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有什么农特产品 呼和浩特村庄特色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11:39:36

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亚麻籽油

"草原康神"牌浓香亚麻油是采用传统的物理压榨方法制成,不经过脱色、脱蜡等任何化学处理,营养成分不流失,具有亚麻籽油固有的浓浓的清香,α-亚麻酸含量在55.23%,香味浓郁适口,食用方法多样。

补充亚麻籽油可对抗乳癌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增加肠蠕动,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前列腺病变、癌症、便秘、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等症状。

亚麻油含天然不饱和脂肪酸Omega-3(HPA & DHA)及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Omega-6,这类脂肪酸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身体组织发炎非常有效,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及中风、减轻关节疼痛、加强肠蠕动预防便秘、预防乳腺癌及结肠癌。

亚麻籽是木酚素的丰富来源,这种木酚素是一种温和的植物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及减少更年期妇女的潮红症状和因阴道干涩引发的真菌感染十分有效,还被用来治疗可能由荷尔蒙失调引起的经前症候群,同时也具有抗癌症、抗细菌、抗微菌及抗病毒等特质。

亚麻油包含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因此能帮助疲乏的肌肉更快复原;此外,它的抗炎功效还能减轻肌肉酸痛。许多疾病都需要必需脂肪酸的救助,它们能够降低血压、帮助预防关节炎、减慢乳癌的生长速度、降低胆固醇及脂肪(三酸甘油脂)的含量、协助湿疹及动脉硬化的治疗。

亚麻油能协助神经行动的传导及正常的大脑功能,也用于治疗念珠菌病和冠状心脏疾病及减少血栓的形成。它含有丰富的Omega-3(EPA+DHA),是素食者降低血脂肪(血液中之三酸甘油脂)及胆固醇的最佳食品。

浓香亚麻油是纯物理生产过程,呈红棕色,含有亚麻籽天然色素,经研究表明,亚麻籽多糖和色素是理想的纯天然自由基清除剂,且具有价格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研究结果显示,亚麻籽色素与多糖相比,前者对细胞或非细胞体系所产生的活性氧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具有更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时,亚麻籽色素具有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耐糖、盐、安全无毒等特点,而且亚麻籽色素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脂,降血糖,改善循环等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由基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如果自由基产生过快或清除过慢,就会造成自由基过度积累,从而通过氧化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造成身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器官组织的氧化损伤,加速肌体衰老诱发各种疾病。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自由基,保持机体内一定水平的自由基清除剂,对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产生自由基清除剂的能力逐渐下降,导致体内清除剂的含量减少,加速了生命的衰老并引发一系列病变。为预防自由基的损害,可额外添加一定量的自由基清除剂,从而达到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浓香亚麻籽油在生产过程中无须水化,碱炼和脱色等,因而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保健营养油.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毕克齐大葱

毕克齐大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所辖的水磨、十里坡、五里坡、讨合气、大旗、南园、北园、银匠坊、流水、解放、曲房、官保、崞县、腊铺、脑包、碾道、五道、二道、马王庙、庆春园、白庙、小古城、大古城、杨家堡、鸟素等25个村。

三.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内蒙成吉思汗铁板烧

内蒙成吉思汗铁板烧

四.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荞面

清水河荞面

荞面:荞麦经加工,磨成面粉称荞面。县境内韭菜庄、盆地青等高寒山区均有种植,为一种晚秋粮食作物,是粗杂粮中营养丰富的品种。《本草纲目》记载:“荞麦能炼五脏泽秽,一年沉积在肠胃者,食之消去”。它是清水河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品种,能做挂面、圪团儿、饼子、拿糕、饸饹等。特别是荞面圪团儿,熬羊肉稍子,美味可口。

因荞面发阴,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多吃。荞面不仅健身,而且药用价值也大,含有芦丁(b)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等成份,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芦丁有助于毛细管壁渗透性,可以防止出血、头疼,治疗血管性浮肿放射性渗透破坏,以及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五.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二连浩特 羊杂碎

羊杂碎,在呼和浩特享有盛名,是深受本地各族人民欢迎的一种价廉、味美的风味食品,如同北京的爆肚、南京的板鸭、广州的炒粉、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样。以当地的回族群众最善制作,做法也颇为纯正。正宗的羊杂碎,讲究色、汤、料、味俱全。汤要老汤,料要新鲜,味要奇香。做好的羊杂碎,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盛入碗中,鲜红油亮;吃到口中,肥而不腻,令人胃口大开。尤其是冬日严寒的清晨,上班前吃上一碗又烫又辣的羊杂碎,会让您觉得好像是在肚里装了一个小火炉,温暖如春。吃杂碎时,一般都要在饭桌上放一碟油亮鲜红的辣椒,一碟细盐面和一碟新鲜嫩绿的香菜段。这是吃羊杂碎必不可少的“佐餐三味”。据老中医讲,吃羊杂碎不仅能补五脏、健筋骨,还可开脾暖胃呢!

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生鲜牛乳

土默特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总面积2779.83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现辖5个镇、4个乡、7个区域服务中心,1个开发区,321个行政村,456个自然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回、满、达斡尔等24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旗,全旗耕地面积104万亩。

近年来,土左旗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全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7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85元和5255元。全旗奶牛存栏达20.1万头(占全市总数的1/3),年产鲜奶65万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标准化奶站421座,奶牛小区25个,奶牛业已发展成为全旗的支柱产业,到目前我旗已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奶源基地。

七. 内蒙古 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驼形组合蒙古刀

驼形组合蒙古刀是牧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室内装饰品。该产品采用手工雕刻鉴花的制作方法,造型艺术另有别致之处。驼身用红、桦木雕刻而成,刀把以牛角、驼骨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呼和浩特)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传统食品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蒙古族的手把肉不同于一般的吃肉啃骨,不仅烹制上有许多独特技艺,而且在食用上也有许多特有的礼仪文化。“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肉方法之一。做“手扒肉”多选用草原牧场生长的两龄羊,采用传统的“掏心法”宰杀,因为这样宰杀的羊由于心脏骤然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肉最鲜嫩。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不加任何调味佐料),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这种传统做法的特点是肉嫩,味鲜。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再加佐料烹调后食用。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小香米

小香米

小香谷去皮后即为小香米,属纯天然米,产于王桂窑、窑沟、小缸房、单台子等地。此米较一般小米更为纯黄微甜、米精、富含糖、蛋白质、赖氨酸、胡萝卜素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物质。用此米熬成粥,口感独特,芳香萦口,是孕妇和老年人的最佳食品。

十.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胡油

清水河胡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水河胡油

清水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胡麻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一种古老的食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适合生长在西部、北部高寒干旱地区。胡麻的“胡”古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胡麻就一直生长在寒冷地区。胡麻油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亚麻籽油,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胡麻油在民间称谓极多,有汪油、潞油和麻油等。2009年1月20日,红井源油脂企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亚麻籽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呼和浩特十大特产必买清单呼和浩特能带走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