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产葡萄新品 家乡特产推荐葡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7 05:23:43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葡萄

慈溪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浙江慈溪的新浦镇,,坐落世界闻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沈海高速杭州湾开发区出口),这里种植葡萄,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尤于这个镇的六塘南村的黎阳牌巨峰 ,金皇后较为著名。曾获得全国性的葡萄比赛金奖。这里土质肥厚,系长江冲下来的肥土堆积围涂而成。农民又有多年的葡萄种植经验。一到夏季,别处夏日炎炎,骄阳如火,可这里浓阴如织。一到七八月,葡萄熟了,满村都飘荡起葡萄醇厚的馨香,绿如翡翠,紫是玛瑙,客人是络绎不绝。如今都提倡大棚栽植了,葡萄的污染更少,颗粒更大,醇香也更浓厚。新品种是层出不穷!面积发展成主要以新浦六塘南为中心的种植基地周遍有崇寿四灶浦及“万亩贩”种植基地每年一年一度的慈溪葡萄节都会在慈溪六塘南南村 国家林业局0网7月7日讯 据悉,“慈溪葡萄”商标于日前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慈溪杨梅”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本市农业领域成功注册的又一个证明商标。据介绍,“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是慈溪市葡萄协会,商标专用权期限自2010年2月21日至2020年2月20日。目前,慈溪市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今年投产面积2.3万亩,年产量2.5万吨。而此次“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功,在提高地方“名特优”产品竞争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2'~121°42',北纬30°02'~30°24',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慈溪葡萄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慈溪市新浦镇、观海卫镇、周巷镇、掌起镇、龙山镇、胜山镇、逍林镇、慈溪杭州湾新区、坎墩街道、崇寿镇等地所属各村。

二. 甘肃省 张掖 张掖葡萄

张掖位于北纬38度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依祁连山,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西汉时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万亩、森林面积696.2万亩、湿地面积315.6万亩、荒漠沙化土地1700多万亩。全市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全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孕育了张掖这块戈壁沙漠中的绿洲。张掖区域位置独特、自然禀赋优越、资源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绿色生态城市”。独具特色的冷凉气候资源和北纬38度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使张掖获取了“中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殊荣。张掖市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据《甘州府志》记载,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首先在河西走廊种植和传播,随后发展到全国各地。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张掖当地出产的葡萄美酒成为万众瞩目的稀世珍品。盛唐时期,张掖葡萄种植日益兴起。此后1300多年,葡萄种植在张掖大地兴衰交替,绵延不绝。张掖葡萄种植的历史实践表明,张掖适于种植葡萄的范围较广。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我市适宜葡萄种植的最佳区域范围是:东经98°92′-100°86′,北纬38°60′-39°60′,东至甘州区与山丹县交界、西至肃南明花乡与酒泉金塔县交界、南至甘州区大满镇与花寨乡交界处、北至高台县罗城乡慕少梁,包括甘州区梁家墩、新墩、党寨、长安、碱滩、上秦、甘浚、明永、三闸、乌江、沙井、靖安、大满、小满等18个乡镇,临泽县沙河、板桥、新华、平川、蓼泉、倪家营和鸭暖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骆驼城、巷道、宣化、合黎、黑泉、罗城等8个乡镇,山丹县陈户、位奇、李桥、霍城等8个乡镇,民乐县三堡、-、顺化、南古和北滩等9个乡镇及肃南县白银、榆木桩乡等56个乡镇海拔在1300—2400米大片土地。这些地方,土壤大多以沙质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浆果着色和成熟;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在15.2℃—18.2℃,日照时数在8.9小时—10.2小时,昼夜温差大(12.6℃~14.5℃),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2200℃~3550℃之间,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保持;干燥清洁的空气、纯洁甘甜的祁连山冰雪融水、仅次于西藏拉萨的太阳辐射强度、加之稀少的降水,为生产有机、绿色优质葡萄提供了优越的气候自然资源基础和条件。至目前,张掖市所辖的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县1区,根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海拔梯度,种植不同品种的各类优质葡萄面积达5.08万亩.(其中:设施葡萄1.05万亩;酿酒葡萄2.34万亩;露地鲜食葡萄1.69万亩,带动种植农户38000多户),产量达6.918万吨,产值达4亿元。近年来,我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战略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为目标,用新理念、新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探索发展以节水、高效、安全为特征的绿洲现代农业上,我们立足实际,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设施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背景持续快速发展设施葡萄的路子我市于1995年开始引种红提葡萄,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2005年进行规模推广。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葡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做出加快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把发展设施葡萄产业纳入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围绕沿山冷凉带、荒漠边缘带和城镇郊区圈“两带一圈”,科学规划布局,制定优惠政策,规范标准生产,推广配套技术,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全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经邀请全国葡萄界知名专家及部分果品营销商,实地考察我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基地,专家一致认为:张掖市气候冷凉,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是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最佳区域,张掖市在设施葡萄延后栽培中,技术成熟、配套,且能生产出元旦至春节成熟上市的高档有机葡萄,市场潜力大,利用不同的海报梯度,可实现鲜食葡萄的周年供应。2008年至今,连续多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制定各类扶持办法,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各县区也先继配套出台适合了适合本县区实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全力扶持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在全市海拔1300—2400米的大片土地,大面积连片推广,种植以金张掖红提为主栽品种的设施延后优质红提葡萄。发展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成熟,农民增收效益明显,实现了当年定植,第二年挂果,第三年丰产的目标,亩均收入达1.8万元左右,单方水产值可达100元以上。经过短短3年,发展设施葡萄1.05万亩,设施延后金张掖红提葡萄种植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我市葡萄发展现状,特别是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我市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到2020年,争取达到5万亩左右。

三.地域范围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97°12′—102°20′,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玉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有耕地380万亩,人口128万,是甘肃西部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更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张掖葡萄是张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张掖葡萄”生产地域范围处于东经97°12′—102o20′,北纬37o28′—39o57′之间,按行政区划确定,具体包括:甘州区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浚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东大山林场、西城驿林场等19个乡镇、林场,临泽县沙河镇、板桥镇、新华镇、平川镇、蓼泉镇、倪家营乡和鸭暖乡等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宣化镇、合黎乡、黑泉乡、罗城乡、新坝乡等8个乡镇,山丹县清泉镇、陈户乡、位奇镇、李桥乡、霍城镇、大-乡、东乐乡、机械林场、山丹农场、山丹马场等10个乡镇、农林场,民乐县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永固镇、三堡镇、-乡、顺化乡、丰乐乡、南古镇、开发区、东滩苗圃等11个乡镇、开发区、苗圃,肃南县红湾寺镇、白银乡、康乐乡等3个乡镇,共计58个乡镇、林(农)场、苗圃,海拔在1350—2450米之间。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公顷,年产张掖葡萄5.25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张掖葡萄”果实色泽艳丽,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果穗松紧适度,平均纵径26厘米,横径18厘米,穗重750-1000g,果粒近圆形、大小均匀,无干缩果、无小青粒,果梗、果蒂鲜绿,平均单果重12g,最大单果重18g,固形物含量15g/100g以上,总糖13g/100g以上,适口性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张掖葡萄感官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表略)2.采摘的葡萄按感官要求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由果穗、果粒、色泽、成熟度、采摘期、破碎率与日烧率、病虫果七个指标确定。以果穗为第一判断标准。3.内在品质特性:葡萄理化标准见表2。(表略)(3)卫生要求:葡萄卫生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和表4。(表略)

三. 宁夏 吴忠 红寺堡葡萄

红寺堡葡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红寺堡区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的最佳地区之一。

吴忠市红寺堡区年均3060小时的光照、8.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以及优质的黄河水资源,使红寺堡成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的最佳地区之一,所产葡萄纯天然糖度达22%-24%、300种营养元素达到国家标准、抗癌单宁成分排在全国葡萄种植区前列。

截至2010年底,红寺堡已种植葡萄11.6万亩。红寺堡“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发展葡萄种植8.4万亩,总量达到20万亩,到2020年发展到30万亩。

四. 北京市 东城区 葡萄常

1894年阴历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时值阴历l0月,北京已进入冬季,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不禁赏心悦目,馋涎欲滴。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曰布及其妻所做。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曰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曰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

葡萄常的创始人常在,是蒙古族人。清道光年间,皇宫从蒙古选了一位公主进京,常在作为随从来到北京。咸丰登基后,蒙古旗人断了“钱粮”,常在只能以做小生意为生。有一天,他看到小孩子在玩泥玩具,受到启发,回家琢磨用泥土做成葡萄,再染色烧制,到街头叫卖,很受欢迎。这时,崇文门外花市一带,已集中了一批做绢花、玉器、首饰和料器的手工艺人,形成集市。常在又向料器行师傅学习,试着用料器烧制葡萄,比泥土更加逼真美观,可以乱真。于是,他就在料器葡萄上,不断琢磨、改进,终于自成一家,闯出这一手工艺品的奇葩。

1919年,葡萄常应邀参加了世界影响很大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了一等奖,使葡萄常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常在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后,由常在的三个女儿继续支撑门户,为了保住家传的绝活,三位姑娘均未出嫁。再加上常在的两个孙女常玉龄、常玉清,也与三个姑姑同命相怜,立志终身不嫁,以能把葡萄常的手艺传下来。姑侄五位“处女”,为此牺牲了青春和爱情,终生未嫁。

1966年的“文革”灾难,常家姑侄也遭到破孩。在不解和痛苦的煎熬下,常家姑侄先后有四人去世。粉碎“-”后,有关部门欲恢复“葡萄常”时,常家传人中只有常玉龄这惟一常氏传人,而且是70古稀老人了。1978年,常玉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从垒灶、吹珠到上霜,都亲自动手,并把家传绝技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常弘、常燕。

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她们看到一传媒介绍已经失传多年的“葡萄常”还有其他传人,于是姐俩找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于志海,表示作为“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她们要恢复这一200多年的传统技艺。于是,常弘、常燕姐妹二人从找原材料入手,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经过3个多月的试制,在2004年制作出第一件1米见方的葡萄盆景。为了确保作品能够代表“葡萄常”的家传技术,姐俩多方打听,寻找到了“葡萄常”曾经唯一一次将这一技术传送给外姓徒弟的李淑惠,并请她来认定。当时年已经70多岁的老人第一眼看见了摆在她面前的“葡萄”时,大吃一惊。同年,常弘、常燕姐妹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建国55周年民间艺术展,使这一民间绝技重现于世。

五. 北京市 延庆区 延庆葡萄

延庆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葡萄为延庆县一大之一。苏庄果树科技生态示范园占地千余亩,有名优葡萄、梨、李子、桃、杏,5个树种71个品种,是名副其实的“百果园”。

新鲜,刚从地里摘下来,直接就往嘴里填,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呢,多新鲜;绿色食品,用有机肥,不用农药,不用洗就敢吃;健康,呼吸农家新鲜空气。

延庆和怀来同处延怀盆地,1958年之前同属一个县,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区域。延怀河谷产区位于首都西北门户,是世界上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的葡萄及葡萄酒产区,拥有7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史》之《耶律楚材传》。延怀河谷产区共建发展,是两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实现两县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促进两县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互补共进、提档升级的现实需要。

地域范围

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八达岭长城脚下,距北京城区70公里,地处北纬40°16′-40°47′,东经115°44′-116°34′,延庆盆地北靠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南依有八达岭长城的军都山,为南、北、东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保护区域面积1993.75平方公里。现生产面积达2万亩,2014年达6万亩。主要分布在县西部沿北山和南山的张山营镇、旧县镇、香营乡、永宁镇、八达岭镇和康庄镇等地。现年产量680万公斤,产值2856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主要包括: 1、外在感官特征:延庆葡萄果穗整齐,果粒均匀,果实着色浓艳,果粉厚,肉质脆,风味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葡萄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达16%以上。 3、质量安全要求:延庆葡萄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有机食品标准体系及延庆葡萄生产地区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禁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六.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九仙山葡萄

九仙山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曲阜九仙山及其周边地区,林果资源丰富,为历代衍圣公府重要的果品供应地,主产葡萄、枣、苹果、樱桃等干鲜果品,尤以葡萄种植面积、产量最大。本地区光照充足,水源清洁,土壤结构合理、营养丰富,加上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所产九仙山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酸甜适口,穗型规整,色泽艳丽,晶莹美观,营养丰富,品质上乘,鲜食风味极佳,被誉为“果中珍品”。2012年8月,九仙山葡萄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保护地域范围为曲阜市北部九仙山地区的吴村、董庄、姚村、时庄、小雪5个乡镇的17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北纬35°31′~35°49′,东经116°51′~117°13′之间,海拔为40~300米之间。

地域范围

九仙山坐落于曲阜市北部,距城区18公里。西与兖州市相接,北连泰安市宁阳县,东邻泗水县,南接邹城市。九仙山葡萄地理标志申请登记保护地域范围为曲阜市北部九仙山地区的吴村、董庄、姚村、时庄、小雪5个乡镇的17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北纬35°31′~35°49′,东经116°51′~117°13′之间,海拔为40~300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2000公顷。总产量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九仙山葡萄果实个大、果穗圆锥形,果粒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g.果皮中厚、紫黑色。草莓香型,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九仙山葡萄营养丰富,果实的可食部分≥82.0%,可溶性固形物≥14.0%,总酸≤0.7%,每百克鲜果肉中含钾≥45.0毫克,钙≥1.5毫克,维生素C≥4.0毫克。 3、安全要求:大气、灌溉水、地表水、药防执行标准:GB3095—1996大气质量标准、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2002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七.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大庄葡萄

贵池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境内的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为保护其品牌,已对大庄葡萄进行了注册登记,每年一度的“大庄葡萄采摘月”活动更使大庄葡萄名声大噪。

八. 四川省 眉山 彭山区 彭山葡萄

彭山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彭山葡萄

目前,彭山已建成特色葡萄产业2.3万余亩,培育了36个品种。以采摘节的主会场观音镇果园村为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89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44.43%。

四川省彭山县现辖行政区域

《彭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彭山葡萄生产范围的通知》,彭府函〔2014〕45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422/T25-2009《彭山葡萄种植技术规范》

九.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滨珠”葡萄

“滨珠”葡萄

温岭市滨海镇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滨珠”牌葡萄,是合作社利用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和气候特征,采用国内独创的连栋大棚栽培技术的优质果品。品种主要为欧美杂交种的巨峰、藤稔,欧亚种(提子)的京玉、红地球、美人指等,品种均经多年的改良与适应性栽培。

基地规模5000亩,主要分布在水气土壤环境好、远离污染的五一塘、团结塘、东风塘等地,并采用绿色果品栽培技术,所产果品外形美观,着色好,风味特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国内同类果品中的精品。2005年9月滨珠牌葡萄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十.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山葡萄

野生山葡萄是永福县著名特色产品之一,其果实呈紫黑色,果汁丰富,是酿制葡萄酒的好原料,也是制汁的好品种。山葡萄汁味酸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

福建福安特产葡萄闽东特产巨峰葡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