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特产小米 河北省哪的小米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1 01:24:55

一. 河北省 廊坊 大厂 大厂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究其历史,之所以能发展流传和出名,归纳起来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这里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任何铺张浪费都是“古那海”(罪过)。

其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

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

二.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香河县花丝首饰

香河县花丝厂生产的花丝首饰,以工艺精细,花色品种多,质量信得过,在国际市场赢得了“东方首饰一枝花”的赞誉。
花丝又称垒丝。是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制成的首饰。中国的花丝工艺历史悠久,香河花丝首饰是中国古老的垒丝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以极细的金丝或银丝的缠绕、层叠为基础,经掐、盘、粘、焊、镶、嵌等工序,再加上宝石、烧蓝、点翠、镶金等工艺,制成各种造型和纹饰的工艺品,其特点是色彩斑斓,纤细精致,样式新颖,优雅喜人。
香河花丝首饰取材广泛,从花鸟、草虫到各种动物、水族,无一不有。品种包括发饰、耳饰、手饰、带饰、佩饰等,花色样式达1200多个。产品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三. 河北省 廊坊 霸州市 霸州扎刻

扎刻以高梁秸杆为主要原料,扎刻鸟笼、蝈蝈笼、亭台楼阁、各种器具。信安农民周文华,他的作品结构复杂,造型恢宏华美,制作精工别致,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他几十年如一日,先后扎刻了信安“魁星楼”、北京“王凤牌楼”、“正阳门”、“天安门”、“琉璃塔”、“景山亭”、“故宫角楼”和“望江亭”等作品。曾在广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展出,并远渡重洋到日本展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四. 河北省 廊坊 安次 安次甜瓜

安次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安次区厚皮甜瓜栽培始于1987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面积已达3万亩,年产甜瓜9万吨,产值可达1.8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厚皮甜瓜主产区之一。安次区于1996年注册了“金都”蜜瓜品牌,至今已有15年之久。该区于1997年被中国研究会命名为“蜜瓜之乡”, “金都”蜜瓜品牌于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并在97北京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99年又被列为河北省22种名牌农产品之一,并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铜牌。近年来,在2006--2009年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均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安次甜瓜”基地位于安次区杨税务乡,辖辛其营、北茨平、孟村、西太平庄、柴家务、南固城、东固城、西固城、大北市、小北市、安乐、前南庄、后南庄、小茨乡、小麻村和大垡等16个村街,地域范围为东径116°40′65.01〃~116°36′14.88〃,北纬39°23′17.07〃~39°29′37.05〃之间,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中心地带,廊坊市区腹地,东临天津郊区、南临霸州市、西临永清县、北临北京郊区。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生产面积333公顷,年产甜瓜15000吨。

“安次甜瓜”品种以天蜜脆梨为主,风味独特,是我国唯一脆梨风味的甜瓜品种,其白如玉、甜如蜜、脆如梨。其外观形状为椭圆形,果皮较厚,果皮纯白色,光滑靓丽,晶莹剔透,单果重1.0~1.5千克;瓜肉白色,质地细密,脆爽似梨、甜美多汁、香甜可口。耐储运性极强,自然条件下可贮藏30天。其内在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营养物质。经检测,总糖含量达7.6%,明显高于普通甜瓜,纤维素含量0.22%,明显低于普通甜瓜,因此形成脆爽、甜美的独特品质。

安次甜瓜

地域范围

安次甜瓜基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辖杨税务乡辛其营、北茨平、孟村、西太平庄、柴家务、南固城、东固城、西固城、大北市、小北市、安乐、前南庄、后南庄、小茨乡、小麻村和大垡等16个村街,地域范围为东径116°40′65.01″~116°36′14.88″,北纬39°23′17.07″~39°29′37.05″之间,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中心地带,廊坊市区腹地,东临天津郊区、南临霸州市、西临永清县、北临北京郊区。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生产面积333公顷,年产甜瓜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安次甜瓜风味独特,是我国唯一脆梨风味的甜瓜品种,其白如玉、甜如蜜、脆如梨。安次甜瓜形状为椭圆形,果皮较厚,果皮纯白色,光滑靓丽,晶莹剔透,单果重1.0~1.5千克;瓜肉呈白色,质地细密,脆爽似梨、甜美多汁、香甜可口。耐储运性极强,自然条件下可贮藏0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总糖含量达7.6%,明显高于普通甜瓜,纤维素含量0.22%,明显低于普通甜瓜。

五.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小磨香油

文安小磨香油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文安小磨香油历史悠久,原料精良,工艺考究,色泽澄亮,纯净浓香。它既是烹饪的上等用油,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周边各市县乃至京、津诸地,均享有盛名。

小磨香油的原料是芝麻。芝麻既称这种植物,又称这种植物的种子。芝麻富含油脂,故称“脂麻”;芝麻原产自非洲,相传汉代张骞在西域得其种,故称“胡麻”。晋石勒时讳“胡”字,改为芝麻。芝麻榨油技术是芝麻传入中国后开始的。

文安的小磨香油当然也和芝麻的种植有直接关系。不过,文安种植芝麻的历史,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至明末创修《文安县志》才有记载。文安人对芝麻情有独钟,“要发家,芝麻瓜”的民谣流传已久。民国9年(公元1920年),城内辟有芝麻交易场所——芝麻行。《河北通志稿》记载文安造油业作坊的户数:民国21年(公元1932年)50家、22年48家、23年51家。在这些户数中,估计小磨香油至少占一半。

据小磨香油世家在世人薪火相传的回忆,文安最早的(是回忆中最早的,实际不一定是最早的)香油坊是县城东关外姓马的大户人家开的。清光绪年间,吉村农民张树春在这家当长工,经常到香油坊打杂、帮忙,慢慢学会了小磨香油的技术。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张树春回到老家,自己开了一家香油坊。后来,他儿子张恩荣又接着干。到第三代张学增,社会1,香油坊时开时关。人民公社化后,生产队办副业,张学增又为生产队开香油坊。第四代张法明、张法信、张法光也各自在生产队开办香油坊。直到张永强、张永良、张同喜,共计五代世家。第五代遇上改革开放时期,香油坊又重新由个人开办,张永强、张永良两家迁移到县城蔬菜市场西侧,张同喜仍留在本村。吉村另一家香油坊是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村民王汝从开办的。第二代王树德经历了自家开办和生产队办两个阶段。第三代王鸿起仍在生产队干,直到1981年又自家开办。第四代王国祥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艺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建立了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址迁至黄甫农场食品工业园内,改作坊为工厂,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王家务村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据张树芝老人回忆,第一家香油坊是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张万香开办的。其子张洪皂继承父业,到人民公社化后,张洪皂又为生产队开香油房。在生产队里,他带出了一批小磨香油的技术人员。至今,该村仍有5家香油坊。此外,东关、冯郭、郭辛庄、留郡、大叩皂、阜安、边王赵、马庄等村庄的香油坊开办时间也较早,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纵观文安小磨香油的发展历史,清代及其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约有20余家,人民公社化期间,生产队共办香油坊100余家,这些香油房规模都很小,一般每家每天仅磨芝麻50斤,甚至有的两天磨50斤芝麻。香油坊由个人开办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香油坊时增时减。进入21世纪,香油坊基本上趋于稳定,大约80余家,其中城内(防洪堤内)8家,城外70余家,分布在县域各地。这些香油坊的数量比生产队时虽然减少了,但每家的规模都扩大了。至2005年,每家香油坊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廊坊利珠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最快,已成为拥有一整套生产流水线的现代工业。

六. 陕西省 延安 陕北小米

陕北小米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延安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1935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小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传遍全中国。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近年来,经过科学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装延安香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应求。( 延安)

七. 河北省 廊坊 文安 文安熬鱼

   文安熬鱼:处于冀中腹地的文安大洼,河道纵横,淡水资源丰富,以盛产各类淡水鱼闻名于外。德归镇尤为突出。据《文安县志?物产篇》记载“淀内鱼多,品种且杂达百,当推首者,德聚(德归古称)也”。德归出产的银鲫、乌鱼锥、铁刺、雪莲等淡水鱼,肉厚多汁,鲜美爽口,为历代所颂誉。昔日文豪苏洵任文安县丞时到德聚采集民风,当地农民以银鲫待之。苏公品后赞不绝口,写下了“揭锅十里,云端坠神仙”的诙谐诗句。北宋年间的农民义军首领宋江抗辽回师,途经德聚,当地渔人陈某捕鱼三十余种,以鱼宴款待义军。宴后,义军众首领意犹未尽,赞叹“此鱼之味美,尤胜梁山。” 据科学分析,德归镇出产的淡水鱼类,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铁、锌、硒、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食用后能够活血通络,美容养颜,清脑明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淳朴勤劳的德归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清湛烹好技艺,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四海宾朋。许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以能够品尝德归鱼宴为幸事,并作为当地带回家中馈赠亲朋。

八.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果子干儿

果子干儿

据传1866年同治皇帝九岁那年,他私自越出丰泽门,走出紫禁城。小同治第一次溜出宫,大开了眼界,一切都那么新鲜。他看见一群小孩围在一辆摊车前,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碗,小贩正从车里舀一勺东西放在小碗里,孩子们就拿着小勺“呼呼”地把东西吃个精光。小同治看傻了眼,口水流了好多。他走过去问:“这是什么东西?”小贩说:“小少爷,这个叫冰冻果子干儿,酸甜冰凉,可好吃了,尝尝?”

小同治从没听人叫过他“小少爷”,觉得很有趣儿,便爽快地接过碗大吃起来。一口下肚沁人心脾,好痛快!正吃得津津有味,几个正火烧火燎找他的太监看到了他,赶忙跑了过来。情急之下小同治掀起衣襟,把剩下的冰冻果子干儿一股脑儿倒进了衣兜里,湿漉漉地兜着跑回了宫。众人也便知道了这就是当朝的小皇帝,小皇帝被抓回宫的时候都不舍得扔掉的果子干儿也真是出尽了风头。

九. 河北省 廊坊 三河 三河小熏鸡

小熏鸡

小熏鸡是三河一道传统美食,既可以用于佐酒下饭,又可以当主食食用。其色泽金黄泛红,肉质鲜美,清香爽口,享誉京津廊一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小熏鸡始创不详,清朝末年市场便有销售,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有证可考于清朝末年三河城内一洪姓人家以此为业,后又有刘姓经营。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熏鸡种类很多,而三河小熏鸡独特之处在于“熏”制原料独特:用糖,而不是锯末或其它东西。用糖也很讲究,根据季节和食者需求选用白糖、红糖和冰糖。现在三河正宗的小熏鸡有老唐熏鸡、谢记熏鸡,都位于三河的鼎盛街,味道鲜嫩,都是3个月的小公鸡,是给外地亲友的送礼佳品。

十. 河北省 廊坊 香河县 手风琴

手风琴

香河天音乐器有限公司,是“爱迪牌”手风琴的专业生产企业。建于1975年,现有职工180人。生产的手风琴80%出口。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可靠。有8贝司至120贝司20多个规格、30多种花色的键盘式手风琴。最新研制的25贝司至120贝司系列自由低音手风琴,自由低音手风琴已获国家专利。爱迪产品不仅畅销于国内,并销往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手风琴爱好者的喜爱。“爱迪牌”手风琴,品质优良、技术先进、售后服务周到。

河北特产小米河北石家庄特产小米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