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白朗特产 日喀则市江孜县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09:45:16

一. 西藏 日喀则 江孜县 藏餐羊血肠

藏餐羊血肠

藏族地区,无论是农民还是牧民,每宰一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将羊血灌入小肠内煮沸而食,又香又嫩,品尝一口,满嘴生香,十分解馋,别有风味。血肠的制作极为简单。

先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肉中放入适量的盐、花椒、糌粑粉少许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法与制香肠同。吃时不虽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既又血香,又不腻口。血肠的烹饪方法也别具特色。将灌好的血肠放入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便立即起锅,盛入盘内,全家席地而坐,割而食之。

二. 西藏 日喀则 仁布县 邦典

第一次在拉萨听到藏语“邦典”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隐约知道它与藏族服饰有关。有一天和一位藏族朋友逛街,她说要给自己的母亲买一个“邦典”,我才知道“邦典”也就是在我们老家(我是一个康巴藏族)被称为“布夜”,汉语称为“围裙”的东西。

“邦典”是已婚妇女才配戴的,五彩的布条缝制而成,极像天边的彩虹。“邦典”可以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和西藏地区的“邦典”相比,康巴的“布夜”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布夜”是用黑色的布或者是黑色的缎子做成的,不管布料怎么变,颜色永远是黑的。

时代变迁,穿藏装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很少有人知道“邦典”的来历了。为了知道“邦典”的来历,我向外婆发起“攻势”,一个电话过去非要她告诉我“邦典”是怎么来的。外婆被我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告诉我在旧社会“邦典”就是一块遮羞布,延用至今,就是一种习俗。这时在旁边的大姨说,因为我们那里是农区,在地里做农活的时候,“布夜”可以拿来擦汗,可以取下来放在头上遮太阳,下雨了还可以用来遮雨。外婆和大姨说到这里,我似乎知道为什么康巴的“布夜”是黑色的了。而西藏的“邦典”之所以做得那么漂亮,可能是更容易让大城市的时尚妇女们接受。大姨说:“现在这边做农活的人也开始少了,很多年轻一点的妇女都戴西藏的‘布夜’,因为好看吧!只有一些上了年龄的人还是戴黑色的‘布夜’。”

“邦典”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时尚了,颜色越来越好看,质量也越来越好,成为藏族女性服饰中最耀眼的装饰品,“邦典”可以说是藏族妇女膝前美丽的风景。

三.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朗玛卡嘎藏刀

加工点位于卡嘎温泉度假村。藏刀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在我们后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谢通门县“朗玛卡嘎”藏刀尤以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品种款式多样,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闻名区内外。“朗玛卡嘎”藏刀近年来通过发展,其藏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四. 西藏 日喀则 南木林县 藏族吹肝

藏族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五. 西藏 日喀则 康马县 油拌人参果

油拌人参果

原料:

人参果二两,酥油一两五钱,白糖或红塘一两。

制作方法:人参果在水中煮熟后捞出,用溶化的酥油拌合,加上白糖或捣碎的红塘即可。这道菜是素菜,做的时候火侯不宜过旺。

六. 西藏 日喀则 拉孜县 拉孜藏刀

拉孜藏刀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拉孜藏刀是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

拉孜藏刀

拉孜县藏刀民间交流协会

12331368

七.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黑木耳

亚东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亚东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历史上,亚东黑木耳作为班禅-供品,也是上层贵族喜爱的食品之一,藏语称它为“拿布摘摘”(“拿布”是黑色的意思,“摘摘是薄”的意思。)据传说很早以前有位仙女下凡观看人世间,发现此处气候怡人,于是停留片刻观赏美景,不小心把带在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掉散在此处。后来被称为“珍珠木耳”的来历,在当地广为流传。亚东黑木耳形状独特,湿耳直径仅为3-5mm,盘子均匀呈圆形,单耳、耳体小,色泽褐色,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弹性好、滑润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当地群众自古均有采食亚东黑木耳习惯和有把亚东黑木耳作为滋补品送病人调养身体的习俗,在国内外市场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地域范围

“亚东黑木耳”产业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所辖的康布乡、上亚东乡、下司马镇、下亚东乡的林区。 亚东县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是突出的边境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27°13′—27°56′,东经88°46′—89°10′,亚东黑木耳区域生长面积为1684.24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不丹、印度接壤,且通外山口43处,边境线长290公里。在西藏境内,北与康马、白朗、岗巴相邻。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为123公里。北部四乡镇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高寒缺氧、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以高山草甸场放牧为主,经济较为落后。南部三个乡镇海拔在2500米至3500米,以农业、牧业为主,经济较为发达,是亚东黑木耳生长的主要地带。全县总面积为4212平方公里。县城驻地下司马镇海拔2900m,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距日喀则市300km、拉萨市580km。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亚东黑木耳形态为盘子均匀显圆形,颜色深黑色,滑有光感,平;。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朵较小(直径一般为3-5mm)。 (2)内在品质指标:亚东黑木耳弹性好、口感细腻、滑润,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10%-13%,锌26-28mg/kg,铁70-75mg/kg,氨基酸总量在8-10%。 (3)安全要求:亚东黑木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 黑木耳》NY5098-2002标准。

八.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帕里牦牛

帕里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帕里牦牛是西藏日喀则亚东县的。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4087头。

主要特征: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也常见,还有少数为纯白个体。头宽额平,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深,背腰平直,尻部欠丰,四肢强健较短。母牛初配年龄为3.5岁,一般利用14年。公牛初配年龄4.5岁,一般利用到13岁左右。大多数两年一胎。屠宰率为52%,日产奶量为1.6千克(8月份)。平均产绒为0.6千克,年产酥油平均为12.5~15千克/头。

帕里牦牛

西藏亚东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14492450

牦牛(活动物)

九. 西藏 日喀则 聂拉木县 佛手参

【草药名】:佛手参 【内容介绍】:佛手参 (《东北药植志》) 【异名】手掌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 佛手参1

》),旺拉(藏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 【植物形态】 ① 手参,又名:阴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生叶4~7,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先端渐尖。 穗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 佛手参2

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长约8毫米。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② 粗脉手参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块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时白色,后变黄色,顶部生须根。茎直立,具叶5~7片。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成鞘抱茎,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叶近鳞片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密集,紫红色,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先端3裂, 佛手参3

距短于子房。蒴果,长圆形,先端尖。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去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药材】干燥块茎形如手掌,指状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长2.5~3.5厘米,径2~2.5厘米,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 佛手参4

质坚硬;断面白色,胶质。气特异,味淡。产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地。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甘、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叶椭圆形或卵圆形,宽3厘米以上;苞片远比花长;花黄绿色,唇瓣2~3裂,距短囊状。 【性味】甘,平。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 佛手参5

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微温,味甘,无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胃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3~1两;研末或制成糖浆或浸酒。 【宜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外感忌服。 【选方】 ① 治病后身体虚弱: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 治咳嗽气喘:手掌参二两,百合、大枣各四两。水煎。饭前服,每次半茶杯。(《陕西中草药》) ③ 治久泻失血,白带: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两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 治跌打损伤: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泡酒内服。(《宁夏中草药册》 佛手参6

) ⑤ 治肝炎:佛手参、黄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浆。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儿酌减。(《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 治布鲁氏菌病:佛手参、苦参、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 治血虚乳汁缺少:手掌参配黄芪、当归、漏芦、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宜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外感忌服。

植物形态

① 手参,又名:阴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生叶4~7,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先端渐尖。穗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长约8毫 佛手参7

米。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② 粗脉手参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块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时白色,后变黄色,顶部生须根。茎直立,具叶5~7片。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成鞘抱茎,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叶近鳞片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密集,紫红色,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蒴果,长圆形,先端尖。 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分布西藏等地。

药材

干燥块茎形如手掌,指状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长2.5~3.5厘米,径2~2.5厘米,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 质坚硬;断面白色,胶质。 气特异,味淡。 产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地。 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甘、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 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叶椭圆形或卵圆形,宽3厘米以上;苞片远比花长;花黄绿色,唇瓣2~3裂,距短囊状。

功用主治

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 佛手参药

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 ①《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②《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 ③《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 ④《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 ⑥《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 ⑦《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十. 西藏 日喀则 定结县 犏牛

犏牛

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0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0称“假犏牛”。无论“真”、“

假”

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

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甘肃、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分布。牦牛躯体强壮,全身被毛粗长,毛丛中生绒毛,因此卧于雪地不致受寒。其毛色较杂,以黑色居多,其次为深褐色、黑白花、灰色及白色。耆甲很高,背腰略陷,尾短,但尾毛密且长。两性异形明显。头长而宽,上唇薄而灵活,能采食矮草。牦牛有无角和有角两种,有角者,角长尖锐,角轮明显。牦牛蹄的结构特殊,在其蹄底部有坚硬似蹄铁状的突起边缘,故能在崎岖的山路行走自如。成年公牦牛体重为300~450㎏,母牦牛200~300㎏。牦牛属原始品种,没有专门的经济用途,但由于它对高山草原地区有高度的适应性,故可供驮、乘、耕地、拉运以及挤奶等多种用途。牦牛一般产奶量较低,乳脂率5~8.2%,乳脂肪球大,易于加工奶油。乳中蛋白质含量也极丰富。牦牛产肉性能较好,屠宰率一般为50~67%,肉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为了改进牦牛的晚熟、体格小、生产性能低、无专门化的生产方向等缺点,目前在牦牛产区广泛引用黑白花牛、海福特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各种培育品种与牦牛进行杂交,来繁育犏牛,探索理想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犏牛的0优势。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十大特产日喀则土特产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