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土特产集团 查干湖买特产在哪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7 21:51:01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镇湖刺绣

镇湖刺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湖刺绣,是指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生产的刺绣产品。镇湖是“苏绣”的发源 图1 镇湖刺绣

.地,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以精美的绣工、多变的针法和丰富的形象著称。镇湖刺绣不仅从创意、种类、针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作品在国际和中国国内的大型展示展览评比中,屡获殊荣。.

发展历史

镇湖刺绣,起源于服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镇湖 图2 镇湖刺绣产品

.刺绣历史上用来区分贵贱和等级,成为财富、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经历了民间绣、闺阁绣和宫廷绣三个历史发展过程。2005年,镇湖刺绣,成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织绣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和2000年,镇湖先后被江苏省和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

镇湖经济的发展以刺绣、服装等第三产业为主。苏绣的绝大部分产自于镇湖 图3 苏州镇湖绣品一条街

.。镇湖2万多人口中,有近8000千名从事刺绣的绣娘。1998年镇湖建成了一条集生产、销售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绣品街,长约1700米,吸引了300多家刺绣经营户,使镇湖刺绣品形成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镇湖刺绣市场的发展。2005年,绣品街共接待刺绣旅游购物人数达到18.6万人次,其中许多是来自法国、英国、韩国、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参观团和短期学习班,刺绣已成为镇湖一张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名片。与此同时,镇湖已成为刺绣品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绣品经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截止2006年,镇湖刺绣从业人员达11000人,占镇湖全部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其中绣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从事刺绣品的销售、设计、装裱、镜框制作、运输以及面料和丝线供应等。2005年镇湖绣品全年销售额达到4.98亿元。镇湖刺绣在传承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艺术的理念、技巧,不断推陈出新,有的绣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镇湖刺绣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镇湖刺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海子湖青鱼

海子湖青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子湖(又名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淡水通江湖泊,东西长30公里,湖面平均宽4公里,水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为岗地、平原、湖泊、河流、滩涂兼有的多样性地貌,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具有蓄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湿地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宝地。

纪南镇境内有长湖、海子湖、庙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水产业一直是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友信合作社大力推广“1115”青鱼专养模式,即1亩水面产青鱼1吨,实现产值1万元以上,获纯利5000元以上。合作社带动荆州区青鱼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并辐射带动荆门、枝江等周边县(市)500多户农户发展青鱼养殖。2009年,合作社申请注册海子湖牌商标,产品顺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0年11月,海子湖注册商标正式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海子湖(长湖)流域以及与海子湖(长湖)连通的水域

《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荆州海子湖(长湖)青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荆区政函〔2013〕21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海子湖青鱼》(草案)

三.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郑湖板鸭

郑湖板鸭

四.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南阳湖韭菜

南阳湖韭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观,锋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张小泉"等名剪齐名。棉湖剪刀除供日常生活之用的剪刀外,近年又研制开发出园艺剪刀系列产品,有20余个。

六.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四子王旗 查干伊德

查干伊德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地区不同,其品种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七. 江西省 九江 永修县 柘林湖鳜鱼

柘林湖鳜鱼是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柘林湖鳜鱼,又名斑鳜。其肉鲜味美,富含高蛋白和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

柘林湖山清水秀,湖面宽广,海拔高程20-150米,是江西省最大的人工湖。由于柘林湖水质清新,饵料丰富,给斑鳜的自然繁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使得斑鳜的产量与日俱增。

永修县柘林湖斑鳜,又名岩鳜、玉鳜、石鳜,因身体上布满黑色斑纹并长期生活在湖底岩石丛中而得名。其肉鲜味美,富含高蛋白和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同时,脂肪含量低,骨刺少,具有益气力,补虚劳,令人健肥,益脾胃,治肠风泻血,滋补强身,美容等功效。

1999年以前,当地渔民仍沿袭用传统的捕捞方式进行斑鳜捕捞,以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随着柘林湖旅游业的发展,加上韩国等国外市场对柘林湖斑鳜的需求量增大,以及国家“压缩捕捞,发展养殖”渔业政策的出台,光靠捕捞的野生柘林湖斑鳜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自1999年起,柘林湖周边渔民充分认识到柘林湖斑鳜的真正价值,部分渔民开始充分利用柘林湖斑鳜资源丰富优势,从事斑鳜人工网箱养殖活动。

由于当地政府重视,网箱养殖斑鳜效益好,养殖户积极性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网箱养殖数量由过去的几十箱,发展到数千箱,产量由过去的几吨、几十吨,发展到如今的几百吨,每年出口韩国的斑鳜达300余吨。2011年,随着永修县白莲湖国家级鳜鱼良种繁育场的建成,为斑鳜养殖提供了物质保证,江西永成特种水产有限公司在立新乡精养鱼池进行了斑鳜池塘网箱养殖试验,获得初步成功;2012年,永修县“百大”项目之一就是“柘林湖万箱鳜鱼鲈鱼网箱养殖”, 改造标准化网箱2000余箱,为全县打造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年,永修县在三角、立新、永丰等乡镇场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开展鳜鱼池塘养殖,规模达千余亩。

八. 重庆市 合川 合川湖皱丝瓜

合川湖皱丝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合川湖皱丝瓜是重庆合川的。

伏皱丝瓜是合川区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对其田间优良变异株系进行连续三年的自交纯化、单株单株单瓜定向选种和二年株系内定向选择,选育出性状表现稳定,具有合川伏皱丝瓜的基本特征,且雌花较早、第一结瓜节位较低、前25节的座瓜率较高、早期产量较高的三个优良品系,作为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其中A8-4-1比伏皱丝瓜农户自留种的第一雌花出现早6天,第一瓜结位降低5节,前25节的座瓜率提高9个百分点,平均单瓜重增加22克,在 7月20日前的早期产量增加731.4千克/666.7平方米,增产29.87%,作为合川伏皱丝瓜的改良种进行推广。同时,用合川伏皱丝瓜的优选变异株系A8-4-1为母本与外地品种“合引—530”的杂交后代F8-1-1,其第一瓜结位在6节,前25节的座瓜率达到59%,7月20日前的早期产量3589.1千克/666.7平方米;与A8-4-1相比,第一雌花出现时间提早4天,第一瓜结位降低1节,前25节的座瓜率提高12个百分点, 7月20日前的早期产量增加408.94千克/666.7平方米,增产12.86%,但其综合表现略次于重庆市农科所育出的春帅丝瓜,可作进一步研究提高。

2014年,重庆市合川区蔬菜技术指导站申报的“合川湖皱丝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所在地域:

重庆

申请人:

重庆市合川区蔬菜技术指导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合川湖皱丝瓜产地保护范围为南津街街道、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云门街道、大石街道、盐井街道、草街街道、双凤镇、狮滩镇、土场镇、清平镇、三汇镇、涞滩镇、龙市镇、钱塘镇、肖家镇、沙鱼镇、官渡镇、小沔镇、双槐镇、香龙镇、铜溪镇、渭沱镇、太和镇、古楼镇、隆兴镇、三庙镇、龙凤镇、燕窝镇、二郎镇共30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8ˊ37"至106°40ˊ37"、北纬29°51ˊ02"至30°22ˊ24",东西宽69千米,南北长58千米。合川湖皱丝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规模为1334公顷,年产量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合川湖皱丝瓜果实长圆筒形,浅绿色,表皮有深绿色条纹,密生白色短茸毛并有皱褶。单嫩瓜重300-500克,长25—30厘米,横径4-5厘米,横截面近圆形。果肉白色,种子少,易去皮,质地致密、嫩脆,口感细2、内在品质:硬度≥7.6kg/平方厘米,可溶性糖≥3.0%,蛋白质≥0.20%,粗纤维≤7.8%。 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产品质量符合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九. 江西省 新余 渝水区 仙女湖野生鱼

纯天然干白鱼、干鱼块:白鱼,又名翘嘴巴,是一种喜欢捕食水中动物的鱼类,是仙女湖优质天然野生鱼。它肉质白嫩,口感清爽。本产品经过传统腌制和科学配方烘干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居家、旅游、宴席、馈赠的理想佳品。

十.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黄陂湖河蟹

黄陂湖河蟹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黄陂湖的。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黄陂湖河蟹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3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主要由17块水面组成。黄陂湖养殖区域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底栖生物丰富,养殖季节平均水深2米,这种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河蟹、青虾等甲壳动物生长的良好场所。用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

据了解,庐江县现有河蟹养殖面积5.5万亩,年产量1800吨。近年来,庐江“河月示”、“黄陂湖”、“天湖”等品牌螃蟹纷纷在国际、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庐江县通过推广“种草、移螺、调水、稀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年平均产河蟹5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香港、日本等地。预计到2015年,庐江河蟹养殖面积将达6.5万亩,年产优质河蟹2200吨,产值达2.6亿元。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黄陂湖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黄陂湖河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产地范围。

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庐江县黄陂湖湖体;庐城镇、泥河镇、白湖镇、龙桥镇和盛桥镇所辖的与黄陂湖毗连水域,主要包括与黄陂湖水系相通的县河、黄泥河、兆河、西河等支流水域和池塘,总面积为370平方公里。

(二)专用标志使用。

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庐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陂湖河蟹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三)黄陂湖河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

二、生长环境

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水位可控,春季保持水深0.8m至1.2m;夏季保持水深在1.5m至2.0m,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水体透明度≥60cm,pH值7.3至8.5,溶解氧≥6mg/L,软泥层≤8cm,水草覆盖率≥70%,水草生物量湿重≥4500g/㎡,底栖动物生物量≥ 256.31g/㎡。

三、养殖管理

1. 蟹种来源:选自产地范围内的合肥市级河蟹良种场,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2. 养殖方式:产地范围内湖泊围网养殖、池塘养殖。

3. 蟹种放养:2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只/㎏至200只/㎏的蟹种,放养密度为190只至210只/667m2(亩)。不投放性早熟蟹种。

4. 喂饵:植物性饵料为玉米、小麦、豆饼、蕃薯、南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饵料为小杂鱼、螺蛳、河蚌等。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与暂养

1. 捕捞:捕捞时间从9月底开始,起捕规格雄蟹≥160g/只,雌蟹≥125g/只。

2. 暂养:捕获的河蟹应分雌雄和规格在湖中设置围网暂养,或用网箱暂养。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背厚;蟹味浓郁,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

查干湖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松原市查干湖特产公司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