

割包为一种发源自福州的小吃。是以长椭圆扁形面团皮,对折起来包覆馅料的食物,传统上的馅料通常不外片状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这几样,也有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为其形状及内馅,所以在台湾亦被称作虎咬猪。

文化: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芳香、口感绝佳。

创新:近年来在台湾,有些脑筋动得快的商人将这种传统食物重新包装,在内馅中变化许多花样,例如:加入鸡排、鳕鱼排、牛肉或是煎蛋甚至猪舌等,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人也暱称割包为“台湾人的汉堡”。

十. 台湾省 屏东 油鱼子

东港是一个渔村,拥有各式的海產,而樱花虾、黑鮪鱼以及油鱼子又称為「东港三宝」,远近驰名。其中為维护渔业资產生生不息,对樱花虾订有限量捞捕的规定;而黑鮪鱼做成的生鱼片是海鲜的极品,但黑鮪鱼只有在每年四月至六月才有,没办法完全满足饕客,唯有油鱼子,一年四季均可细细品嚐那咸味适中,有点黏又不会太黏,又香又Q的独特风味。

或许你听过乌鱼子,每年约在冬至前后大批乌鱼冒著寒冬迴游到台湾海域,在这个时候能吃到现捞的乌鱼或乌鱼子。但近年来由於人工繁殖乌鱼技术的成功,加上乌鱼子大量进口的关係,全省各地都有人从事乌鱼子的加工,所以吃得金黄的乌鱼子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唯大批油鱼子的加工只有在咱们东港才有,也因此油鱼子才被列為东港三宝之一。那烘培的油鱼子吃起来的口感绝不逊於乌鱼子,但製作的难度却比乌鱼子更高,程序更為繁琐,需要更多的用心与时间,没有下功夫,是绝对製作不出好吃的油鱼子的。

谈到油鱼子的製作过程,首先要瞭解油鱼子的取得。一般来说,捕获一百尾的油鱼,只有二十尾左右母的油鱼可供摘取那一大串的鱼卵,近来因渔获短缺,加上需求增加,油鱼子的来源除现捞外,均由远洋渔船钓获冷冻返回后摘取或直接由巴里岛进口鱼子。成串的鱼子需经过清洗、盐醃后(或盐醃、清洗)才能平铺在木板上风乾与日晒,而盐醃就是一门大学问。一般乌鱼子只需盐醃一下,清洗后晒个五天左右即可收成。但是油鱼子比起那乌鱼子既大且厚,要完全醃透才不会在晾晒过程中腐坏,又油鱼子大小不一,所以盐醃时间的长短并不一致,完全要凭经验来做。醃好的鱼子就摊平在木板上晾在阳光下,整个晾晒的时间也不一定,短则两星期,长则一个月以上才能收成,全是以鱼子的体积大小而不同。

在晾晒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鱼子内的空气要挤压排除乾净,而表皮破损的鱼子要修补起来。这种特殊修补表皮破损的功夫是将猪肠清洗乾净剪开后,遇有破损的地方,就剪裁一张比破损处略大的猪肠,用水沾湿后平铺在破损处即可,等待鱼子乾了以后,修补的地方会如原先的完好,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上述两项工作要细心来检查,如稍不留意,所晾晒的鱼子极易腐败,造成严重的损失。

每当日落时分,屋外所晾晒的鱼子就要收齐,一层层堆叠起来,收到屋内来压平、压实。压实的鱼子吃起来才会香Q,在压实的过程中,到底鱼子要怎麼压?要压多重呢?这又是得靠累积的经验来判断。一般来说,刚处理好的鱼子先不急著压实,待风乾晾晒一段时间后才会进行压实的动作。因為鱼子表皮细且薄,能承受的重量有限,加压的铅块太重,容易使鱼子破损,所以加诸在木板上的重量,全凭鱼子乾燥的程度逐次增加。又為了保持鱼子的风味,收入屋内的鱼子通常要放在冷冻库进行风乾,一刻也不得閒。

你或许会认為,夏天日照强烈,是晾晒鱼子最好的季节。但是根据业者的说法,夏天吹南风溼气重,加上雨水多,不若冬天乾燥的空气,而且雨水少,来的恰当。你或许也有注意到,有些乌鱼子或油鱼子的色泽暗黑,较一般鱼子顏色还要深,这又是什麼缘故呢?那是在渔民在捞捕的过程中,因為鱼猛烈地挣扎,鱼体内的血管破裂渗入鱼卵所致,这类的鱼子吃起来的腥味较重,我们俗称為「血子」。乌鱼因為是用渔网捞捕,捞捕过程中鱼跳跃挣脱情形多,所以会有较多的「血子」,油鱼因為多採延绳钓的,比较没有这样的情形。到底是一般鱼子好吃?还是「血子」好吃呢?这就全凭个人的口味轻重,没有定论。

加工製成的鱼子销售到餐饮业,成為饕客的美食,或是当成年节赠礼。近年来,由於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利,生活水準的提升,使东港的渔產行销各地,「东港三宝」的美名已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客人不绝於途,油鱼子加工的行业如雨后春笋,处处可见晾晒在外的油鱼子,各电视台也纷纷来取景拍摄,更增加油鱼子的知名度,而业者更信心满满的指出「高品质的鱼子」绝对让消费者竖起大姆指,称讚不已。

台湾十大特产是什么台湾十大特产都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