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给孩子带 恩施土家女儿城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3 17:41:58

一.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带把肘子

大荔带把肘子源远流长。 是陕西大荔传统名菜,为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大荔县)城里厨师李玉山创制。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属蒸菜类,在秦馔筵席上久负盛名,《中国菜谱》秦菜部分把其列为第一名菜。作酒菜、饭菜均可。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

它的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带脚爪的猪前肘刮洗干净,肘头朝外,肘把(肘爪)朝里,肘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在正中由肘头向肘把沿着腿骨将皮刨开,剔去脚骨两边的肉(三面离肉),底部骨与肉相连,使骨头露出,然后将两节腿骨由中间用刀背砸断,入汤锅煮至七成熟捞出,辗干,趁热用红酱油涂抹肉皮。取蒸盆,底放八角、桂皮等调料,再把骸骨用手掰断,不伤外皮,将肘皮朝下装入蒸盆,整成图形,撒入精盐,用消过毒的净纱布盖在肉上,再将甜面酱、葱、红豆腐乳、红着油、白酱油、姜、蒜等在纱布上抹开,上笼蒸熟蒸烂取出,揭去纱布,扣入盘中,拣去八角,上桌时另带葱段和甜面酱小碟。

其风味特点是:肘肉酥烂不腻,肘皮胶粘,香醇味美。是一道富含蛋白质、钙质的菜肴。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玄参

巴东玄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玄参规范种植正式获国家GAP认证。

巴东玄参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经过历时8年的艰辛努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终于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验收。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第37号公告,正式批准巴东玄参获得中药材GAP认证,据了解,巴东玄参是我省第一个GAP认证的中药材。

自去年底巴东玄参通过专家组验收后,玄参价格一路飙升,从认证前的5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1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有力推动了全县玄参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玄参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550万元。

巴东玄参的种植对空气、土壤、水源等要求极其严格。巴东玄参主产地森林覆盖率均达7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未受过任何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药农主要使用厩肥,不加施农药,使巴东玄参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面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巴东县政府于2010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9个乡镇海拔500米至1700米的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贡米

宣恩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恩贡米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的。宣恩盛产的稻谷柔软可口,油香滋润,历史上长期敬奉土司衙署食用,被历代奉为“宣恩贡米”。

宣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绿色食品的盛产之地,宣恩素有“贡品之乡”的美誉。由于宣恩盛产的稻谷柔软可口,油香滋润,历史上长期敬奉土司衙署食用,被历代奉为“宣恩贡米”。经检测,宣恩贡米除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外,还含微量元素“硒”,是天然补硒佳品。

宣恩县是“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之一,该县境北有覃家坪贡米,南有木龙寨贡米。以此为依托,该县已在黄家河、木龙寨、覃家坪、西坪等区域建立富硒贡米核心种植基地。2007年,宣恩与湖南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种植富硒贡米取得成功。其中,“木龙寨”大米和谷物制品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标识,宣恩富硒贡米系列产品在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博览会上数次获得金奖。

宣恩贡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高罗乡、李家河乡、珠山镇、长潭河侗族乡、晓关侗族乡、椒园镇、万寨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木瓜

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皱皮木瓜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部后晒干;光皮木瓜纵部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后,晒干。切片生用。

作为水果食用的木瓜实际是番木瓜,果皮光滑美观,果肉厚实细致、香气浓郁、汁水丰多、甜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之雅称,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种以上氨基酸及钙、铁等,还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碱等。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足供成人整天所需的维生素C。木瓜在中国素有“万寿果”之称,顾名思义,多吃可延年益寿。

木瓜营养分析:

1、健脾消食: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现代医学发现,木瓜中含有一种酵素,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2、抗疫杀虫:番木瓜碱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结核杆菌及寄生虫如绦虫、蛔虫、鞭虫、阿米巴原虫等作用,故可用于杀虫抗痨。

3、通乳抗癌: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于通乳及治疗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补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补充人体的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抗痉挛: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碱具有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木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缺奶的产妇、风湿筋骨痛、跌打扭挫伤患者、消化不良、肥胖患者;

2、不适宜孕妇、过敏体质人士。

木瓜食疗作用:

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等病症。

木瓜做法指导:

治病多采用宣木瓜,也就是北方木瓜,不宜鲜食;食用木瓜是产于南方的番木瓜,可以生吃,也可作为蔬菜和肉类一起炖煮。

1、舒筋活络。用于湿痹引起的肢体拘挛疼痛,本品能祛湿邪,解拘挛,舒筋络。常配牛膝、威灵仙同用。

2、和胃化湿。本品气香能醒脾和胃,味酸能生津空运舒筋,常用于治疗胃失和降的呕吐、疼痛、泄泻。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桐油

桐油,用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等。婴儿拉肚子、感染风寒之后,母亲在手心点一滴桐油,用火烤热,把温暖的手掌放在婴儿的背心和肚脐上揉搓或抚摸,其疗效有时候比吃西药更好。迷信鬼神的人,还用桐油炼妖、炼鬼。所谓炼妖、炼鬼,就是把桐油淋在石头上、树桩上、牛粪上,火烧之而已。

榨桐油的作坊,叫油坊。油坊里有巨大的石碾磨。用马或牛拉动石磨,碾碎桐子树的种子。

把碾碎了的种子,放进木榨。木榨的前方,油坊的梁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叫杵。几个男人,抱着杵,使出吃奶的劲,向前撞击木榨。

嘴里发出“嗨”一声喊,杵与榨撞击时发出“啪”一声响,桐油便一丝一丝地流了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打油。

除了榨桐油之外,油坊还榨菜油和茶油。

油榨出来之后,渣滓被压成饼状,叫枯。菜枯可以做肥料。茶枯,除了做肥料之外,还用来闹鱼(闹:方言,即毒杀的意思)。茶枯很香,在河里撒几饼,鱼群就游过来吃。吃了茶枯的鱼,便一条一条地肚皮朝上,浮出水面,任人捕捉。桐枯也是很好的肥料。栽红薯苗的时候,在根部裹一点桐枯,就不用施别的肥料。红薯藤上不长虫,挖红薯的时候,连土里也见不到蚂蚁。

来凤桐油甲天下,卯洞(漫水乡、百福司镇)桐油甲来凤。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杨梅

来凤杨梅,是武陵山区稀有珍果,水果中的珍品。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果中大,重约12克,圆形,色淡紫红至紫黑,肉质细软,甜酸多汁,核小,品质上等,营养丰富,风味佳美,正值一年中鲜果淡季,故倍受消费者青睐。树冠葱翠,姿态优美,终年常绿,又是绿化的优良树种。全县有百年以上的古杨梅108株,其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

素有“湖北杨梅第一乡”美誉的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位于来咸路26公里处,素以古村、古道、古杨梅、古院落、古寺庙、古戏楼和黄柏、贡米闻名,距离恩施市130公里、张家界200公里,省道利智线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一千多年的杨梅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湖北省的90%以上,是武陵山唯一无公害绿色产业杨梅生产基地。

三胡乡独特气候、土壤条件和上千年的栽培经验,加上政府引导,现有杨梅14000亩,有9000多亩进入丰果期。2005年,杨梅卖到 40元 /公斤,直到2010年,三胡的杨梅还是卖30元 /公斤,这主要是三胡引进的杨梅品种,比原产地更甜,略有一点酸味,颜色鲜艳,果形大,市场销路一直很好,知名度高,这几年的销售价格一直很高。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干锅兔

干锅兔 配料:

原料:兔肉;

辅料:笋子、藕、胡豆;

佐料:盐、鸡精、白糖、料酒、生抽、干海椒、干花椒、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姜、葱、蒜;

干锅兔 制作方法:

1、兔肉洗净、切块、焯水

2、起油锅、调糖色、糖色起泡时将兔肉下锅上色,加料酒、姜、蒜爆炒去腥味,加干海椒、干花椒炒香,后加辅料,葱段一并炒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加鸡精、生抽起锅。

十.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如春带皮牛肉

特点是麻而辣,带皮牛肉滑而嫩,体现了川味的特色。原料采用鲜带皮牛肉,鲜朝天,小米椒、姜等调料。制作方法:将姜片、辣椒段两种放入油锅中煸炒,加入牛肉放入小米椒水,加入白糖、蚝油、鸡精放冷水至将牛肉全部遮盖一起煮。等锅里的水煮干一半时,放入切好的芹菜段,干辣椒放入味精,再淋上花椒油翻炒几下,就起锅入盘。
湖北恩施特产送人必买清单恩施特产送礼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