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特产鸭舌多少钱 温州鸭舌买过来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5 05:10:31

一.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瓯绣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亦名“温绣”。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我国四大名绣。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片、挂屏等装饰品外,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面等实用品。画面有人物、山水、花卉、走兽4大类,1000多人花色品种。

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如《松鹰图》中一只鹰就采用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十多种针法,还采用很多质地、粗细、色泽不同的色线混合使用。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和彩线在上面制成作品,针法类型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

瓯绣开始于唐宋时代,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

早在宋、元年间,瓯越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这便是瓯绣。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的色彩越来越艳,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工艺上独树一帜的绣种。瓯绣以构图精巧,绣法严谨,运针纤巧,色彩鲜明而著称。不少佳作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多次参展国际艺术博览会。2001年瓯绣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瓯绣不是四大明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顾绣、京绣都很有名,但是不属于四大名绣。

二. 浙江省 温州 洞头县 母子相会

母子相会

母子相会:将海螺肉切片过油调味后,在放入挖空雕成海螺状的大芋头中。

三.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夹缬

夹缬,是我国古代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取得染织物,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堪称我国印染技术之母,古代曾作国礼。其实物残片现被国外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夹缬技术在唐代就有彩色印染技术,其产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十分盛行。在宋代却曾两度遭赵氏王朝政府的示禁,几近消亡,元明以后,夹缬由多色彩向单一蓝色转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苍南境内乡村,夹缬印染作坊比比皆是,夹缬产品的“大花被”依然是本地民众婚嫁的必备之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生活需求的改变,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的出现和兴起,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因滞销而停产。20世纪80年代开始,宜山八岱村印染作坊业主薛勋郎师傅对此进行抢救性的生产。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便成为全国惟一完整地保存夹缬传统工艺,且尚在生产夹缬的作坊,堪称是中国古代印染业的活化石。

苍南夹缬印染生产技术性强,生产流程一环一节,环节相接,周密而考究,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夹缬印染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同时还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为染料的技术,可以说是我古代印染技术的活化石,抢救和保护夹缬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印染技术的原始风貌、传承方式和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产技术性强,伴随着人民的生活而代代传承。苍南夹缬印染以棉纺土坯布和天然染料靛青为主要原料,其生产的产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印染过程不会造成有害性无污染,不存在当代印染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苍南夹缬以蓝、白两色构图,将温州地区的南戏故事、民间传说作为夹缬制品的主要图案。有取材于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的“百子图”,有取材于民间绘画的凤凰图、牡丹图、菊花傲霜图、灯笼双喜图等,明显有别于唐宋明时期的夹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服装、装饰品、旅游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技术改进,可生产各种工艺装饰、被褥、时尚服装、门窗帘、等各类生活用品,特别是在服装和工艺装饰方面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和利用价值。抢救和保护苍南夹缬,对于研究和考证夹缬在苍南及至整个浙南地区的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意义。

苍南夹缬印染技术,是农耕社会的缩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工艺,流传千多年,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人民生活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年“苍南夹缬”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夹缬传承人薛勋郎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四.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草席

产品名称:草席

产品产地: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观美镇

产品特性: 款式新颖美观,柔软舒适。

产品功效:携带方便,并且冬暧夏凉。

产品简介: 编织草席的原料,温州各地早召种植。清代,温州出产的麻筋草席、印花席陈供应本地外,还运销省内外。8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超过660公顷,后因经济效益下降而减种。温州还有资源丰富的龙须草,以之纲成席和枕席,凉爽舒适,畅销国内外。龙须草还可编织出口工艺品创汇。

产品历史: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有丰富的物产,其中最闻名的要数“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除此之外,肇庆草席(花席)也是的较出名,它有悠久的历史。编织草席所用的材料——蒲草于明朝中叶从福建引种至高要(当时肇庆系高要县城),由于当地生长的蒲草茎细、柔软、坚韧,用它来编织出来的草席具有手感舒适、冬暖夏凉和经久耐用等特点,有较好实用价值,因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床上用品;如蒲草经染色处理后可织出十分丰富的图案,所织的草席叫花席,其图案朴素而大方,实用之外还具一定的艺术价值,是地道的地方工艺品。多年来肇庆草席曾畅销于海内外市场,1967年,当地花席收购量达208.8万张。时至今日,由于床上用品日渐种类繁多,草席市场也呈日渐萎缩的趋势,但是,对许多到肇庆的游客而言,当地花席仍是他们旅游购物的品种之一。

五. 浙江省 温州 洞头县 泥糍

泥螺,古称吐铁。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吐铁一名泥螺,俗名泥蛳,岁时衔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当今在温州称泥糍,系其生长在泥涂中。闽南称“麦螺蛤”因其盛产于麦熟季节。在江、浙、沪一带称黄泥螺因其贝壳为黄色。加工腌渍的卤液亦呈黄色或淡黄色而得名。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份。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壳无螺塔。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泥螺雌雄异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营底栖生活。

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软体动物之一。虽然个体小,名声却很大。自古我国民间就有吃泥螺的习惯,尤其是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把它作为海味珍品,而且加工、食法讲究。经腌渍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口味也在不断地变化,泥螺已跻身宾馆宴席,成为“八珍冷盘”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看,走俏海内外市场。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量和销量直线上升。就以上海为例,年销量已突破100 吨,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泥螺正规产品要求三曝腌制,这样既卫生又易贮存,即使36不会变质,食之安心。但三曝制的泥螺,一来费工费料,成本较高,二来肉质略老,色泽较深,口味偏咸,不如二曝的汤清肉嫩适口,但二曝及一曝腌制的泥螺,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是不可以上市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合规定的产品,往往细菌也超标。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市场上泥螺产品花色品种很多,不仅有适合宁波人偏咸口味的泥螺,还有口味清淡略带甜昧的“苏式”和带辣昧的“川味”泥螺等。所以,泥螺产品越来越受到四方食客的普遍称赞。

六.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温州高粱肉

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 温州)

七.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泰顺石雕

泰顺石雕,全称泰顺石写意雕刻,简称“泰顺石雕”。是以中国画(写意)理论为指导,汲取工艺美术各门类艺术传统技法和文化精髓,在长期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中形成的以传统玉石雕刻技法为基础,富有中国写意画艺术内涵的一种新的泰顺石雕艺术风格。是一种主题突出,比例合理,色彩丰美,雕琢与自然和谐,意境深邃,具有中国画的大写意和小写意艺术特征,由泰顺青石雕、泰顺印雕、泰顺石写意雕刻构成一脉相传的泰顺石雕艺术文化理论体系。

八.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虹桥猪

【主产区及分布】 主产于浙江省乐清县虹桥镇一带。分布于永嘉、温州、瑞安、玉环、温岭等县。

产区位于浙南海滨,气候温和,粮食及农副产品丰富,给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环境。群众在长期饲养种猪过程当中,积累了丰富的选中经验,喜选0多、个体大、背阔、臀圆、四肢促装的猪只,并多在第三至八胎后代中留种。

【品种优缺点】 虹桥猪个体大,脂肪沉积能力强,腹脂较多,胴体种瘦肉较少饲料利用率低。

九.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县前汤圆

原名郑德大汤圆。是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处。有10多个品种,麻心汤圆香甜可口。擂沙汤圆味醇爽口,鲜肉汤圆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 温州)

十.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翠龙茶

苍南翠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 苍南翠龙茶

产品产地:温州苍南

产品特性: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醇和甘甜,

产品简介: “玉苍绿早”牌苍南翠龙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达500多米的苍南县五岱山上,该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嫩绿明亮,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叶大小匀齐,芽叶长不超过2cm,采摘期较早,一般春分与清明之间,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剔,清除病叶、碎片等,使之整齐纯净,炉制工艺可分为杀青、青锅、回潮摊晾,炒制工艺可分为杀青、青锅、回潮摊凉,火锅四道工序。

产品历史:该茶在99年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又荣获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目前该产品年销售量100多担,销售额120万元。
温州特产鸭舌是生的还是熟的温州特产鸭舌有几个品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