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产有哪些中药 青海特产十大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8 17:33:45

一. 青海省 玉树 囊谦县 硇砂

李时珍说:“硇砂有毒,能使人脑乱,故名脑砂。”硇砂系卤化物类矿物紫色石盐或氯化胺类的一处矿石。硇砂分紫白两种,紫色者称紫硇砂,藏语称“卡如察”。

白色者称白硇砂,藏语称“坚木察”。紫硇砂,轴晶系,颜色和致密程度不一,溶于水,重结晶为立方体状石盐;白硇砂,等轴晶系,粒大,八面体或立方体连晶成柱形、纤维状集合体,或为粒状,粒精确度集合体。溶于水后,重新结晶为箭明簇状骸晶。硇砂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硇砂,具有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祛痰、去翳的作用。用于症瘕祛癖、噎隔、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外治目翳、疣赘、痛肿、恶疮等。

二.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热贡堆绣

堆绣,藏语称“规唐”。意为绸缎制作的唐卡。堆绣先按规范的佛画绘成画稿,再按佛像不同部位的要求选用各色面料,剪贴缝制而成。小幅画面为一尊主佛像与下方两尊小佛像组成,周围配以花卉、云纹、日月、供品等图案。堆绣原系汉地传入藏区的一种艺术形式。据土族名画师更藏的研究,传入青海藏区约有250多年,逐步为热贡艺人所接受,并在广大藏区兴盛起来。

热贡的堆绣艺术,在信奉藏传佛教地区影响最大,省内外很多著名寺院纷至沓来定做堆绣作品。

三.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醪糟

醪糟本是江南产米区以糯米加甜曲制成的发酵食品。青海不产糯米,这个小吃纯系从内地传人,据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西宁“落户”后,经过经营者多年的实践和再创造,在配料和加工中增添了鸡蛋和牛奶,为醪糟增添了浓郁的高原风味。



据老年人回忆,清末时民和、西宁有销售清水醪糟的摊贩。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出售醪糟的小吃店不断创新,在烧好的清水醪糟中加配了葡萄干、桃仁、果干、白糖等,使味道香甜出奇。此后又创造了加入鸡蛋花的“单套醪糟”和再加入牛奶的“全套醪糟”,成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西宁地方小吃。


全套醪糟是把醪糟放在沸水中烧开,打入鸡蛋花,并撒入葡萄干、桃仁、花生、果干、白糖等,最后加入烧开的牛奶。全套醪糟黄自相间,蛋花柔软,奶香酒味扑鼻,各种干鲜果星星点点,色彩斑斓,吃起来营养丰富,香甜而略酸,难怪群众视它为上好的早点。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羊蹄筋

羊蹄筋又称羊筋,是羊小腿部的韧带。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后,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羊筋分前筋(前小腿的筋)、后筋(后小腿的筋)。后筋比前筋长,质量较高。羊筋是胶质组织,与海参、鱼翅相比价廉味美,是烹制筵席佳肴的重要原料。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上常见的地方风味菜肴。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五.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的艺术,多用于唐卡制作,内容多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闻名遐迩。2008年,湟中堆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湟中堆绣最初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明朝嘉庆年间塔尔寺建成,塔尔寺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侣艺人代代沿袭传承,成为塔尔寺佛教艺术三绝之一(酥油、壁画、堆绣)。此后有湟中当地人入寺学习,从而把这种精湛的艺术传入民间。

湟中堆绣采用填充的方法绣制而成,具有浮雕视觉效果,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底衬布料上,中间不填充羊毛或棉花,然后稍加修饰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平年堆绣使画面均匀平展、色块突出、装饰性强。立体堆绣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成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铺垫羊毛或棉花,使其成凸起状。

湟中堆绣的图案造型富有强烈的真实感,立体视觉表现突出,作品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六.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青海虫草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名贵的中草药,简称“虫草”。虫草属真菌(见麦角科),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

被寄生的幼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称为冬虫。冬虫因真菌菌丝逐渐发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从僵死幼虫的头颈部长出有柄的、细长的棒形子座,子座伸出土外,状似小草,称为夏草。僵死的幼虫与真菌的子座合称冬虫夏草(见图)。

虫草属真菌在中国有26种,已知24种能寄生在昆虫体内。寄主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和蜘蛛,以寄生在鳞翅目虫草蝠蛾幼虫的最为名贵。幼虫的寄主植物为珠芽蓼的地下茎。多生于草原地上。产于中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早在18世纪中国就已用虫草做药材,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性温,味甘,有补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等功能,主治虚劳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冬虫夏草中尤以产自青海省玉树州和果洛州的虫草为上品!

七. 青海省 海南 兴海县 青海寸寸儿

寸寸儿,青海家常汤面。用小麦面调成较硬的面团,揉匀擀薄,切成韭叶宽、约2寸长的短面条,下锅煮熟即可。汤面中配有肉丁和蔬菜的称肉寸寸;配有萝卜、洋芋和蔬菜并炝有葱花的称素寸寸。

八. 宁夏 固原 隆德县 隆德中药材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区,东与甘肃庆阳市、平凉市为邻,南与平凉市相连,西与白银市分界,北与宁夏中卫市、吴忠市接壤。总面积14422.1平方公里。

六盘山区地处欧亚大陆暖温带湿润森林草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草原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生态适宜幅度宽,适合多种中药材栽培,是我国西北主要中药材产区,载入《全国中草药汇编》的药用植物达420多种,其中盘贝母、桃儿叶七等是局地特有名贵中药材,黄芪、柴胡、秦艽、半夏等道地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名列前茅、质量享誉全国。

六盘山区远离工业污染源,具有打造“绿色”品牌的自然条件;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充裕,大面积旱作耕地和退耕还林地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资源潜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保证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环节劳动密集型生产的需要。

到2010年,在六盘山区建立60万亩中药材资源恢复区、60万亩林药间作基地、15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1万亩种子种苗基地,配套融仓储、运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我国西部药谷。政府制定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公司+农户”的生产机制,积极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九. 青海省 海南 共和县 藏靴

藏靴是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用品。从出土文物的考察中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青海都兰县一带就有革履靴鞋了。这种原始的靴鞋,原料为牛皮,用较厚的牛皮作底,薄一点的作面,底和面的缝合则用牛羊皮条,鞋口前端还有带毛的牛羊皮装饰。这种靴鞋或许可以说是藏靴的祖先吧。不过,它的后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已经更为精致、美观、合理、实用,能适应牧民群众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深受欢迎。


青海藏靴,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造型美观,形式多样,隔潮保暖,防水耐磨,而且久穿不易变形。这和生产过程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的传统工艺技术是分不开的。一张生牛皮要经过熟皮、染色,变成手感柔软,不干裂,无皱纹,色泽透亮的缝靴革,然后按图形分片裁出,用定形木植头依型缝制,靴底用牛皮5至7层,用麻绳缝制,纳靴底时不仅要求计码均匀、前后端正,而且每只靴底的针码不能少于57至58针。总之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十分讲究。


由于各地区间条件的不同,藏靴生产从材料到样式形成不同的规格和品种。从用料的不同,有全牛皮藏靴、条绒腰藏靴、花措稳腰截靴之分;形式上有长腰、短腰之别;用途上又有单、棉之不同。此外,还有骑马穿的长筒靴,定居穿的毡靴,喇嘛穿的中筒红布腰靴等。玉树地区称为"山巴"的长筒藏靴很有特点,装饰味浓,黑色靴面正中有金色线条,两侧有对称的红色或紫色条饰,长筒上没用彩色疆精条装饰,靴头尖向上翘,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十.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花花

花花是青海回族妇女们最拿手的面食,其外形美观,像极了美丽的花瓣,图案考究,样式纷繁,有石榴、莲花、菊花形状的,也有辣椒、茄子、蒜瓣、刀豆状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枣泥、红糖等,先将各种食材按其颜色的不同分别混入面中,做成一张张面饼,然后叠在一起,撮成五厘米直径的长条后,切成薄片入锅炸透即成,还有各种树木、花草、鸟兽状的。技法有塑、挽、切等,再经炸制。此食外形美观,入口香脆,是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小点心,也是回族朋友最常制作的美食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青海特产药材排行榜前十名青海中药特产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